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静脉输液穿刺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手背浅静脉是静脉输液穿刺最常见的部位.然而,很多患者因为静脉穿刺时的疼痛而对输液有恐惧心理,有的患者甚至拒绝输液穿刺,从而影响了治疗.传统的静脉输液穿刺方法是选好静脉,扎好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消毒局部皮肤,然后进行穿刺[1].为了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输液穿刺时的疼痛,寻找一种减少患者疼痛感的输液穿刺方法很有必要.通过在临床实践中比较发现,握手式静脉输液穿刺方法不但可以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疼痛感,还可以使静脉迅速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静脉穿刺是为病人输液、输血、治疗的一项重要护理技术操作;首次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对抢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但实际操作中,由于多种因素使静脉血管充盈不佳,穿刺不能一次成功。因此我们对捋压血管后扎止血带再进行静脉穿刺和常规扎止血带后进行静脉穿刺进行了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充盈不良患者手背静脉穿刺输液静脉穿刺成功率及减少护士劳力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静脉血管充盈不良住院患者静脉输液采用单、双止血带结扎法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方法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结果 实验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减轻了护士的劳力.结论 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血管充盈不良患者穿刺输液能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护士的劳力及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静脉穿刺无须止血带法的临床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如何稳、准、快地高质量地建好静脉通路,达到快捷的治疗目的,一直是我们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部分需要静脉输液的患采取免用止血带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叶丹 《中外医疗》2011,30(3):75-75
了解静脉穿刺与不用止血带穿刺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区别。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疼痛,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无止血带穿刺法优于止血带穿刺法,值得在社区老年患者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治疗中经静脉输液和静脉给药是主要治疗途径,能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在抢救患者和临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所以应熟练地掌握老年人和小儿的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能操作之一,而手背浅静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输液部位.传统的输液方法是选好静脉,扎上止血带,嘱患者握拳,消毒局部皮肤,然后进行穿刺[1].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比较发现,非握拳法更能提高手背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静脉给药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种给药方法 ,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穿刺前扎止血带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 1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了寻找扎止血带的最佳时间 ,对 118例静脉输液病人进行观察。1 临床资料选择门诊输液病人 118例 ,静脉穿刺 2 35例次。将 11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5 8例 ;年龄 10~ 5 0岁。对照组 6 0例 ;年龄 8~ 5 0岁。均连续输液 2天 ,静脉穿刺部位为手背静脉 ,环境湿度为 8~ 2 0℃ ,专人操作 ,均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结果 :观察组 5 8例 ,扎止血带至穿刺时间 40~ 12 0秒之间 ,平均 76 .88± 1.11秒 ,穿刺 12 0例次。对…  相似文献   

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治的重要于段之一,静脉输液方法在不断地更新改进,包括外周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以及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导管,在恶性肿瘤病人内科治疗中,因可避免化疗药物的强刺激性和反复穿刺而造成的外周浅静脉严重损伤甚至不可逆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肿瘤治疗能顺利进行。通过实践和观察,证明锁骨下静脉置管可以为肿瘤化疗的病人建立一条理想的静脉通道,保证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红花液外用在静脉穿刺中对扎止血带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静脉输液2次以上并同意参加试验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即将一侧静脉输液设置为观察组(2%利多卡因50 mL加红花饮片10 g),对侧静脉输液设置为对照组(2%利多卡因),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的时间,以评价利多卡因和红花混合液外用在静脉穿刺中减少扎止血带时间,减轻患者恐惧心理及疼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扎止血带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多卡因红花液外用能显著缩短静脉穿刺时扎止血带时间。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静脉输液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改进,包括外周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以及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因多次穿刺造成的机械损伤,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而且使治疗不能顺利进行。2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手段。目前,二级医院以上均普及了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但基层卫生院大部分仍用传统的静脉穿刺术来完成静脉输液。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才能给患者以迅速、快捷的补液和给药。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好坏,常关系到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既造成患者的痛苦,又易使浅表静脉受到破坏,使以后的穿刺更困难。因此,对静脉穿刺操作技术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及广大初级护理人员中间还很必要。  相似文献   

13.
吴明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30):3985-3986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病区285例老年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45例,对照组14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输液常规方法,对照组采用"找准血管,进针慢,松止血带轻,巧护理"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对照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找准血管,进针慢,松止血带轻,巧护理"的方法能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止血带应用于静脉输液时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前扎止血带可阻止静脉血回流,有利于达到血管充盈、穿刺准确、减少病人痛苦、及时用药的目的。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将静脉输液时应用止血带的几个要点总结如下。 1 止血带结扣离离穿刺点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手背浅静脉是临床输液最常用的部位,它具有暴露部位最少,活动限制最小等优点,提高该部位的穿刺成功率,对长期输液的病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护理工作关注和研究的内容。据观察,98%以上的护士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均按教科书中规定的程序操作,即在离穿刺点约6cm处扎止血带后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嘱病员握拳,使静脉充盈(以下称常规法)。笔在临床实践中改常规法中“离穿刺点约6cm处捆扎止血带,嘱病员握拳”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临床静脉输液时,应用传统圆形止血带患者疼痛明显。研究旨在比较3种止血带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分别使用3种不同止血带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200例,比较患者的疼痛感、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血管充盈度和回血情况。结果扁形丝织止血带在缓解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和血管充盈回血方面与圆形乳胶止血带、扁形橡胶止血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丝织扁止血带可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7.
手背静脉穿刺是一种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按照护理教科书传统的穿刺方法 ,操作前嘱患者握拳 ,使静脉充盈 ,直到穿刺成功后 ,再松开止血带 ,松拳。而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作手背静脉穿刺时让患者握紧拳头 ,反而使充盈的静脉被绷紧的皮肤压瘪 ,往往导致穿刺失败。为此 ,笔者逐渐摸索出一种新的穿刺方法 ,与传统方法相比较 ,明显地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1 资料与方法   1996年 3~ 9月 ,选择我科输液治疗的患者 10 0例 ,男 6 8例 ,女 32例 ,年龄在 8~ 78岁。每例患者分别采用新穿刺法和传统刺法进行对比观察。新的手背静脉穿刺法在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18.
杨柳 《中原医刊》2005,32(7):60-60
静脉输液是治疗抢救患者的主要途径、静脉留置针适用于临床输液、输血及动、静脉抽血等治疗,留置针的应用便于对病人随时给药,可为患者解决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也是时持续静脉输液的病儿静脉保护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大量的静脉输液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病例由于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如抗癌药或输入浓度较高的液体如复方安基酸等。使血管严重受损,临床表现有静脉炎、静脉变硬甚至阻塞,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也有部分肥胖和小儿患者,因静脉血管不易见,输液十分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认为在传统输液(顺向静脉穿刺输液)法较少穿刺的部位,改变静脉穿刺方向,即逆向静脉穿刺输液,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患者因长期反复静脉穿刺输液,血管受到严重损害,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为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我们在工作中采用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的穿刺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