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虚燥热。然历代医家也提出许多不同观点,如脏腑病机论、气血津液病机论、毒邪病机论等。对有关糖尿病的病机进行整理综述,以期拓展中医治疗消渴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环境及人类疾病谱的改变,神志病的发病率及其社会危害日益凸显。建构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是当前发展中医神志病学术体系及挖掘中医药防治优势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神与志都是脏腑功能的产物,神志活动以气血为物质基础,气血乃由脏腑所化生,脏腑功能又受气血阴阳的影响,遵循这样的观念,可以从"脏腑—气血—脑神"理论入手,来探讨中医神志病的发生机制及诊疗思维模式,以期为神志病"气血为纲,联络脏腑,旨在调节脑神"的诊疗思维提供理论依据,为构建中医神志病学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于瘀血的治疗,国医大师周仲瑛强首提"脏腑病位治瘀法",强调应根据脏腑病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现结合临床文献报道,初步探讨"脏腑病位治瘀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脏腑关系,从肺与大肠的结构基础、生理病理关系、生物学机制几个方面来探讨"肠病治肺"的理论基础,并提出"肠病治肺法"的治法理论,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口疮,又名"口破",其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1],以口腔内唇、舌、颊部、上颚及软腭等处黏膜发生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口腔溃疡病,是一种常见且易反复发作的疾病,通过对相关古代文献的整理,现将其中医病机总结如下。1实热证"火热"是口疮形成的基本病理因素[2],初发口疮实热证多见,包括外感风热及脏腑内生火热,而脏腑内生火热又以心脾火热上炎为主,另外还包括肺热、三焦热盛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尿中微量蛋白,继而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肾功能不全、终末期尿毒症,在从肾脾立论的基础上,多为气阴两虚所致,兼有瘀血、水湿、痰浊诸邪阻伤肾络,正虚邪实,脏腑皆虚,"痰、瘀、毒"为其致病之要因。脏腑内虚为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机,尤以脾肾亏虚为根本,血瘀痰浊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机特点,且血瘀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脾肾亏虚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之本,瘀血阻络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之标,且贯穿于糖尿病肾病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日久而产生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以尿浊、水肿、眩晕为主要特征。其病位在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影响心、肝、脾等诸多脏腑。其病机特点是病变早期阴虚为本,涉及肝肾病变后期,阴损及阳,脾肾阳虚;病变晚期肾体受损,肾阳衰败,浊毒内停,而致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严重失调。而气虚血与瘀则贯穿在病始终。现将糖尿病肾病的辨治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日久而产生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以尿浊、水肿、眩晕为主要特征。其病位在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影响心、肝、脾等诸多脏腑。其病机特点是病变早期阴虚为本,涉及肝肾病变后期,阴损及阳,脾肾阳虚;病变晚期肾体受损,肾阳衰败,浊毒内停,而致气血阴阳俱虚,脏腑功能严重失调。而气虚血与瘀则贯穿在病始终。现将糖尿病肾病的辨治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对糖尿病肾病的古代病名进行探讨。纵观近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研究进展,作者发现随着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肾病,其基本病机也从阴虚燥热发展为气阴两虚,而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病位主要在肾,病久损伤肾络,虚损脏腑以脾肾为主,可涉及肝脏。在脏腑气血亏虚的同时,还会产生相应的病理产物,瘀、痰、湿、毒病理因素等同时与虚并存,相互作用产生瘀阻血脉、痰瘀互结、水湿潴留、浊毒内停等标实之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1.
居来提 《农垦医学》2003,25(4):269-270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水肿”范畴 ,系在糖尿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糖尿病病程日久 ,久病必虚 ,久病及肾 ,久病必瘀。脾肾两虚 ,水精输布失常 ,气化不利。发病之出以阴虚为本 ,涉及肝肾 ;病变后期 ,阴损及阳 ,伤及心脾。脾肾等脏腑虚损 ,痰瘀互结 ,出现一系列病理变化。糖尿病肾病是属本虚标实之证 ,脏腑虚损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本文从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探讨血瘀的含义 ,提出了治疗血瘀证的新看法。1 糖尿病肾病从瘀论治的理论依据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阴虚、燥热、气虚之象 ,阴虚燥热为其主要证型。如《临证指南医案 .三消》 :“三…  相似文献   

