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海洋无脊椎动物体内分离出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标记物。其 内源荧光基团在受到紫外光或蓝光激发时可高效发射清晰可见的绿光,且荧光性质稳定,与现有的标 记物相比,GFP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的研究中,GFP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绿色荧光蛋白特性及其在角膜内皮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捷  蒋华 《眼科研究》2009,27(7):624-627
来源于发光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GFP)于1994年首次被作为报告基因应用。其内源的荧光基团受到紫外光或蓝光激发时可高效发射清晰可见的绿光,并可在细胞内稳定表达,不需要任何反应底物及其他辅助因子,不影响细胞功能,检测直观方便,可在活体内进行,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各领域中应用广泛的新型标记基因。作为一种性质独特、理想的荧光示踪标记物,GFP在角膜内皮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中,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就GFP的特性及GFP标记示踪技术在角膜内皮疾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AAV载体介导的视网膜基因转移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作为标记基因,观察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介导视网膜基因转移作用,为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制备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gfp;将纯化的rAAV-gfp病毒10μL(10×10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克隆新基因s-lap编码区序列,研究其编码的蛋白质在B16黑色素瘤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方法 分析s-lap cDNA序列,建立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光损伤模型,RT-PCR克隆其编码区序列,构建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目的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GFP/s-lap,转染B16黑色素瘤细胞,观察s-lap/GFP融合蛋白在B16黑色素瘤细胞内的表达与定位。结果 s-lap cDNA序列含有编码101个氨基酸的开放读码框架,有2个可能的N-糖基化位点,1个可能的casein kinase Ⅱ磷酸化位点和2个可能的PKC磷酸化位点;成功地克隆了s-lap蛋白编码区序列,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在转染pcDNA3.1-GFP质粒的B16黑色素瘤细胞中,荧光呈网状分布于细胞浆内,而细胞核内低表达;在转染s-lap/GFP融合基因的B16黑色素瘤细胞中,荧光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尤其以细胞核内高表达。结论 新基因s-lap编码的蛋白质可在B16黑色素瘤细胞中获得表达,并以细胞核内高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MHCC97L)在Balb/c鼠眼前房生长成瘤及全身转移情况,探讨前房作为肿瘤细胞培养的活体器官,GFP作为活细胞标记追踪肿瘤细胞生长、转移的优势并初步探讨肿瘤转移的机制。方法将携带GFP的逆转录病毒MP71-GFP-PRE转入人肝癌细胞MHCC97L。于手术显微镜下在20只Balb/c小鼠眼的前房中分别接种2止细胞密度为1.0×10^6个/mL的肝癌细胞悬液。术后15,30和45d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前房肿瘤生长,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眼及脑、肝、肺等全身转移情况,并做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结果稳定表达GFP的肝癌细胞基本保持了亲代细胞的特征,在前房的成瘤率为100%,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肿瘤团块逐渐增大。术后处死小鼠,在荧光显微镜下未见脑、肝、肺等脏器中有荧光团块或单个荧光点分布。眼球冰冻及病理切片均可见前房、睫状沟、虹膜基质内和玻璃体腔内肿瘤细胞生长。结论前房可以作为有效的培养肿瘤细胞的活体器官。GFP标记瘤细胞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能在活体观察到肿瘤团块在前房内的生长,以及单个瘤细胞和普通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的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6.
