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哌甲酯作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一线用药,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哌甲酯的用药方法与一般药物不同,其疗效与合理用药密切相关。本文就哌甲酯治疗ADHD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适应证、用药剂量和方法,以及不良反应和疗效评价等问题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视觉P300和非匹配负波(MMN)的异常以及哌甲酯治疗前后P300和MMN的变化.方法 应用美国脑电生理仪,检测41例未服药ADHD患儿和(ADHD组)35例健康儿童(NC组)的P300和MMN,对ADHD患儿给予哌甲酯(10~16 mg.d-1,口服,平均12mg·d-1)治疗.治疗0.5a,对36例ADHD患儿进行随访,复查P300和MMN,按照国际脑电图学会标准,在检查前停服哌甲酯3~7d.结果 1.ADHD患儿P300-N2潜伏期和P3靶潜伏期[(275±21)ms、(340±20) ms]均长于NC组[(259±17) ms、(327±16) ms],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1);P300-P3靶波幅低于NC组[(3.0±1.8) μVvs (5.2±1.5) μV,P<0.05].2.与NC组比较,ADHD患儿MMN潜伏期后移[(199±20) mavs (180±23) ms,P<0.01],波幅降低[(3.2±1.5)μVvs(5.6±1.7) μV,P<0.01].3.经哌甲酯治疗0.5a,ADHD患儿随多动症状改善,P300-N2潜伏期[治疗前(275 +21) ms vs治疗后(261±19) ms,P<0.01]和P3靶潜伏期均缩短[治疗前(340 +20) ms,治疗后vs(329±19)ms,P<0.05],P3靶波幅升高[治疗前(3.0±1.8) μVvs治疗后(4.7±2.0)μV,P<0.01].结论 ADHD患儿视觉P300和MMN存在变异.经哌甲酯治疗后,ADHD患儿脑诱发电位有一定变化,提示ADHD患儿注意缺陷等症状可以通过哌甲酯治疗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3.
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盐酸哌甲酯是目前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首选药物。以往多使用传统的速释哌甲酯片,现已研制出渗透泵控释的哌甲酯,并且已在我国上市使用。该研究对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对ADHD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99例ADHD儿童按随机原则分为哌甲酯控释片组与速释哌甲酯片组。接受6周治疗观察,采用主要疗效评定指标(SNAP-IV家长评定量表)及次要疗效评定指标(IVA-CPT)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共50例患儿完成6周治疗,哌甲酯控释片组治疗有效率(83.3%)、完全缓解率(44%)均高于速释哌甲酯组(有效率75%、完全缓解率25%),两组治疗6周前后各量表分值与基线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各量表分值变化的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 哌甲酯控释片用于ADHD治疗安全有效,且每日只需1次服药,用药方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哌甲酯对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寻找潜在的疗效影响因素及疗效预测指标.方法 入组标准为符合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中ADHD诊断标准的患儿,给予系统的哌甲酯剂量滴定.以父母填写的ADHD评定量表、Conners'量表和对儿童进行的持续性操作测试(CPT)作为疗效评价指标,随访观察6个月.收集潜在的疗效影响因素资料,包括就诊时症状严重程度、智商、学习成绩等.结果 1.总的疗效指标分析:父母填写的ADHD症状评定量表分、Conners'量表分、儿童进行的CPT治疗前后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各亚型疗效比较:(1) ADHD症状评定量表总分的减分率:混合型与注意障碍为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动冲动型及混合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动冲动型与注意障碍为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Conners'量表减分率:混合型、注意障碍为主型、多动冲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CPT平均分的减分率:混合型、注意障碍为主型、多动冲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有效率和显效率:混合型有效率68.25%,显效率55.56%;注意障碍为主型有效率75.82%,显效率56.04%;多动冲动型有效率63.64%,显效率45.45%.3.疗效影响因素:就诊时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韦氏智商评分与疗效相关.结论 哌甲酯治疗儿童ADHD安全有效,对混合型和注意障碍为主型的ADHD患儿的疗效可能优于多动冲动型.疗效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治疗前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韦氏智商评分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临床分型、治疗前后脑电图(EEG)监测,探讨儿童ADHD临床特点及长期服用哌甲酯的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ADHD患儿121例,予哌甲酯10~20mg/d口服,观察6~18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予ADHD评定量表-Ⅳ-父母版(ADHDRS-IV-Parent:Inv)、临床总体印象-总体严重度量表(CGI-ADHD-S)行疗效评定,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EEG检查。结果:1.分型特点:ADHD 121例中ADHD-156例,ADHD-C54例,ADHD-HI 11例,分别占46.3%、44.6%、9.1%;2.男女患儿发病比:男104例,女17例;男女比例为6.1:1;3.疗效及EEG:哌甲酯治疗有效者85例(有效率70.2%);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EEG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女性ADHD患儿少于男性。临床主要以学习困难为主述,以注意力缺陷型为主;哌甲酯长期服用对ADHD患儿EEG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盐酸哌甲酯控释剂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中枢神经兴奋剂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12月在本科儿童多动症门诊就诊的ADHD患儿113例.男87例,女26例;年龄(8.1±2.7)岁,其中盐酸哌甲酯控释片治疗组(控释组) 86例,速释哌甲酯片治疗组(速释组) 27例.