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复制对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定量PCR、ELISA法检测136 例不同类型慢性肝病患者(102例慢性乙型肝炎和3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95例HBV携带者及20名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外周血HBV-DNA复制与IL-12和IL-18表达水平。结 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组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高复制组(HBV-DNA ≥105•mL-1)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HBV-DNA <103•mL-1)(P<0.05);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炎肝硬化患者组及不同HBV携带者组之间IL-12及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肝病患者HBV复制水平与IL-12和IL-18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r=0.74,P<0.05;r=0.80,P<0.05)。结论: HBV复制活跃程度影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及IL-18的表达,HBV复制程度越活跃,慢性肝病患者IL-12及IL-18表达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ELIAS对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sICAM-1、IL-18水平进行测定,用荧光定量PCR仪检测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DNA含量。结果:肝硬化组患者血清sICAM-1、IL-1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清sICAM-1水平与IL-18呈显著正相关(r=0.432,P〈0.01);肝硬化患者HBV-DNA阳性组血清sICAM-1水平与HBV-DNA阴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HBV-DNA阳性组血清IL-18水平与HBV-DNA阴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ICAM-1水平变化与HBV的复制水平无关,继发性免疫反应导致sICAM-1表达,sICAM-1造成肝细胞损伤;IL-18水平变化与HBV复制活跃程度相关,测定IL-18活性,在监测HBV病毒复制状态及抗病毒治疗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BCP)变异、HBVDNA及细胞因子与原发性肝癌(HCC)的关系。方法:将176例HBV慢性感染者分为慢性肝病组(156例)和HCC组(20例)。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ELISA检测显示技术检测HBVBCP区核苷酸(nt)1762碱基A→T和1764碱基G→A联合突变。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HBVDNA含量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HBVBCP变异在HCC组的阳性率(70.0%)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37.8%,P〈0.01)。HCC组的血清HBVDNA含量、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病组(P〈0.05,P〈0.01),而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与慢性肝病组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HBV BCP变异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且血清TNF—α及HBV DNA复制水平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也起到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病变程度关系,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eAg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67例慢性乙型肝炎,45例肝炎肝硬化,52例肝癌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肝硬化,肝癌患者均显著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5),肝癌患者中HBsAg( ),HBeAg( )组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HBsAg( ),抗-HBe( )组(P<0.05),结论:与乙肝相关的肝硬化,肝癌存在HBV高水平复制,部分抗-HBe( )者HBV复制水平仍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与HBVDNA以及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IIL-18、HBVDNA基因含量以及血清HBV标志物检测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EILSA法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水平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HBsAg(+)、HBeAb(+)的阳性率为66.67%,比HBsAg(+)、HBeAb(+)、HBeAb(+)的阳性率高,且差异呈显著性(P〈0.05)。不同HBVDNA含量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可反映肝组织炎症活动及肝细胞损伤程度,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和IL-18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14C-尿素呼气、ELISA法检测15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Hp感染情况及不同临床分期的慢性肝病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12和IL-18水平与胆红素水平的关联性。结果:各慢性肝病组Hp感染率、IL-12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的<0.05); Hp感染肝病组IL-12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IL-12和IL-18水平也升高。结论: Hp感染可促进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血清学标志物及与HBV DNA病毒复制载量的关系。方法研究病例为170例,其中急性乙型肝炎14例、慢性乙型肝炎88例、肝硬化24例、重型肝炎18例、肝细胞癌2例和慢性无症状携带者24例。抽取其外周血,用酶免疫法(EIA法)测定其基因型,同时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病毒复制载量,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检出C基因型105例(61.76%),B基因型59例(34.71%),D基因型3例(1.76%),B+C基因型1例(0.59%)和基因型未明2例(1.18%)。B、C基因型在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病人中分布存在差异(分别为22.94%、52.35%),C基因型病人的HBeAg阳性率与B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C基因型病人的HBV DNA病毒复制水平高于B基因型病人的HBV DNA病毒复制水平(P〈0.01).结论C基因型的血清HBV DNA病毒复制水平高于B基因型,病毒复制活跃,C基因型与较重的肝脏损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范英华 《当代医学》2011,17(29):16-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PreS7-Ag、HBV—DNA、HBeAg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为HgsAg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化学发光法及全自动酶免仪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eAg及HBVPreSl-Ag。结果60例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HBVPreSl-心的检出率为58.33%,HBV—DNA的检出率为6167%,HBeAg的检出率为33.3%。HBVPreSl-Ag、HBV—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PreSl-Ag与HBV—DNA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 PreS1-旭与HBV—DNA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有相似的检出率,在反映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液中HBV的复制情况时,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1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的IL-2基因-385T/G、+114T/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IL-2基因+114T/G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基因-385T/G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490倍(OR=1.490,95%CI:1.085~2.046);进一步比较HBV患者IL-2基因多态性与HBV—DNA复制的关系,发现高水平HBV—DNA组-385G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布频率明显高于低水平HBV-DNA组(χ^2=6.051,P=0.014)。结论:IL-2基因-385T/G多态性与HBV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显著增加了HBV-DNA的复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乙型病毒性肝炎(HB)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正常人(NC)及20例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经植物凝血素(PHA)培养前后的变化。结果培养前NC与HB患者PBMC的CCR5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培养后HB患者CCR5表达水平高于NC(P〈0.05);NC的CCR5表达均较培养前明显减少(P〈0.05),而HB患者的CCR5表达虽较培养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乙型肝炎(AHB)、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患者的CCR5的表达有一定的差别:AHB〉CHB〉LC,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组CCR5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HB患者PBMC的CCR5的表达水平与HB的临床转归可能有一定的关系,高水平的CCR5患者预后较好;PMBC高水平CCR5的表达可能不利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后HBV—DNA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单个核细胞的CD4+、CD8+分子表达情况;同时用荧光PCR法检测CI-IB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前后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妊娠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HBV—DNA表达在怀孕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调控失衡,慢性乙型肝炎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意义;动态观察HBV—DNA水平,有助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青年女性妊娠后肝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IL-18与HBV感染及拉米夫定治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L-18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21例,重型肝炎14例)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18水平,并动态监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之间IL-18水平具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情愈重,水平愈高;CHB患者IL-18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662.P=0.001);不同HBVDNA含量的CHB患者IL-18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病毒量组高于高病毒量组;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DNA转阴组IL-18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后12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BVDNA未转阴组IL-18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肝脏炎性损伤和HBV免疫清除过程,拉米夫定治疗可能增强Th1型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13.
