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燕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9):892-893
目的观察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探讨此类患者的射频消融指征。方法3例患者因频发性室性早搏而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开始减低。采用起搏标测法确定室性早搏的起源部位,并射频消融治疗。结果经射频消融治疗后心脏大小恢复,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仅见偶发室性早搏(24h总数为0 ̄9个),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心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45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为消融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未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39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为非消融组,随访观察两组症状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室性早搏次数、心脏超声参数、NYHA心功能分级与6 min步行距离变化。结果:消融组行射频消融术后,心悸不适、胸闷等症状立即缓解,治疗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而非消融组心悸不适、胸闷症状随访期间有着较大波动。治疗6个月后,两组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且消融组显著低于非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消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消融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非消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36例进行随访,比较治疗前后24 h室性早搏总数、手术前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成功射频消融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后,24 h室性早搏总数明显减少[(2510±1220)次vs(266±215)次]、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0.46±0.06)vs(0.57±0.05)]、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改善[(2.7±0.5)vs(1.3±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所引起的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减退,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的短期疗效.方法:对8例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治疗,8例病例均无器质性心脏病.采用起搏标测法.结果:7例消融成功,1例无效,随访4~12个月,术后无复发.结论:射频导管消融可用于药物治疗无效而症状明显的频发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例顽固性频发左心室室性早搏患者(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内1例,靶点距左冠状动脉开口约1.5 cm,起源于左心室前上间隔左前分支分布区1例、下后间隔左后分支分布区2例)采用起搏和(或)激动顺序标测的方法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消融治疗,室性早搏由术前的14326~24218次/24 h改善至术后的0次/24 h,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左心室室性早搏是有效的,对频发左心室室性早搏(>10000次/24 h)伴有明显临床症状者,可选择射频导管消融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频发室性早搏(Prematureventricularcontractions,PVCs)患者生活质量状况,以及射频导管消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并比较6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100频发房性早搏(atrialprematurecontractions,APCs)患者与12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生活质量;然后,观察12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中接受射频导管消融的患者与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3个月末的室性早搏减少情况及生活质量状况。结果SF-36结果显示,与频发房性早搏患者相比,120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明显受损,躯体疼痛表现明显增高(P值:0.0002-O.0380),其生活质量状况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值:0.0001~0.0315);48例接受射频导管消融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3个月后的室性早搏显著少于72例单纯药物治疗者(t=18.8682,P〈0.01),生活质量状况也显著好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F值:15.329~39.274,P〈0.01)。结论频发室性早搏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射频导管消融能够控制或消除患者的频发室性早搏,显著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频发性室性早搏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射频消融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的效果。方法:采用心室激动顺序与起搏标测法进行室性早搏标测定位,标测到室性早搏最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30ms以上或消融电极起搏心电图QRS波图形与室早图形完全一致时放电消融。结果:16例中15例成功,成功率93.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单形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评估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肾脏血流灌注改变情况,探讨频发室性早搏对患者肾脏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30例成功接受射频消融手术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肾脏血流灌注改变情况。结果:与射频消融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超声造影参数开始上升时间(T)缩短、达峰绝对值(DPI)增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P<0.05)。达峰时间(TTP)在患者术后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频发室性早搏会引起患者肾脏血流灌注减少,超声造影检查可以敏感、准确地检测肾脏血流灌注改变情况,为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肾脏功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后左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8月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频发室性早搏病例59例。比较手术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图LVEF、LVEDD、LVESD、IVSd、LVPWd等参数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成功消融根治室性早搏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缓解,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好转(P<0.05),超声心动图各参数均明显缩小(LVEDD 51.2 mm±4.9 mm vs44.3 mm±4.2 mm,P<0.05,LVESD 32.8 mm±5.1 mm vs 27.2 mm±3.5 mm,P<0.05,IVSd 8.9 mm±0.8 nn vs7.5 mm±0.9 mm,P<0.05,LVPWd 8.8 mm±0.9 mm vs 7.5 mm±0.9 mm,P<0.05);LVEF显著提高(0.64±0.12vs 0.71±0.07,P<0.05)。结论 RFCA是改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症状、心脏结构及功能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树岩  李淑梅  艾永顺  王杰 《吉林医学》2005,26(12):1306-1307