应用GFP基因转染技术示踪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角膜基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基因转染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角膜基质绌胞,以此为种子细胞构建角膜基质并对构建过程进行示踪。方法 构建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EGFP,转染兔角膜基质细胞,然后将该细胞接种于PGA,形成细胞-生物材料复合物,移植于母兔角膜基质板层内。术后8周,组织学切片,HE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对绿色荧光蛋白(GFP)进行示踪观察。结果 8周后,组织工程化角膜组织形成,组织学切片显示PGA完全降解,新生组织形成,组织排列规整,荧光显微镜下见新生组织呈绿色,提示EGFP表达。结论 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的组织学结构与角膜基质相类似。新生组织表达GFP,证实组织工程角膜基质组织的构成源于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离视紫红质基因启动子,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视网膜特异表达载体,为今后视网膜细胞特异的靶向基因转移,特别是为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T具。方法 根据小鼠视紫红质基因5’端DNA顺序合成引物,通过PCR技术从小鼠基因组DNA中扩增524bp DNA片段,然后插入质粒pEGFP-1GFP编码基因上游的多克隆位点处,构建表达载体pmRho-EGFP。采用脂质体包裹pmRho-EGFP,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及其他来源的细胞;注射到SD大鼠视网膜下或玻璃体腔内;或通过电穿孔直接转移到RCS大鼠腓肠肌内。GFP表达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 pmRho-EGFP在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体内转染实验证明pmRho-EGFP可在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中表达,但在大鼠腓肠肌中不表达。结论 小鼠视紫红质基因5’端524hp片段具有基本的启动子活性,能够调控基因在视网膜神经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中表达,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polyvinylpyrrolidone-iodine,PVP-I)对角膜的毒性损害。方法 30只GFP转基因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 g·L-1 PVP-I组和5 g·L-1 PVP-I组,后2组局部滴PVP-I眼液建立损伤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滴眼,以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角膜荧光强度改变,并取各组角膜组织进行固定、包埋和切片,以HE染色或荧光显微镜观察角膜组织病理改变,采用TUNEL染色分析有无细胞凋亡。结果 体视显微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PVP-I组角膜片随时间推移其荧光强度明显减弱。HE染色及荧光显微镜检测进一步证实PVP-I组出现角膜上皮细胞剥脱、基质细胞数量减少等病理变化,TUNEL染色提示,5 g·L-1 PVP-I组角膜出现上皮细胞凋亡。结论 PVP-I局部滴眼可造成明确的角膜损伤,PVP-I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瘤细胞cy15在眼前房生长及浸润的模型,探讨cy15细胞在前房生长的规律及GFP标记活细胞的优势。方法将带有GFP的逆转录病毒MP71-GFP-PRE转入cy15瘤细胞,获得稳定表达GFP的cy15GFP细胞系。20只BALB/C小鼠(20只眼)每只眼前房注入2μl细胞密度为2×106个/ml的cy15GFP瘤细胞悬液,术后分别在裂隙灯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瘤细胞在前房的生长情况,连续观察30d,分别在瘤细胞植入前房后第15d、20d、30d时处死小鼠做眼球HE病理切片。结果成功地建立了稳定表达GFP的cy15GFP细胞系。接种的20只BALB/c鼠眼前房均可见肿瘤细胞生长,借助于荧光显微镜能动态地观察到肿瘤细胞在活体小鼠眼前房的生长浸润过程。结论建立的GFP标记的肿瘤细胞眼前房接种模型为研究眼内肿瘤细胞生长与浸润的规律以及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杨晓慧  孙葆忱 《眼科研究》2003,21(2):160-162
目的 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对体外培养虹膜色素上皮(IPE)细胞的转染和表达,为rAAV携带目的基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酶辅助的显微分离方法体外培养IPE细胞并鉴定。按转染倍数(MOI)为10^3,10^4,10^5,10^6转录已培养3d的传二代IPE细胞,转染后的第1、3、5、7、9d,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IPE中GFP表达阳性的情况,记录100个IPE细胞中GFP阳性所占的百分比。当GFP表达稳定后,共聚焦显微镜照相,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GFP对IPE的转染效率,结果 rAAV-GFP在细胞中的表达呈绿色,弥漫于整个胞浆。MOI=10^3时,转染后48h,GFP开始表达,MOI=10^4,10^5,10^6时,转染后24h时便可看到GFP表达阳性的细胞,细胞的起始表达强度不一,随MOI值的增高而增强,同时GFP的表达强度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转染后第7-9d达到高峰并维持,此时检测rAAV-GFP对IPE的转染效率,MOI=10^3时是26.7%,MOI=10^4时是53.6%,MOI=10^5时是60.2%,MOI=10^6时是63.7%。结论 rAAV-GFP对体外培养的IPE细胞转染效率可达60%以上,将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和IPE移植结合起来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经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修饰的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gfp在小鼠体内的生长过程、转移规律,以及可能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因素。 方法 用脂质体将GFP基因导入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建立稳定、高水平表达GFP的克隆;分别接种到Balb/c裸鼠视网膜下和后大腿皮下,建立原位和异位肿瘤模型。眼内肿瘤生长情况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皮下肿瘤大小用游标卡尺测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肿瘤内13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稳定表达GFP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OCM-1-gfp基本保持了亲代细胞的特征;能在裸鼠体内形成肿瘤并继续生长和转移;在基因表达方面,肿瘤抑制基因p16染色呈阴性,p53染色呈强阳性。