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十多年来在非洲、印度支那及南美洲等地的疟疾特别是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性与交叉抗性,造成了疟疾的复发和流行,影响了疟疾的预防和治疗,这是消灭疟疾工作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克服抗性、寻找新药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自从外国发现恶性疟疾对氯喹产生抗性以后,在我国云南和海南某些地区陆续发现恶性疟抗氮喹的原虫株,对消灭疟疾带来一定困难。应用两种以上抗疟药伍用治疗恶性疟, 是探索根治恶性疟的一个重要途径。自1977年11月至1978年5月,我们试以小剂量的青蒿素与强力霉素、甲氧(艹卡)胺嘧啶配伍(下称A 方案)治疗恶性疟疾2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溴氰菊酯抗性家蝇的防治及其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家蝇抗性特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机理、抗性家蝇的防治实践及防治策略等几个方面报道了1985—1988年的研究结果,试验证明: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家蝇没有抗击倒基因。抗溴氰菊酯、抗二氯苯醚菊酯家蝇对 DDT、666、敌百虫、敌敌畏等药没有交互抗性,而对菊酯类药剂有不同程度的交互抗性,这对选择混配药剂有参考意义。穿透速度的降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加是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现场实践证明:根据蚊蝇生活习性、尽可能缩小滞留喷洒范围,一年内轮换用药的措施较三年大轮换用药经济有效。对蝇蛆和成蝇间交替用药将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医生很快就能用通常抗抑郁的药物来治疗对抗疟治疗有抵抗的疟疾病人。自1961年以来,引起恶性疟的新的单细胞寄生虫株已经出现。这些疟原虫株对氯奎(这是40多年来医生成功地用以治疗疟疾的药物)有耐药性。疟原虫细胞抵抗这种药似乎是通过阻止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细胞把药物通过细胞膜泵出。科学家最近发现这个过程依赖于细胞周围钙的水平。用来治疗抑郁症的某些药物,如三环抗抑郁剂能阻止钙对细胞膜的作用。医生也观察到这些药物具有微弱的抗疟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多促效剂(Agonists)如激素、神经递质等,是通过细胞内钙信号对细胞过程(包括代谢、分泌、收缩、神经活动、细胞生长和增殖等)起调节作用。钙信号来自细胞内游离钙的动员或细胞外钙的流入,表现为钙波动(Calcium oscillation)。其产生饥制与肌醇磷脂代谢相关。本文扼要叙述钙信号的产生、时空组织、钙波动机理和信号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研制出一种“特洛伊木马”(Trojanhorse)式的化学药品,通过将药物和其他生物制品直接引入活细胞内的方式,使其可能产生抗多种疾病(包括从癌症到糖尿病)的新的治疗方法。细胞正常不允许蛋白质、单克隆抗体、酶等大分子进入,而其中许多有治疗的潜  相似文献   

7.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其基因定位Xq28,G6PD基因突变导致G6PD活性降低,红细胞内还原型辅酶Ⅱ(NADPH)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对细胞造成氧化损伤,在各种因素诱导下发生溶血反应。疟疾是危害全球健康的重要虫媒传染病,其流行地区与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具有高度一致性,普遍认为疟疾对G6PD缺乏症具有选择优势,G6PD缺乏症对疟疾有抗性作用,但其具体抵抗疟疾的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进一步探讨G6PD缺乏症与疟疾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从G6PD缺乏症与疟疾的选择优势、G6PD缺乏症对疟疾抗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疟疾诊断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英松  李明  李英杰 《热带医学杂志》2003,3(2):236-238,199
疟疾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正规治疗是WHO疟疾控制的研究重点,其意义在于降低重症病人和死亡的发生,防止其传播,延缓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抗性。本文对近年来出现以免疫层析法、酶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法为代表的疟疾诊断新技术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疟疾是世界上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疟原虫尤其是恶性疟原虫对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是有效治疗疟疾面临的主要问题。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高水平抗性使许多国家把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作为一线抗疟药。随着该药的使用,恶性疟原虫的抗性迅速发展。各疟区已有使用该复方治疗失败的报道。本文综述该复方抗药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抗药性产生的机制及促使抗药性产生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目前疟原虫抗药性已成为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的抗疟药物大部分已产生程度不同的抗药性。研究药物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对研制新型抗疟药、降低抗性产生速率以及对抗性实施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氯喹作为最早发现和使用的最为有效抗疟药物,在大规模用于疟疾治疗后,恶性疟原虫陆续产生对氯喹的抗药性,并且抗性虫株在全球范围迅速播散。近二十年来对氯喹作用机制和抗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将讨论近年来有关氯喹抗性产生相关的分子机制,尤其是与抗药性密切相关的两个基因,即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基因(Pfcrt)与恶性疟原虫多药物抗性基因-1(Pfmdr1)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是全球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ies, ACTs)作为疟疾流行地区的非复杂性恶性疟的一线治疗。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在降低全球疟疾发病率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抗性的出现与扩散使全球疟疾的控制与消除面临巨大挑战。目前,与青蒿素抗药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恶性疟原虫第13号染色体上K13基因的突变,但近些年不断有研究表明K13并不能解释所有的青蒿素抗性。本文综述近年来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抗性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青蒿素抗药性的定义、检测方法、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等。此外,本文所讨论的某些问题仍存在争议,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氯喹作为最早发现和使用的最为有效的抗疟药物,在大规模用于疟疾治疗后,恶性疟原虫陆续对它产生抗药性,并且抗性虫株在全球范围迅速播散。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氯喹可用于疟疾的周期性预防疗法。本文综述了氯喹抗药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抗药性产生的机制及周期性预防疗法(Intermittent preventive treatment,IPT)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先后对氯喹和喹哌等药产生了抗性,问题日趋严重,给抗疟带来新的困难。为探讨抗药性疟疾的防治方案,1986年以来,我们在海南省东(陵水)、西(昌江)、南(三亚)部3个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先后联用咯荼啶、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单剂治疗现症恶性疟200余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1989年复在陵水县吊罗山地区,按体内抗性测定要求进行了治疗观察,并以喹派和氯喹作平行对照,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农业部(USDA)研究人员报道,用一种富含鱼油和少量维生素E的特殊饮食后,可能阻止疟疾的传播。据研究人员称,饮食的改变成功地防止了疟疾的传播,甚至能阻止被耐药性的疟原虫感染小鼠。如果人对该饮食的反应与动物的相似,这表明该饮食对治疗和预防疟疾是有效的。居住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太平洋沿岸地区的人约有5亿患疟疾,每年死于疟疾者为250万。因为单细胞恶性疟原虫对多种抗疟药物产生耐药性,而毒性最小和最广泛应用的药物(氯喹)在一些国家(如泰国)又日益无效,所以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已成为近来急待解决的问题。马  相似文献   

