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经》中腰痛诊治内容丰富,与经络联系甚为密切,形成了腰痛之经络辨治的完整理论体系。本文主要从腰部筋骨为18条经络所网布;腰痛病机在于经络气血运行失常;腰痛病性为经络颜色、形态变化反应;腰痛病位应首据症状以辨经定位;腰痛治疗应据经络辨证选取针灸处方等5个主要方面来阐释腰痛之经络辨治的理论与应用。以期指导临床实践,充分挖掘经络辨治的优势和特色,并为促进中医标准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经络腧穴角度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的理论基础,指出针灸治疗该病主要以脏腑经络辨证为基础,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针刺腧穴起到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可改善小腹、盆腔、腰骶部局部血供及循环,缓解或消除疼痛;而且临床研究文献报道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疗法治疗CPP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与手术及药物治疗相比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方剑利  叶海  楼红侃  高麟超  金甬 《新中医》2020,52(3):161-164
目的: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炎,探讨中医经络理论对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筛查将36例跟腱炎患者分为体外冲击波组及经络体外冲击波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4个月以及治疗后12个月,对所有患者均采用VISA-A跟腱腱病评分表进行评分,对2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结果进行比较,在治疗后12个月时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对2组患者主观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各时间点VISA-A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体外冲击波治疗与经络体外冲击波治疗均能够改善跟腱炎临床症状。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的VISA-A评分差值分别与经络体外冲击波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表明经络体外冲击波组疗效优于体外冲击波组。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5点李克特量表评分总满意率体外冲击波组77.8%,经络体外冲击波组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炎效果优于常规体外冲击波治疗,存在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可在体外冲击波治疗其他疾病的应用上进一步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确定异常经络对中风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教科书辨证取穴法进行比较,观察两者疗效的差异,并分析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在中风病的相关辨证和治疗中有无优势。方法用随机法将138例中风后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20次后观察疗效,并比较3个月后疗效。指标采用中风后特定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S-QOL)、经络分布状态及证型与经络分布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SS-QO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治疗后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SS-QOL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在改善中风后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中风患者的经络以手足太阴、手足阳明、足厥阴、手足少阳的经脉异常为主;手足太阳、足少阴、任督脉经络病变较少。各个证型与一定的经络具有相关性。结论中风患者经络分布具有特异性,不同证型与相应经络具有相关性。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在中风病的相关辨证和治疗中可以提高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素问·皮部论》记载;“皮者,脉之部也。”就是说人的周身皮部都是按经络循行部位分属于十二经的。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在人体皮肤表面研究经络现象以证明经络的客观存在,《灵枢·官针》篇提出“半刺”、“直针刺”等刺激人体皮肤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不但说明皮部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且也说明皮部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临床证明针刺循经穴位可以治疗痛证,针刺循经皮部有没有镇痛效果呢?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为此。我们选择一批痛证患  相似文献   

6.
从中医角度看来,小腿肚内侧系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和足少阴肾经循行之处,故按捏这一部位,对上述经络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对膝以下的远端穴位除此有局部治疗作用外,尚可治疗经络所系之脏器的病痛。足太阴脾经与脾胃相联,故而捏按此处可能治疗胃之疾患。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人体经络系统是人体生物电离子通路网络的理论。共基本内容为:1.经络系统是人体细胞电生化活动的离子平衡回路或旁通路;2.穴位是支路和干路的交汇点和神经调节细胞活动的联终站;3.经络内流动的物质是K+、Na+、Cl-、Ca2+等离子,所以穴位和经络具有低电阻,良导电的特性;4.十二经和任、督脉的位置应在皮下或皮内;5.人体内脏和头部的电生化与十二经有特殊联系通路;6.经络内的离子有日夜缓慢的流动性。经络内的离子是双向流动的;7.经络有一定的渠道,但没有神经血管那样明显。经络内的离子流对相关组织的电生化和代谢有平衡和调节作用,如果经络阻塞,相关组织会发生病变;8.经络还有传递细胞之间的信息作用;9.针刺穴位的治疗作用是神经系统和经络系统的共同作用;10.意念调节、穴位发气是神经乙酰胆碱对局部组织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经络导平治疗在112例颈椎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利用经络导平治疗仪的激导、平衡原理作用于病变经络,正确调整经络导平的强度、频率、时间,治疗中配合人性化护理。结果经过治疗与护理,痊愈41例,占36.6%;显效:57例,占50.9%;有效:12例占10.7%;无效3例,占1.79%。总有效率98.2%。结论经络导平治疗无针无痛,安全舒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 经络病证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经络病证包括经络所属的脏腑病证在内,合称“脏腑、经络病证”;狭义的经络病证则是指脏腑以外的肌肉、皮毛、筋脉、骨节以及五官九窍的病证。关于经络病证的药物治疗,张仲景首创活  相似文献   

