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红素氧合酶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 1(HO 1)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I/R)的保护作用。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 (sham)组、I/R组、Hemin组和ZnPP IX组。采用夹闭大鼠左肺门 30min ,再灌注 12 0min ,分别观察各组HO 1活性 ,肺组织形态学变化 ,肺湿干重比、伊文思蓝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细胞计数及蛋白含量变化。与sham组比较 ,I/R组和hemin组肺组织HO 1活性显著增高 (P <0 0 1) ,ZnPP IX组能取消hemin诱导的HO 1活性增高 (P <0 0 1)。光镜下可见I/R组和ZnPP IX组肺组织水肿 ,部分动物肺泡腔中可见出血 ,并伴有局部肺不张 ,而hemin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明显减轻。Hemin组肺湿干重比、伊文思蓝含量、BALF中细胞数和蛋白含量均低于I/R组和ZnPP IX组 ,但仍高于sham组 (P <0 0 1)。结果提示 ,HO 1对在体大鼠肺I/R损伤具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皮质IL-1β表达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腩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免疫印迹分析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大鼠缺血侧顶叶皮质 IL-1β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顶叶皮质IL-1β没有表达,缺血再灌注组顶叶皮质IL-1β蛋白在各时间点明显表达,IL-1β蛋白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高于假手术组;NGF组IL-1β蛋白阳性产物的光密度值低于缺血冉灌注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诱导 IL-1β蛋白表达,NGF 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顶叶皮质IL-1β蛋白表达,这可能是 NGF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血红素氧合酶 一氧化碳 胆红素 环一磷酸鸟苷 (HO CO 胆红素 cGMP)途径作为一个新的细胞信使系统涉及许多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已发现三种HO同工酶 ,HO 1为诱生型 ,HO 2和HO 3为结构型。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s)、蛋白激酶C(PKC)、cGMP依赖蛋白激酶G(PKG)及蛋白磷酸酶 (PPs)是诱导HO 1的重要信号通路。HO 1具有抗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抗心肌细胞凋亡、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器官移植前使用丹参预处理能够保护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器官存活率。 目的:观察含丹参的冷灌注液对同种异体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以及对供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UW液组(术中使用UW液灌注保存)、丹参+UW液组(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ZnPP预处理组(移植前24 h腹腔内注射ZnPP,术中使用丹参+UW液灌注保存),建立稳定的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模型。同时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与结论:丹参+UW液组和UW液组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P < 0.01)。血红素氧合酶1mRNA及其蛋白在丹参+UW液组中较UW组表达更明显,在ZnPP预处理组中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 0.05)。丹参+UW液组肝脏Suzuki标准评分明显低于ZnPP预处理组及UW液组(P < 0.05)。表明丹参能上调同种异体的大鼠移植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轻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移植大鼠肝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HO-1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夹闭大鼠腹主动脉下段造成双下肢缺血和再灌注性肺损伤模型,分别采集假手术组,缺血4h组及缺血4h再灌注4、8、16、24、48h组肺组织标本,以Northern印迹、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分析,观察HO-1表达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组未见HO-1mRNA表达;再灌注4h可见其表达信号,且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信号逐渐增强,到16h时达到高峰,之后渐减弱,48h时已消失。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一致。免疫组化研究显示,HO-1阳性信号主要出现在气道上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而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组均未见阳性信号。结论:假手术及肢体的单纯缺血未诱发肺组织HO-1的表达,而肢体缺血再灌注可诱发其表达,并具有时相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CIR)后脑组织中PAR-1的表达与MDA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缺血再灌注(CIR)后3h、6h、12h、1d、2d、3d、7d及假手术组8个组每组5只大鼠。于脑缺血2h后再灌注相应时间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和脑组织匀浆法观察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1,PAR-1)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变化情况。结果:随着CIR时间延长,PAR-1表达和MDA含量增多,呈正相关关系(r=0.844,P〈0.05)。结论:CIR后PAR-1表达增多可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重度栓塞后再灌注动物的脑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bcl-2和bax阳性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再灌注模型,并观察脑缺血/再注不同时点大鼠脑细胞凋亡(TUMEL法)、凋亡相关调控基因bcl—2、bax(S-P免疫组化法)的阳性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Hallenbeck法)、脑梗塞体积(Nedergaard法)的变化。