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肺钩端螺旋体病肺部的X线征象分析和分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收集40例肺钩端螺旋体病的胸部X线平片和临床资料,动态摄片观察并根据其X线表现进行分型和诊断性治疗。结果40例肺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X线改变,其中30.0%表现为肺纹理改变型,52.0%表现为小病灶型,18.0%表现为大病灶型。正确诊断后经有效的治疗病例,病人痊愈;误诊病人因全身多脏器损伤而死亡。结论肺钩端螺旋体病的胸部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动态摄片观察和结合临床全面分析有利于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VolumeRAD容积成像对X线胸片上可疑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62例[男89例,女73例,平均年龄(56.1±12.5)岁]可疑有肺病变的患者在进行了最初的胸部X线平片分析后进行了VolumeRAD成像。两名医师(分别有4年和30年工作经验)在PACS工作站上独立对胸部X线平片和VolumeRAD图像进行分析,并对每个病灶提出诊断置信度。胸部CT作为参考标准。结果共对178个病灶进行鉴别。在55例患者中,VolumeRAD成像和CT没有发现任何病灶。在余下的107例患者中,发现了121个病灶,包括82个肺内病灶和39个肺外病灶。胸部X线平片与VolumeRAD成像诊断准确度不同(阅片者1分别为47.75%和91.01%;阅片者2分别为51.12%和92.70%;P<0.05),由ROC曲线下面积所得的置信度也不同(阅片者1分别为0.799和0.948;阅片者2分别为0.831和0.973;P<0.05)。结论 VolumeRAD容积成像提高了X线胸片上可疑病灶的诊断准确度和置信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胸部X线和CT表现。方法 回顾7例临床诊断SARS的患发病后一系列的胸片和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7例SARS胸部X线片和CT检查均有异常发现。影像学表现可为两肺不同程度的片状或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阴影(7/7),其中小片状影1例(1/7),大片状影2例(2/7),兼有大片、小片状4例(4/7)。胸腔积液3例(3/7),继发空洞2例(2/7)。结论 SARS以肺实质和间质渗出性病变为主,常伴有胸腔积液,病变发展迅速,恢复期胸部的病灶吸收较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复合性外伤的重要影像表现发病机制及X线、CT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对同时进行了X线和CT检查的53列胸部复合性外伤病例进行影像分析。结果:胸部复合性外伤的影像表现较复杂;CT检查阳性率高于X线平片。结论:肺挫伤不存在肺结构撕裂,如果肺结构撕裂构成肺撕裂伤;在X线平片检查之后进行CT扫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SARS的X线胸片及CT表现的认识 方法 对临床诊断SARS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8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9名患者均高热(100%),>39℃占总数52%男性48例,女性41例,医务工作者8例年龄6~78岁、所有患者均有系列胸片,胸片阴性做CT发现病灶6例、治疗期CT检查16例,X线胸片及CT表现为双肺纹理粗乱,小斑片、硬币样渗出性病变,磨玻璃样病变。病灶变化快,可在2~3天内快速融合实变,病变可呈单病灶或多病灶。出院后复查做CT检查2例,显示肺纤维索条影。 结论 SARS肺部影像学特点为多发性、多形性、多变性、游走快,既三多一快。肺部阴影可以完全吸收消散,肺损伤持续时间长.少数病人可出现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8例X线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胸部X线与临床表现,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市妇幼保健院2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平片及临床资料。结果有8例胸部X线平片示两肺野呈广泛颗粒影,15例表现为肺野透光度降低和支气管充气征,5例表现两肺野大片实变,呈"白肺"改变。合并肺出血5例,肺炎3例。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HMD诊断的重要方法,正确认识HMD胸部X线的主要特征性征象,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X线、CT影像分析下叶肺部病灶特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正确认识下叶肺结核,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及早治疗。方法:下叶肺结核56例均摄正侧位胸部X线片及胸部螺旋CT扫描,病灶部位均行2~5 mm薄层重建或薄层扫描,分析其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X线平片及CT表现:斑点片状渗出影19例,肺叶、肺段实变阴影7例,球形肿块病灶5例,结节样9例,单个或合并空洞10例,合并其它病变6例。