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指带状疱疹皮损已痊愈,但受累神经分布区域仍有持续性的强烈疼痛,且持续存在超过4周~([1])。患者疼痛可呈钝痛、刺痛、刀割样疼痛、灼烧样疼痛~([2]),疼痛持续数月甚可伴随终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临床上>50岁的中老年人,尤以体弱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位带状疱疹患者予围刺、梅花针扣刺、拔罐治疗。结果:1次痊愈14例,2次痊愈13例,3次痊愈3例,治愈率为100%。结论: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安全、捷效的方法,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为常见皮肤病 ,本病显著特点是局部灼热疼痛 ,皮疹消退后多遗留长期神经痛后遗症。笔者自 1 996年以来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 36例 ,疗效显著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中 ,男 1 7例 ,女 1 9例 ,年龄 1 8~ 72岁 ,病程 1~ 3天者 1 9例 ,3~ 5天者 1 4例 ,5天以上者 3例。1 2 治疗方法 患部常规消毒。用梅花针均匀叩刺疱疹及其周围皮肤 ,以表皮出血为度 ,在叩刺区拔罐留罐 8~ 1 0分钟 ,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净血迹 ,75 %酒精棉球消毒 ;再用红外线局部照射 30~ 60分钟。再次治…  相似文献   

4.
80例中年龄20~39岁,未生育受术者32例,生育后受术48例。素有月经不调或痛经者36例。术前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腹痛不作为本病例。 1.治疗方法嘱患者平卧、取双侧公孙和内关穴。经常规消毒后,用28号毫针,快速进针,提插捻转1分钟左右。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20分钟。一般治疗不超过3天。 2.治疗结果 80例在腹痛发作时,经针刺后立即止痛或缓解59例,针完后止痛或缓解者21例。在针刺后数小时疼痛复发者,可再刺上述穴位,仍可痛解。人流术后腹痛者针刺镇痛有效率为100%。 3.典型病例王××,女,23岁。生育1胎,受人流术数分钟后,自觉少腹疼痛,逐渐加重,经检查未见其他病变。当时肌注654-210mg、口服强痛定2片。1小时后疼痛不减,改用上针刺法后疼痛立即缓解。3小时后疼痛复作再刺,疼痛消失,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本组354例患者中,男211例,女143例,年龄19~56岁,病程2~8天。 治疗方法:①选穴:压痛点、悬钟、后溪、落枕点。配穴:大椎、风池。②针刺和手法:落枕点、后溪、悬钟,按需要选其一,也可交替使用,针刺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分钟,作间歇运针,并嘱患者前后左右转动颈部,疼痛可明显缓解,活动明显改善。疼痛未解再刺压痛点、大椎、风池。针后可加以按摩或火罐,疗效更加。一般针刺1次后,疼痛和功能障碍可消除。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痊愈:症状与体征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恢复正常工作,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显愈:症状与体征消失,颈部活动不受限,偶有疼痛,但不明显。 无效:针10次,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疗结果:痊愈344例,97.2%。显愈9例,  相似文献   

6.
1998年以来 ,笔者使用中药“火丹净”外敷 ,治疗带状疱疹 3 0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3 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均经医院确诊为“带状疱疹” ,其中男 1 8例 ,女 1 2例 ,年龄 2 5~ 68岁 ,平均5 1岁 ,病程 1~ 1 7天 ,平均 5 .5天。头、面部带状疱疹 4例 ,其余均为躯干部及四肢带状疱疹。药物制备 以柿子等未成熟前采下 ,取其浸出液 ,装瓶备用。治疗方法 上药取名“火丹净” ,以消毒棉签棒醮上药后外涂患处 ,早晚各一次 ,直至结痂 ,疗程约 3~ 5天。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 :疼痛消失 ,皮损全部消退 ;有效 :疼痛基本消失 ,皮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热银针治疗组,n=30)和对照组(神经阻滞组,患者,n=30).两组患者均根据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的神经阻滞方法,隔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皮损区或色素沉着区实施热传导银质针皮内针刺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科采用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男10例,女40例,年龄45~58岁,病程最长的1年,最短3天。 治疗方法:患者仰卧,袒露双下肢,双侧三阴交及患侧足三里常规消毒,取直径0.28mm,2寸毫针直刺双侧三阴交,使针感向上传导,取直径0.32mm,4.5寸毫针向下斜刺足三里,得气后平补平泻,边行针边嘱患者活动患肢,强刺激手法针刺5分钟,留针15分钟,1日1次,10日为1疗程。 痊愈: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9.
<正>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如若疱疹消退后,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而且持续1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1])。PHN临床特征为持续性、自发性灼痛或刀割样、针刺样疼痛,异常性疼痛和感觉过敏及难以忍受的瘙痒。其多为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当所致,且以老年及体弱患者多见。临床治疗棘手。笔者自2014年12月—2015年8月采用腹针配合阿是  相似文献   

10.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带状疱疹(HZ)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6~75岁,病程2天~3个月。均为单侧发病,病变位于胸腰部。病变部位仅有红丘疹而未出现疱疹者18例,出疱疹并有破溃者32例。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0例,均为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为主,治疗前VAS评为8-10分。50例患者中住院治疗30例。  相似文献   