12.
白塞病临床治疗棘手,疗效欠佳,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路志正教授认为该病属于中医学之"狐惑病"范畴,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涉及心、肾、肺诸脏,病因病机为肝郁化火,气阴两伤,脾虚失运,湿毒熏蒸脏腑,病机错综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同时或先后发病,五脏相因,湿毒为患,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强调辨病辨证相结合,以益气养阴、疏肝健脾、化湿解毒为法,以甘草泻心汤为主方,圆机活法,内服外用并行,内外同治,始克有济,使病情缓解向愈。  相似文献   

13.
耿樱  段安  杨淳  张维平 《中外医疗》2014,(27):161-163
针灸处方思路的形成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学理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共治,强调病、证、症的整体把握。该文试从"病、证、症结合"和"经筋病、脏腑病、皮部病、络病辨位治疗"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临床疾病针灸治疗处方的形成过程和理论依据,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针灸临证处方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从肝论治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传统的观点主张从肺、胃、肾三消论治。从肝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并发症以及中医现代研究等方面论述了糖尿病应从肝论治的原因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中消渴范畴,传统医学认为脏腑失衡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五脏中任何一脏脏气失调,或者任何一脏虚弱所造成的它脏相对亢强.都会使五脏平衡失调,发生消渴。现代中医对糖尿病治疗在临床上有很多采用了调理单个或多个脏腑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如补肾、调肝、健脾、润肺、清心等。  相似文献   

16.
中医界视西医之"糖尿病"为古之"消渴症",在论述消渴病发病机理时多以阴虚内热立论,但阳虚症状在消渴病人的病程中亦屡见不鲜。文章从消渴病的理论源流、病因病机及古今治疗等方面阐述了温阳法在临床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痹证探讨     
历代医家对痹证的论述极其丰富,但各个医家对痹证的定义、病因病机、治疗方药等方面的见解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对各个医家论述的整理与分析,认为"痹证"这一名称更符合此病本身的特点,更具有中医特色。痹证的病因病机应概括为:人体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三邪外袭,合而为病,正邪相搏,"痹毒"内生,导致肢体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痹阻不通。在治疗原则的把握上应立足于脏腑功能的调整这一根本原则,以调整脏腑来纠正人体偏胜偏衰的状态,同时根据正邪交争的状态来应用针对性的祛邪之剂。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机是多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兼夹瘀血、水湿、痰浊、浊毒等实邪,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瘀血既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重要条件.中医药采用分型论治、专方治疗等方法能解毒增效,调节免疫功能,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岳新 《中外医疗》2010,29(26):122-123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消渴并发"脱瘟"、"脉痹"范畴,是因消渴日久,脏腑表弱,气血不足,导致瘀血、湿热、痰饮、热毒等邪内生,痹阻肢体脉络,气血不畅,筋脉失养,发为麻木冷痛.若复感热毒、湿热之邪或瘀郁化热,可致筋烂肉腐,致伤致残,甚为险恶.辨证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虚损,标实为瘀血、湿热、痰饮、热毒为患.临床多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以扶正祛邪为治则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消渴病(糖尿病)的病机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肺胃阴虚,胃热炽盛,治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经方白虎加人参汤以生石膏、知母、人参、粳米、甘草为主要组成药物,符合糖尿病"趺阳脉浮而数"胃热气盛的病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阴损及阳,阳虚气弱,或肾阳衰微,水液代谢障碍而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并发证,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及肾气丸治疗亦符合病机,药证相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