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检查对脾切除术后门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12例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12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超声对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只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益气健脾活血通里中药辨证加减预防血栓形成。结果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7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治疗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脾虚、腑实、血瘀是脾切除术后的主要病机,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具有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只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脾切除术后常规治疗外,还给予益气健脾活血通里中药辨证加减预防血栓形成.结果 治疗组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治疗组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脾虚、腑实、血瘀是脾切除术后的主要病机,益气健脾活血通里方具有防治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原因。方法:收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316例的临床资料,选取性别、年龄、肝功能、术式选择和术后血小板计数5项影响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作为观察指标,对术后31例并发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比较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术式选择有关(P<0.05),与术后血小板升高显著相关(P<0.01)。结论:脾切除加断流术和术后血小板升高是影响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患者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1月因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后有门静脉血栓形成的45例患者作为血栓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因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后无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血栓组肝功能分级差于对照组,血栓组脾切除加断流术多于对照组、脾切除加分流术少于对照组,术后血小板升高程度血栓组高于对照组,血栓组术中应用肝素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与手术方式、术前肝功能分级及术后血小板升高程度密切相关;术中应用肝素对于预防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德荣  王美芳 《浙江实用医学》2002,7(5):292-292,295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脾切除术后一种少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发生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腹部体征及临床上对该症认识不足 ,往往使得该并发症不能及时发现和诊治 ,导致出现广泛性的肠坏死、穿孔 ,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现将我院发生的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 7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 1994年 8月至 2 0 0 2年 4月共行脾切除术35 7例 ,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7例 ,其中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39~ 71岁 ,平均 4 7岁 ,其中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 4例 ,肝硬化门脉高压行断流术后 2例 ,血吸虫性巨脾症行脾切除…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术可以改善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患者术后血小板增长率越高,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越高。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评价指标有门静脉压力、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脾脏大小及血小板计数等。为了解门静脉高压相关指标对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长率的影响,为临床预测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提供参考,我们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对8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志民  杨维俭 《医学综述》1998,4(5):219-222
<正>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临床少见.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等诊断技术的发展和病例的积累,对其认识在不断地加深.1 发病情况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确切发生率尚不明了,文献中报道差别很大.Jones报道肝硬变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为10%,Okuda报道日本病理协会247728例患者的尸解结果,门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为0.5489%,肝硬变患者门静脉栓塞率为6.5885%,脾切除术后门静脉栓塞率为22.2%.Egnchi报道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栓塞率为25%,戴植本报道24例门静脉高压症离断术后患者,术前门静脉栓塞率8.33%,术后栓塞率为 37.5%.Rattner等调查1000例脾切除术,发生7例,发生率为0.7%,应嘉均等施行脾切除2185例,术后发生 5例,发生率 0.23%.外伤性脾破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89-1999年168例施行断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总死亡率2.4%(4/168),门静脉血栓形成70例,并同时都伴发脾静脉内血栓。1例并发小肠梗死,抗血栓药物应用时间4-8天,平均5.8天。结论 切脾前不先结扎脾动脉和围手术期禁用止血药,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手术后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和扩容、活血药物,对门静脉血栓可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97年6月至2000年3月对30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者在术前和术后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为肝硬变及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本组男17例,女13例。全部病例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门脉高压术后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9年5月~2007年5月行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112例,其中门静脉血栓形成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19例中17例康复出院,1例放弃治疗,1例再出血死亡.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症状不典型,必须加强认识,早期干预,发现异常及早抗凝、溶拴治疗是防治脾切除加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脾切断流术后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脾切断流术后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肝胆胰腺外科收治的200例脾切断流术患者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肝功能水平(包括白蛋白、胆红素)、脾脏质量、凝血酶原延长时间、术后血小板水平及术后14 d内患者门静脉血栓情况等指标。结果 200例患者中,门静脉血栓形成80例(40%),血栓组与无血栓组年龄、门静脉宽度、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脾脏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门静脉宽度、脾脏质量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呈正相关,门静脉血流速度与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呈负相关。结论患者年龄、门静脉内径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质量对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影响较大,为影响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有急性和慢性之分[1]。急性多发生于脾切除术后、门静脉吻合术口、化脓性门静脉炎、全身感染性疾病及外伤等;而慢性多发生于肝硬化、肿块压迫或侵蚀门静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门静脉插管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北京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共行脾切除断流术60例,其中35例留置门静脉插管,术后根据情况予以抗凝、溶栓等治疗。观察比较了该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的变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感染发生率、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溶栓效果。结果脾切除断流术后患者血小板进行性升高,术后2周左右达到峰值,术后1月降至正常水平;术后门静脉最大流速、平均流速均明显减慢;门静脉插管感染1例;5例患者术前存在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28%;术后7例患者出现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经门静脉插管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后,出院时复查门静脉血栓为6例,新发血栓者溶栓成功率为85.72%。结论经门静脉插管溶栓抗凝可有效防治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为患者今后可能施行的肝移植手术保留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9~1999年168例施行断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总死亡率2.4%(4/168),门静脉血栓形成70例,并同时都伴发脾静脉内血栓。1例并发小肠梗死,抗血栓药物应用时间4~8天,平均5.8天。结论切脾前不先结扎脾动脉和围手术期禁用止血药,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手术后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和扩容、活血药物,对门静脉血栓可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位脾切除加传统断流术18例,原位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9例。术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9例(10.3%),其中传统断流术3例(16.7%),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例(8.7%)。经抗凝、溶栓治疗后8例血栓完全消失,1例基本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原位脾切除、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治疗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 EVL术后早期接受经脾静脉药盒和周围静脉用药抗血栓治疗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5年3月-2010年10月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欲接受脾切除术+EVL的患者91例分为三组,同期常规用药组为对照组(C组)与早期经脾静脉药盒(A组)和周围静脉(B组)使用抗凝、祛聚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便携式微量泵经脾静脉置管输注肝素,防治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1月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行脾静脉留置导管,术后经便携式微量泵持续输注肝素.对照组餐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 (50mg,3次/d),同时静脉滴注复方丹参 (16mL/d)和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d).比较2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腹腔引流液量、导管留置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结果 2组术后血小板计数、腹腔引流液量、导管留置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栓形成率约为3.3%,对照组高达36.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便携式微量泵经脾静脉置管输注肝素,是预防、诊断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田建国 《中原医刊》2004,31(20):45-46
门静脉高压症、脾亢、肝硬化采用脾切加断流或分流术后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出现消化道出血、腹水、肝功能损伤加重,严重影响预后,我们采用不同的防治介入时间和方法.出现不同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的1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脾蒂血管出血,无胰漏、胃底及结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左膈下脓肿1例、肺部感染5例、左侧胸腔积液7例、大量腹水9例、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2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脾动脉的妥善处理、脾周韧带及粘连的解剖分离、脾蒂血管的正确处理以及脾窝创面的彻底止血是门静脉高压症脾脏切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