分别观察用药后2周及6个月患儿注意力和行为改善情况,以及用药的依从性.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对患儿进行视听连续整合测试(IVA-CPT)、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韦氏智力量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控释组和速释组用药2周内注意力和行为改善分别为91.9%、88.9%,6个月注意力和行为改善分别为96.5%、59.3%;控释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速释组.2组治疗1个月综合反应控制商数(FRCQ)、综合注意力商数(FAQ)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a<0.01),控释组6个月随访时FRCQ和FAQ仍保持较高水平.2组治疗1个月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6个因子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a<0.01),控释组治疗6个月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速释组(Pa<0.05).2组治疗6个月韦氏智力评定全量表IQ、言语量表IQ、操作量表IQ均明显上升(Pa<0.01).2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 哌甲酯控释治疗可有效改善ADHD核心症状,长期提高患儿的认知功能和注意力,依从性显著高于速释哌甲酯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托莫西汀和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儿科收治的46例ADHD患儿,采用双盲对照方法,托莫西汀和哌甲酯治疗组各23例,均接受8周的托莫西汀或哌甲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ADHD患儿ADHD父母评定量表第4版(ADHDRS-IV-Parent:Inv)评分所获得的有效率、总分、分量表分、Conners简式父母评定量表修订版分量表分及临床总体印象-总体严重度量表严重程度评分.结果 托莫西汀组和哌甲酯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3%和100.0%(P>0.05).治疗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中无严重副反应发生,托莫西汀组的最终治疗剂量为1.33 mg/(kg·d).两组较常见的副反应有食欲下降、嗜睡、发热、腹痛、咳嗽等.与哌甲酯相比,托莫西汀组嗜睡较多.结论 托莫西汀治疗ADHD患儿效果好,副反应少,耐受性好,改善ADHD症状的疗效与哌甲酯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癫患儿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发生率,观察盐酸哌甲酯(MPH)治疗儿童癫共患AD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35例癫患儿,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4版标准编制的儿童ADHD临床诊断性会谈量表进行评估,筛选出癫共患ADHD患儿。在癫临床控制发作(>3个月)后,随机分为MPH组和对照组,MPH组在抗癫的基础上加用MPH,对照组则服用安慰剂,分别记录2组患儿注意力和多动行为变化情况、癫发作次数、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35例癫患儿中,共检出56例共患ADHD患儿,共患率为41.48%。MPH组28例服药时间超过6个月,MPH组治疗后ADHD量表总分(15.4±0.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H组1例用药2 d内出现癫发作次数增多,1例在服药3 d时出现失眠,家属自行停药。结论 ADHD在癫患儿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发病率,在癫临床控制良好的情况下,MPH治疗ADH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哌甲酯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方法 ADHD患儿32例口服哌甲酯后应用丹迪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Go/Nogo任务的事件相关电位检测,以30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事件相关电位主成分进行比较。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HD患儿服药后Go-P3潜伏期(355.16±17.04)ms,短于服药前(366.66±19.32)ms,但长于健康对照组(333.70±23.57)ms(Pa<0.05);波幅(5.88±1.72)μV,高于服药前(4.82±2.14)μV,但低于健康对照组(7.19±1.87)μV(Pa<0.05);ADHD患儿服药后Nogo-P3波幅(6.13±1.68)μV,高于服药前(5.04±1.76)μV,但低于健康对照组(8.32±2.03)μV(P<0.05,0.01)。结论哌甲酯能改善ADHD患儿的注意性及抑制性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托莫西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患儿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46例门诊ADHD患儿分为托莫西汀治疗组和哌甲酯治疗组各23例.所有患儿均接受8周的治疗,其中托莫西汀剂量为0.8 mg/(kg·d)至1.8 mg/(kg·d),每日1次口服,哌甲酯剂量为0.2mg/(kg·d)至0.6mg/(kg·d),每日2次口服.观察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心血管体征和心电图.结果 治疗中患儿无心血管系统症状出现,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心电图提示RR间期缩短,QT间期均缩短.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Fridericia校正后QT间期与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托莫西汀治疗ADHD患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神经心理缺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以注意维持的缺损、冲动性及多动性为其主要特征。近些年,ADHD儿童在各种神经心理功能领域上的缺陷均得到了证实,其中包括智力、注意与抑制、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定势转换、计划和监控等。一些有关ADHD心理机制的重要理论也被相继提出,其中代表性的有反应抑制模型、认知能量模型、双通道理论和状态调节理论。  相似文献   

