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历来对胸腺组织的染色方法,只能显示胸腺各种细胞核或纤维成分。为能在镜下区分胸腺各种不同类型的基质细胞,我们对Hocpke氏张力原纤维的染色方法进行改良。经过实验可使胸腺内的各种基质细胞表现出不同着色反应,同时又发现使用酸性复红染色在酸性条件下,可显示胸腺内树突状细胞。以上两种染色方法,对研究胸腺各种基质细胞类型和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分布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脾内免疫法,制备出两组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的大一小鼠B细胞杂交瘤,已获40个单抗分泌细胞株。小鼠胸腺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髓质TSC反应阳性,皮质TSC反应阴性;(2)皮,髓质TSC反应均呈阳性且强度相似;(3)髓质TSC反应强于皮质TSC;(4)皮质TSC反应强于髓质TSC;(5)胸腺细胞的反应呈弥漫性。本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鉴别TSC亚群并且对研究T细胞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脾内免疫法,制备出两组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Thymicstromalcells,TSC)的大-小鼠B细胞杂交瘤,已获40个单抗分泌细胞株。小鼠胸腺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髓质TSC反应阳性,皮质TSC反应阴性;(2)皮、髓质TSC反应均呈阳性且强度相似;(3)髓质TSC反应强于皮质TSC;(4)皮质TSC反应强于髓质TSC;(5)胸腺细胞的反应呈弥漫性。本实验结果不仅有利于鉴别TSC亚群并且对研究T细胞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肥大细胞(mast cell,MC)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小鼠胸腺实质内MC的研究却很少。最近,本组在进行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特殊染色和电镜观察时发现,除了胸腺被膜和小隔结缔组织有MC外,胸腺实质内也存在MC。本文使用4种显示MC的染色方法,以确认胸腺实质内的MC,并做了计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生理条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HE和DNA染色的方法,在4℃组织培养条件下观察了小鼠胸腺实质内凋亡细胞的分布。结果:胸腺皮质、髓质内均有发生典型核形态改变的细胞,其细胞核的形态大小不一,具有这种核形态改变的细胞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体外非生理环境培养可诱导胸腺实质内各种细胞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对体外传代培养的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用偶氮偶联法显示ACP ase,较清楚地显示了胸腺内各种基质细胞此酶的活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小鼠增龄过程中胸腺结构的改变与微环境中IL-6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增龄过程中BALB/C小鼠胸腺微环境中IL-6的表达。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6和11月龄小鼠胸腺的形态学改变及胸腺微环境中IL-6的表达。结果 随着增龄,小鼠胸腺内的胸腺细胞逐渐减少,基质细胞相对增多并发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显示,不同月龄小鼠胸腺微环境中IL-6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皮髓交界和髓质处,初步认定阳性细胞为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不同月龄小鼠胸腺微环境中阳性细胞表达强度不同。结论 增龄过程中小鼠胸腺结构呈退化趋势;微环境中IL-6的表达强弱与小鼠年龄的增长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小鼠胸腺bcl-2 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技术及透射电镜技术分别检测小鼠胸腺bcl-2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结果:假照组胸腺实质内bcl-2蛋白表达主要分布于髓质,胸腺皮质内可有少量凋亡的胸腺细胞.2 Gy照射后4、8和12 h胸腺髓质内bcl-2表达减少,皮质内出现许多典型的凋亡细胞;0.075 Gy照射后bcl-2蛋白表达增多,皮质内凋亡细胞减少,且可见较多的细胞分裂像.结论: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与胸腺髓质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成年BALB/c小鼠胸腺冰冻切片进行了AcP,5’-NT,ATPase,AIP,NsE,SDH,LDH酶组织化学和PAS反应。结果表明,上皮网状细胞酶活性较低,PAS呈弱反应,在被膜下核细胞呈ATP酶强阳性,在髓质某些细胞的NsE和PAS反应很强。巨噬细胞具有强酶活性和PAS强反应,在皮髓交界区尤为明显。胸腺哺育细胞和交错突细胞也具有某些酶活性。这提示胸腺微环境中各种基质细胞有着不同的功能表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特殊染色方法鉴别出孕5个月人胎胸腺中各种基质细胞及其分布。从染色特性及细胞形态上,可区分出各型上皮网状细胞,保姆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及肥大细胞。同时用抗角蛋白抗体在邻片上显示上皮网状细胞内的角蛋白。本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胸腺功能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6例孕5个月的正常人胎胸腺上皮网状细胞的超微结构。可区分出以下各种类型的上皮网状细胞:(1)被膜下上皮网状细胞,(2)皮质上皮网状细胞,(3)皮髓交界区的两种上皮网状细胞,(4)髓质内的两种上皮网状细胞。从超微结构上的差异表明它们在胸腺的不同部位构成了不同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2.