结论:正确应用螺旋CT扫描结合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对下叶肺结核的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基层医院采用薄层重建或薄层扫描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重症SARS的临床特点和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和观察重症SARS的临床特点和胸部X线表现.方法对我院经临床诊断为重症SARS的24例患者的临床和胸部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重症SARS患者中高热24例(100%),呼吸困难23例(95.8%),干咳19例(79.2%),胸闷、胸痛17例(70.8%).2例合并肝炎,1例合并糖尿病,1例同时伴有妊娠.外周血白细胞均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明显降低、低氧血症.胸部X线表现呈斑片状或小片状阴影15例(62.5%),大片状阴影5例(20.8%)及磨玻璃影9例(37.5%),肺纹理增粗11例(45.8%);肺部病灶位于两肺者18例(75%),其中病灶位于两中、下肺野者15例(62.5%),2例(8.3%)同时并发肺不张;肺部病灶位于一侧肺者6例(25%).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时,病灶24~48h内进展>50%者14例(58.3%),且具有游走性.所有患者病灶吸收时间相对于非重症SARS明显延长,平均吸收时间为19d.8例(33.3%)肺部渗出性病灶吸收后肺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改变.结论重症SARS具有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以及外周白细胞正常和降低,CD4T淋巴细胞明显降低和低氧血症等特点.肺部X线表现以两中下肺野多叶多段、大小片状影为主;游走性及磨玻璃样影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准确诊断过敏性肺炎防止误诊。材料与方法:收集过敏性肺炎10例,均摄胸部后前位片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根据其X线征象结合短期内(4~15天)的X线胸片复查。结果:每例病人双肺原病灶均见短期内吸收消失,少部分病例肺野内重新出现新病灶,嗜酸性细胞均见增高。结论:此病例病灶均分布双肺野,且病灶周界模糊,短期复查病灶吸收消失,加之嗜酸性细胞增高,即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湿肺的平片与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X线平片、螺旋cT胸部检查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创伤性湿肺患者52例,全部病例行胸部X线平片与CT检查。结果创伤性湿肺多出现在一侧和/或两侧中下肺野,表现为:①间质型(9例):肺血管影增粗、模糊;②弥漫实变型(18例):肺实质内散在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③云雾型(17例):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即“面纱征”);④节段实变型(8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对病变的显示CT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胸部X平片与cT检查是目前诊断创伤性湿肺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临床疑为创伤性湿肺的患者首次建议行胸部X平片与CT检查,对确诊的患者行胸部X线监测。  相似文献   

1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非典型肺炎)的胸片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lratorysyndrome,SARS)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表现,探讨胸片在SARs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1例SARS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不同时间作了胸部x线平片检查。男2j例,女38例,年龄17~63岁,平均33岁。观察一系列X线平片表现。结果61例均见肺纹理增粗,23例并网格状改变,肺内见薄雾状(10例)、云絮状(33例)、浓烟状(11例)或磨玻璃样(23例)阴影。首诊时肺内阴影在单侧单叶29例,单侧多叶9例,双侧23例。38例阴影出现在单侧者,28例在右侧(74%)。肺内阴影共累及129个肺叶,下肺叶71个(j5%)。患者还合并膈胸膜增厚(6例)、纵隔气肿(3例)、心影增大(1例)。18例胸片随访见肺部阴影增多,其中13例阴影由单侧向双侧发展。激素治疗可使肺部阴影在4~37天后吸收。结论SARS的胸片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但胸片检查是SARS诊断、疗效观察及指导治疗的必需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胸片的演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临床确诊的SARS病人的胸片,观测不同时期病变的位置、形态、数量、面积及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在首次胸片上,54例中.单侧受累33例,其中5例在随访胸片中转变为双侧受累:双侧受累者21例,以下肺野(64.82%)和肺中带(94.44%)多见。病变形态演变具有3种模式,以斑片状一片絮状局部肺纹理增粗完全吸收模式(64.82%)多见。