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 injury, DAI)是在头部遭受旋转及角加速和(或)减速运动时剪切力引起脑内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以广泛轴索断裂、肿胀及小血管损伤为特征,临床常表现为长时间的昏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4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资料。结果: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断:①头部受加速旋转损伤;②伤后即昏迷;③生命征紊乱;④瞳孔多变;⑤无神经定位征。CT诊断标准;①脑灰白质交界处、白质内不同范围低密度区;②灰白质交界处,白质内单个或多个小灶出血(直径≤2mm);③脑室出血;④胼胝体出血(直径≤2mm);三脑室周围出血(直径≤2mm);⑤脑干出血(  相似文献   

3.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iniary,DAI),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本文对DAI近年来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伤后变化,探索DAI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5例DAI患者的致伤因素、临床症状、CT影像、预后及治疗结果。结果:脑内剪力形成是DAI的启动环节,DAI损伤部位主要在脑的中轴处,多属于脑挫伤、出血及水肿。其组织学上特征性改变就是回缩球。诊断依据CT以DAI五条标准至少1条为标准。结论:DAI发生后要及时诊断,尽早综合性治疗,应用干预病变进展的药物,亚低温、高压氧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质量,降低DAI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正>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在平、战时都极为常见。由于损伤涉及脑深部区域,DAI临床上多表现为严重意识障碍。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仍较为棘手,预后甚差。本文就有关DAI诊断和治疗的一些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侯安海  陈根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219-2220
目的: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急性期表现,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14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14例,脑实质内出血灶11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2 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4例,颅骨骨折2例.结论: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27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结果27例DM病人死亡6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6例,轻残7例,良好4例。结论DM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头CT显示基底池、四叠体池及环池结构不清也应是DM的诊断标准,DM的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及实施综合治疗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蒋广元 《华夏医学》2000,13(6):847-849
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于 1995年 Strich首次报道了其病理学特点以后 ,逐渐被人们认识 ,并用来解释颅脑损伤的某些临床表现和发病机理。随着病理学及 CT、MRI等应用的深入 ,DAI在颅脑损伤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DAI不论是单独的脑损伤还是与其它颅脑损伤并存 ,它都是目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1 ,2 ,3] 。1 病理学特征和历史195 6年 Strich等先后报告 ,在 1组颅脑损伤死亡尸体解剖中发现 ,患者胼胝体有挫伤和出血 ,提出了严重脑外伤后脑白质弥漫退行性变的观点。Strich再次对脑外伤致…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极差,本文对近年来DA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6例DAI患者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治资料。结果随访半年,死亡9例(25%),植物生存5例03.8%),重残11例(30.5%),轻残7例(194%),恢复良好者仅4例(11.1%)。结论DAI的,晦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符,两者结合可以诊断DAI;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早期高压氧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轴索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东辉 《医学综述》2007,13(1):64-65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用于描述头部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本文就近年来对DAI研究进展包括发生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23例,占46%;6-8分19例,占38%;9~12分7例,占14%。本组患者死亡18例,占36%。结论DAI的诊断应采用综合疗法。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减少病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顾强 《海南医学》2008,19(2):29-31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5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治疗结果死亡28例(43.1%),植物生存10例(15.4%),重度残疾17例(26.2%),轻度残疾5例(10.8%),恢复良好3例(4.6%),伴随挫裂伤者43例(66.2%),cr发现出血灶者42例(64.6%).结论 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符,两者结合可以诊断DAI;治疗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有效治疗措施和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及临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DAI患者的受伤方式、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e scale,GCS)评分、影像学特征、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进行预后评分:死亡7例,植物生存5例,重残8例,中残5例,轻残4例,良好6例。结论人院时GCS评分越低,患者昏迷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病死率、致残率和植物生存率越高;早期综合治疗结合高压氧及尽早康复功能介入等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脑弥散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64例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所有病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2.46%,死亡率为53.12%,均系车祸致伤,临床表现以伤后立即陷入持续性昏迷和伴发脑干机能障碍为特征,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病理发现主要为大脑半球白质、胼胝体、脑干白质的轴索广泛性损害形成收缩球,同时合并出血、梗死等局灶性病变。作者认为高压氧和神经生长因子的早期联合应用是治疗DAI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的急性期表现 ,为临床诊断DAI提供影像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收集 1 4例DAI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 1 4例 ,脑实质内出血灶 1 1例 ,呈单发或多发 ,直径 <2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 ,蛛网膜下腔出血 9例 ,合并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 4例 ,颅骨骨折 2例。结论 :DAI的临床与CT表现特点 ,对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涛  张雷  李静  李莉  苟晓光  任转琴 《医学综述》2012,(19):3273-3275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的严重类型,重残率及病死率都很高,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为其主要检查手段,随着软件、硬件的不断更新及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磁共振新技术为代表的检查手段在DAI的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影像学诊断尤其是MRI各个序列对DAI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董景敏 《医学综述》2010,16(16):2497-2499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脑损伤,其病情往往较重,而病灶小且多为非出血性,因此CT和常规MR容易误诊或漏诊。如何早期诊断DAI已成为创伤性脑损伤影像研究的难点。磁共振弥散成像特别是其参数部分各向异性分数值及表观弥散系数值的变化及纤维束成像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就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张量成像在DAI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晓斌  宋锦宁 《医学综述》2006,12(12):742-745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较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颅脑损伤,病情重,预后差。病理变化特征性的表现为伤后白质区域见到大量轴索回缩球(ARB)形成,但其发生机制仍在探讨中;CT和MRI可提高DAI诊断的准确率;治疗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