Reciprocal interations between hemopoietic stromal cells and immature hemopoietic cells in human spleens obtained from 20 fetuses of 10-28 weeks gestation were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stromal cells with immature hemopoietic cells was confirmed 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a preasumptive HIM(Hemopoietic inductive mocroenvironment) was visualized.In regions of immature hemopoietice cell-reticular cell,endothelial cell,macrophage and interdigitating cell contact,some communicating structur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lasma membranes of adjacent cells.moreovcer,the cytoplasm of these four stromal cells were full of various kinds of organelle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ticular cells,endothelial cells,macrophages and interdigitating cells are component parts of the HIM of human fetal spleen and that these cells have a nurturing function in relation to hemopoietic cells.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胸腺已分隔成小叶,小叶的皮质色深,为密集的淋巴细胞组成,髓质色浅,多为上皮性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以及大小不等的胸腺小体,胸腺小体周围毛细血管丰富。新生儿胸腺内未见脂肪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原发性脑干损伤后网状结构内表达的特点。方法 :采用撞击法造成实验大鼠脑干损伤死亡。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延髓网状结构中bFGF的改变。结果 :脑干损伤组延髓网状结构内bFGF阳性细胞数 (12 11± 2 2 5 )和阳性强度 (18 5 0± 3 4 8)与正常对照组 (7 0 6± 1 4 1,12 0 8± 1 81)及死后损伤组 (6 5 3± 1 98,11 32± 1 35 )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5 ) ,后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原发性脑干损伤导致延髓网状结构内神经细胞bFGF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15.
68例血管母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血管母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变化特点及其间质细胞的组织来源,对68例血管母细胞瘤进行了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对33例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52例(76.6%)病程在2月至1年之间,60例(882%)发生于小脑,50例(73.5%)呈囊性包块,从组织形态上可将该瘤分为三型:经典型30例,富于细胞型21例,网状型17例、33例血管母细胞瘤的间质细胞均对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阳性,而对八因子(F-Ⅷ)、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IL-1)对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催乳素(PRL)分泌的影响,以探讨IL-1对女性生殖生理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腺上皮细胞角蛋白(Keratin)染色呈阳性反应,间质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呈阳性。结论 IL-1可以抑制离体培养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RL的产生,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7.
人子宫内膜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体外分离并培养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方法 用酶解、二次滤网过滤、沉降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及培养 10例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并传代 ,通过光镜进行形态学观察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9例标本获得成功 ,基质细胞纯度可达 95 %以上 ,腺上皮细胞的纯度约为 90 % ,分离出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可以在体外进行增殖。结论 采用二次滤网过滤法可以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 ,这两种细胞均能在体外成活并传代。  相似文献   

18.
树鼩延髓网状结构主要核群的细胞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尼氏染色法,对树延髓网状结构的细胞构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树延髓网状结构的细胞构筑与猫、大鼠等动物基本相似,可分为6个核群:延髓腹侧网状核、延髓背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正中旁网状核、外侧网状核和小细胞网状核。这些网状核含有大小、形状各异的多种神经元,在结构上呈现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