结果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3h、栓塞3h/再灌注24、48h时,细胞凋亡逐步加重,损伤加重,bcl-2、bax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认识再灌注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神经行为评分观察神经功能变化,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观察COX-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COX-2抑制剂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OX-2抑制剂组MMP-9的表达明显减少;免疫印迹结果显示,COX-2抑制剂组COX-2、MMP-9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COX-2抑制剂可使大鼠脑组织中COX-2和MMP-9的表达同时减少,提示COX-2可能是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MP-9表达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GFAP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插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EGB治疗组。缺血2h再灌注48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内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可诱导脑组织GFAP表达增强,EGB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后GFAP的表达(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诱导脑组织GFAP表达增强,EGB可抑制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高表达,提示EGB可能对缺血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EGB抗脑缺血损伤保护神经元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运动预适应(EP)中对大鼠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注(rI/R)损伤的延迟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N)、相对缺血再灌注组(IR)、运动预适应+相对缺血再灌注组(EI)、Hemin(HO-1诱导剂)+相对缺血再灌注组(HE)和运动预适应+ZnPP(HO-1抑制剂)+相对缺血再灌注组(EZ)。测定大鼠再灌注期心率脉压乘积(PRP)、冠脉流出液MDA含量、HO-1活性等。 结果:心肌HO-1活性:EI组和HE组较IR组显著升高,EZ组则显著降低。EZ组较EI组显著降低,EI组和HE组间亦有显著差异。再灌注后60 min时点PRP恢复率:EI组较IR组显著增高;IR组与HE组未见显著差异,但30 min时点HE组显著增高;EZ组较EI组显著降低。冠脉流出液MDA含量:EI组、EZ组和HE组MDA含量较IR组皆显著降低;EZ组较EI组显著升高。 结论:EP可以诱导HO-1合成,进而通过HO-1对24 h后发生的rI/R损伤产生延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合成酶血红素氧化酶-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染色等指标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合成酶血红素氧化酶-1基因及其蛋白的变化规律。结果1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壁的血红素氧化酶-1mRNA表达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血红素氧化酶-1mRNA主要分布于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内皮细胞。2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中血红素氧化酶-1蛋白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壁的表达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血红素氧化酶-1免疫组化主要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内皮细胞呈阳性。结论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合成酶血红素氧化酶-1mRNA及其蛋白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大鼠短暂性(<2小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24只,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分三组,用线栓法使大脑中动脉(MCA)分别缺血15min、30min、60min,每组6只;假手术对照组6只。所有实验动物均采用乙醚麻醉,在手术过程中用5-0丝线结扎颈外动脉,在结扎的近侧剪断颈外动脉或其分支-枕动脉,经颈外动脉断端或枕动脉将4-0单丝尼龙线插入颈内动脉直至大脑中动脉起始处。假手术对照组动物线栓插入颅内但不达大脑中动脉起始处。术后即可观察动物行走时是否转圈。结果:所有实验组动物都及时观察到动物行走时出现转圈的表现,符合实验的入组标准。假手术对照组动物术后没有观察到转圈的表现。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制作方法经改进更易于制作、可行性更强、可信度更高且有利于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 (heme oxygenase-1,HO-1)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观察肾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ndothelial cell protein C receptor,EPCR)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红素氧合酶-1对其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CLP)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72只脓毒症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LP组、HO-1促进剂(CLP+hemin)组、HO-1抑制剂(CLP+ZnPP)组,每组18只,后3组大鼠分别于腹腔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hemin和ZnPP,12 h后在大鼠腹白线做正中切口约1.5cm,分离盲肠,在盲肠的近端和末端各穿一个孔,挤出少许粪便于腹腔内,回纳盲肠,分层缝合腹腔,造成腹腔感染脓毒症模型。分时相处死大鼠,留取血浆、肾脏组织,分析各组之间肌酐(Cr)、胱抑素C(Cys-C)、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差别,ELISA法检测血浆EP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变化,肾脏组织经马休黄/猩红/天青石蓝染色法(MSB)对比各组之间病理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肾脏组织EPCR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脓毒症组中大鼠肾脏微血栓形成明显,凝血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明显,肾脏功能受损;在HO-1促进剂组中大鼠肾脏微血栓及炎症反应较脓毒症组显著减轻(P<0. 05),肾脏功能得到改善,EPCR表达较脓毒症组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O-1抑制剂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结论血红素氧合酶-1能够增加脓毒症大鼠肾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的表达,发挥抗凝血及抗炎作用,从而改善脓毒症大鼠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前脑室下带 (SVZ)区域在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规律。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VZ区域bFGF的表达。结果 缺血后 12h ,bFGF表达开始增加 ,2 4h达到峰值 ,随后下降 ,并持续高水平表达 ,于 14d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bFGF呈规律性过表达 ,可能是神经细胞对缺血损伤的有益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鸟苷酸环化酶(GC)是否参与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心功能和酶学等指标。