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芪及其制剂对肾脏病治疗机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传统中医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敛疮排脓、消肿生肌的功效,为中医补气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黄酮及黄酮类似物、黄芪皂苷、黄芪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近年来,黄芪及其制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肾脏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中药黄芪首载于《五十二病方》,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内蒙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Var.mongholicus(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黄芪味甘,性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等功效。因其补气之力尤著,被誉为"补气诸药之最"、"补药之长"。元以前医家多认为黄芪具有直接补益肾气的作用,如陶弘景《名医别录》认为黄芪"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王好古《汤液本草》中记载黄芪"能补肾脏元气,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历代医家多用黄芪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症,是中医治疗肾病的常用药。近年来,黄芪除在中药复方治疗肾脏疾病中得  相似文献   

3.
沈斌  陈雷  周凯  金可可 《中国骨伤》2011,24(8):652-655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及二者合用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选择5只雄性200~220g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链脲佐菌素(STZ)按照30mg/kg腹腔内注射2次诱发2型糖尿病,1周后检测血糖≥16.7mmol/L为2型糖尿病造模成功。密度梯度法分离5只大鼠骨髓干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黄芪组(B组)、当归组(C组)、黄芪当归组(D组)。空白对照组加入无血清DMEM100μl,黄芪组、当归组、黄芪当归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用无血清DMEM配制的黄芪煎液、当归煎液、黄芪当归合煎液,终浓度分别为黄芪1100mg/L,当归1100mg/L,黄芪当归组含黄芪1100mg/L、当归220mg/L。各组细胞培养14d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VEGF蛋白浓度,Western-Blot检测骨髓干细胞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芪组和黄芪当归组的骨髓干细胞增殖水平、上清液VEGF蛋白浓度、骨髓干细胞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且黄芪当归组的以上作用均较黄芪组明显增强(P〈0.05或P〈0.01)。结论:单用黄芪或其与当归合用均具有刺激体外培养骨髓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与其促进VEGF蛋白表达增加有关,但单用当归无上述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芪当归合剂及阿托伐他汀对缺氧/复氧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黄芪当归合剂组、阿托伐他汀组、黄芪当归合剂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组。检测活性氧的产生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核因子-kB。结果缺氧复氧组活性氧高于对照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各自mRNA表达上调,黄芪当归合剂组、阿托伐他汀组均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抑制炎性因子表达,黄芪当归合剂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黄芪当归合剂、阿托伐他汀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复氧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联合用药效果显著,可能与通过抑制核因子-kB炎症通路减少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从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黄芪当归合剂配合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合剂配合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黄芪当归合剂配合西医治疗组(治疗组)36例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对照组)32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为55.6%和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9%和59.4%(P<0.05);而治疗组复发率仅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18.8%(P<0.05);在肾小管功能恢复方面,3个月治疗后,同组治疗前后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延长治疗组治疗时间为 6个月,与治疗前比 P< 0. 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黄芪当归合剂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能增加疗效,减少复发,对肾脏亦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对闫小宁教授治疗黄褐斑的108首中药处方进行组方特点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得出处方中涉及药物共143味,使用频次在30次以上的药物有15味,其中频次较高依次是珍珠母、玫瑰花、茯苓、白芍、炒白术、当归、柴胡、僵蚕等,以性温、味甘、入肝经药物使用频次最高,获得置信度>0.95的药物组合18个,提取核心药物组合10个,挖掘潜在治疗新方10首。归纳总结出闫小宁教授治疗黄褐斑以疏肝、健脾、补肾、化瘀为主的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7.
黄芪当归合剂防治肾病综合征鼠进行性肾小管间质损伤   总被引:97,自引:4,他引:93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嘌呤霉素肾病模型,以依那普利作阳性对照,观察黄芪当归合剂对肾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及其与肾组织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细胞浸润、转型的关系。结果 黄芪当归合剂具有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似的防止和减轻肾功能恶化、肾组织病理改变尤其是小管间质损伤的作用(P〈0.05)。这作用与局部RAS无关,而与其抑制  相似文献   

8.
三七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Panaxnotoginseng(Burk)F .H .Chen的根茎 ,又称田七、人参三七、田三七等。其味甘、微苦、性温。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补血活血、滋补强壮等功效 ,主要含三七皂甙、人参皂甙、三七素等成分〔1~ 3〕。三七的药理作用涉及全身各系统 ,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在此仅就其对肾脏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1 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肾脏微循环 ,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三七在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肾脏微循环方面有独特疗效 ,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的治疗机理,并试图内芪的有效组分。方法 采用核转录活性测定和分子杂交的方法了肾病综合征大鼠肝脏白蛋白的转录活性和白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肾病组转录活性高于对照组,而黄芪当归治疗组又高于肾病组。白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吻俣。用单味黄芪或黄芪的三个单组分治疗的各组大鼠白蛋白基因转录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与肾病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在血浆白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且黄芪  相似文献   