病变数量演变包含5种模式.以单片型(40.74%)多见。病变面积演变包括单峰型(79.63%)、双峰型(12.96%)和持续恶化型(7.41%)。病变密度演变包含单峰型(57.69%)、双峰型(29.49%)、三峰型(7.69%)和持续恶化型(5.13%)。病程和病变占整个肺野最大比例在病变形态、数量、面积和密度的不同演变类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SARS病人胸片的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演变模式对患者预后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与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的不同特点。方法 :比较 2 0 0 3年 4月 5— 2 0日 4 5例住院 SARS患者和 2 0 0 2年 10月 1日— 2 0 0 3年 4月 1日 80例急诊 CAP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象、放射学表现、转归等方面的特点 ,总结 SARS的发病特点及病情发展规律。结果 :1SARS患者出现 38.5℃以上的发热、干咳、胸闷、憋气、头痛、肌痛、腹泻症状的比例显著高于 CAP患者 (P<0 .0 1) ;2 SARS患者白细胞降低的比例显著高于 CAP患者 (P<0 .0 1) ,白细胞升高的比例显著低于 CAP患者 (P<0 .0 1) ;3SARS组只有 2 2 .2 %的患者起病后 2 4 h内出现 X线胸片异常 ,71.1%的患者间隔 4 8h胸片有进展 ;CAP组患者在首诊时全部有 X线胸片异常 ,未见胸片进展病例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 ;4 SARS患者对治疗反应差 ,CAP患者经治疗 3d明显好转 ,两者有显著差异 (P<0 .0 1) ;5 SARS患者重症肺炎率及病死率显著高于 CAP患者 (P均 <0 .0 1)。结论 :SARS与 CAP在临床表现、血象、放射学表现、对治疗的反应和转归等方面均有不同特点 ,应注意鉴别 ,争取作到及早诊断、及早隔离 ,避免疫情播散。  相似文献   

14.
SARS与普通肺炎的X线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非典型肺炎和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征象 ,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非典型肺炎和典型肺炎的发病年龄、病灶进展速度、不同时期肺内病灶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 非典型肺炎好发中青年 ,发病与性别无关 (P >0 .0 5 ) ,两组早期病灶多位于下肺野 ,病灶形态以肺纹理增强、斑片状分布为主 ,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 (P>0 .0 5 ) ;非典型肺炎 48h内病灶扩展速度大于 5 0 %患者多于典型肺炎 (P <0 .0 5 ) ,非典型肺炎高峰期病灶多数累及双肺 ,病灶形态呈毛玻璃样变为主 (P <0 .0 5 ) ,典型肺炎以单侧为主 ,病灶形态以片状为主 (P <0 .0 5 ) ,非典型肺炎吸收较典型肺炎缓慢。结论 认识病灶扩展速度和高峰期病灶累及范围及形态 ,有利于区分非典型肺炎和典型肺炎。  相似文献   

15.
SARS的胸部影像学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ARS肺部影像学特点。方法:临床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51例,年龄9~75岁;X线检查用DR摄取胸部正、侧位像。结果:51例患中,呈两肺多发病灶或单侧广泛分布共30例(58.8%)。病灶位于周边肺野较多见42例(82.4%)。病灶形态早期多为局限片状、扇形或椭圆形43例(84.3%);密度低且均匀32例(62.7%);随病情进展;病灶扩大27例(51.9%);同时病灶中央密度增高,病灶之间互相融合2例(3.9%),病灶吸收后残留索条状纤维化5例(9.8%)。结论:SARS以急性肺损伤为其病理基础,病程发展迅速。胸部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间质性炎症过程,按其病情进展可分为①充血期;②间质渗出期;③进展期;④肺泡浸润期;病灶吸收后常残留间质纤维化。数字化成像技术有助于对病变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DR和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4~5月137例SARS患者中同时行DR和CT检查的7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0例中65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而CT扫描均表现异常。SARS典型的胸部DR和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片状阴影、斑片状浸润或云絮状阴影和伴有不规则实变影、磨玻璃影或结节状阴影。病变部位以单侧单叶最多,其次为单侧多叶和双侧多叶。结论:SARS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DR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本院CT室条件具备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胸片的动态变化对于SARS早期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以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确诊为SARS患者,根据预后分为3组,第1组为未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而治愈出院组;第2组为使用NPPV治愈出院组;第3组为死亡及NPPV治疗尚未出院组;比较3组患者胸片的转归。