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任大旺 《中外医疗》2013,(36):170-17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9例骨关节外伤的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并应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两项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所有病例均进行DR平片检查,检查结果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9例骨关节外伤中:①采用DR平片检查确诊64例,检出率71.91%;②采用16层螺旋CT后处理图技术检查确诊83例,检出率93.26%.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结论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骨关节外伤的诊断极具优势,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准确率可达90%以上,它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减少了误诊、漏诊率,对医生提出有效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可作为临床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MPR、MIP及SVR在肩胛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肩胛骨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做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SVR)3种后处理重建,得到多平面和3维图像。结果:MPR、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部位,成角情况及细微结构;SVR重建可立体显示骨折移位的程度、骨折和碎骨片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能对肩胛骨外伤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迪 《当代医学》2011,17(21):91-9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脊柱外伤的应用。方法 45例脊柱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MIP、MPR、SSD、VR图像重建。结果 45例均明确诊断骨折。MIP、MPR、SSD、VR重建对于骨折显示效果好。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为脊柱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杨邦明  郑列祥  杨军  陈志萍 《吉林医学》2013,34(11):2103-210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在颌面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32例颌面部外伤患者采用螺旋扫描,然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容积重建。结果:64排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结合三维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骨折线的走向和移位情况等。结论:64排螺旋CT轴位图像结合三维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支气管镜检术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12例患儿的多层螺旋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重建(VRT)的图像.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最准确、最简易又安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重建(SSD)、容积重建(VR)等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脊柱骨折患者以损伤部位为中心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行MPR、SSD和VR重建。结果:45例脊柱骨折患者经三维重建均能立体显示脊柱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脱位、稳定性情况及三维空间关系等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全面、立体、多方位地观察脊柱骨折,为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路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俊  陈庆  许文渊 《甘肃医药》2011,(6):333-33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部外伤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采用16层螺旋CT胸部(包括全部肋骨)平扫获得原始图像,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肋骨重建观察和分析,并与胸部X线平片对比。结果:58例胸部外伤患者16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图像确诊肋骨骨折54例、162条、198处,并发气胸13例(24.07%),血胸18例(33.33%),肺挫伤9例(16.67%),胸壁皮下气肿4例。胸部X线平片漏诊肋骨骨折6例(11.11%)、39条(24.07%)、48处(24.24%)、气胸5例(38.46%)、血胸17例(94.44%)、肺挫伤7例(77.78%)。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是胸部外伤患者胸部X线平片的有效补充,能准确诊断肋骨骨折及其并发症,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凤英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86-18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鼻骨骨折的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鼻外伤病例,采用16层螺旋CT行横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各50例并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及三维重建(3D)方法,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实用价值。结果:100例鼻外伤中,确诊鼻骨骨折91例,排除鼻骨骨折9例。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位扫描高分辨后重建在鼻骨骨折诊断中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在尿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尿漏患者,利用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技术,采用MPR(多平面薄层重建)、CPR(曲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和VR(容积再现)等技术后处理。结果7例患者中,结石2例,肿瘤3例,外伤1例,医源性1例,5例肾脏轮廓增大,肾皮质变薄,4例肾盂、肾盏或输尿管扩张,伴有肾周间隙、肾盂周围不规则渗出影,4例延迟扫描可见对造影剂外溢出肾盂、输尿管之外,1例可见造影剂阴道瘘。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尿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MSCT)二D、三D重建技术对骨与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骨与关节外伤患者均进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T)技术重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二D及三D图像,分析几种方法对骨折及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MSCT横断面联合MPR及VRT两种后处理技术,对骨关节外伤的诊断率可达100%,充分地满足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需求。结论:16层螺旋CT结合二D、三D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骨与关节外伤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术前的骨折分类、治疗方案制定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骨关节损伤患者均行MSCT扫描,全部患者行表面遮盖显示(SSD)、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分析3种方法对骨折及脱位的显示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共发现51处骨折,MPR显示了所有骨折的部位及形态,SSD技术漏诊2例骨折,VR技术漏诊1例骨折。结论:SSD及VR技术可以立体、逼真地显示骨折及脱位情况.MPR技术较SSD、VR技术能更清晰地显示细小的骨折线。