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早就有报告,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而肝细胞实质性病变时血浆胆固醇含量则可下降。近10年来,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大量资料表明,肝脏在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中见到的许多血浆脂质和脂蛋白异常情况,事实上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肝脏代谢相联系;另一方面,许多肝脏疾患也可引起脂蛋白量和质的改变。了解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和防治措施的制订关于血浆脂蛋白的一些新认识血浆中主要的脂蛋白脂蛋白是由特异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以下称Apo)和脂质(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磷脂等)组成的生  相似文献   

2.
高甘油三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强危险因素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否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一直存在争论.脂蛋白分解代谢产物残粒样颗粒是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产物.免疫吸附结合酶法测定脂蛋白代谢残粒中胆固醇含量,简便易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证明,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是非致病性的,而脂蛋白代谢残粒是具有强致病性的组分.血浆脂蛋白代谢残粒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强危险因素,且与疾病的程度相关;同时其在肾病、糖尿病、Ⅲ型高脂血症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患者中均升高.本文就脂蛋白代谢残粒的生物化学特征、代谢过程、检测方法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甘油三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强危险因素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否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一直存在争论。脂蛋白分解代谢产物残粒样颗粒是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谢产物。免疫吸附结合酶法测定脂蛋白代谢残粒中胆固醇含量,简便易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证明。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是非致病性的,而脂蛋白代谢残粒是具有强致病性的组分。血浆脂蛋白代谢残粒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强危险因素,且与疾病的程度相关;同时其在肾病、糖尿病、Ⅲ型高脂血症及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患者中均升高。本文就脂蛋白代谢残粒的生物化学特征、代谢过程、检测方法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脂酶及其在血浆脂蛋白代谢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肝脂酶是一种糖蛋白,由产质细胞合成,在内质网中糖化后转移至高尔基体,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成熟酶并转运到窦状隙内皮细胞表面发挥作用肝素可将结合在肝窦状隙内皮细胞表面的肝脂酶释入入血,选择性测定肝素化血浆脂肪酶生可了解体内肝脂酶的活必基因及蛋白南结构分析均表明肝脂酶是脂肪酶家族的成员之一,能水解乳糜微粒、中间密度脂蛋白及高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和磷脂,在同粒残骸的清除、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及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  相似文献   

5.
残余胆固醇(RC)是指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s)的总胆固醇含量,它是在TRLs被脂蛋白脂酶耗尽甘油三酯时形成的,由禁食状态下的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中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非禁食状态下的乳糜微粒残余物组成,占血浆总胆固醇的三分之一,可以从标准血脂谱中计算出来.RC作为非传统的血脂指标,与AIS发病密切有关.RC水平升...  相似文献   

