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27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7例均急性起病,以共济失调、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MRI检查24例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及血管病变;24例行血管检查,其中4例不同程度椎动脉病变2,例显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1例示椎动脉闭塞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均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预后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以延髓背外侧局部血供不足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2.
<正>延髓外侧综合征1895年由Wallenberg首次报道,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经病理证实为供应延髓外侧及小脑后下动脉血栓所致[1]。但最近的资料否定该动脉对延髓背外侧区供血的优势作用,认为其对延髓供血区范围差异很大,约50%不供应延髓背外侧区[2]。延髓形状狭窄,内部结构复杂,是维持人体生命功能的重要部位。临床上,延髓最多见的病变是缺血性血管病,由于受累的血管不同,引起一些相应的综合征,其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是延  相似文献   

3.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瑞兴 《海南医学》2010,21(8):62-63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结果及治疗预后。结果本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Hom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等。20例头颅MRI显示延髓背外侧梗死,其余3例未检出病灶,仅有2例头颅CT示有脑干梗死。单纯性单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较好,复合性延髓背外侧损害病例预后差。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及MRI,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895年由Wallenberg首先报道,主要指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延髓背外侧部损害,使此处神经核团和传导束受累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近年来由于影像学的发展,对Wallenberg综合征的病因及病变部位有了新的认识。现对2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及MRI、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LMS)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32例LM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MS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史.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28例(87.5%),眩晕27例(84.4%),恶心、呕吐24例(75.0%),吞咽困难、饮水呛咳23例(71.9%) ,眼球震颤21例(65.6%).核磁共振显示病变主要累及延髓背外侧、小脑.17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9例显示病变同侧椎动脉开口处中重度狭窄.其中2例移行为小脑后下动脉,1例并发对侧椎动脉开口处中度狭窄,2例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2例显示病变同侧为优势椎动脉,其颅内段(V4)小脑后下动脉发出前重度狭窄;3例显示一侧小脑后下动脉闭塞;3例全脑正常.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硬化,临床特点复杂多变,MRI对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DSA检查可明确血管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6.
Wallenberg氏1985年首先报告延髓外侧综合征典型病例,并剖检证实为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曾命名为“Wallen berg年综合征”及“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后来经血管造影,解剖学研究及尸检证实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较多,此综合征往往也由椎动脉病变引起,病因除血栓形成或心源性脑栓塞外,还可有出血、癌肿转移和动脉瘤等.因其病变部位在延髓背外侧,故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我院1961~1983年曾收治6例,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家兰  王瑛  傅毅 《上海医学》2006,29(7):480-482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关系。方法分析2j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颅MRI检查结果。结果本组部分患者有共济失调、眩晕、头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Horner征、面部感觉障碍、偏身感觉障碍。MRI检查结果显示,延髓上部损害是经典的斜带型,常伴随严重的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和面瘫;而下部的损害常位于延髓外侧的表面,表现为明显的眩晕、眼震和共济失调。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MRI的受累部位密切相关。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于尽快给予恰当的诊断、治疗及改善预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LM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非典型性LMS患者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该病例除感觉障碍为非典型之外,其他症状均符合典型延髓背外侧临床表现,结合患者头颅磁共振提示延髓及小脑梗死,头颈部CTA提示双侧椎动脉颅内段混合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符合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诊断;患者于脑梗死急性期,积极内科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LMS属于临床少见病,临床症状多变,充分认识该病众多表现,以免误诊及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CT与MRI的特点。方法对18例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头部CT与MRI检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经头颅CT扫描仅1例显示小脑梗死,余17例未见异常。MRI检查的18例中有2例未见异常,16例可见延髓背外侧梗死,其中9例梗死病变仅限于延髓(其中7例病变仅限于延髓背外侧,2例病变侵及半侧延髓);6例延髓合并小脑梗死;1例延髓伴桥脑梗死。