10.
三七(panaxnotoginseng)又名田七、参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茎,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药用广泛,毒副作用小,在中国和东方国家使用已经有近2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吴延义 《中国骨伤》1989,2(3):36-36,38
黄芪为补气的要药,故自仲景而后的许多医学家制有以黄芪为主药的方剂甚多。清代王清任虽以活血化淤著称,但更善用黄芪,最多竟240克,最少用24克,而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尾等不过3、6、9克,可见其黄芪的作用。根据《本草纲目》一书;黄芪、味甘、气温平,气薄味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入手太阴气分,又入手少阳,足太阴命门。其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赢瘦、益气,利阴气,肾虚耳聋等等;治发背,内补,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益胃气。有此可知黄芪为补气助阳的要药,故既能实卫固表,又能助阳散邪;既能健脾利湿,又能益气利水;既能养血祛风,又能举陷摄脱;对于气竭血脱之重危证,厥功尤著。所以黄芪在临床的应用是无可估量的。笔者在此介绍黄芪在临床上对骨折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冬虫夏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又称冬虫草、中国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为我国名贵药材,素与人参、鹿茸齐名。传统医学认为冬虫夏草味甘、性温,入肺、肾经,有补肺肾、止嗽、益虚损、扶精气之功效。近来临床应用冬虫夏草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报道不断出现,下面就冬虫夏草治疗DN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芪当归的治疗机理,并试图寻找黄芪的有效作用组分。方法 采用核转录活性测定(nuclear run-on assay)和分子杂交的方法观察了肾病综合征大鼠肝脏白蛋白基因的转录活性和白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肾病组转录活性高于对照组,而黄芪当归治疗组又高于肾病组。白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吻合。用单味黄芪或黄芪的三个单组分治疗的各组大鼠白蛋白基因转录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与肾病组比无显著差异,但在血浆白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且黄芪多糖Ⅱ的作用效果最强。结论 黄芪当归合剂能促进白蛋白基因转录活性,而单味黄芪和黄芪的三个组分改善肾病鼠蛋白质代谢紊乱不通过该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传统医学中的七情有两种含义,一指情志,即怒喜思悲恐忧惊;二指药物配伍,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本文所指的即是后者~([1])。关于七情配伍的记载最早见于四大经典之一的《神农本草经》~([2]),详述药物阴阳配合之理,极大程度上影响并启发了后世医家。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能。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索刘秀萍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及经验。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刘秀萍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处方115个,以Excel表形式建立数据库。通过WPS Office 11.1软件进行中药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统计;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0.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录入115个处方,包括128味中药,频数超过100的5味较高频药物为黄芪、白茅根、芦根、水蛭、三七;药性多为温、寒、平,药味以甘、苦、辛居多,以肝、脾、肺归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为主,佐以解表、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等;关联规则结果支持度最高的为白术和黄芪、三七和黄芪、水蛭和黄芪、芦根和黄芪、白茅根和黄芪;聚类分析归为7类。结论:刘教授治疗慢性肾衰竭扶正与祛邪兼顾,注重肝、肺、脾、肾功能的协调,形成正虚为本,湿、瘀、毒互结为标,治疗调治气、血、水三方面的独特辨治思想,并针对脾肾阳虚,气血阴阳失调,湿毒瘀内蕴的病机关键自拟通络保肾复方基础方,灵活合方,体现其独特用药经...  相似文献   

16.
中药黄芪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由于其良好的药理活性作用,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之一。本文论述了中药黄芪在美容防晒、抗菌、修复、抗衰老等方面的功效,并对产生功效的机理进行简要阐述,为中药黄芪的深入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拓展中药黄芪的研究视野,使中药黄芪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黄芪治疗肾脏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又名戴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纲目》始称黄芪。目前,我国供药用的黄芪,主要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和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是一种常用的补益中药,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之功。肾脏病工作者将黄芪应用于肾脏病的治疗,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兹就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笔者用自拟髋伤汤加手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现将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2例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13岁;左髋25例,右髋17例;其中25例有明显外伤史,32例以膝上疼痛为主诉就诊。每例均经拍片,检查血常规、血沉,排除髋部骨折、骨结核、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风湿热等。病程最短5天,最长22天。治疗方法1.中药(髋伤汤):黄芪、地龙、赤芍、当归、川芎、牛膝、薏米、双钩藤、丹参、木瓜、羌活、甘草等,水煎服,每天一剂,5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2.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联合治疗对降低肾病综合征(NS)患者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血胆固醇和尿NAG酶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激素、抗凝等治疗的同时给予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治疗,对照组则只给予激素、抗凝等治疗,检测各组尿蛋白、血浆白蛋白、尿NAG酶、血胆固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尿蛋白明显下降及血浆白蛋白回升在治疗4周后有明显差异性(P<0.05),尿NAG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血胆固醇较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研究证明,黄芪当归合剂和科素亚联合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尿蛋白,增加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并能降低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减轻蛋白尿对肾小管、肾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的防护作用。方法:114例面部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单纯外用功效性化妆品,31例;B组:单纯外用非激素类药物,37例;C组:外用非激素类药物联合功效性化妆品,46例。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红斑等客观指标,记录患者瘙痒、灼热感等自觉症状,观察疗效,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前各组症状总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组症状总积分值均明显下降,各组治疗7天和14天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用非激素类药物联合功效性化妆品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显著优于单纯外用非激素类药物组。各组复发率比较,均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效性化妆品辅助治疗面部过敏性皮肤病疗效确切,对干燥、紧绷感及灼热感等症状缓解优于非激素类药物。功效性化妆品对敏感性皮肤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和护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