6.
高密度脂蛋白(HDL)和甘油三酯作为治疗的靶点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述评目的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表明血浆HDL-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疾病成负相关。H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也呈负相关,但是现在证明高甘油三酯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的目的是讨论甘油三酯和HDL-胆固醇是否能够作为降低心血管病危险性的治疗靶点。 近来的发现 甘油三酯的测定对于确定血浆中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的特异性没有多大的意义,因为一些脂蛋白(如乳糜微滴、大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而另一些脂蛋白(如小的VLDL、乳糜残粒、中密度脂蛋白等)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类药物除了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外,还能够明显的降低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残留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4S、CARE+LIPID和AFCAPS/TexCAPS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能增加治疗功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和HDL-胆固醇水平。在对冠心病体征HDL-胆固醇男性二级预防试验中发现:贝特类药物(吉非罗齐)可以降低冠心病死亡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在治疗过程中,各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可以用来表示冠心病事件危险性的数量级。 小结 ATPIII(成人治疗组)建议:对甘油三酯和HDL-胆固醇作为降低心血管病危险性靶点的:1)降低LDL-胆固醇的水平是治疗的主要目标;2)二级目标是将甘油三酯的水平控制在150mg/dl以下;3)即使HDL-胆固醇的水平低于40mg/dl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从现有的临床数据来看,并不足以支持制定特殊的HDL-胆固醇水平来作为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7.
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是与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而溶解、转运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含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最多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含甘油三酯最多 ,高密度脂蛋白 (HDL)含蛋白最多。血浆中增高的脂质以LDL、VLDL和经动脉内膜表面脂蛋白酯酶的作用而分解成残片的形式侵入动脉壁。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 ,载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受到了关注。其中载脂蛋白E(ApoE)ε4等位基因与血脂、冠心病及阿尔茨海默病 (AD)的联系已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而作为含ApoE的脂蛋白受体 ,VLDL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骨髓中巨噬细胞来源的脂蛋白脂酶(LPL)对遗传性极高甘油三酯血症小鼠血浆脂蛋白代谢的作用.方法 将8只雌性脂蛋白脂酶基因缺陷(LPL-/-,LK)小鼠随机分为两组,用1 000 rad~(137)Cs照射,6 h后分别尾静脉注射脂蛋白脂酶基因缺陷的雄性小鼠及野生型(WT)雄性小鼠的骨髓.骨髓移植后通过眶静脉采血收集小鼠血浆,监测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等指标的变化,并用快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血浆脂蛋白的分布.结果 移植后第4周,与LPL-/-→LPL-/-骨髓移植组相比,WT→LPL-/-骨髓移植组小鼠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降低83.2%(P<0.05,n=4),胆固醇水平降低74.4%(P<0.05,n=4).与骨髓移植前相比,WT→LPL-/-骨髓移植组小鼠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降低86.2%(P<0.05,n=4),胆固醇水平降低78.8%(P<0.01,n=4),脂蛋白脂酶活性增加4.5倍(P<0.05,n=4).LPL-/-→LPL-/-骨髓移植组小鼠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以及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较移植前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骨髓巨噬细胞来源的脂蛋白脂酶对脂代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有效改善遗传性极高甘油三酯血症小鼠的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出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同时测定血浆脂蛋白Lp(a)(一种胆固醇含量丰富的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证实血浆脂蛋白Lp(a)水平可  相似文献   

10.
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质,主要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磷脂(PL)、游离脂肪酸(FFA)等,它们只有在血液中与某些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才能在血液中运转和代谢。不同成分和比例的血脂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不同种类的脂蛋白,主要有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脂蛋白a(LPa)等。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脏移植病人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移植后血浆甘油三酯和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移植心脏粥样硬化。作者比较72例心脏移植病人与51例健康对照者,研究免疫抑制剂对血浆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HDL亚成分(HDL_2和HDL_3)胆固醇、肝脂酶和脂蛋白脂酶的影响。发现移植组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升高80%(P<0.001),LDL胆固醇升高16%(P<0.005),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其发病原因和机理复杂,高脂血症与其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一、血浆脂质与脂蛋白:血浆中的脂质以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和磷脂为主,它们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于血浆中,所以将血脂称为脂蛋白更为确切。血脂或脂蛋白超过正常范围则称为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高脂血症人群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及其对血浆各脂蛋白间脂质转运的调节作用。方法脂蛋白电泳结合酶显色法分别检测血清各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析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与脂质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高甘油三酯组、高胆固醇组、混合组和对照组中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分别为1.89±1.32、2.37±1.30、2.33±1.73和1.58±1.00 mg/L,与对照组比较,高甘油三酯组变化无显著性(P>0.05),高胆固醇组(P<0.01)和混合组均升高(P<0.05)。高脂血症人群高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甘油三酯比值降低;高甘油三酯组和混合组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比值升高,高胆固醇组无差别,其中高甘油三酯组变化程度最大,混合组次之,高胆固醇组最小;且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与上述比值相关。高脂血症人群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比值高度呈正相关。结论高脂血症人群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水平升高,促进了脂蛋白间脂质转运,使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脂质组成发生变化,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姜黄素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酶学机理.用高脂膳食喂饲Wistar大鼠4周,造成食饵性高脂血症,然后用高、低两种剂量的姜黄素和阳性对照药血脂康、非诺贝特进行实验性治疗。给药3周后处死动物,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测定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肝素化血浆总脂解酶、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结果发现,高、低剂量姜黄素、非诺贝特和血脂康均能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降甘油三酯作用高剂量姜黄素和非诺贝特最优,降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低剂量姜黄素和血脂康最优,高剂量姜黄素和非诺贝特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同时能降低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高、低剂量姜黄素能显著提高血浆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降低血浆游离胆固醇含量,高、低剂量姜黄素和非诺贝特能提高血浆总脂解酶和脂蛋白脂酶活性,高剂量姜黄素还能显著提高肝脂酶活性。结果提示,姜黄素具有明显的降低肝脏和血清脂质的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浆脂蛋白代谢相关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载脂蛋白A5是载脂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它具有较强的表面排斥力和很强的脂质结合能力.在动物与人类研究中发现,它主要参与调节甘油三酯代谢,但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它可通过维持细胞内脂滴的形态、影响肝细胞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产生、增加血浆富舍甘油三酯脂蛋白的清除及增加脂蛋白脂肪酶和肝酯酶的活性调节甘油三酯的代谢,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血脂异常治疗热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脂主要是指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TG) ,由于此两种脂质都不溶于水 ,所以他们在循环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应用超速离心技术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高密度脂蛋白 (HDL)。血浆TG主要存在于乳糜微粒和VLDL中 ,故此两类脂蛋白统称为富含TG脂蛋白 ;而血浆胆固醇则主要存在于LDL中。目前公认 ,LDL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而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人类研究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关系 ,始于 2 0世纪初。到 2 0世纪 80年代 ,已充分认识到血…  相似文献   

