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置管术在NICU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危重新生儿以桡动脉为主的外周动脉置管术。留置时间为1~7天,其中以3~5天为最多。结果:无一例发生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结论:外周动脉置管术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联合地塞米松湿敷治疗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5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8例用如意金黄散联合地塞米松湿敷,对照组26例用50%硫酸镁湿敷。结果:治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疗效起效时间实验组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联合地塞米松湿敷治疗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李红梅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3):144-145
目的:为了避免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对外周血管的反复穿刺,减少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采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很好的建立静脉通道,保证病人化疗顺利完成.方法:对500例肿瘤患者实行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置管后给药并观察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插管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50.56±20.60天.本组实验未发生1例血气胸和误伤动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发生严重并发症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推广性强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是探讨颈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并发症。方法:对2008年5月~2014年12月60例颈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进行分析,了解穿刺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感染2例,渗血3例,导管脱落2例,导管阻塞1例,误入动脉1例。结论:针对血液透析患者颈静脉穿刺置管后易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延长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ICC置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结果:30例PICC置管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28例,成功率为93.3%,置管时间为90~360d,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堵管1例、局部感染1例、导管脱出1例.结论:PICC为患者治疗提供了一条安全、简便的途径,在PICC置管术及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重视患者健康宣教,尽量避免及正确处理并发症,使PICC发挥出应有的效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静脉输液的安全可靠通道,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便捷,置管时间长且并发症少的特点,主要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或静脉注射,刺激性强、高渗性及黏稠度较高药物的患者.我科2006年11月至2008年10月为62例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术,其中12例发生相关性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导管43例,插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10~112天,平均置管时间为106.5天.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保护外周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下行带涤纶套血透导管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行65例带涤纶套血透导管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导管置管术引导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DSA下带涤纶套血透导管置管术,对照组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行带涤纶套血透导管置管术。观察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25例,一次性成功24例,失败1例;对照组40例,一次性成功31例,失败9例;观察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96.0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导管功能不良发生,对照组存在3例出现导管功能不良,两组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下行带涤纶套血透导管置管术,有助于明晰深静脉血管情况,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显著降低术后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为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更佳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东莞市黄江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择取30例危重新生儿,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新生儿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观察组15例新生儿采用脐静脉置管术,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置管时间比对照组短,体质量增加比对照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观察组新生儿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8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3.33%,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确切,不仅可以使静脉输液治疗时间缩短,还可以使治疗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加,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技术于2009年在我院开展以来,给肿瘤患者带来了静脉治疗的最佳途径,且减轻了患者痛苦。肺癌患者因治疗周期长,常首选PICC置管术,但PICC置管后存在一些并发症问题亟待解决。笔者就2009年10月~2011年12月的156例肺癌患者PICC置管后  相似文献   

11.
黄琪  李晨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0):152-153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异位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4例患者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结果:行PICC置管术206例,发生导管异位14例,其原因主要与穿刺静脉的选择、测量留置长度及体位摆放等有关。结论:护理人员正确掌握PICC置管技术,有效避免导管异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基于人文关怀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危重症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相应治疗的危重新生儿70例为观察组,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人性化的PICC流程护理,采用回顾性研究进行立意取样选取之前同等条件的70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儿每天平均哭闹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每天平均哭闹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PICC流程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患儿每天平均哭闹时间,减少患儿痛苦的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肿瘤化疗患者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减少PICC置管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09年1月~12月,102例接受PICC置管术化疗的患者,对PICC置管术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进行观察.结果 8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7.8%(8/102).结论 为避免肿瘤患者留置PICC导管引起的静脉炎,应早发现,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完成化疗,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减少病人痛苦。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采用自制四黄散外敷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术(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秋虹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156-156
循证护理(EBN)是指护理人员审慎、明智和准确地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需求和愿望,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经验,综合考虑,选用最好的护理措施,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最佳护理。本中心应用循证理论指导,加强对颈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0年1月~10月对48例患者行颈静脉置管术,其中男30例,女18例,置管部位为右侧颈静脉,留置时间15~40天,平均25天。  相似文献   

16.
贾雁北 《新中医》2019,51(3):255-257
简版;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患者采用青鹏软膏辅助自我观察护理预防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106例行PICC置管术住院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自我观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青鹏软膏进行外涂。  相似文献   

17.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缝针及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据报道[1],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多为无菌性静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拖线联合置管术治疗马蹄形伴直肠周围深部间隙肛周脓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5例马蹄形伴直肠周围深部间隙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采用拖线联合置管术,对照组31例采用切开引流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各时段疼痛、发热、渗出物情况评分,统计并比较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3、7天疼痛,术后1、3天发热,术后3、7天渗出物情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拖线联合置管术治疗马蹄形伴直肠周围深部间隙肛周脓肿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局部损伤小、患者痛苦少、外形保护好、创面愈合快、节省医疗资源等特点,且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进行治疗的220例患者,对患者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置管成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在使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进行治疗的220例患者中,穿刺成功率是91.82%,置管顺利率是85.37%。患者在置管过程中,有2例患者发生气胸,2例患者在留置管完成后发现是颈内静脉,由导管引起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是0.47%。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干预时间中药热奄包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由PICC认证的专科护士进行置管操作,在PICC置管术后均被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中药热奄包连续热敷3天,对照组应用热奄包连续热敷5天,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穿刺手臂出血、肿胀及疼痛的情况.结果: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2.08%(1/48)]与对照组[0.00%(0/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臂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刺处出血少(P<0.05).结论:PICC术后应用中药热奄包热敷3天即能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并可减轻穿刺引起的手臂疼痛、肿胀等早期不适症状,减少术后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