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房性和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超声心动图的特异性改变。方法选取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房性期前收缩患者34例和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8例,应用M型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动周期变化情况。结果 34例房性期前收缩及38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M型超声均表现为:E峰提前,A峰缺失,其后F-G段延长;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上E波提前,其后无A波;收缩期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提前。34例房性期前收缩患者中,相邻两个主动脉瓣口频谱间期之和小于2个正常频谱间期之和(P0.01);38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中,其值等于2个正常频谱间期之和。结论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超声心动图各有其特征表现,在无心电图监测情况下通过超声心动图表现有助于判断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73岁,因反复发作心悸、气短11个月,阵发性加重2周入院。入院时心悸发作,及时检查心电图仅见“窦性心动过速”。入院时诊断:心悸原因待查:冠心病?常规心电图可能未捕捉到转瞬即逝的心电图异常变化,为进一步明确心悸病因,遂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查。DCG检查结果示:①窦性心律;②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1∶1房室逆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③频发室性期前收缩;④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征:房性期前收缩(P'波)引发宽QRS心动过速,P′R>120 ms。宽QRS波时限120 ms,起始部无“δ”预激波,呈左束支阻滞型:胸…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4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23例,并与西医一般疗法治疗122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245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符合1994年感染会议制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3例中男81例,女42例;年龄18~50岁,平均253岁;病程9~28日,平均103日。有胸闷、心悸、气短、乏力90例次,低热38例次;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42例,室性期前收缩40例,房性期前收缩28例,房性并室性期前收缩13例…  相似文献   

4.
宓继红  王一尘 《新医学》2001,32(11):644-644
女,75岁,因解不成形便半年,呕吐半个月余伴头晕,拟贫血原因待查(消化道肿瘤?)于2001年3月11日入院。既往无明确心脏病史、心律失常史。入院次日查血电解质钠、钾、氯、钙、磷、镁均正常,心电图示低电压。为明确诊断有无消化道肿瘤拟行钡剂灌肠检查,于入院次日晚给予20%甘露醇250mL清洁灌肠,肠道准备满意。次晨患者突然出现胸闷不适、四肢抽搐、牙关紧闭,持续3秒,同时伴尿失禁。急查12导联全程心电图示房性期前收缩、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阵发性短阵房性心动过速、QT率…  相似文献   

5.
从2004年开始,本院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手术中突发的心律失常,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在全麻下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由心电监护同时打图确认;窦性心动过缓13例,窦性心动过速18例,房性期前收缩19例,室性期前收缩2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心房颤动(房颤)5例,房室传导阻滞3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31-85岁,平均(59.5±2.0)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诊断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具体检查结果。结果: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2.1%和60.9%,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的阳性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两种方法对室性期前收缩早发及房性期前收缩早发的阳性诊断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浅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316例,对其分别开展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就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常规心动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室性、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成对期前收缩以及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室性、房性频发期前收缩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动态心电图,能有效进行早期诊断,特别是无症状患者,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8.
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中常见而重要的类型。轻者感到心悸不适,重者可严重影响心脏的血液动力学改变,造成心排出量明显降低,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或猝死。主要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纤颤、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扑动和颤动。各种起源的期前收缩(如房性、结性、室性期前收缩)与上述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加速性的交界性或室性心律其频率可达100~130次/分,亦可归入异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原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收集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429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肺心病可以并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以窦性心动过速为主,占54.5%,其次是房性期前收缩占25.4%,心房纤颤占7.0%,右束支传导阻滞占4.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占4.2%,室性期前收缩占2.3%,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占1.9%。结论肺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只有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纠正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小儿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检查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观察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关系。结果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及传导阻滞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者心率变异性和非室性心律失常者心率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小儿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测定心率变异性有助于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1.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早期静脉注射后口服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后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设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治疗组27例,首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 mg,共3次,然后给予口服美托洛尔200 mg/d;安慰剂组26例,除接受AMI的常规治疗,相应安慰剂静脉及口服方法 与治疗药相同,入组后24小时及出院前分别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 AMI后24小时内美托洛尔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1/27 vs 18/26,P<0.05),心房纤颤的发生美托洛尔组虽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7 vs 2/26,P0.05);美托洛尔组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饲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1/27 vs 19/26,5/27 vs 12/26,均P<0.05),心室纤颤两组各发生1例;出院前美托洛尔组的房性期前收缩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例教明显少于安慰剂组(15/25 vs 21/24,3/25 vs 9/24,P<0.05);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 vs 4/24,0/25 vs 2/24,均P0.05).结论 AMI后早期静脉及口服美托洛尔可有效的抑制心肌梗死后发生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但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使用,以避免增加心源性休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超声对胎儿房性期前收缩常压氧治疗前后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常压氧疗法治疗胎儿房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 对多普勒超声确诊 173例未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房性期前收缩胎儿 (偶发、频发、房早未下传 )行常压氧疗法治疗 ;对照组 63例为单纯性房性期前收缩未行常压氧疗法治疗者。结果 ① 173例房性期前收缩经常压氧疗法治疗第 2疗程平均转归率为 97.8% ;②瓣膜反流减轻或消失 ,心包积液减轻或吸收 ,外周血流频谱明显改善 (P<0 .0 5 ) ;③对照组 63例中 12例属停止饮用兴奋性饮品后期前收缩消失 ,11例随孕周增加而加重 ,1例发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结论 短时间间歇性孕妇面罩常压氧疗法可明显提高胎儿血氧分压而不会降低胎血中的pH值 ,增加胎儿氧的供应和利用 ,有效地控制胎儿房性期前收缩 ,且舒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意义。方法1998-01~2006-08间我们先后成功抢救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20例,总结其临床资料,分析心电图的特点及抢救治疗后的变化。结果20例患者均发生心律失常,12例为紊乱性心律,其中6例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或三联律,6例以多源多形性室早、室速为主,其中2例多次出现室颤。8例分别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频发多源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均出现在临床重度中毒患者中,其中7例重度患者行急诊血液净化治疗,心律失常迅速减少,5~8h心电图转为正常。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乌头碱急性中毒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多样化,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其心律失常严重性直接反映临床急性中毒的严重程度,早期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可迅速纠正心律失常,使心电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杨汝任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11):870-870
心率变异性 (HRV)可定量评价交感、副交感神经的活性 ,是心性猝死的预测指标之一。本研究观察 13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普罗帕酮后 HRV的变化 ,并探讨其机制和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男 6例 ,女 7例 ;年龄 2 2~ 6 7(4 1± 13)岁。均经体检、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描记术、血生化检查。其中 1例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另 2例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入选标准 :室性期前收缩 L own分级 a~ 级。排除标准 :1合并糖尿病、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用药前校正 QT间期 (QTc) >0 …  相似文献   

