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同针头配药对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如何将药物安全、及时、准确地注入患者体内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临床静脉输液时 ,液体中常加入多种药物 ,由于反复穿刺瓶塞 ,致使大量的微粒混入液体中 ,甚至有肉眼可见的橡皮塞。微粒在血液循环中作为异物 ,不能被代谢吸收 ,故对人体存在潜在而持久的危害性。输入体内的微粒越大 ,数量越多 ,对人体的危害性就越严重[1] 。为减少配药过程中液体的橡胶污染 ,我们对不同形状的针头配药形成的橡胶微粒污染进行了观察 ,旨在为临床静脉输液选择最佳的加药方式。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一次性无菌侧孔针头与斜面针头在加药时的残药量,以减少药物浪费,为今后的静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侧孔针头溶药注射器(20 ml)与斜面针头(20 ml)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同时以本院静配中心2015年5~6月使用量较大的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与注射用盐酸川穹嗪各20支作为本组研究的配置药物,采用平行随机抽样法将所有药物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个安瓿和10支西林瓶;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斜面针孔注射器(20 ml)配药,观察组使用一次性无菌侧孔注射器(20 ml)配药,配药后将所有带有残药量的西林瓶统一回收,用1 ml注射器抽吸西林瓶中残留的药液,并对两组残留的药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对比实验中,观察组平均残药量为(0.036±0.010)ml,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射用盐酸川穹嗪对比实验中,观察组平均残药量为(0.046±0.013)ml,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孔针头注射器在配药时的抽吸药量更彻底,能够有效避免药物浪费,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学芳  宋奕君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96-2197
目前临床静脉输液中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在完成静脉输液过程中,一般要先使用注射器抽吸配制药液于液体袋中,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静脉输液,其有以下缺点:一是输液器功能单一,只能输液,不能配药;二是药液配制过程中污染几率高,尤其在配制瓶装粉剂药物时,需要从液体袋中抽取一定量的液体作为溶剂,灌注于药瓶中溶药,受注射器容量的限制,往往需要向无菌液体内反复插入抽取液体,易造成液体污染和输液微粒的增加;三是现有一次性输液器在进行临时静脉推注给药时,需将液体过滤器与头皮针柄分离,操作时局部易污染和进气泡,静注的药液也未经过滤。为…  相似文献   

4.
配药与输液液体微粒污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微粒检查法对护士配药的穿刺方法进行调查,证实了不同次数、不同粗细的注射针头穿刺与微粒污染程度有相关性。由于终端滤器滤除微粒的不完全性,提示护士配药时应选用合适口径的注射针头并尽量避免多次穿刺。  相似文献   

5.
赵志勇  吴清美  王惠琴  叶丽  徐筱   《护理与康复》2017,16(7):750-752
目的观察新型双套叠式溶药针头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同一批号、相同剂量粉针剂200支和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非PVC软袋200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支和100袋。实验组选用新型双套叠式溶药针头溶药,对照组选用带针一次性注射器溶药,每次抽吸及注入液量相等。观察两组药液微粒检出情况及药物溶解时间。结果实验组检出微粒数少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实验组微粒直径小于对照组,药物溶解时间短于对照组,经比较,P0.05。结论新型双套叠式溶药针头可有效预防和减少瓶塞脱屑引起的微粒污染,提高临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转运患者时常会用到便携式氧气袋,充气后的氧气袋输出软管开关末端需要与一次性鼻导管连接使用,但现有的氧气袋输出软管末端常常配置的是一种玻璃材质接头。这种玻璃材质接头在充气携带时易于摔碎导致无法使用,且存在易伤及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隐患。再者玻璃材质接头表面光滑,长时间使用易与氧气袋输出软管接头发生松动脱落,一旦摔碎或脱落常不易配到,影响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7.
陈礼云  刘海丘 《全科护理》2012,10(19):1754-1754
[目的]观察一次性1mL注射器针头拆除显微缝线的效果。[方法]将258例显微缝线需拆线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拆线,观察组采用一次性1mL注射器针头拆除显微缝线。比较两组病人拆线时疼痛、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拆线时疼痛程度及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1mL注射器针头拆除显微缝线,可减轻病人拆线时的疼痛感及减少出血,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配药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信平 《现代护理》2001,7(7):64-65
目的 设计和研制一次性配药器,以弥补用注射器配制药物的不足。方法 通过配药针内的空气和液体出入腔使液体瓶和药物瓶之间相互贯通,达到药物溶解或稀释后,再回流到液体瓶(袋)内,完成药液配制。结果 用注射器与配药器两种配药方法相比较,在减少操作环节、杜绝污染等方面,二者有较大差异。结论 配药器配药明显优于注射器配药。  相似文献   