17.
内皮脂酶是近年来发现的甘油三酯脂肪酶基因家族新成员.该家族还包括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内皮脂酶具有磷脂酶活性,可参与脂蛋白代谢,尤其对血浆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明显调节作用.近来研究证明,抑制内皮脂酶可提高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目前内皮脂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逆行转运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仍尚无明确定论,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遗传性混合型高脂血症小鼠的自发性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建立了脂蛋白脂肪酶和载脂蛋白E双基因缺陷的混合型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方法比较了双基因以及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的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对整条主动脉和主动脉流出道进行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定量检测。结果发现双基因缺陷小鼠血浆甘油三酯是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小鼠的3.8倍(5.904±0.505比1.536±0.860g/L),血浆总胆固醇也略有增加,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无明显差异。两种小鼠的主动脉全长及流出道均有明显的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占全部动脉的37.2%±10.7%比44.6%±18.1%,但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合并脂蛋白脂肪酶缺陷虽然可以出现血浆甘油三酯增高,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没有加重。这可能与血管壁局部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相应降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胆固醇逆向转运是机体周围组织细胞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转化排泄的重要生理过程,它在维持机体胆固醇平衡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脂蛋白是胆固醇的载体,血浆脂蛋白可以透过血管壁进入间质组织,通过与组织细胞直接接触接受细胞释出的胆固醇,再经淋巴液或直接返回血浆,并运至肝脏代谢。因此,脂蛋白血管外循环是胆固醇逆向转运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脂蛋白血管外循环的过程、特征以及代谢变化的规律,对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57例急性病毒性肝炎血浆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作了一系列追踪观察。根据病情将病例分成两组。甲组46例,属普通型;乙组11例,属重型(有肝昏迷或肝昏迷前期表现)。观察结果表明:甲组在发病早期,平均血浆甘油三酯增加,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平均血浆总胆固醇低,以后逐渐增加。46例中的41例于黄疸出现后头20天,血浆α-脂蛋白消失,能测到α-脂蛋白的2例,病情都很轻。大多数病例于黄疸出现20天后能测到α-脂蛋白,30天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乙组全部病例血浆α-脂蛋白消失,同时伴血清谷草转氨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