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何劲松  莫云秋  庞伦祥  王强 《广西医学》2009,31(11):1621-1622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5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6例,室间隔缺损(VSD)98例。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即刻封堵成功214例。成功率为99.1%(214/216);66例PDA和52例ASD全部封堵成功;VSD98例,封堵成功96例,成功率97.96%。不成功的2例是因为封堵器到位后分别出现Ⅱ度2型房宣传导阻滞和主动脉瓣反流而未释放封堵器。结论国产封堵器闭合ASD、PDA和VSD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 1例,ASD 3例,VSD 2例)均在X线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和VSD。结果全组封堵成功率83.3%,1例未做封堵。所有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48小时、1月和6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残余分流。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方便、成功率较高、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120例先心病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PDA36例,ASD13例,VSD70例,PDA并VSD1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PDA、ASD、VSD成功率分别为97.2%、100%、98.6%,不成功原因为缺损或导管直径过大,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一种可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李靖 《河北医学》2014,(1):26-28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房间隔缺损( ASD)、2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及18例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封堵器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ASD、PDA及VSD成功率分别为100.0%、96.2%和94.4%。治疗后3月ASD、PDA及VSD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 P<0.05),其中PDA组LVESD、LVEDV 和LA显著改善, VSD 组LVESD 及LVEDV 显著改善, ASD 组RV、RA、LVESD 、LVEDV及LA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PDA、ASD及VSD患者55例临床资料。5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33例,ASDl6例。VSD6例)均在X线透视及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及VSD。术后分别于1~3d复查超声心动图,随访1个月~3年。结果 PDA封堵成功率94%,ASD封堵成功率88%,VSD封堵成功率100%。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24h、1个月~3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和并发症,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左、右心室功能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应该成为PDA、ASD及VSD治疗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左心室内径改变的对比。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选择适合封堵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36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PDA)228例,房间隔缺损(ASD)168例,室间隔缺损(VSD)240例。在TTE及x射线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通过胸片和TTE进行动态的随访观察。结果605例患者封堵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5.1%,31例封堵未成功,改为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正畸肜。术后100%的患者接受了1—2个月随访,85%的患者接受了12个月以上随访。x射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TTE检查PDA及VSD患者封堵术后1—2月左心室腔缩小(P〈0.01),ASD封堵术后左心室内径无明显改变(r=0.45,P〉0.05);心电图提示无明显心律失常发生。结论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1—2个月,PDA及VSD患者左心室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1].本文报告我院自2005年2月以来,应用Amplatzer PDA、ASD、VSD封堵器治疗25例先天性心脏病,均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复合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介入治疗合并其他先天畸形、瓣膜疾病、冠脉病变等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的策略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13例适合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复合先天性心脏病,其中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25.2±20.3)岁。复合类型为: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2例,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2例,ASD合并二尖瓣狭窄(MS)1例,ASD合并冠脉狭窄需介入治疗1例,ASD合并右位心1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PDA合并B型预激综合征1例,PDA右位心、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例,VSD合并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例。经导管治疗原则:ASD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者先处理后者,再行ASD封堵;VSD合并PDA者先行VSD封堵,再行PDA介入治疗;PDA合并预激综合征者先行射频消融治疗,再行PDA介入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结果13例复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导管治疗均获成功。术后即刻堵塞的ASD、VSD及PDA均无明显残余分流,跨肺动脉压差由术前的(78.5±28.9)mmHg(1mmHg=0.133KPa)降至(21.4±6.8)mmHg;平均(11.0±8.8)个月随访仍无残余分流,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介入治疗指征把握恰当、治疗方法合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例PDA、7例ASD及1例VSD经TTE引导行经导管Amplatzer封堵器封堵。结果12例患者9例封堵成功,其中PDA4例、ASD5例,2例ASD及1例VSD封堵失败,封堵成功率75%。成功者术后无残余分流。结论TTE在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PDA、ASD及VSD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型号选择与术后疗效评价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钱琳艳  陶谦民 《浙江医学》2006,28(11):917-919