15.
党书毅  王玮  王俊峰  曹政  陈彬  王斌  周建华  彭贵海 《临床荟萃》2004,19(17):1007-1008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已取得很大进展,尤其是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RFCA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明显。而起源于左室流出道的室性期前收缩则较少见,我科对1例左室流出道的频发性期前收缩伴短阵室速的患者进行了RFCA治疗,近期疗效显著,现报  相似文献   

16.
超声心动图检测胎儿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行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二维超声指导下用M型取样线在心脏切面上同时通过心房壁和心室壁,观察每一心动周期房、室壁的运动曲线及相互之间的节律关系.结果 396例胎儿心律失常中,房性期前收缩276例,室性期前收缩42例,窦性心动过速31例,窦性心动过缓14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0例,心房扑动1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7例,6例在检查中出现不规则心律.13例伴有胎儿心脏结构异常,以复杂型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为主;9例伴心力衰竭、6例伴胎儿水肿. 结论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某些复杂类型心律失常的诊断仍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室性期前收缩V1~V3导联ST段明显抬高对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例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观察V1~V3室性期前收缩对ST段抬高的影响。结果患者V1~V3 ST段马鞍形抬高伴室性期前收缩。结论V1~V3 ST段马鞍形抬高伴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心脏结构正常支持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频发右心室室性期前收缩伴缓慢基础心率的可行性。方法 53例症状明显、发作频繁、药物疗效不佳或不能耐受的频发右心室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按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手术流程,用起搏标测法结合激动标测消融室性期前收缩,以消融后期前收缩消失且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期前收缩不再出现为手术终点;以术后24h及30d复查动态心电图无同一形态室性期前收缩为成功标志;期前收缩显著减少且症状明显减轻作为显效标准。结果 50例患者成功消融室性期前收缩,术后症状消失,复查Holter未见同形室性期前收缩,随访3~31个月无复发及新的室性期前收缩出现;2例术后24h分别残余27次及132次同形室性期前收缩,但随访期间患者均无症状;失败1例。结论 对于症状明显、药物疗效不佳的频发性右心室室性期前收缩伴缓慢基础心率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射频导管消融(RFCA)已成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心律失常治疗的常规,而临床上最多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期前收缩,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病因改善基础病变,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减少期前收缩次数,临床试验表明无论室性期前收缩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药物治疗均不尽人意。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RFCA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适应证得到适当放宽,且RFCA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本研究采用RFCA治疗顽固性室性期前收缩,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给予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和房性期前收缩发生频率及中医证候积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和房性期前收缩发生频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有效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