11.
循经刺血针罐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循经井穴刺血加局部梅花针叩刺和拔火罐方法对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根据病变部位涉及的经络选取井穴刺血,皮疹区及疱疹周围梅花针叩刺加拔火罐,1次/d,8次为1疗程。结果:经治疗2个疗程,痊愈34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循经刺血针罐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方法简便,疗效显著,不易发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2.
枕后神经痛主要表现为疼痛多自后颈部向头顶放射 ,往往是闪电式、刀割钻痛型 ,严重时患者昼不能食 ,夜不能眠 ,以致诱发心脑器官疾病的发作 ,药物疗效欠佳 ,自1996年以来 ,我科采用针刺疗法治疗 10 8例枕后神经痛患者 ,疗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0 8例患者均系门诊患者 ,其中男 37例 ,女 71例 ,年龄 2 7~ 6 5岁 ,平均 5 0岁 ,病程最短 1天 ,最长 14天。1 2 治疗方法 :取穴 :疼痛放射终点 ,经常规消毒 ,用1 5寸 2 0号毫针逆着疼痛放射方向 ,快速平刺 1寸左右 ,得气后 ,采用泻法捻转 1分钟 ,嘱患者带针回家 ,次日…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带状疱疹(HZ)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6~75岁,病程2天~3个月。均为单侧发病,病变位于胸腰部。病变部位仅有红丘疹而未出现疱疹者18例,出疱疹并有破溃者32例。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20例,均为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为主,治疗前VAS评为8~10分。5  相似文献   

14.
早期带状疱疹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 ,容易误诊。为了提高早期带状疱疹的诊断率 ,减少误诊 ,本文分析了 2 1例早期带状疱疹误诊原因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均为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5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病人 ,总例数 2 1例 ,年龄 18~ 72岁。其中男 11例 ,女 10例。初诊时均诊断为其它疾病。复诊时诊断依据 :1起病前有劳累、精神紧张、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因。2单侧体表疼痛 ,且疼痛范围与神经走向一致。疼痛性质为针刺样痛、跳痛或牵扯痛。老年患者疼痛往往始于皮损出现前 3~ 7d,而年轻患者常缺乏痛感。3皮损分布 :沿神经根呈带状…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本组 92例中 ,男 53例 ,女 3 9例 ,年龄 9~ 72岁。疼痛性质为刺痛、灼痛 75例 ;痒痛、胀痛 1 1例 ;麻木痛 6例。2 治疗方法 ①围针 :3 0号 3 3cm毫针 ,距疱疹周围 1~ 2cm处平刺数针 ,针尖均刺向皮损中心 ,针数多少视皮损范围大小而定 ,采用捻转泻法。当出现酸麻重胀感后留针 2 0分钟 ,起针时摇大针孔。②拔火罐 :起针后 ,在患处簇集疱疹上用梅花针叩刺后拔火罐。留罐 5~ 1 0分钟 ,使水疱干瘪塌陷为好。起罐后用酒精棉球轻轻擦去局部血水样渗出液。③艾灸 :点燃艾条 ,在疱疹处行雀啄灸 ,灸至局部皮肤潮红 ,有热烫感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针刺结合刺络拔罐疗法在医治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患者分成针罐组和针刺组,以患者不同部位疱疹的止疱、结痂、脱痂的时间,治疗前后疼痛指标评分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针罐组的有效率达95.23%,针刺组的有效率为85.71%,表明这两种方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均有一定的疗效;针刺结合刺络拔罐疗法能明显缩短带状疱疹的止疱、结痂、脱痂的时间,减轻带状疱疹疼痛以及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论:针刺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无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例1 女,4 2岁,主因右肩臂至肘关节处针刺样疼痛1d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感右肩臂至肘关节疼痛,局部触诊时疼痛加重,无胸闷及心前区不适。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6 7℃,脉搏76 /min ,呼吸1 6 /min ,血压1 0 0 / 80mmHg ;双肺呼吸音清,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上臂活动时疼痛明显,无红肿;B超和心电图正常。诊断为右肩良性关节痛。给予TDP(特定电磁波谱辐射器)治疗,每日1次,局部外用关节止痛膏3d症状无改善,且局部呈刀割样疼痛,触碰或穿衣物时加剧。此后,渐见右上臂沿臂丛神经分布区出现一簇绿豆大小红晕疱疹。确诊为带状疱疹,1周后治…  相似文献   

18.
袁洪昌  都玉珍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41-274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Z)是指带状疱疹的皮损完全消退后,皮损部位遗留的烧灼样刺痛,多发于老年人,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缠绵不愈,顽固难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近2a来,我科采用超级光疼痛治疗仪(简称SL)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0例,均符合PHZ的诊断[1],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病程3个月~3a,年龄55岁~75岁,平均年龄65岁。头面部带状疱疹4例,上肢带状疱疹2例,胸背部带状疱疹10例,腰腹部带状疱疹3例,下肢带状疱疹1例。1.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疼痛范围,确定其具…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选择30例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62~75岁。发病部位为胸背部16例,腰腹部14例,左侧12例,右侧18例。发病到就诊时间2~3天。临床表现为皮损区针刺样、刀割样剧烈疼痛,伴有麻木、烧灼、刺痒等神经异常感觉。就诊前未经任何治疗,均无神经阻滞禁忌证。阻滞药物配制:神经妥乐平注射液3.6NU,罗哌卡因50mg,维生素B1250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神经阻滞部位及方法选择:根据疼痛和皮损部位确定相应的受累神经,胸背部在皮肤受损区相应神经部位行椎旁神经阻滞或肋间神经阻滞;腰腹部在相应神经部位行椎旁神经阻滞。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的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9例带状疱疹误诊为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入院后均被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予以扩冠、抗凝、抗血小板凝集等治疗,13例病人发病后4~9d,疼痛于胸背部沿第5~7肋间或疼痛相应部位出现多发散在或群集性丘疹、水疱,确诊为带状疱疹;4例经详问病史,于1个月前曾患过带状疱疹未行规范性治疗,胸痛间断性出现,确诊为疱疹后神经痛;另2例虽反复针刺样胸痛,轻触痛阳性,压痛阴性,最终确诊为顿挫型带状疱疹。全部病例均按带状疱疹规范治疗后痊愈。结论:提高医师对带状疱疹与心绞痛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