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人,男,57岁。间断腹胀腹痛2个月。胃镜示胃窦部见2 cm×1.5 cm大小浅表溃疡,触之易出血。病理报告:黏膜重度慢性炎,另见少许异型细胞,不除外低分化腺癌。术中发现胃窦大弯侧见一大小约2.5 cm×2 cm边缘稍隆起的浅表溃疡。大小弯侧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2.
胃淋巴上皮瘤样癌也称胃未分化癌伴致密淋巴细胞浸润,旧称淋巴间质胃癌,是胃癌中一种少见的类型,本文报告2例胃大部分切除标本中发现的胃淋巴上皮瘤样癌病例,复习文献并探讨该肿瘤病理特点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盂的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形态类似于鼻咽部淋巴上皮瘤样癌;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7阳性,CK20阴性,CEA呈灶状阳性,EBV阴性。结论肾盂淋巴上皮瘤样癌是极罕见的肿瘤,预后较好,类似于鼻咽部淋巴上皮瘤样癌的典型组织学形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涎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光镜、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对3例涎腺淋巴上皮瘤样癌进行观察,同时复习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涎腺淋巴上皮瘤样癌好发于女性,平均年龄37.33岁。淋巴上皮瘤样癌组织学:大量增生的淋巴组织中见成簇或条索状分布的癌细胞,癌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状,胞质嗜酸或淡染,核呈空泡状,核仁大而明显,核分裂相多见。免疫组化标记:癌细胞表达CK和EMA,EBV阳性检出率66.7%。结论涎腺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类较少见、好发于女性的涎腺未分化癌,组织学类似于鼻咽部的淋巴上皮瘤样癌,在肿瘤的发生上与EBV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并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淋巴上皮瘤样癌是鳞状细胞癌中的一种罕见变异型.预后好于一般鳞癌.本文结合1例子宫颈淋巴上皮瘤样癌病理资料进行复习和讨论.
患者26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道流黄色液体,伴有异味,阴道少量见红,无腹痛. 相似文献
6.
7.
肝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未分化的恶性上皮细胞及明显的淋巴浸润。肝LELC主要包括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LEL-HCC)和淋巴上皮瘤样肝内胆管癌(lymphoepithelioma-like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LEL-CC)。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被认为是LELC癌变的重要因素。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自2005年以来共收治3例EBV相关LEL-CC患者,CT均提示肝脏肿块,经手术切除后,3例患者EBV编码的RNA(EBV-encoded RNA,EBER)和CK19表达均为阳性,病理学证实为EBV相关的LEL-CC。2例患者术后预后良好,1例患者术后接受相关免疫治疗及化学治疗。结合现有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可将肝LELC纳入肝肿瘤的分类,这将为肝LELC的精准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1例我院诊治的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多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66岁男性,因复查膀胱镜发现膀胱左侧壁有1枚乳头样肿物,遂行膀胱部分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术后1个月行辅助化疗,随访观察15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半月余”于2020年2月14日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外科。入院后行CT检查示:膀胱右后壁见菜花状结节,最大截面约2.0 cm×2.9 cm,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病灶累及右侧输尿管膀胱开口处。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咳嗽不适1月余”于2021年12月24日就诊当地市级医院,医院门诊予以抗感染、止咳治疗2周后症状未见好转。2022月1月17日就诊我院,门诊以“右肺病变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无特殊个人史和家族史。入院后三大常规、生化和血沉均在正常范围,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6.3ng/mL(↑),血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未检。 相似文献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2岁.因"发热、干咳1个月,加重伴左胸痛3周"入院.
患者2008年4月底"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午后为主,伴寒战、干咳发、气短,无胸痛、盗汗等.2008年5月4日患者出现左胸下部闷痛,高热同前,外院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多、模糊,两肺下野明显,左侧肋膈角变钝,两肺门结构不清晰.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们报道3例胃的淋巴上皮样癌(LE),其组织学特征为分化差的癌细胞散在手致密的淋巴细胞中.癌细胞核呈卵圆形,呈空泡状,核仁明显1~2个.瘤细胞单个散在或呈小田块状。以PCR方法可以证明含有EB病毒基因组。1材料和方法3例组织固定于缓冲浪稀释的福尔马林中,石蜡切片,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primary pulmonary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PPLEL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肿瘤医院2016年4月—2023年3月收治的PPLELC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5例患者中,28.9%(13/45)患者无症状,97.2%(35/36)患者EB病毒编码的小RNA阳性,83.3%(10/12)患者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阳性,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波动在10.0%~95.0%。基因检测发现1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19-Del突变。45例患者中,28例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接受了辅助化疗者16例,辅助放化疗者8例,接受了新辅助化疗者2例。截至随访截止日期,33例患者存活,12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均未达到中位生存时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2%和63.2%。28例手术患者的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7.2%和57.6%,13例Ⅳ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病理组织特征为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背景中见界限不清小巢状、片状及弥漫排列的肿瘤组织,有的可见结核样肉芽肿结构,如本例;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K、CK5/6、P63、P40等表达阳性,CK20、NapsinA等腺癌标记物阴性;TTF-1表达不一,大部分文献报道为阴性,但本例为阳性;淋巴细胞CD3、CD5、CD20等表达阳性。结论 淋巴上皮瘤样癌原发于肺部极少见,排除其他部位等转移而来,尤其鼻咽部;伴结核样肉芽肿结构时需与肺结核鉴别。此外,还与肺原发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宫颈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实验室指标、术后放化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2005-2010年间10例LE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均为阴道不规则流血;2例患者HPV16(+),其余8例患者HPV均(-);患者中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9例,腹腔镜下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双卵巢悬吊术1例;术后接受化疗8例,接受放疗2例.结论 LELC是一种罕见、独特类型的宫颈鳞癌,经手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后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LELC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原发性肺LELC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结果 CT主要表现为单发类圆形肿块,中央型10例,周围型4例;其中左肺8例,右肺6例;边界清楚,直径1.8-7.3cm,平均直径(5.01±2.12)cm。密度多均匀,肿块呈分叶征7例,边缘可见短毛刺4例,出现血管支气管包埋征5例,2例可见小斑点样钙化,其中4例合并阻塞性肺炎,9例伴有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本组14例中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5例。结论 原发性肺LELC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单凭CT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最终确诊还需依靠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7例肝脏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肝脏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2例,女5例,中位年龄54岁;4例乙型肝炎病毒阳性,丙型肝炎病毒均为阴性,其中1例合并肝硬化,并伴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升高(389.7 ng/mL)。病理诊断淋巴上皮瘤样肝细胞癌1例,淋巴上皮瘤样胆管细胞癌6例;镜下肿瘤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6例。MRI表现为结节样5例,形态规则6例,边界清6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2例,呈明显高信号5例;强化方式多样:I型(快进快出强化)3例;II型(持续环状强化)2例;III型(边缘性填充式强化)2例;I、II型病灶可见类包膜样强化;所有病灶均未出现瘤周异常强化、胆管扩张和或肝包膜凹陷。结论:肝脏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少见,预后相对较好,病理具有一定特征,MRI上多表现为类圆形的结节,强化方式多样,多见类包膜样强化。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