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休克患者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 .方法 分析2006年3月-2008年5月收治股动脉搏动较弱或者根本摸不到股动脉搏动206例休克患者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 .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新方法 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 ,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穿刺方法 安全、可操作性强,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采血在婴幼儿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0例3岁以下的婴幼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和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5.2%,对照组87.2%;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按压止血平均时间观察组(1.89±0.32)min,对照组(5.27±0.81)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 婴幼儿桡动脉采血比股动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按压时间、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曹红梅 《全科护理》2012,10(22):2045-2046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股静脉采血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摸股动脉搏动定位法,实验组采用目测定位法。比较患儿两组采血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能准确定位,能缩短采血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 min±0.6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工作中桡动脉与股动脉采血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需要采血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50例。桡动脉组取桡动脉采血,股动脉组取股动脉采血。对2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误穿率、采血时间及按压止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股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60.0%,误穿静脉的发生率为20.0%,采血平均时间为(7.52±1.35)min,采血后平均按压止血时间为(11.30±2.23)min;桡动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误穿静脉的发生率为0.0%,采血平均时间为(3.21±0.76)min,采血后平均按压止血时间为(6.20±1.15)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5.5号头皮针头行桡动脉采血即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又可节约护士按压时间。  相似文献   

6.
万秀玲 《家庭护士》2007,5(4):25-27
[目的]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两种方法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新生儿110例,其中5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股动脉穿刺,60例采用头皮动脉穿刺采血.[结果]股动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40/50),头皮动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7%(5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头皮动脉穿刺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是一项符合临床需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防水记号笔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检测血气分析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桡动脉采血,观察组使用记号笔标记桡动脉大致走向后进行采血。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桡动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采血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防水记号笔定位法进行桡动脉采血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连线定位法在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连线定位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及比较两种方法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穿刺点血肿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9.6min±1.03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89%,穿刺点血肿发生率8.89%,家属满意度85.56%,观察组采血时间为7.8min±0.8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78%,穿刺点血肿发生率1.11%,家属满意度9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线定位法行婴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优于触摸法,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头皮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两种方法采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穿刺成功率。[方法]新生儿110例,其中5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股动脉穿刺,60例采用头皮动脉穿刺采血。[结果]股动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40/50),头皮动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7%(5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头皮动脉穿刺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是一项符合临床需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庄琼冬  翁惠兰  汤银惠 《全科护理》2009,7(23):2080-2081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定位桡动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触摸法桡动脉穿刺采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对照组采血时间为5.3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0%;观察组采血时间为3.1min±0.6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行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可替代触摸法,是一种更为方便、快捷、有效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须玉红  陆晓华  贺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3):1776-1777,1807
目的探讨三指定位斜刺法在股静脉穿刺采血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07-2009年某院1岁以下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63)。观察组患儿采用头皮针三指定位斜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患儿采用股动脉触摸直刺法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穿刺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采血所需时间比对照组患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2,P〈0.05);观察组患儿穿刺一次成功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9,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1,P〈0.05)。结论三指定位斜刺法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重型肝炎病人血气分析动脉采血成功率,降低穿刺后血肿的发生率.方法对50例需行血气分析的重型肝炎患者同时采取桡动脉血及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称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观察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一针穿刺成功率及血肿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5),血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率,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3.
熊衍君  杜伟  李晶晶 《护理研究》2013,(28):3139-3140
[目的]探讨三点一线定位法在婴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86例婴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垂直进针法(直刺法)股静脉采血,观察组采用三点一线定位法股静脉采血,比较两组股静脉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43例(91.5%),迂回穿刺4例(8.5%),没有失败;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30例(76.9%),迂回穿刺5例(12.8%),失败4例(10.3%)。[结论]三点一线定位法可以明显提高患儿股静脉一次性采血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高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及减轻患儿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4例行股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50例采用联线定位法。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采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联线定位法定位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5.
两种股静脉采血法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与股静脉斜刺采血法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患儿226例,采用随机分类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儿(113例)采用股静脉斜刺采血法,对照组(113例)患儿采用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比较并记录一次采血成功率、新手成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及肥胖儿一次成功率.结果:股静脉斜刺采血法成功率为90.3%,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法成功率为76.1%.结论:股静脉斜刺采血法更适合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疾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298例呼吸科患者,男135例,女163例,年龄28~82岁,经股动脉采血324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分为:①男、女性组,②青、中、老年组,③心衰、非心衰组,④肥胖、非肥胖组.根据护士的护龄分为:<5年组和≥5年组.统计各组群经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比较各相应组群间采血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男性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高于女性股动脉采血组;老年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青年股动脉采血组;肥胖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非肥胖股动脉采血组;心衰股动脉采血组成功率低于非心衰股动脉采血组;<5年组护士采血成功率低于≥5年组护士;上述各组群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患者性别、年龄、肥胖、心衰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等是影响股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在危重病人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妙玲  陈淑芳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20):1872-1873
目的 提高危重病人股静脉采血成功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222例需股静脉采血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观察组11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穿刺采血,观察组采用股静脉体表投影点垂直穿刺法.结果 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及误抽动脉血、局部瘀斑、血肿、感染发生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股静脉体表投影点穿刺法较直观,可提高采血成功率,并能减少许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足背动脉定位采血法的可行性,为新生儿动脉采血提供更多方法及部位选择。方法将120例需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采用摸球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足背动脉定位采血,对照组采用桡动脉定位采血,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针充盈时长、采血后按压时间、标本溶血以及血肿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标本溶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血针充盈时长、采血后加压止血时间及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动脉采血可选用足背动脉定位法。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更好的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8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小,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外周动脉采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科2017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外周动脉采血法,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疼痛程度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中采血一次成功率为90.0%,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72.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采血中、采血后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外周动脉采血法,一次采血成功率较高,且能减轻患儿采血后的疼痛,采血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