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丽  魏宏建 《医学综述》2007,13(22):1736-1738
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多,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识别危险因素可以在医疗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防治措施。本文主要探讨影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给予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信息与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综合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195例监护病房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感染率为15.5%(22例),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22例次,71.0%);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5.1%),居前两位的为大肠埃希菌(32.6%)及金黄色葡萄球菌(11.6%);女性、高龄、有创机械通气、人住监护病房时间长、多器官功能障碍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护理干预。方法: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26例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0.32%,危险因素为重要基础疾病,大量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及高龄老年人等。结论:ICU医院感染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来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发病率和易患因素,致病菌的流行趋势。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医护人员和病区医护人员对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出院病人进行监测调查。结果: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发病率为1.19%;易患因素是老年人,住院时间长,患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颅脑、胸腹部手术和侵入性医疗操作,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占60.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较多见;真菌感染占20.5%;革兰性球菌占19.1%,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药敏监测表明,医院感染致病菌对我院常用的抗生素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结论: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护和细菌学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支气管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近些年医院住院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的发病日益增多,已成为内科常见的疾病。由于发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之原有基础病的复杂多样,往往被疏忽。如何提高院内感染的诊断,减少疾病的发生率乃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课题。院内感染的诊断除了根据病人临床表现,更重要是病人的痰液细菌学检查。院内病房高密度致病细菌的存在,直  相似文献   

7.
王玉莲 《吉林医学》2010,31(8):1097-1097
目的:探讨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控制对策。方法:对监护病房定期监测,采集标本,追因分析,及时调整控制方案。结果:控制了每个危险环节,落实监测制度,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监护病房的感染控制对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感染情况,明确重症监护病房中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特点,指导处理对策。方法:选择ICU出院患者515例,收集相关体液标本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统计各年份细菌培养例数和阳性例数、病原菌分布、感染部位以及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ICU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率有季节性差异,第三季度最高(58.7%~64.2%),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1.6%)、金黄色葡萄球菌(18.9%)、不动杆菌属(17.5%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克雷伯菌属(9.4%)、白色念珠菌(7.1%)。鲍氏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率有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结论:ICU医院获得性感染日益成为困扰临床治疗的重要问题,多重耐药菌和真菌逐渐成为重要病原菌。控制ICU院内感染需加强预防措施,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针对常见耐药致病菌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发生血流感染(blood stream infection,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中文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检索关于BSI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通过双人交叉纳入、排除、提取最终获得文献的效应量,使用Revman 5.0进行数据分析,评估了研究异质性和偏倚风险。结果 获得参考文献13 691篇,经过纳入、排除后最终获得符合要求的文献11篇,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分,最终结果显示危重症患者发生BSI的危险因素有以下8项:肠外营养(OR=5.07,95%CI:2.89~9.10)、呼吸衰竭(OR=3.03,95%CI:1.90~4.83)、脓毒症(OR=2.13,95%CI:1.50~3.01)、深静脉置管(OR=3.57,95%CI:2.16~5.90)、免疫抑制(OR=3.52,95%CI:1.72~7.20)、机械通气(OR=5.28,95%CI:2.05~13.62)、心脏事件(OR=3.07,95%CI:1.68~5.62)、既往暴露于抗生素(OR=2.46,95%CI:1.14~5.33)。结论 初步阐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发生BSI的危险因素包括肠外营养、呼吸衰竭、脓毒症、深静脉置管、免疫抑制、机械通气、心脏事件、既往暴露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院内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ICU住院并且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院内感染上报共363人次,分离出271例菌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6.97%)、鲍曼不动杆菌(13.28%)、铜绿假单胞菌(12.18%)、屎肠球菌(10.7%)、金黄色葡萄球菌(5.9%)。居前3位的感染部位分别为下呼吸道(55.7%)、血液(17.6%)、腹部盆腔内组织(9.9%)。2016年较2015年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近两年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呈现多重耐药,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分布,分析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88例IEU患者进行调查。结果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38%,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和手术切口,分另q占73.68%、9.87%、6.58%;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等。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普通病房。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应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减少呼吸道感染,重视多耐药菌株,掌握ICU病原菌变化规律,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5月 ̄2005年2月的327名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15例,感染率35.17%;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占44.35%,其次为泌尿系和颅内感染分别占31.30%、10.4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是气管切开、插管、全麻、留置尿管、免疫力低下。结论针对危险因素注意提高患者免疫力,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尽早去除各种管道,规范各项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病房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科接收的新生儿200例,按照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各100例。并对其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住院天数、母乳喂养、机械通气、护理人员风险感知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7 d、未实施母乳喂养、住院天数>7 d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相关影响较多,通过完善护理人员管理措施,保证新生儿营养的早期摄入,在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与观念的同时,也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杜瑞玲 《中原医刊》2004,31(20):27-27
我们对2001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的256例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监测,并对感染水平及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有效地预防和和减少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入住ICU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患者也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由于环境因素、基础病重、免疫力低下、高年龄患者、长期卧床、各种侵入性操作、各种留置管道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等,构成了较复杂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必须加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严格执行洗手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基础护理及管道留置的护理,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管道留置时间,是预防与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ICU颅脑疾病患者痰培养检出的致病菌菌株及其耐药性.结果:154株获得性肺部感染中,G-菌109株(70.8%),G+菌45株(29.2%).以铜绿假单孢菌及肠道杆菌为主.G-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结论:ICU颅脑疾病患者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但G+菌逐渐增加;早期、定期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可及时发现致病菌、指导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初诊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NICUHAP)患者肺栓塞(PE)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至2018年1月初诊考虑NICUHAP病例的病历资料。根据高分辨率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PE组和非PE组,计算PE组的肺动脉阻塞指数(PAOI)。资料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E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29例初诊NICUHAP患者纳入研究并行CTPA检查,其中确诊为PE的患者75例,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为3.97 mg/L;非PE患者54例,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为0.88 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例确诊PE患者PAOI在30%以下者有70例,占93.3%。D-二聚体水平与PAOI无相关性。年龄、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胸痛、气促、咯血、胸闷、发热(体温>38.5℃)、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是PE发生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发生PE的初诊NICUHAP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PE患者,但与PAOI无明显相关性。如果初诊NICUHAP患者年龄>60岁,合并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下肢静脉曲张,出现胸痛、气促、咯血、心肌肌钙蛋白I升高,体温不高于38.5℃,需考虑PE。  相似文献   

19.
贾杰  莫成锦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1334-1335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感染细菌及真菌的种类及其药敏。方法对2005年5月~2007年4月两年期间在ICU住院时间〉48h260例患者进行获得性细菌及真菌感染分析。结果260例ICU患者中发生96例院内获得性感染,感染率为40%(96/260),其中细菌感染率为35%(92/260);真菌感染率为11.5%(30/260)。获得性感染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真菌主要为念珠菌属。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药物耐药,成为治疗棘手难题。结论应加强对ICU获得性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率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涛 《重庆医学》2005,34(11):1638-1640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NICU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检出的致病菌株及其耐药特性。结果共分离致病菌306株,其中G-菌229株(74.8%),G 菌69株(22.5%),真菌8株(2.6%)。G-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G 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绝对多数。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分别对G-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其余抗菌素均耐药严重。结论NICU肺部感染仍以G-菌为主,但G 菌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做好病原菌流行病学和耐药情况监测,可指导合理使用抗菌素;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