15.
DNA相对含量与抗辐射菌辐射抗性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抗辐射菌的培养条件,结合细胞内DNA和蛋白质测定,在细胞水平上阐明了抗辐射菌的辐射抗性与其DNA相对含量无密切关系,而与其生长状态密切相关,改变细胞处于指数生长状态的培养条件,都能增加其对辐射的抗性。并对可能的机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郑灵巧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7):45-45,46
2 揭开“疟疾疗法”神秘面纱“疟疾疗法”为什么会使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CD4细胞增加 ?历史上 ,科学家应用“疟疾疗法”对神经性梅毒的成功医治 ,一直是只知疗效 ,不知医治机理。揭开“疟疾疗法”疗病机理神秘面纱的强烈愿望 ,使陈小平对其研究充满了激情。艾滋病毒即人免疫缺陷病毒 ,主要感染人的CD4细胞。在观察到CD4细胞水平持续升高现象之初 ,陈小平曾推测“疟疾疗法”疗病机理 :一是促进CD4细胞的增殖 ;一是阻断或减缓CD4细胞的死亡或凋亡。其后的研究 ,果真印证了他的推测。既往研究表明 ,被统称为TH1型细胞因子的γ …  相似文献   

17.
抗疟药可以起到治疗病人、保护人群、消灭传染源和阻断传播的作用,是疟疾防治的重要武器。疟原虫为生存繁殖与抗疟药开展殊死斗争,主要表现是产生抗性。本文就疟原虫对当前治疗恶性疟的一线青蒿素类药物抗性研究现状加以评述,提出延缓抗性建议。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敏感性已经下降,柬埔寨、泰柬、泰缅、缅甸、越南等地发现ACTs治愈率下降,治疗失败病例增加;目前的研究结果,还缺乏证实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了抗性的充分的证据;治疗失败不等于抗性(可能包含抗性病例),多数病例都是通过青蒿素延长疗程增加剂量而获得治愈。青蒿素治疗指数高,提高1~2倍剂量也是安全的,建议增加剂量,疗程延长至4~5 d,以提高治愈率,延缓抗性。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疗效评价和抗性监测;全程足量规范使用青蒿素类药物;线索追踪,清点拔源;防止输入性青蒿素抗性恶性疟扩散等对策可以有效延缓和遏制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性。建议继续推广应用,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8.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虫媒传染病。近十年来,疟疾免疫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并取得了进展。现将疟疾免疫机理的研究加以综述如下。一、疟疾天然免疫的机理近年来,疟疾天然免疫机理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红内期,因为红细胞表面和红细胞内  相似文献   

19.
在心血管研究中,有三项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解决心血管病治疗中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的大药厂“施贵宝”公司分别奖励了有关科学家,包括提供不限数额的研究金。 (一) 药物生效和失效的机理 Lefkowitz R J(美国北卡罗来纳州Duke大学医学院教授)以其受体生物学研究成果获奖。他阐明了心脏病治疗中常遇到的令人头痛的药物快速失效(desensitization)的机理。 Lefkowitz说:“细胞必需瞬息不停地对其内部和外部不断发生的变化做出反应,反应的关键就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的各种受体”。Lefkowitz近年研究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离和纯化,他指出,这些受体对心血管系统具头等重要作用,关系到血压、心率和血管张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器官移植术后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是弓形虫发病的重要原因。环孢素 (CsA)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剂 ,研究发现环孢素具有抗寄生虫作用 ,如疟疾、血吸虫及鞭虫等[1] 。为研究环孢素在体外对弓形虫的作用及药物浓度与入侵细胞的关系 ,我们观察了CsA对弓形虫在细胞内和细胞外的作用 ,及其对弓形虫入侵体外培养新生地鼠肾 (BHK)细胞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弓形虫速殖子来源和纯化法 :将冻存于液氮中的虫体(速殖子 ,RH株 )取出复苏后 ,传代接种于健康小白鼠腹腔至毒力恢复。虫体繁殖高峰时取腹腔液 ,磷酸盐缓冲液 (PB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