其他的肿瘤抑制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p21,转录调控因子(E-2F)、核因子κB(NFκB),细胞增生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cl-XL/S和bax,以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呈现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 结论 GFP为直接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在体内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标记;脉络膜黑色素瘤原位与异位移植瘤模型在成瘤率和生长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由OCM-1-gfp生长形成的肿瘤p16、p53及NFκB、cyclin D1、PCNA及EGF和EGFR等多种基因表达异常。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70-17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p21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为研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含有p21的全长序列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p21 cDNA,应用基因重组技术与GFP基因融合,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GFP—p21。利用脂质体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活细胞状态下用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pGFP—p21融合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定位,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其蛋白的表达。结果①酶切、DNA测序均证实插入片断的正确性。②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在空载体pEGFP—C1转染组中,细胞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布;重组质粒pGFP—p21转染组中,绿色荧光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③Western Blot证实了pGFP—P21融合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的构建了pGFP—p21质粒。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能高效表达pGFP—p21融合基因,且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与p21基因的表达方式相同。  相似文献   

13.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原位移植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XL  Xu P  Wang F  Zhao XF  Xue YH  Huang Q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4):225-228
目的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 (GFP)基因标记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 (RB)细胞 ,建立新型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 ,探讨RB的生长和转移特征。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GFP真核表达质粒pEGFP N1转入人类RB细胞 (HXO RB44) ,新霉素、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筛选稳定表达GFP的细胞克隆。 30(6 0只眼 )裸鼠每只眼视网膜下腔均注入 2 μl细胞密度为 (4 5~ 5 5 )× 10 8个细胞 /ml的RB细胞悬液。术后利用带荧光的体视镜连续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 ,荧光显微镜观察视神经、颅底、肺、肝、肾的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术后 34~ 37d可观察到肿瘤生长至眼外 ,并可观察到肿瘤沿视神经向颅内转移 ,肿瘤细胞沿视神经鞘、睫状后长动脉浸润生长 ;移植瘤病理组织学表现类似于人类RB肿瘤 ;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GFP呈阳性表达。结论 经GFP基因标记的人类RB细胞裸鼠视网膜下腔移植建立的RB移植瘤模型 ,为研究自然状态下RB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新型裸鼠脉络膜恶性黑色素 瘤原位移植瘤模型。 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绿色荧光蛋白(GFP)真核表达 质粒pEGFP-N1转入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细胞(OC-1),新霉素、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筛选稳定表达GFP的细胞克隆。将2 μl细胞浓度为4.5×107~5.5×107个/ml的细胞悬液注射到麻醉后的40只裸鼠右眼视网膜下间隙,左眼不注射作为对照眼。手术后利用带荧光的体视显微镜连续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分别于肿瘤生长的眼内期、眼外期及衰竭期处死动物,荧光显微镜观察裸鼠视神经、颅底、肺、肝、肾的肿瘤转移情况,并行肿瘤组织的G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手术后10~12 d肿瘤开始生长,血管扩张、扭曲,新生血管形成;手术后20~22 d肿瘤占满玻璃体腔;手术后24~26 d肿瘤生长至眼外;眼外期后,迅速进入衰竭期,衰竭期嗅球、肾、肺、肝脏有转移灶。移植瘤病理组织学表现类似于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GFP染色阳性。 结论 以GFP基因标记的OCM-1经裸鼠视网膜下间隙移植建立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原位移植瘤模型,为研究自然状态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45-248)  相似文献   

15.
Huang Q  Xu P  Liu W  Wang F  Gu Q  Tian S  Fan Y  Xig K  Chen X  Li C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248-251,T002
目的 制备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原代与建株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评价逆转录病毒对人RPE细胞的感染能力,为视网膜病变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分离编码GFP的cDNA片段并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借助脂质体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GFP转入单嗜性及双嗜性包装细胞,G418筛选抗性克隆,分离GFP表达水平最高的克隆;收集含病毒颗粒的上清液感染NIH3T3及体外培养的人原代与建株的RPE细胞。结果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GFP转染各种包装细胞后,可产生GFP逆转录病毒。由双嗜性包装细胞产生的GFP逆转病毒能够感染原代与建株的人RPE细胞,GFP基因可持续在RPE细胞内表达。结论 逆转录病毒能够简便、快速、稳定将目的基因转入RPE细胞,可作为眼底病变基因治疗介导目的基因转移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禹海  陈蕾  姜晶 《眼科新进展》2008,28(11):809-812
