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日疟原虫引起肺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5岁。因畏寒、不规则发热、胸痛、咳嗽6天来我院。查体:体温38.5℃,血压130/80mmHg、心率100次/分,右肺呼吸音减弱伴有湿性罗音,脾肋下1cm。化验:Hb10.5g%,RBC384万/mm~3,WBC4,600/mm~3,N54%,L44$%,E2%。血沉25mmh。胸透右肺纹理增多,右肺中野呈片状均匀阴影,诊断肺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无好转,于入院第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5例慢性胃炎手术治疗后5年以上患者临床与残胃粘膜的随访观察结果,以评价慢性胃炎的手术治疗。一、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2例,女性3例。手术时平均年龄42.8岁,随访时平均年龄48.9岁,随访时间平均5.96年。手术时主要症状为腹痛、反酸、嗳气,其次为腹胀,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呕血、便血4例,黑便者2例。术前有关检查:15例中3例合并大出血者,Hb5~6g%,RBC150~250万/mm~3,余均正常。9例钡餐检查,诊断球部溃疡5例,胃溃疡、胃下垂、慢性胃窦炎及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患者女,27岁.以柏油样便3日于19(?)3年4月20日入院.患者于4月17日晚骑自行车肇事,致左手腕骨骨折,头部撞伤,此后上腹不适、隐痛、纳减,于来诊日晨解柏油便一次,约1,000ml,伴头昏、心悸。入院时P136次/分,BP 100/58mmHg、神清,面色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脐上压痛,肝脾未及。Hb9.5g%,RBC321万/mm~3。入院后给止血、扩容和对症支持疗法。当日上午又解柏油样便和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男性,36岁,工人。于1984年7月19日入院。2周前始感头昏乏力,腹部不适、纳差。双下肢有散在性瘀点及瘀斑,并进行性加重。相继出现恶心及呕吐。院外化验发现尿蛋白(++),颗粒管型少许,Hb8.5g%,WBC6,300/mm~3,N80%,L20%,PC3.5万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6岁,1980年10月25日因头晕、心慌、乏力月余而就诊。体检:皮肤粘膜苍白,轻度匙状指甲。血常规化验:RBC 280万/mm~3,Hb9g,拟按贫血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多脏器损害的全身性疾病。除胰腺病变外,还可波及心肺等重要器官。例1 51岁,女性,因上腹疼痛伴心前区不适,诊为“心内膜下心肌梗塞”而入院。查体:T37.4℃,BP 116/72mmHg,HR68次/分,无杂音。巩膜无黄染。双肺(一)。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ECG示窦性节律,Tv_(1-5)显著倒置。WBC21,300/mm~3(N92%),RBC437万/mm~3,Hb13.1g%,ESR17mm/h。血、尿淀粉酶均为128单位(正常值0~64温斯罗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0岁,既往无过敏史。因皮疹3天、巩膜,皮肤黄染一天,于1983年8月22日住院。住院前因发烧,咽痛曾连服复方新诺明3天,总量达4.5g时,全身皮肤出现荨麻疹样皮疹,伴有寒战,发热(38~38.5℃)。同时有恶心,呕吐,水样腹泻及心悸等症状。体检:体温36.7℃,脉搏76次,血压110/70。全身皮肤有散在的丘疹样荨麻疹,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心肺正常。肝脾未扪及,肝区无压痛或叩击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65万、Hb9g%,白细胞11,800,中性80%、淋巴20%,网织红细胞4.6%,血小板11.6万。红细胞脆性试验:开始溶血0.4%,完全溶血0.34%。尿常规正常。尿胆红质阴性,尿  相似文献   

8.
例1:女34岁。因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苍黄半个月入院。查体:T 37℃,面色黄,肝肋下1cm,余未见异常。Hb6.5g,RBC295万,WBC2,900,N65%,L30%,E5%,TC6.5万。按贫血待查拟诊再障入院,给强的松、葡萄糖等治疗。第2天下午寒战、高热、出汗,第3天行骨髓穿刺检查发现恶性疟环状体(++  相似文献   

9.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患急性白血病已有报道 ,CAA1 8年后患恶性组织细胞病 (MH) ,临床少见 ,我科诊治 1例 ,报道如下。患者 ,男 ,40岁。因头昏、“贫血”4年于 1 984年1 0月 1日第 1次入院。体检 :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Hb 1 8g/L,RBC 0 .6× 1 0 12 /L,WBC 1 .43×1 0 9/L,BPC1 4× 1 0 9/L。骨髓象 :增生极度减低 ,粒∶红为 40∶ 1 ,粒系 40 % ,红系 1 % ,L56% ,全片未见巨核细胞 ,血小板减少。用左旋咪唑加康力龙口服治疗 ,1 0个月后实验室检查 :Hb1 1 0~ 1 2 0 g/L,RBC (3.0~ 4.2 )× 1 0 12 /L,WBC(3.1~ 4.8)×…  相似文献   

10.
胎盘血既可补充血源,又可治疗某些疾病。现对胎盘血的特点及我们的应用情况,作一介绍。一、胎盘血的特点1.红细胞(RBC)计数及血红蛋白(Hb):胎盘血Hb比成人静脉血高20~50%,RBC多10~50%,若输入胎盘血和成人血各300毫升,由胎盘血增加的Hb则是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红细胞(RBC)与血红蛋白(Hb)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患者中的影响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甲减患者48例、亚临床甲减患者44例与正常对照组50例的RBC和Hb水平.结果:甲减组与对照组比较,RBC与Hb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临床甲减组与对照组比较,RBC与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减常易引发贫血,全血细胞分析对甲减患者尤其是甲减性贫血患者有较高的临床辅助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机采献血者初筛血常规检测时间对血小板采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01月-2020年12月到本采血站的献血者420例,分析静脉血、末梢血不同检测时间血常规检验(RBC、Hb、WBC、PLT)相关结果.结果:静脉血三十分钟和两小时血常规指标结果间比较,P>0.05;四小时RBC、Hb低于三十分钟和两小时,P<...  相似文献   