MSCT横断面扫描结合不同重建技术,可以准确、直观地诊断骨关节损伤。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因颌面部外伤进行MSCT检查并均采用VRT、MPR及MIP对轴扫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VRT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多平面重建。MPR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容积再现三维成像。MIP对于线性骨折显示清晰。结论 MSCT具有快速扫描、图像分辨率优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建对颌面部外伤骨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MPR、MIP和VRT3种方法相互补充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为外科整复手术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多层螺旋CT扫描腕、踝关节损伤患者共计50例,其中腕关节损伤30例,踝关节损伤20例,通过工作站后处理得到MPR、VR及SSD图像。结果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清晰显示了50例共76处腕及踝关节骨折,MPR能清晰地显示关节诸组成骨的微小骨折、骨折移位及与周围组织关系,VR显示骨折全貌,SSD能准确评估关节对位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能较全面地显示腕、踝关节损伤的基本征象,为腕、踝关节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更精确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S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重建(SSD)、容积重建(VR)等重建技术在复杂骨关节创伤性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创伤性骨折100例,包括胫骨平台骨折30例,髋臼骨折30例,脊柱骨折30例,踝关节骨折10例。所有病例均经DR检查和16-SCT检查。16-SCT扫描后,在工作站上行MPR、SSD和VR重建。结果100例骨折共检出308处骨折线。DR检出239处,检出率77.6%;16-SCT横轴位检出301处,检出率97.7%;MPR检出308处,检出率100%;SSD检出246处,检出率79.9%;VR检出279处,检出率90.6%。在骨折分型上,DR有21例诊断错误,包括:胫骨平台骨折9例,髋臼骨折8例,脊柱骨折4例。在检出骨折线数量方面,16-SCT横轴位、MPR、VR与D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SSD与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分型诊断方面,16.SCT轴位图像及其MPR、SSD、VR等重建技术明显优于DR。结论16-SCT的轴位、MPR、VR图像在显示骨折线及骨折分型诊断方面明显优于DR,在创伤性骨折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具有其他影像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MSCT扫描踝关节损伤患者40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对踝关节损伤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在40例踝关节骨折中,外踝骨折16例,内踝骨折4例,内外踝骨折8例,距骨骨折2例,复杂三踝骨折10例。MS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 MS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踝关节损伤的基本征象。为踝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汪文章 《海南医学》2014,(18):2693-2695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患者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纳入50例初步诊断为外伤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漫游(VRT)等,比较其显示差异。结果 50例患者随访6个月共确诊骨折线180条,其中MPR骨折线检出率最高,为97.7%,其次为轴位图像,检出率为90.0%,其余图像处理技术检出率相对比较低。MPR椎管狭窄及小关节脱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0.0%、36.0%,其次为MIP,分别为38.0%、34.0%。结论 MSCT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直观、有效、立体的、清晰的进行骨折部位的检查,其中MPR检查价值相对比较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检测心肌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CTA资料分析,经工作站后处理获得冠状动脉的MPR和VR像,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冠状动脉CTA应用MPR与VR技术检测心肌桥的敏感性分别为97.37%、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测心肌桥时,MPR的敏感性髙,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细节的显示有优势;VR能直观地显示多支冠状动脉走行及其与心肌的空间关系;两者结合提高了冠状动脉CTA检测心肌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第二肩关节间隙的多层螺旋CT(MSCT)测量方法并统计其正常范围。方法使用GELigtspeed16层螺旋CT对30~60岁的健康成人男、女各30例,共120个肩关节进行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至MSCT工作站进行VR、MPR、MIP等后处理,然后分别在VR、MPR、MIP等图像上观察、测量肩峰外段前下缘和与之平行的肱骨头切线之间的距离"峰肱距"(h1),肩峰最外端和与之对应的肱骨头结节间沟之间的距离"峰沟距"(h2)。结果 h1、h2在VR和MPR像上测量结果较为接近、MIP像测量结果差异稍大,但h1、h2的95%参考范围无论是VR、MPR像还是MIP像都分别为6.62mm~9.85mm和11.53~17.86mm。结论 h1、h2均能较准确的反应第二肩关节间隙的骨性距离,因MSCT具有VR、MPR、MIP等多种后处理工具,因此,用MSCT测量更具优势且准确性更高,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对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待的3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SCT对其面部复杂性骨折进行诊断,其中扫描采用的是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MPR(多平面重建)、VR(容积再现法)及3D-SSD(三维表面遮盖显示)进行重组观察,最后将观察结果同CT横断面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MSCT诊断后发现3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中,有18例下颌骨复杂性骨折,百分比为54.55%;有11例颧弓、颧骨、上颌窦各壁、眼眶各壁两处或者以上联合骨折,百分比为33.33%;有2例鼻骨、鼻中隔及筛骨骨折,百分比为6.06%;有2例上颌骨LefortⅠ型或Ⅱ型骨折,百分比为6.06%。经过几种重组观察可知,MSCT诊断后MPR成像可以清晰显示患者所有颌面骨折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尤其在微骨折与深部骨折方面要明显优于VR与3D-SSD成像;而VR与3D-SSD成像则可以将骨折部位、骨折线走行及骨折碎裂程度与移位情况立体与直观显示出来。结论对于面部复杂性骨折而言,采用MSCT诊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行HRCT扫描后,若能采取多种重组观察,那么效果更佳,除了可以将复杂性骨折情况显示出来,还能将骨折碎裂程度、移位情况等立体显示,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胸部正斜位摄影与MSCT(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中抽出80例既进行了胸部正位、斜位摄影,又进行了MSCT图像重建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摄影影像,MSCT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以及薄层轴位图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骨折检出率。结果通过胸部正斜位片检查的确诊率为62.47%,明显低于通过MSCT图像重建的8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图像重建诊断肋骨骨折比胸部正斜位片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能够降低漏诊率,通过MSCT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以及薄层轴位图像等手段的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对病情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