目的以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携带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转染入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观察其定位及表达情况。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CON)及实验组。实验组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形成糖尿病模型后,随机分为1个月组(DM1)、3个月组(DM3)和6个月组(DM6)。右眼玻璃体腔内注射2μLrAAV2-CMV-hPEDF,左眼注射等量rAAV2-CMV-GFP。CON组右眼注射2μL生理盐水。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部位,用RT-PCR测定PEDF的表达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显示,DM1组视网膜全层,主要是节细胞层表达强荧光。DM3组全层视网膜和部分巩膜表达强荧光。DM6组视网膜及巩膜全层表达强荧光,荧光强度、范围与DM3组相比明显增加。RT-PCR显示,人PEDF mRNA在CON、GFP注射眼组大鼠视网膜均无表达。在右眼实验组1个月时可见hPEDF mRNA表达,并随时间延长,表达不断增强,持续到6个月。结论AAV载体可将PEDF及GFP基因有效地转染入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并长期表达超过6个月。  相似文献   

17.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视网膜下移植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体外不诱导的条件下视网膜下移植后的定位。方法:体外培养雄性大鼠MSCs,直接作为细胞供体视网膜下移植于成年雄性大鼠视网膜下,4周后将动物处死,取眼球做石蜡切片,用Y染色体鉴定,为做进一步验证,将MSCs用重组腺相关病毒AAV-gfp感染后移植,分别于4、8周取动物眼球作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做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表达观察。结果:培养的MSCs集落生长迅速,均一性好;Y染色体原位杂交鉴定表明来源于MSCs的阳性细胞融合入了原来的视网膜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分布于视锥,视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及节细胞层;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GFP标记的阳性细胞存在,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及节细胞层,细胞形态与结构同周围的视网膜相似;2种标记方法检测到的视网膜结构完整,未见到玫瑰花结样结构。结论:MSCs可在视网膜下移植后4周与原视网膜结构相融合,2种方法检测到的阳性细胞分布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及节细胞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1型腺相关病毒(rAAV1)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体内、外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及转染率。方法:采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血清1型腺相关病毒(rAAV1-EGFP)感染原代培养的SD大鼠角膜基质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EGFP的表达及阳性率。建立大鼠异体角膜移植模型,用含rAAV1-EGFP转染液的培养基在37℃孵育SD大鼠角膜植片同时浸泡缝线18h,再用此缝线间断缝合,将植片移植到大鼠角膜植床,术后通过荧光体视镜观察Wistar大鼠角膜出现EGFP荧光的起始时间及分布情况。结果:按rAAV1-EGFP不同转染倍数(MOI)转染角膜基质细胞。转染后3d,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角膜基质细胞的细胞质有GFP阳性表达。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大鼠角膜中开始有GFP阳性表达;随MOI值的增高而增强,转染后7~9d达到高峰,此时检测rAAV1-EGFP对角膜基质细胞的转染效率,MOI=103时是16.3%,MOI=104时是30.3%,MOI=105时是43.6%,MOI=106时是47.5%。rAAV1-EGFP在大鼠角膜中的表达也明显增强。结论:rAAV1-EGFP可以在体内外稳定、有效转染大鼠角膜基质细胞,是角膜基质细胞理想的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载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对体外培养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ris pigment epithelial,IPE)的转染和病毒载体对IPE细胞的毒性,为rAAV携带目的基因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酶辅助的显微分离方法体外培养IPE细胞并鉴定。按转染倍数(multiple of infection,MOI)为10^3,10^4,10^5,10^6转染已培养3d的传二代IPE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rAAV—GFP对IPE的转染效率。MTT法检测rAAV—GFP对IPE细胞的毒性。结果 rAAV-GFP对IPE的转染效率,MOI=10^3时为26.7%、MOI=10^4时为53.6%、MOI=10^5时为60.2%、MOI=10^6时是63.7%。AAV—GFP转染IPE细胞后,细胞生长正常。MTT法显示各转染组与未转染组的OD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AAV—GFP对体外培养的IPE细胞转染效率可达60%以上,而且腺相关病毒对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腺相关病毒作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基因治疗的载体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PEDF-GFP基因转染大鼠视网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将重组表达质粒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绿色荧光蛋白(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growthfactor-greenfluorescent protein,PEDF-GFP)以脂质体介导转染BN大鼠视网膜组织,观察其表达及定位。方法以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EDF-GFP注射到BN大鼠视网膜下,于一定时间内分别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表达情况,用RT-PCR方法检测PEDF表达情况。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第1d即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分布于视网膜全层包括RPE细胞层,第2、3周荧光强度比第1周增强,荧光范围也有所扩大,可以持续表达4周。RT-PCR方法结果类似,转染后第1d即有PEDF mRNA表达,第1、2周表达明显增强,到第4周治疗眼的视网膜组织中PEDF mR-NA仍有较高水平的表达。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有效将PEDF-GFP基因转染视网膜组织、RPE细胞并得到持续表达,可望用于视网膜、脉络膜疾病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