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体外循环(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特别适合高危患者及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病人。我院2001年5月~2003年11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例,手术顺利,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疗效和经验。方法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对102例冠心病患者实施CABG手术,其中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8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3例。结果本组平均搭桥3.7根,围手术期死亡4例(3.92%),余者均痊愈出院,心功能均明显改善,89例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9例症状较前减轻。结论CABG可充分改善心肌血供,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美兰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11-10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经典手术是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的。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因能避免体外循环带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减少对病人的创伤,扩大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得到心脏外科医生的关注和临床应用[1]。我院2  相似文献   

4.
李良  张辉 《临床医学》2010,30(12):1-3
目的对比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9年间39例off-pump CABG手术与21例on-pump CAB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为1.67%。59例出院患者随访6个月~4年,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患者无心绞痛复发。结论与on-pump CABG相比,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off-pump CABG是安全可行的,更利于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5.
葛秀春  王彩星  郜玉珍 《护理研究》2010,24(7):1743-1744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我围的冠心病发病趋势正在上升,预示冠心病手术将会增多。由于体外循环和心肌保护技术的发展,使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成为主流。近年来由于微创外科的创新及手术器械在临床的成功应用,以及防范体外循环带来的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害,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逐渐被病人接受,对传统的CABG提出了挑战。现对2008年1月12月104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旨在探讨OPCAB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不停跳、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4-01/2009-06 5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平均年龄53.4岁。5例均为择期手术,全部为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手术;其中1例为单支病变,其余4例为2或3支病变。结果:平均术前住院2.3 d。无死亡病例。结论:不停跳、非体外循环CABG是其冠心病治疗的第一选择,且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2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14年4月35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16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18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资料基本相似。OPCAB组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方面均明显少于CABG组(P<0.05)。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住院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心肌梗死、低心排出量、脑梗死、肾功能不全、新发房颤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早期疗效优于CABG,不增加术后心肌梗死、低心排、脑梗死、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均已成为心脏外科的常规手术,但对部分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或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的病人,需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由于此类病人多数病情重、病史长、年龄大、血管条件差、合并脏器功能不全者较多、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致使病死率明显增加[1].2006年2月-2007年6月对18例行同期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现对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其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98例,女3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示:单支血管病变4例,双支血管病变21例,三支血管病变90例,单纯左主干病变13例。应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91例,不停跳体外循环2例,非体外循环35例。全组共搭桥410支,平均(3.2±0.8)支。结果术后125例存活,手术存活率97.7%,围手术期死亡3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9例。术后共113例获得随访,其中晚期死亡1例,另5例术后因心绞痛复发需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其余107例心绞痛消失,占94.7%。结论CABG能有效地解除或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合理的手术方式,成熟的手术技术,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CABG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三类.CABG的适应症是经内科治疗不缓解,影响工作和生活,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狭窄≥50%,或有室壁瘤等并发症的患者[1].因而等待CABG的病人,随时都有发生心绞痛、心梗、心律失常的危险,甚至猝死.我科自2002年1月~2003年4月共收治拟做CABG病人101例,均为通过外院或我院心内科冠脉造影已确诊为手术适应症者.其中1例自外院转入时即合并感染、高热而死亡,1例术前检查发现合并肝癌,转入他科,其余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无1例死亡,临床效果良好,现将术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冠心病(CAD)病人的数量也急剧增多,同时需要手术治疗的冠心病病人也急剧增多。由于体外循环(CPB)对身体的诸多影响,心外科医师又开始尝试非体外循环(OPCPB)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我院于2003年5月~2005年7月共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术前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三类。CABG的适应症是经内科治疗不缓解 ,影响工作和生活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狭窄≥ 5 0 % ,或有室壁瘤等并发症的患者[1] 。因而等待CABG的病人 ,随时都有发生心绞痛、心梗、心律失常的危险 ,甚至猝死。我科自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4月共收治拟做CABG病人 10 1例 ,均为通过外院或我院心内科冠脉造影已确诊为手术适应症者。其中 1例自外院转入时即合并感染、高热而死亡 ,1例术前检查发现合并肝癌 ,转入他科 ,其余均在非体外循环下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4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2001年5月~2004年6月,我院对42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主干病变4例,单支病变3例,双支病变10例,三支以上病变25例。全部胸骨正中切口,23例在体外循环下进行,19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乳内动脉搭桥40根,大隐静脉搭桥81根,人均搭桥2.9支。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术后心绞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2~48个月效果良好。结论: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选择病人,妥善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及不断提高外科操作技术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对病人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分别采集14例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8例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病人术前及术后的血液样本,观察血小板变化情况.[结果]CABG组与OPCAB组病人术后血小板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血小板减少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会造成血小板减少,而体外循环并不是造成其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赵楠 《当代护士》2010,(6):42-43
总结了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措施,包括术前准备、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在术中的护理配合、术后器械的清洗、保养.认为良好的手术配合能保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1966年,西方国家采用乳内动脉、大隐静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获得成功.2006年1月~2010年10月,我们对74例高龄冠心病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CAB),做好体外循环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外科手段。它避免了常规心脏手术带来的体外循环损伤和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了手术死亡率.尤其适合老年病人、低射血分数病人、合并重要脏器功能损伤的病人和其他重症冠心病病人。虽然其技术成熟且疗效显著,但其术后高达14%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影响着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8.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2年1月-2009年2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非体外循环组发生并发症1例,体外循环组6例;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死亡1例,体外循环组死亡3例.结论 在多支病变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再血管化的应用上无差别;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低,但是合并瓣膜病或严重的3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更适宜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能取代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全内镜下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冠状动脉微创手术的发展激起了人们对冠状动脉吻合装置的兴趣[1-3]。这一方面是由于在内镜等微创手术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的早期结果,评价上述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9年1月~2003年4月收治的223例确诊为多支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OPAB组与CCABG组;两组病例中均不包括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及室壁瘤切除术等合并手术者;OPCAB组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CCABG组在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将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移植桥血管数亦基本相同,OPCAB组在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日方面均优于CCABG组。结论OPCAB方法可应用于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的外科治疗,与CCABG方法相比,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