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刘圆月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11-2312,2315
【目的】研究癌症高表达蛋白(Hec 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的方法检测15例正常肝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30例HCC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正常肝、癌旁组织及HCC组织中,He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5%、66.7%,各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c1蛋白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c1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显著相关,Hec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对HCC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 6 0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 4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 ,PT、APTT、TT均显著延长 P<0 .0 1,FIB明显降低 P<0 .0 5 ,肝癌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相比 ,PT、APTT均显著延长 P<0 .0 1,P<0 .0 5 ,FIB显著降低 P<0 .0 1;原发性肝癌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相比 ,PT、APTT明显延长 P<0 .0 5 ,FIB显著降低 P<0 .0 5。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 PT、APTT和 FIB有显著差别。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对评估肝癌肝损害的程度、监测病情变化 ,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综合序贯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82例肝癌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 38例和肝动脉栓塞化疗 ( TAE)组 44例。综合治疗组采取序贯进行 TAE、B超引导下门静脉栓塞化疗、肝癌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及 B超引导下门静脉癌栓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组和 TAE组存活 0 .5a以上分别为 36例 ( 94.7% )和 32例 ( 72 .7% ) ;1 a以上分别为 2 6例 ( 6 8.4% )和 1 8例 ( 4 0 .9% ) ;2 a以上为 1 2例 ( 31 .5% )和 4例 ( 9.1 % ) ;综合治疗组存活 3a以上 3例 ( 7.9% ) ,最长生存 42个月 (存活 ) ,TAE组最长生存 30个月 (死亡 )。两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结论 综合序贯介入治疗的 0 .5a、1 a、2 a及 3a生存率均较单纯 TAE组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介入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方法.为更好的提高治疗的效果,护理的配合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的肝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2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采用分支入肝血流阻断切除术,观察组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术.[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1d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水平(TB)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胆漏为主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观察组为7.7%,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的肝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对肝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肖辉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2):1388-139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 ,阐述其手术病理分期的优点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7~ 2 0 0 3年收治经手术治疗的 9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将术前临床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 ,分析其差异及原因。【结果】临床分期误差率 :Ⅰ期为 2 0 .3% ,Ⅱ期为 33.3%。临床分期Ⅰ期中盆腹腔转移率 9.5 % ,Ⅱ期为 33.3% ,Ⅲ、Ⅳ期均为 10 0 % ,总转移率 16 .3% (15 / 92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 2患者盆腹腔转移率较 <1/ 2者高 (P <0 .0 1)。组织学分级G1、G2 的患者盆腹腔转移率低于G3 及未分化者(P <0 .0 1)。【结论】手术病理分期真实反映了病变范围 ,较临床分期准确。子宫内膜癌盆腹腔转移与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手术病理分期能客观判断预后 ,并指导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灌注及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58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行术前指导、心理护理及术后护理并分析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健康、平稳,术后无并发症发生,50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占86.2%。结论:周密细致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对患者病情好转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肝癌胃转移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原发性肝癌胃转移1例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由于其起病隐匿,就诊时大多已是中晚期,手术切除仅占20%左右,自然病程约3个月,介入治疗以其良好的疗效和微创等特点,得到医疗界广泛认可,成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我院2005-08/2006-08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68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5例,女23例,年龄56~78(65.7±8.7)岁,均经B超,CT,M R,DSA及病理检查等确诊。1.2治疗方法采用Se ld inger方法,常规消毒,经股动脉穿刺,见射血后置入引导钢丝的动脉导管,选择性将导管先端送入肝动脉,肝固有动脉,根据造影结果,将导管插入靶血管处,原则上应尽可能超越与瘤体供血无关的分支,进一步定位定性诊断后,根据肝功能情况及肿瘤大小,及患者情况选择药量,常规用药方案为吡柔比星40~60 m g,丝裂霉素10~12 m g,5-Fu1 000~1 200 m g。栓塞剂为普通碘油或与超液态碘油混合使用,并与丝裂霉素及吡柔比星手工制成乳剂。用2 m l注射器缓慢灌注并持续跟踪直至推注完毕,使其在瘤体内填塞充分,分布均匀。弥漫型肝癌患者实行部分栓塞,根据肿块大小,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6例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肿瘤直径<5 cm占48.9%(91/186),5~10 cm占38.2%(71/186),>10 cm占12.9%(24/186).②.急诊手术21.5...  相似文献   

12.