10.
<正> 经络感传现象是研究经络本质的重要方面。七十年代大量对感传的研究资料证明:经络感传现象在人体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此种现象在人群中比例尚少,使研究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据王卜雄和蒋敏达等报道对气功入静可提高经络感传出现率、提高针灸疗效和针麻效果有一定作用。为了探索气功对循经感传显现的影响,我们对经过气功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一次练功入静前后经络感传显现的测试。现作以报告。测试方法1.受测对象:系户县祖庵地段医院接受气  相似文献   

11.
针刺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期睡眠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分析针刺对海洛因依赖者稽延期气阴两虚型睡眠障碍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型睡眠障碍的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胸”夹脊穴、肾俞穴)和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及针剌干预),治疗3星期,观察治疗前后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量表中三条有关睡眠障碍项目的积分变化以及稽延期中医四诊量表中符合证型标准的兼症数量变化。结果治疗组在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量表中有关睡眠障碍的三项积分和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稽延期中医四诊量表中兼症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针刺可改善海洛因依赖者的稽延期气阴两虚型睡眠障碍。针刺对稽延期气阴两虚型睡眠障碍者的伴随症状也有较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 1971年Maroko。等通过实验证实结扎冠状动脉后15分钟,心外膜心电图ST段升高的平均值(ST)及升高值总和(∑ST)和ST段升高的导联数(NST)与24小时心肌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及梗塞范围直接平行,认为心外膜心电图特别在急性心肌缺血的早期,能准确定量地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为了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的研究,本实验应用心外膜心电图ST升高均数(ST)和导联数 (NST)作为急性心肌缺血的指标,在结扎犬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造成急性心肌梗塞的实验模型上,观察针刺的疗效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耳针加体针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穆广梅  陆玉莹 《中国针灸》2008,28(6):409-410
目的:探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将72例患者用简单随机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36例.针刺组运用耳针体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耳穴取神门、交感、心等,体穴取心俞、神门、内关等;药物组口服倍他乐克、谷维素等.治疗2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针刺组治愈率为77.8%,药物组治愈率为52.8%,2组患者疗效经统计学处理,χ2=8.87,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结论:耳针加体针是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最佳方法,治愈率高,奏效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针刺强刺激与穴位注射治疗癌症相关顽固性呃逆的疗效,包括两者治疗后24 h内复发率。方法将60例癌症相关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强刺激组采用攒竹透鱼腰及内关、膻中、中脘、足三里单侧穴位强刺激治疗,穴位注射组采用内关配合足三里双侧各2 mL生理盐水穴位注射治疗,记录两者连用3 d后是否有效及有效后24 h内是否复发,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针刺强刺激组总有效率为96.7%,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3.3%。针刺强刺激组治疗后复发率为12.5%,穴位注射组为3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癌症相关顽固性呃逆选用穴位注射与针刺强刺激治疗效果相当,但针刺强刺激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呃逆是胃气逆动膈,气逆上冲所致。内关穴有宁心神、降呕止逆之功,为阴维交会穴,针刺内关、合谷、足三里、太冲、中脘治疗肝病引起的呃逆20例。1次治愈8例,2次治愈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方法:4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确诊后,在发作间期应用食道心房调搏诱发出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然后应用针刺双侧内关穴和神门穴进行治疗。结果:本组42例患者,有效31例,占73.81%,无效11例,占26.19%。结论:针刺内关穴配合神门穴可有效治疗房室结折返室上速(AVNRT)和房内折返室上速(IART),对旁路折返室上速(AVRT)也有一定疗效,但是对房颤(Af)疗效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中枢孤束核在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调节胃运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孤束核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及经血管注射抑制胃运动的药物阿托品或促进胃运动的药物胃复安后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针刺上述穴位均可有效激活孤束核神经元放电。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减少;静脉注射胃复安后,孤束核神经元背景放电增加;但针刺对放电的影响与药物前相比,变化均不大,阿托品后或者胃复安后针刺上述穴位仍町有效激活孤束核神经元放电。结论 针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对胃运动的调节作用与孤束核神经元的激活密切相关。孤束核是以上穴位与胃联系途径中的一个重要初级中枢。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消化不良中应用针灸内关、合谷、足三里穴方案,对消化不良症状、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单纯给予盐酸伊托必利胶囊治疗,作为对照组;50例除给予盐酸伊托必利胶囊外,另给予针灸内关...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赖新生 《中国针灸》1997,17(4):201-202
采用四神针、智三针、水沟为主穴配神门、后溪、足三里、太溪,电针与手法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同时设口服西药阿尼西坦对照组30例相比较。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3.3%,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POAS)的用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治疗POAS的针灸临床文献,建立其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1.0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究针灸治疗POAS的腧穴运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对纳入的3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POAS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为电针;所选腧穴以特定穴为主体,注重上下配穴;腧穴配伍存在固定搭配,经穴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足三里-内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4个聚类群。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针灸治疗POAS存在一定规律,特定穴是处方的主要组成部分,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内关为针灸治疗POAS的主要腧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