结论眩晕,交叉性感觉障碍,构音、吞咽困难,同侧Homer征及肢体共济失调是最常见的临床特征,部分病例伴第6、7、8对脑神经或锥体束受累的表现。头颅MRI检查优于CT。但并不是所有Wallenberg综合征MRI检查均有阳性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整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是主要病因,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眩晕、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共济失调、Horner征、水平眼震,可伴有呃逆,复视,对侧肢体轻瘫。影像学改变为延髓背外侧异常信号,合并小脑,桥脑,枕叶,丘脑异常信号。经积极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综合征系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障碍所致,典型临床表现有眩晕、交叉感觉障碍、Horner征、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和共济失调,头颅MRI检查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 2 6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出现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头颅CT及凝血因子检查 ,对病人进行保护胃粘膜治疗的同时加用抗凝、抗脑水肿、改善微循环等疗法。结果  2 0例痊愈出院 ,4例好转 ,2例死亡。结论 消化道出血并不是抗凝所致 ,颅内病变是最根本原因。肝素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及误诊原因和预后.方法 对1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好转痊愈9例,4例分别遗留轻度Horner征和交叉性感觉障碍,2例遗留吞咽困难需鼻饲流食.结论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床以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水平眼震、Horner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偶见呃逆、对侧锥体束征等症状,磁共振成像为本病确诊有效手段.该病大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误诊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艳  刘英坤 《吉林医学》2009,30(14):1494-149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 Syndrome,多由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或椎动脉闭塞,使延髓背外侧损害,使此处脑神经核和传导束受损,出现一组临床表现,因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延髓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眩晕起病多见,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者病情相对较重.延髓部位的梗死以延髓背外侧多见,但预后均较好.少见的双侧延髓梗死及内侧梗死预后较差.结论延髓病变的预后与梗死部位密切相关,靠近背外侧的延髓梗死相对预后较好,双侧的延髓梗死预后不良,合并其他重要部位梗死及出现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瓦伦伯(Wallenberg)氏综合征,其病变部位在延髓背外侧部,故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该部血液由小脑后下动脉供应,病因多为血栓所致,因此,又称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小脑后下动脉在解剖上正常的变异较多,此综合征也可由椎动脉病变引起。我院于1983-1988年曾收治7例,现综合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5例,女2例,年龄49~81岁,病变位于左侧者6例,右侧者1例,全部病例意识清醒,病情摘要见附表。讨论一、Wallenberg氏综合征为较少见的一种脑干综合征。其典型临床表现为:(1)交叉性麻木:病灶侧面部痛温觉障碍,病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在临床上影像学改变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在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及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多以急性起病(32例),以头晕(30例)、恶心呕吐(21例)、吞咽困难(27例)、饮水呛咳(27例)、构音障碍(20例)、行走不稳(26例)、共济失调(22例)、Horner征(23例)、交叉性感觉障碍(27例)为常见临床表现;CT对本病后颅窝疾病分辨力差,无1例发现延髓病变,检出率低;磁共振分辨力高,无骨性伪影干扰,26例显示有延髓异常信号,均表现为长T1、T2信号,呈小片状或斑片状,条索状长T1、T2改变,更适用于本病的检查;治疗应按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结合对症治疗,治愈13例,好转15例,未愈4例,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7.
431例腔隙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腔隙综合征的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特征。方法:收集1996年以来收治的临床表现完全符合Fisher诊断标准的431例腔隙综合征病人,就其病因、病变性质及部位、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腔隙综合征的病因复杂,病变性质各异病灶无特定的部位,其临床征象主要取决于病灶部位及该部位的病灶数量、病灶大小和病变性质,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结论:对腔隙综合征患者应动态观察,深入探明可治性病因,以提高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主要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所致,是脑干梗死的特殊类型[1]。但由于小脑后下动脉变异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重不一,且患者多无明显偏瘫,误诊率较高。我们临床工作上误诊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延髓的供血与延髓外侧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髓形状狭窄,内部结构复杂,是维持人体生命功能的重要部位。临床上,延髓最多见的病变是缺血性血管病,由于受累的血管不同,引起一些相应的综合征,其中最重要的和最常见的是延髓外侧综合征。有人统计,在整个脑血管病中椎基系统血管病占  相似文献   

20.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延髓背外侧区损害导致该处神经核团以及传导束受累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该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2005年4月-2009年8月,笔者科室共收治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16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