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慢性疼痛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卫锋 《上海医学》2007,30(6):399-403
疼痛不仅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和家庭和谐增添了无形的阻力。但令人失望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中没有一种能在目前为止的疼痛治疗中获得令医师和患者都非常满意的疗效,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及令医患双方都头痛的不良反应。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做着不同的努力,希望能找到既长效又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朱静  刘瑛  杨惠 《新疆医学》2006,36(5):230-231
我院采用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治疗术后疼痛和肿瘤慢性疼痛,减轻术后病人痛苦、促进术后恢复和改善癌性疼痛及其他慢性疼痛病人的生活质量,发挥出独特而优越的作用。PCA泵是病人自己控制的止痛泵,所以;术前宣教和术后护理对有效止痛、使病人的疼痛降低到最低程度是非常重要的。现仅将术后PCA泵的应用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1986年,世界疼痛学会将慢性疼痛定义为急性组织损伤修复后疼痛持续状态超过1个月或疼痛反复发作3个月以上者。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在病因、病理生理、症状、诊断、治疗以及生理学功能方面均有明显差异。急性疼痛是机体正常的保护性反应,常由明确的损伤引起,其特点为发生快、程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不断地给护理学注入许多新的内容,整体护理的概念及护士的工作范围亦随之不再局限于基础护理。对老年慢性疼痛病人的协同护理,强调护士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鼓励患及家属积极参与健康护理,热情指导其充分发挥自我护理的能力,以集体护理的协同作用,让老年慢性疼痛病人得到良好的生理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对慢性疼痛合并有抑郁症状的76例患者,治疗慢性疼痛的同时,伍用抗抑郁药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冯艺  鞠辉 《中国医刊》2005,40(4):8-9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疼痛以及疼痛所带来的问题有了进一步深入认识,国内许多医院建立了疼痛治疗部门。但人们也渐渐认识到慢性疼痛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并不是一个学科或一个部门能够覆盖和解决得了的。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制定了有关建立不同层次的疼痛治疗机构的标准和要求,现编译如下,希望能为我国各级医院的疼痛治疗机构的建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国际疼痛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如果持续3~6个月以上则称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常伴有心理或精神改变甚至功能障碍。2002年IASP在“第十届世界疼痛大会”上更  相似文献   

9.
慢性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个人、家庭均可造成负面影响.慢性疼痛持续时间很长,甚至在愈合后仍持续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在给予病人相应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常能有效地控制疼痛.本院除痛中心自2001年~2002年应用经皮电热神经祛痛仪(简称TEHNS)辅以心理护理治疗慢性疼痛息者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疼痛是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常见病症。与普通人群相比,老年人的疼痛程度更重,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患者不但承受着躯体的折磨,而且饱受精神的摧残,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作为社区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重视,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为患者减轻疼痛,提高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快乐地度过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11.
糖皮质激素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慢性疼痛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有确切镇痛效应,也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因而颇受争议。作者就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疼痛的药理机制、不同剂型、不良反应和给药途径等几方面进行探讨,并对激素合理用药的一些建议进行综述,以期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2.
13.
多数的疼痛学专著在讲到有关慢性疼痛定义时,都解释为无持续存在的病理学变化而迁延超过正常病程的一类临床疼痛症状。其临床过程较急性疼痛更长,临床表现更复杂和多样化,伴有的情绪和心理异常变化更明显,对于一般的治疗方法或药物不能满意的缓解或完全控制疼痛,必须要配合有效的心理治疗才能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慢性疼痛的评估与治疗策略--JCAHO标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倪家骧 《中国医刊》2005,40(4):9-11
慢性疼痛是病人来院就诊的重要原因.最新修订的JCAHO指南对慢性非恶性疼痛的临床诊疗工作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医生们应该对慢性疼痛的严重影响有充分认识,并及早展开治疗.治疗目标不仅是缓解疼痛症状,还应该治疗病人的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等心理社会问题以及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和劳动能力丧失等.  相似文献   

15.
慢性疼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由于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复杂,病因多样,探索新的慢性疼痛治疗措施成为神经科学领域的一大热点。最近的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在炎症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癌症性疼痛等慢性疼痛动物模型中产生强大的镇痛作用。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讨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为慢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疼痛的护理体会。方法:对住院老年慢性疼痛患者或慢性病伴有慢性疼痛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疼痛评估Ⅰ级(轻度)22例,Ⅱ级(中度)35例,Ⅲ级(重度)8例。治疗护理干预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59例(90.8%),无效者或效果不显著6例(9.2%)。结论:针对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特征和其基础疾病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和有效治疗护理,慢性疼痛明显缓解和消失,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调查问卷、简明MiGill疼痛量表、BECK抑郁自评问卷、BECK焦虑自评问卷、疼痛自我效能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SF-12生活质量量表对114例健康人群和139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疼痛患者焦虑[(33.56±9.96)分]、抑郁[(17.14±11.22)分]、失眠[(13.19±6.14)分]得分均高于正常组[分别为(24.55±4.49)分,(24.55±4.49)分,(3.68±3.12)分],疼痛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得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疼痛程度(F=3.92,P=0.005)、不同疼痛部位数目(F=2.39,P=0.041)的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显著性,不同疼痛频率的患者生活质鼍得分差异无显著性(F=1.54,P=0.169);生活质量得分与疼痛总分r=-0.383)、感觉疼痛(r=-0.315)、情感疼痛(r=-0.434)、疼痛自我效能(r=0.570)、焦虑(r=-0.640)、抑郁(r=-0.523)及失眠(r=-0.508)得分均显著相关(P<0.05);疼痛自我效能、抑郁、焦虑和失眠得分进入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失眠和抑郁可以通过疼痛自我效能,失眠也可以通过抑郁间接影响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慢性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要提高其生活质量,要多方位的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慢性疼痛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以来威胁着人类健康的病症,由于其病理机制的复杂性,对于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始终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烟碱受体、毒蕈碱受体和腺苷A1受体激动剂,激肽受体、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环氧合酶、NO合酶和腺苷激酶抑制剂等几个类型综述了慢性疼痛治疗药物的开发现状,并叙述了镇痛药的联合用药及剂型的应用,展望了镇痛药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1091例慢性疼痛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3年8月设立镇痛门诊以来,共收治各种疼痛病人1091例,通过跟踪随访,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689例,女402例,年龄12岁~80岁。12岁~20岁101例,21岁~35岁135例,36岁~50岁151例,51岁~65岁509例,66岁以上195例,ASAⅠ级~Ⅲ级,病程3h~12a不等。多数病例均以疼痛难忍和运动障碍为主诉,并经过他院或多种方法治疗无效,来我院门诊求治的。2配方及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病种选用不同配方。2.11号1%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加醋酸强地松龙50mg,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500μg,维生素B650mg,必要时可加山莨菪碱2.5mg~…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常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疼痛,尤其是腰背部疼痛,目前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仍未阐明。近年来,随着对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与破骨细胞活性、中枢敏化、脊柱畸形、情绪状态等因素关系密切。结合骨质疏松症和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探索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的机制对于寻找有效缓解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的治疗方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此外,结合生理与心理因素对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进行干预,将有助于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