13.
胸腺切除术后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2岁。(?)(?)行性面色萎黄、乏力半年,于1994年4月27日入院.患者1993年5月体检时发现左前纵隔有一7cm×1lcm×12cm肿物,并于同年7月1日在北京肿瘤医院做切除手术.手术前血象Hb128g/L,RBC4.42×10~(12)/L.WBC8.3×10~9/L,BPC230×10~9/L,术后病理报告为胸腺瘤混合细胞型,经放射治疗1月半后血象Hb126g/L,RBC4.38×10~(12)/L,WBC3.1×10~9/L,BPC178×10~9/L.自10月2日出现面色萎黄、乏力、心慌症状,在张家口医院附属医院查血Hb53g/L,RBC1.78×10~(12)/L.WBC5.8×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21.6:1.粒系细胞0.855,形态正常,红系增生低下,占0.04,巨核细胞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5岁。因乏力、纳差、活动后心悸2月入院。体检:神志清,贫血貌,心肺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血常规:WBC3.14×109/L,RBC1.18×1012/L,Hb49g/L,血小板53×109/L,网织红细胞0.005。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1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46%),各期巨细胞均见,以早巨红细胞为主,RBC体积大,含Hb饱满;2粒系增生明显,中幼以下粒细胞呈明显核肿胀;3巨核细胞多见,血小板少见。外周血白细胞减低,多见分叶过多粒细胞,血小板少见,符合巨幼红细胞贫血。经维生素B族及叶酸治疗第4天患者突感1山东淄搏148医院神经外科(山东淄搏,255300)头…  相似文献   

15.
兹将我院最近所见呈现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肺癌1例报告如下。男患,70岁。因半年来乏力、消瘦,一次突然晕倒,Hb6g,血清铁46.8μg/dl,而于1982年10月28日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症。吸烟50余年。无寄生虫感染史。查体贫血貌。Hb7.9g,RBC380万,WBC3,800,分类嗜酸粒细胞占10~25%,绝对计数594~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2 1岁。因牙龈出血 1 0 d入院。体检 :发育正常 ,贫血貌 ,全身皮肤无出血点 ,心肺检查无异常。血液检查 :RBC 2 .1 4× 1 0 12 /L,Hb 62 g/L,WBC 1 .5 8× 1 0 9/L ,PLT 1 60× 1 0 9/L;DIC系列 :PT 1 .40 s,FIB 2 .89g/L ,APTT 47.7s,3P( - ) ,FDP<5μg/ms。骨髓检查 :1粒系异常增生 ,病理性早幼粒细胞占 80 %。 2红系受抑。 3全片见巨核细胞 1个 ,血小板少见。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APL) ,给予全反式维甲酸 2 0 mg,口服 ,每日 3次。应用 45 d后 ,患者一般状况较好 ,牙龈未再出血。复查血液 ,RBC 2 .71× 1…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脾何杰金氏病较少见,合并类白血病反应脾摘除术后并发血小板增多症者、尚未见报道,现将该病例追踪观察十一年报告如下。患者××,女,44岁。以左上腹肿物5年逐渐长大,于1964年4月首次住院。既往无发烧、出血及黄疸史。体检:慢性病容,营养欠佳,体温、脉搏、血压均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肝肋下3cm,中度硬,光滑,脾肋下7cm,质硬、表面触及凸凹不平之结节。化验,RBC400万/mm~3,Hb12g,WBC 共检12次,均在1.8~3.6万/mm~3,大多出现中幼粒细胞1~6%,晚幼粒细胞4~6%。共检5次血小板均正常,出凝血  相似文献   

18.
1资料病人,男,56岁,主因间断性咽痛、头痛3月,痰中带血,牙龈出血4d,于1999年5月6日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时查体:精神差,贫血貌,全身皮肤未见黄染,面部双下肢皮肤散在大小不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75g/L,红细胞(RBC)2.51×1012/L,白细胞(WBC)0.9×109/L,分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07,淋巴细胞0.79,幼稚细胞0.14,血小板(PLT)14×109/L,骨髓象:增生减低,粒∶红为9.37∶1,粒系占75%,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占70.5%,红系占8%,淋巴系占17%,全片可见巨核细胞3个,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术中维持不同水平的血红蛋白(Hb)浓度对手术的效果、安全性及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拟实施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60例,3组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以维持不同水平的术中Hb浓度,分别为A组100~120g/L,B组80~100g/L,C组70~80g/L,测定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中、术毕、术后24h时的红细胞(RBC)、Hb在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BC、Hb水平显著的降低较术中时刻、血乳酸值较术中时刻显著的提高(P0.05);在术中、术毕时刻3组间Hb、RBC组间比较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3组患者的pH值、MA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发热率组间比较结果为A组B组C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切口延迟愈合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中将患者的Hb水平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能够有效的减少术中输血量,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同时不会对患者的手术安全性、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例1:男,42岁。因发热、头痛、腰痛、恶心呕吐5天,于1985年11月20日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不清,血压50/40,精神不振,双眼睑浮肿,球结膜充血、水肿Ⅱ°,软腭及双腋下散在点片状出血点,双肾区叩痛( ),余无异常发现。Hb14.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