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随着封堵器和输送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VSD的导管介入治疗因其见效快、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得到临床推广和普及。现将VSD导管介入治疗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是常规的方法。近年来的介入治疗因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小、恢复快、效果确定、不用输血、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死亡率低等优点,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2006年5月~2007年3月经导管新型封堵器治疗先心病68例,现将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弓中断(Interrupted aortic arch,IA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5%。单纯主动脉弓中断极为罕见。常合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等。在临床上缺乏典型体征时,容易被合并畸形所迷惑,导致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IAA合并VSD、ASD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葛玉平  高伟 《四川医学》2005,26(9):957-958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疗效及优点。方法 10例PDA患者,2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34例膜部VSD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国产封堵器经导管进行封堵治疗,术中进行造影或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TTE)检查,术后24h内,1,3,6个月随访TTE及心电图,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67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2例ASD、1例VSD患者有2处缺损,两者相距较远,大的缺损封堵后,小的缺损仍有残余分流,2例VSD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1,3,6个月随访全部无栓塞、溶血、发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临床表现,TTE提示封堵器位置稳定,无术后再通,对主动脉,肺动脉及房室瓣均无影响。结论 选用国产封堵器治疗PDA、ASD、VS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郭治彬  赵勇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2):173-175,178
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的发病率为7‰~8%,其中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类型。在治疗方面,由于近20年来介入治疗的临床诊断、材料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使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得到不断扩展,以往需要开胸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现在可由非开胸介入治疗来代替。近年来有关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多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取得和探讨嘉兴地区代表性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发病情况。对1992年1月1日-1998年12月31日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全部活婴31470例,进行前瞻性调查。检得先心病312例(不包括缺损直径小于5mm的房间隔缺损(ASD)伴(或)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PDA)。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FM)诊断298例,尸检确诊14例。患病率9.91‰,室间隔缺损(VSD)居首位(51.6%),患病率5.12‰,重症复杂先心病新生儿期死亡32例,死亡率1.02‰。提示先心病患病率新生儿期最高,随着危重先心病病故和VSD、ASD等部分先心病自然闭合,患闭率下降。应用CDFM是先心病检出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多因素综合疗效评价。②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选择适合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4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0例,室间隔缺损(VSD)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7例。在TTE及X线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通过TTE进行动态的随访观察。③结果 46例病人全部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5 例病人有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1 例出现阵发性房颤,1例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ASD、VSD及PDA术前TTE测量值与术中X线测量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222~1.136,P>0.05)。术后50%以上病人接受了3~6 个月随访。④结论 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介入封堵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TTE可以准确地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方法及其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6例连续施行的CHD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一病变99例,复合病变7例;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28例,房间隔缺损(ASD)35例,室间隔缺损(VSD)18例,肺动脉瓣狭窄(PS)18例,PS合并ASD3例,PDA合并ASD2例,PS合并PDA1例,ASD合并VSD1例。结果106例介入成功101例,5例未封堵成功,成功率95.3%。封堵成功者术后即刻未见明显分流,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患者跨瓣压差均降至20mmHg以下。结论CHD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房间隔缺损(ASD)与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开胸手术是其唯一治疗方法。近年,随着介入放射医学的进步,介入治疗ASD、PDA的多种器械已经问世,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但均为进口器械,价格昂贵。我院2002年至2003年5月应用国产新型PDA、ASD封堵器治疗12例ASD和5例PDA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膜部VSD由于解剖结构上的特殊性,对其进行堵塞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因此,VSD封堵器的安置远较PDA、ASD困难.近来,我们采用Amplatzer偏心性封堵器(美国AGA公司)成功地治疗了4例膜周部VSD患者,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应用钮扣装置关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和房间隔缺损(ASD)7例,其中PDA6例,ASD1例,缺损的伸张直径分别为5.7-16mm和19mm。方法:手术在X线和彩色超声心动图联合监视下进行,PDA从股静脉插入导管经肺动脉,动脉导管到降主动脉,释放钮扣装置关闭PDA,ADS从股静脉插入导管到右心房,左心房释放钮扣装置关闭ASD。结果:6例PDA关闭成功后连续性杂音消失,肺动脉压明显下降,彩超无明显残余分流,ASD1例关闭成功后,心脏杂音减轻至Ⅰ/Ⅵ级,肺动脉压,右室压明显下降,有少许残余分流。手术后1周复查彩超及胸部X片显示PDA组左室内径缩小及肺充血明显减少,ASD肺充血明显减少,随访4-11月未发生关闭物移位。结论:认为经导管关闭PDA和ASD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