9.
2006年以来,我们用一次性输液贴代替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均为新入院输液患者,每一例患者分别用一次性输液贴及胶布固定4次。其中左侧肢体用输液贴固定,右侧肢体用胶布固定,观察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设计和研制一次性配药器,以弥补用注射器配制药物的不足.方法通过配药针内的空气和液体出入腔使液体瓶和药物瓶之间相互贯通,达到药物溶解或稀释后,再回流到液体瓶(袋)内,完成药液配制.结果用注射器与配药器两种配药方法相比较,在减少操作环节、杜绝污染等方面,二者有较大差异.结论配药器配药明显优于注射器配药.  相似文献   

12.
12号侧孔针头与斜面针头配药对胶塞碎屑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12号侧孔针头与斜面针头穿刺胶塞配药减少碎屑形成的最佳方法,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用12号侧孔、斜面针头以垂直进针穿刺法,分别用左向法、右向法、上向法及下向法穿刺同一批号奥格门汀各100瓶,观察胶塞碎屑形成情况,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使用12号侧孔针头和斜面针头穿刺胶塞加药碎屑形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号侧孔针头加药形成胶塞碎屑组间比较情况,经统计学分析,χ2=0.3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号斜面针头加药形成胶塞碎屑组间比较情况,经统计学分析,χ2=0.02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针头向左穿刺胶塞碎屑形成率最高。结论采用12号斜面针头加药,最好避免针头向左,它可以减少穿刺胶塞时碎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安全配药的最优方法,提高配药工作效率.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配药,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 配药,观察两组配药后产生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 实验组产生≥10 μm(个/ml)和≥25μm(个/ml)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均未达到中国药典标准.结论 改良法配药能减少输液微粒污染,但建立静脉输液配药中心或安装超净工作台配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一次性侧孔针降低斜面针头加药污染药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1—2003年,我院应用一种一次性侧孔针头用于加药,并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凡使用一次性侧孔针加药的溶液不溶性微粒明显减少,降低了不溶性微粒造成的药液污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静脉输液开放式配药污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对于患者用过一次性输液器针头、注射器针头,医院的处理方法通常是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经专人回收销毁。但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当浸泡的针头数量较多时,部分针头不能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影响消毒效果;放入及捞出针头容易刺伤操作者,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已经泡好的针头摆放无序,即使用较厚的塑料袋盛放仍有可能刺伤运输人员。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安全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快速配药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保护帽,通常在注射器使用的同时就失去了其作用而被废弃.近年来,我们将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保护帽用作吸痰器连接管接头,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行设计制作的一次性针头毁形盒 ,操作简便 ,使用安全 ,现将制作方法和应用情况介绍如下。1 制作。用不锈钢制成边长 10cm× 10cm× 6cm的正方形盒 ,在盒的某一边上制 2个深 1cm ,上宽 0 .8cm ,下宽 0 .5cm ,的斜缺口 ,在盒的另一边安一个半折形的盖 ,一半固定一半可揭开 ,盒的下面做一个质量较重的底座 ,底座上制 2个螺丝架 ,起固定毁形盒的作用。2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 ,操作者手持针筒 ,插入盒内使针头垂直盒底 ,轻轻向下一压 ,针头被折弯 ,然后操作者将针头和针筒连接处搁在盒边的缺口上 ,用力一拉或旋转 ,针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