结果(1)HO-1的诱导剂高铁血红素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室舒张末压(LV-EDP)增高,左室舒张压(LVDP)和最大左室收缩、舒张速率(±dP/dtmax)的下降;减少复氧期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1)。(2)HO-1的抑制剂可加重缺血/再灌注心脏LVDP和±dP/dtmax下降,LDH释放和梗死面积明显高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P<0.05)。(3)GC的抑制剂亚甲蓝可部分取消高铁血红素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脏LVEDP,增加LVDP和±dP/dtmax的作用,使LDH的释放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结论诱导HO-1增加可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其作用可能通过激动鸟苷酸环化酶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Exposure to high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leading to increased core body temperature above 40°C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bnormalities such as convulsions, delirium, or coma is defined as heat stroke. Studies in humans and animals indicate that the heat shock responses of the host contribute to multiple organ injury and death during heat stroke. Heme oxygenase-1 (HO-1)—a stress-responsive enzyme that catabolizes heme into iron, carbon monoxide, and biliverdin—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 against ischemic stroke. Here, we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endogenous HO-1 in heat-induced brain damage in rats. RT-PCR results revealed that levels of HO-1 mRNA peaked at 0 h after heat exposure and immunoblo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aximal protein expression occurred at 1 h post-heat exposure. Subsequently, we detected the HO-1 expression in the cortical brain cells and revealed the neuronal cell morphology. In conclusion, HO-1 is a potent protective molecule against heat-induced brain damage. Manipulation of HO-1 may provide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heat-related diseas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CA3 区突触体素的动态表达以及神经修复的可塑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对照组 ,每组又分为术后 7、14、2 1、30天 4个时间点 (n =5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CA3 区突触体素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后各时间段突触体素阳性反应物表达的光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缺血后 7天至 2 1天突触体素表达逐渐回升 (P <0 .0 1) ,缺血后 30天又下降 ,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 突触体素可作为海马CA3 区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的标示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P53蛋白表达的影 响,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 脉阻塞(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P53蛋白的表达。 结果 假手术组海马和顶叶内未见P53阳性细胞,脑缺血再灌注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注射CGRP后P53阳 性细胞平均灰度值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 CGRP下调缺血神经元P53蛋白的表达,可能 对缺血神经元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Wistar大鼠用改良的开颅方法两点阻断大脑中动脉,建立一个新的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PMCAO)。通过大鼠脑梗塞后神经功能状况的观察,明胶-墨汁灌注、TTC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及病理形态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研究评价。Wistar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后24 h,神经功能为2级;模型组梗塞面积稳定,占对侧面积57±5%,其梗塞灶位于脑皮质和纹状体外侧;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典型的缺血性改变。结果表明,用本方法阻断大脑中动脉,阻断确切,梗塞灶的大小、位置恒定。这一模型为局灶性脑缺血机制的研究以及治疗药物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一个可重复、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曾彬  付金蓉  马乐乐  易欣  张静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4):10-12,7,1,4
目的: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体内外对缺血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保护作用及梗死后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HO-1腺病毒转染MSC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无氧无血清条件培养的HO-1-MSCs、MSCs的凋亡率。建立心梗模型,分别将DAPI-HO-1-MSCs、DAPI-MSCs多点注射到大鼠心脏梗死区周边,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比较各组MSCs存活率;4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HO-1转染的MSCs可稳定高效地表达GFP;在无氧无血清条件下,HO-1-MSCs的凋亡率显著低于MSCs(P<0.01);细胞移植到梗死后心肌,HO-1-MSCs组存活MSCs计数在第7天明显高于MSCs组(P<0.05),且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较MSCs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HO-1可在体内、体外实验中提高缺血环境下MSCs的存活率,并改善心肌梗死后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为优化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