段乃荣  陈红  王岐洁 《医学争鸣》2009,(15):1422-1424
目的:研究TLR7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及其与IL-12,HBV—DNA载量之间的关系,探讨TLR7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8例具有不同HBV-DNA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7mR-NA表达,患者按病毒载量分为低、中、高3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病毒载量,ELISA法测定血清IL-12的水平,多组均数间的比较用方差分析,直线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秩相关.结果:患者组中TLR7mRNA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组患者间TLR7mRNA表达有显著差异且与血清HBV—DNA载量呈负相关,患者组血清IL-12比正常人显著增高,3组患者外周血清IL-12,低、中病毒载量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075,P〈0.01).结论:TLR7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下降,TLR7与IL-12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对病毒清除有重要作用,其水平降低可能与疾病的慢性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在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了解其与MMP-13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1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2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进行血清MMP-13、TNF—α及IL-6检测,并分别对健康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MMP-13与对照组及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较,有显著增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中TNF—α及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增高(P〉0.05)。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NF-α及IL-6水平与MMP-13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MP-13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NF—α及IL-6对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MMP-13表达的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IL-2、IL-6、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71例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轻度24例,中度28例,重度19例)和51例正常对照血清IL-2、IL-6水平,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T细胞亚群,用荧光定量PCR法对HBV—DNA进行扩增,并根据PCR扩增结果分为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结果:随病情加重,CD4+细胞百分率与CD4+/CD8+呈下降趋势,而CD8+细胞百分率和血清IL-6水平呈上升趋势(P均〈0.05);与HBV—DNA阴性组相比,HBV—DNA阳性组血清IL-2水平、CD4+/CD8+明显降低,血清IL-6水平、CD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失衡,IL-2、IL-6与T细胞亚群的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损伤情况,对判断患者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后HBV—DNA表达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单个核细胞的CD4+、CD8+分子表达情况;同时用荧光PCR法检测CI-IB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前后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妊娠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HBV—DNA表达在怀孕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存在免疫功能调控失衡,慢性乙型肝炎青年女性患者妊娠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无明显意义;动态观察HBV—DNA水平,有助于判断慢性乙型肝炎青年女性妊娠后肝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V DNA含量与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的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离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PHA体外培养48h,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以12位健康献血者的血清为对照。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慢性乙型肝炎组IFN-γ显著降低,而IL-4、IL-10明显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HBV DNA的升高,IFN-γ降低,而IL-4、IL-10升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HBV DNA对IFN-γ有抑制作用,对IL-4、IL-10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雅玲  王欣 《医学争鸣》2007,28(4):F0002
0 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引起乙型肝炎慢性化及肝炎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我国HBV感染率高,且每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高达14%[1]. HBV在肝细胞内复制引起一系列病理损伤是导致肝炎肝硬化的始动因子,目前关于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的研究较多,但对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研究鲜见报道. 我们对我院100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调邙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对7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L的Fas(CD95)表达进行了检测,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PBL中凋亡细胞比全, 例组同时检测HBV复制指标。结果 (1)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L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患者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2)病毒复制指标阳性患者PBL的CD95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1)CHB患者的PBL存在自体凋亡现象,这可能是HBV致病机制及持续感染的重要因素;(2)CHB的PBL自体凋亡发生率与HBV的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王晓  刘凡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3):376-377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6、1L-8、TNF—α、IL-10在酒精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及健康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IL-6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IL-8、TNF—α略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IL-10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IL—10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IL-6、IL-8、TNF—α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加重,细胞因子IL-6、IL-8、TNF-α逐渐升高,细胞因子IL-10无明显改变,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