目的:报道起源心室流出道频发室性早搏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采用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结合的方法对2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频发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19例室早起源右室流出道,其中间隔部为13例,游离壁6例;4例室早起源于左室流出道,2例为左冠状动脉窦口内,2例为流出道主动脉瓣下。21例患者消融一次成功,平均放电(4.6±3.3)次。2例患者为二次消融成功。24h动态心电记录术前、术后室早总数为(20846±3288)次/24h和(102±62)次/24h(n=16,P<0.001),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平均随访(12±4.5)个月。结论:起源心室流出道频发药物治疗无效的室性早搏可选择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顽固性频发室性早博的短期疗效。方法:对8例顽固性频发室性早博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治疗,8例病例匀无器质性心脏病。采用起博标测法。结果:7例消融成功,1例无效,随访1-12个月,术后无复发。结论:射频导管消融可用于药物治疗针效而症状明显的频发室性早博。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海波  张丰富  罗骏  陈绍良 《海南医学》2006,17(12):109-110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可能性及效果.方法 选择52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采用起搏标测法,以心室起搏时12导联心电图与其临床室性早搏的图形完全一致作为消融靶点,以放电后①早搏在10s内消失;②出现同形早搏先增多后消失;③出现短阵性同形室速为消融有效标志,以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后30min内无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出现为消融终点.结果 49例患者取得即刻成功,术后随访发现消融成功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所有病例无新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1例标测过程中出现心包填塞,经心包穿刺引流后康复.结果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并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王劲风  汪祥海  蔚有权  刘文洁  杨浩 《安徽医学》2015,36(10):1194-1196
目的:探讨 Carto 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指导消融频发性室性早搏(PVC)的临床疗效,以及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 BNP)、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47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为病例组,根据标测系统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 =17)和三维组(n =30)。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放电次数及手术即刻成功率、远期成功率。同时监测所有病例行导管消融前及消融3个月后的 NT-pro 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另选取5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三维组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放电次数上明显优于传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即刻成功率(82.35% vs 93.33%)、远期成功率(76.47% vs 86.67%)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病例组术前、病例组术后3个月 NT-pro BNP浓度、LVEDd以及 LVE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较二维影像,在 Carto 3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下行射频消融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具有较高的即刻及远期成功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顽固性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顽固性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采用激动顺序标测与起搏标测相结合确定消融靶点。标测到室早激动点较体表心电图ORS波提前30s以上或消融电极起搏心电图ORS波图形与室早图形完全一致时放电消融。结果 18例患者室早起源为右室流出道11例,左室游离壁5例,右室心尖部1例,左室后间隔部1例,17例消融成功,成功率94.4%,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47岁。因阵发性心悸,头晕4年,复发2小时,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收入院。查体:心血管无异常体征。ECG:窦性心律,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动态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动过速。②室性早搏。③频发室性早搏(9051次/24h,其中短阵室速3阵次。)④ST-T正常。二维心脏超声示:心脏各腔室大小正常。肝、肾功能正常。食道心脏电生理诊断: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双通道。在局麻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室性心动过速,靶点消融后重复心房及心室递增起搏与程序刺激未诱发出室速,遂以异丙肾上腺素0.5mg加入生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顽固性室性早搏(VPC)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效果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10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9例右室流出道室速(IRVT)及22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2例左室流出道(LVOT)室性早搏,分别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及起搏标测法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3例患者术中,总成功率为97.7%,室速成功消融率19/19(100%),室早成功消融率23/24(95.8%),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40mo,室速无复发,室早消融复发率低1/23(4.3%)。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或室早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朝阳  王东  陈进业  沈桂冬 《河北医学》2013,(12):1790-1792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0例,行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abl ation。RFCA)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其中19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和流出道。1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即刻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3.3%,2例患者经再次消融,均获成功。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术对顽固性室性早搏(室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频发、症状明显、无器质心脏病室性早搏、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72例,24h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早(17809±798)次/24h,其中流出道室早69例,左室特发性室速2例,左游离壁室早1例,均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72例室早第一次消融成功68例(占94.4%);流出道室早中,右室流出道60例,第一次消融成功59例(占98.3%),术后发生股动脉血肿1例。随访期间复发3例,复发率为4.28%。消融后一个月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早(348±79)次/24h(P〈0.01)。随访期间无不良反应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顽固性室早患者,施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为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2例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及3例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分别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及起搏标测法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成功消融室速或室早,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或室早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分析不同部位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和消融效果。方法经心脏彩超、X线胸片、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后排除器质性心脏病,选择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早搏患者52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起源37例。右心室室间隔前基底段深部肌层起源1例,左冠状动脉窦内起源4例,右冠状动脉窦内起源1例。左心室心内膜希氏束旁起源1例。左后分支起源5例,左前分支起源1例,邻近二尖瓣环前侧壁起源2例。采用起搏标测和或激动标测,1例采用Carto系统标测。射频消融术除1例使用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外其余均使用温控导管消融。结果手术成功50例,失败2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复发3例,1例再次消融成功,2例保守治疗,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