1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情绪问题。方法ADHD儿童70例与对照组儿童45例分别自行完成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结果ADHD组儿童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学校恐怖及焦虑、抑郁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ADHD组儿童存在明显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健康儿童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方法以听觉靶和非靶刺激为诱发事件,对ADHD和健康儿童各25例进行听觉电位P300检测。结果ADHD组N2、P3波潜伏期长于健康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a〈0.01),P3波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未见降低(P〉0.05)。结论ADHD儿童听觉P3波潜伏期延长,提示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空间忽视与听觉P300的关系。方法对32例ADHD和32例健康儿童进行划星试验、线等分试验及普通非忽视测试,并以听觉靶和非靶刺激为诱发事件检测前额区(Fz)、中央区(Cz)、顶区(Pz)、左中央区(C3)、右中央区(C4)、左前额(F3)、右前额(F4)7个点的听觉P300潜伏期、波幅、脑电地形图,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ADHD患儿线等分测试结果(-9.37±6.57)与对照组(-5.46±4.6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侧划星试验成绩(11.44±5.55)差于对照组(16.34±4.82)(P<0.01),且左侧较右侧(17.13±6.36)差(P<0.01);2.二组线等分测试成绩均偏向零值的右侧(P<0.01),两侧划星测试成绩也较期望值27/27差(P<0.01);3.ADHD患儿Pz、C4、F4P300波幅、潜伏期较健康儿童组长,有显著差异(Pa<0.05);4.二组P300脑电地形图叠加后,健康儿童组P300呈同心圆状均匀扩散,左右对称,而ADHD患儿电位存在左侧脑区偏移;5.ADHD患儿划线测试结果或左侧划星测试成绩与P300电位在Fz、Pz、C4和F4的潜伏期与波幅具有线性关系(P<0.05)。结论ADHD患儿可能存在偏侧空间忽视和注意认知功能损害,且左侧空间忽视发生及程度与大脑右半球相应脑区电生理的不对称损害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从心理控制源的角度探讨父母教育对伴或不伴对立违抗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的影响.方法 对湖南省长沙、益阳、娄底、郴州、水州、怀化6个城市5~17岁中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 进行抽样调查,共抽样9 495例儿童.采用二阶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第一阶段筛查,即由凋查儿童的父母、教师或抚养者填写儿童精神障碍调查筛查表(自编),凡父母或教师所填的症状筛查表有一条为"是"或ADHD、ODD诊断量表中任一个达到该疾病的诊断条目数者为筛查阳性;第二阶段为临床诊断,调查者对筛查阳性的中小学生用半定式诊断检查表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4版进行临床诊断.确定单纯ADHD组247例,ADHD加ODD组138例,健康对照组217例.凡符合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和随机抽取的健康对照组儿童由父母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结果1.健康对照组与单纯ADHD组比较,母亲教育方式和父母教养态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健康对照组与ADHD加ODD组比较,父母亲教育方式和父母教养态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2.单纯ADH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教育成效与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因子评分较高,而父母对命运或机遇信念因子评分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5).3.ADHD加OD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教育成效因子评分与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评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a<0.01).4.单纯ADHD组与ADHD加ODD组比较,父母对子女行为的控制因子评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父母负性心理控制源与伴或不伴ODD的ADHI)患儿的不良行为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应改变父母对孩子教育认知的偏差.  相似文献   

1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遗传方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可能的遗传方式。方法 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模型理论方法估计 54个ADHD家系各级亲属遗传度和ADHD再病风险。结果  1 .ADHD的平均遗传度为 (1 0 2 .47± 9.78) % ;2 .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增高 (2 3 .0 % )明显高于群体患病率 (2 .6 % ) ,各级亲属患病率随着与先证者的亲属关系级数递增而剧减。结论 ADHD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具有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其遗传因素在决定疾病易患性变异上可能有重要作用 ,除微效、累加的多对基因外 ,可能还存在主基因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TH)、促甲状腺激素(TSH)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发病中的作用。方法ADHD患儿32例。其中混合型(ADHD-C)19例,注意缺陷型(ADHD-I)9例,多动-冲动型(ADHD-HI)4例。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各组TH、TSH水平,且与15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ADHD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均正常,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a<0.01);ADHD-I组及ADHD-HI、ADHD-C亚型组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均正常,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a<0.05);ADHD-I、ADHD-HI、ADHD-C组间相比,TH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2.ADHD组及不同亚型组TSH、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素(T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a>0.05)。结论FT3、T3可能参与ADHD的发病,TSH水平与ADHD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