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38例,共54个节段,临床均表现为腰背部痛,且无神经症状及体征。其中33个节段采用PKP治疗,21个节段采用PVP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及神经受损等症状。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椎体压缩。结论应用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应用PVP或PKP可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22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骨不连患者行PVP和PKP治疗。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疼痛VAS评分及ODI。结果 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1~35个月。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至椎体上一椎间盘,但无明显不适。骨折椎体前缘高度(mm):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分别为15. 28±3. 38、20. 66±3. 02、19. 13±2. 91;椎体矢状位Cobb角(°):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分别为18. 2±0. 6、11. 2±0. 4、11. 6±0. 6;VAS评分(分):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分别为7. 5±0. 8、2. 3±0. 7、2. 4±0. 7;ODI(%):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分别为74. 3±3. 6、32. 1±3. 3、30. 5±2. 9;各项指标术后3 d、末次随访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VP和PKP均能够有效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骨不连,但对于椎体高度恢复不满意或椎体严重压缩、后壁破裂并有骨块凸向椎管的患者可使用PK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184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分为PVP组(98例)和PKP组(86例)。比较2组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s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功能障碍评分(ODI)。结果 2组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术后1周和6个月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伤椎椎体压缩率和后凸Cobb'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KP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渗漏率及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均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与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有良好止痛效果。PKP较PVP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更为明显,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e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疗效,并发症及适应证.方法 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行PVP和PKP治疗椎体疼痛性血管瘤、溶骨性肿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178例,其中PVP 115例,PKP 63例.结果 (1)16例血管瘤(PVP 14例,PKP 2例)灌注剂均无明显渗漏,优良率87.5%.(2)68例恶性肿瘤均行PVP,灌注剂渗漏率27.9%,除2例椎管内少量渗漏引起一过性神经根性症状外,其他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优良率70.6%.43例平均随访10个月,9例病情恶化敛疼痛复发,其他患者疗效稳定.(3)9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中33例行PVP,61例行PKP,灌注剂渗漏率PVP为18.2%,PKP为9.8%,均未引起临床症状;PVP复位效果不明显,PKP均能在椎体内扩张造成空腔,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34.2%,Cobb角平均矫正3.3°;PVP和PKP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良率92.6%;64例平均随访3年,2例PKP相邻椎体骨折再次PKP后好转,其余患者疗效无明显变化.结论 椎体疼痛性血管瘤、溶骨性肿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是PVP和PKP的主要适应证;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行PKP呵压缩周围松质骨骨折造成空腔,减少灌注剂渗漏.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角度.  相似文献   

5.
<正>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因其有效、安全、快速、微创的特点逐渐成为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1]。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部分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2009年1月~2014年9月,我科应用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出现3例麻醉并发症,由于及时发现与处理,未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或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对30例OVCF患者(108椎)行PKP或PVP术,于术后当天、术后24周、术后48周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价。结果术后当天、术后24周、术后48周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PKP或PVP治疗多节段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间采用了PVP和PKP治疗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强度评价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变化测量。结果 53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1例出现骨水泥渗透到椎体旁。疼痛完全缓解32例(60.4%),显著缓解21例(39.6%)。术后及随访6个月,VAS评分、椎体压缩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期随访观察疼痛无复发,X线片未见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PVP及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微创、安全、疗效优良、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的理想方法。合适的手术适应证选择和良好的术中操作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患者的37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均行X线片、CT检查,手术在C臂透视引导下经皮椎弓根入路,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2.5~6.0mL,平均4.8 mL。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是一种有效、微创、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伴有后凸畸形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比较其对后凸畸形的矫正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PVP治疗的100例OVCF患者及采用PKP治疗的90例OVCF患者临床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选取15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PVP和PK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包括Cobb角、椎体压缩率、VAS评分、SF-36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其Cobb角以及椎体压缩率均有明显的恢复,VAS评分均在术后明显减少,SF-36量表显示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均明显提高,但在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比较,PKP均优于PVP(P0.05)。并发症方面,PVP组出现8例,显著高于PKP组(P0.05)。结论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纠正患者脊柱畸形,减缓患者疼痛感,恢复患者活动能力,但PKP在各方面疗效以及并发症方面均优于PV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