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局限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642例检测结果对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局限性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分化程度肝癌患者的超声造影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42例,收集所有患者病理学及超声造影检查资料,分析造影结果的显像特征,按分化程度分为三组,对比各组间超声造影不同时相回声强度、病理增强模式及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结果] 142例肝癌患者共171个病灶,按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肝癌23例(16.20%),中分化肝癌61例(42.96%),高分化肝癌58例(40.84%);随着分化程度降低,动脉期呈高增强,延迟期呈低增强,快进快出呈增多趋势;不同分化程度组间在始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达峰时间、增强时间、始消时间及廓清时间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分化程度肝癌患者在造影各时相回声强度、病理增强模式及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不同,超声造影检查可协助评估肝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是指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1],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应用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已日趋广泛。我科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50例,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38~64(平均52)岁,均经CT、B超、病理等确诊。临床表现常有肝区疼痛、食饮减退、乏力、消瘦、肝大等症状。1.2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2%利多卡因针局麻下在Se ld inger氏法穿刺右股动脉,在X线电视监控下,推注造影剂,成功超选肿瘤供血靶动脉分支;国产碘化油10~20 m l、抗肿瘤药物之混悬液,经导管在透视监控下缓慢注入。可见病变区碘油沉积良好。肿瘤用药为顺铂80 m g,阿霉素50m g,丝裂霉素8~10 m g灌注上述药物时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成40%~50%的溶液,经导管内侧慢注入.推注完毕退出导管,压迫止血,术中患者无明显不适,安全返回病房。本组共介入治疗96次。1.3护理1.3.1术前护理1.3.1.1心理护理患者被诊断为癌症,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甚至绝望,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处处表现出对患者的同情、尊重、支持、鼓励患者顽强地同疾病做斗争。耐心细致地讲...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05~2006-05我科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内化疗药物灌注栓塞术,行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80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0例,女10例。年龄18~65岁,术后60例生化指标降低,20例患者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好转出院。术后1~5个月内,共有50例复查肝脏CT或M R I患者肝癌病灶均有碘油沉积,并有不同程度缩小。1.2方法采用So ld 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送入多功能盘曲导管,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76%泛影葡胺显影剂,根据病变部位及肿瘤的营养血管选定灌注动脉,并超选择性地将导管插入其中,加压注入抗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的护理效果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6/2007—04 60例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60例原发性肝癌行介入治疗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临床效果均满意。结论: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是失去手术时机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通过对术后的精密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老年(年龄≥65 岁)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2008 年 1 月至2009 年12 月解放军第302 医院收治的82 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老年PHC 患者,平均年龄(67.8 ± 8.5)岁,选择同期收治的56 例中青年PHC 患者,平均年龄(38.4 ±5.9)岁,进行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比较 分析.结果 老年PHC 患者中70.7%有乙型肝炎病史,显著高于中青年PHC 患者(19.6%,P <0.05);老年 PHC 患者临床表现以纳差(75.6%)、伴有肝硬化症状(79.3%)多见,有10.9%出现肝癌自发性破裂,与中青 年PHC 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PHC 患者的总胆固醇和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 中青年PHC 患者(P <0.05);组织病理分型老年PHC 以中高分化(87.8%)为主,与中青年PHC 患者相比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肝硬化和HBV 感染在我国老年PHC 发病中占重要地位;为提高患者 的生存质量,应根据老年PHC 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针对性开展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及护理,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23例和传统组30例。康复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护理。传统组采用传统外科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肠道排气排便时间、肝功能变化、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等。结果两组术后开始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较传统组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两组术后第3天和第5天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和护理肝癌切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既有利于患者术后器官功能的康复,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20.
肖志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01-8202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收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1998-06-2009-06间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其中63例因首发症状特殊初诊时被误诊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复习分析。结果被误诊的疾病有15种之多,其中肩周炎12例,冠心病心绞痛8例,急性胃肠炎、胆囊炎胆石症各6例,坐骨神经痛、结核性胸膜炎、肝脓肿各5例,低血糖4例,肝囊肿、肝血管瘤、腰椎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消化性溃疡各2例,红细胞增多症、上消化道急性穿孔各1例。结论原发性肝癌早期症状复杂多样,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疗效差。正确的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及时选做AFP、腹部B超、CT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