结果 3组患者胸片开始及高峰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3组高峰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且第3组明显延长达(39.6±10.5)d;累及象限第3组为几乎双肺野全部受累;而第3组激素开始使用时间及激素高峰时间明显滞后,且持续使用时间最长;NPPV时间第3组明显延长。结论 胸片不仅能起到早期诊断SARS的作用,且密切关注胸片的变化对指导治疗、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秦英智$目的!阐述胸片的动态变化对于SARS早期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以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确诊为SARS患者,根据预后分为3组,第1组为未进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而治愈出院组;第2组为使用NPPV治愈出院组;第3组为死亡及NPPV治疗尚未出院组;比较3组患者胸片的转归。结果 3组患者胸片开始及高峰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3组高峰持续时间逐渐延长,且第3组明显延长达(39.6±10.5)d;累及象限第3组为几乎双肺野全部受累;而第3组激素开始使用时间及激素高峰时间明显滞后,且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早期X线和CT的特征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 对82例临床确诊的1周内SARS病例的数字式正侧位x线胸片对比CT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X线胸片分为7种类型:正常或局限性肺纹理粗重型4例(4.9%);棉絮样渗出型48例(58.5%);假性空洞型5例(6.1%);叶段实变型12例(4.6%);多灶肉芽肿型3例(3.7%);弥漫渗出型3例(3.7%);混合型7例(8.5%)。累及一侧肺57例(70%),两侧同时受累25例(30%)。单发病变52例(63.4%),单肺、双肺双发或多发30例(36.6%)。有局灶性病变的患者中,位于肺门周围或呈中央分布者22例;位于外围或胸膜下者32例。病变在3cm者以上者62例。累及肺上叶者32例(右侧19个、左侧13个)、右肺中叶12例和肺下叶38例(右侧20个、左侧18个),其中30例呈多肺叶的双发或多发病变。14例患者行HRCT检查,均有阳性表现,其中4例在X线胸片上未见异常。结论 肺部浸润病灶是SARS的重要影像表现,具有复杂多样性,其中多灶肉芽肿及假性空洞征象可能是较特异的X线征象。HRCT能够显著提高SARS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追踪观察胸部X线的变化是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SARS和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38例SARS患儿和100例MP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结果 SARS组和MP组影像表现可为四种类型:间质浸润型: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紊乱、模糊及网状模糊影,部分伴肺门影增大.SARS组8例;MP组46例.小叶实质浸润型:主要表现为斑点状、斑片状或密度不均片状影.SARS组4例;MP组13例.肺段实质浸润型:病变累及一个或一个以上肺段、叶,呈大片状实变阴影.SARS组23例,MP组36例.混合型:主要表现为斑片状阴影和网状阴影混杂,肺纹理增强较明显.SARS组3例,MP组5例.结论儿童SARS以大片实变、单侧受累为主;MP以间质改变为主,常伴肺门结构紊乱.二者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且注意与相似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的背景下,为SARS和其它病毒性肺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2003年4月12日~6月5日收治的10例成人社区获得性病毒性肺炎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影像学、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符合SARS流行病学特点1例(10%),符合流感流行病学特点3例(30%)。主要临床症状:发热(100%)、咳嗽(70%)。就诊时白细胞(WBC)计数减低3例(30%),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增高5例(50%),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减少者3例(30%)。病原学检查:流感病毒7例(70%),副流感病毒2例(20%),1例SARS病原学检查结果阴性。就诊时异常的胸部X线片表现以肺实质阴影为主。进展3例(30%),阴影在下肺9例(90%)、心缘旁3例(30%)、单侧9例(90%)、双侧1例(10%)。全部病例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相对SARS,成人社区获得性流感病毒性肺炎具有发热不反复、肺内病灶单发、病程短、预后好的特点,对SARS的诊断更应注意流行病学及恰当时机反复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