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对994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测与分析。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132例,异常率为13.27%;其中性染色体异常66例,占异常核型的50%;常染色体异常66例,占异常核型的50%。结论染色体异常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遗传因素,对有不育症患者的男性进行染色体检查,有助于病因的诊断。且提示一些常染色的异常与男性无精子症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辉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3):38-39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按常规方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3748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3748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检出染色体异常502例,异常率为13.4%,其中性染色体异常359例,检出率为9.58%。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调查男性不育症患者染色体异常发生情况,为不育症诊治的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9年在我所就诊的1060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060例中有89例染色体异常,异常发生率为8.40%。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有20例,占异常染色体的比例22.47%;结构异常13例,占异常染色体的比例14.61%;染色体多态性有55例,占异常染色体的比例61.80%,女性性反转1例。性染色体异常68例,占异常染色体的比例为76.40%;常染色体20例,占异常染色体的比例为22.47%。结论染色体异常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生率,对此类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按照精液常规检查结果,将369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分为4组(无精子症组61例,少精子症组98例,弱精子症组117例,精液正常组93例),采用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方法对上述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8.4%(31/369),其中无精子症组19.7%(12/61),少精子症组7.1%(7/98),弱精子症组6.0%(7/117),精液正常组5.4%(5/93)。结论染色体异常是男性不育的主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5.
闽南地区803例男性不育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男性不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外周血细胞染色体培养,G显带分析(必要时加做C带),对闽南地区803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核型182例(包括Y染色体多态性)占全部被检者22.67%。主要涉及到染色体数目、结构异常,性反转、增加、缺失、易位、倒位及多态性等。结论: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对不育夫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性依据,对生殖医学、优生优育起到重要意义,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93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93例患者抽血检查染色体核型。结果:查出异常核型35例占37.63%(35/93)。其中性染色体异常29例,常染色体异常6例,变异染色体25例。结论:男性不育与染色体异常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育症是现代男性的常见疾病,也是人类生殖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不育症患者约占育龄夫妇的15%。在引起男性不育诸多因素中,染色体异常是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将近一年来所检查的424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染色体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8.
染色体核型异常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与Y染色体微缺失之间的关系。方法578例男性不育患者均来自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吉林省生殖医学研究所临床门诊。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采用无精子因子区9个序列标签位点对所有染色体异常的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分析。结果578例遗传咨询患者中,检测出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62例,异常率为10.73%。其中包括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患者10例,占总样本1.73%。10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检测出Y染色体微缺失2例,占20%。核型为46,XX/47,XX,+del(Y)(q11)患者临床表现为睾丸小,无精症,Y染色体缺失位点为sY157、sY152、sY254、sY255;核型为45,X,-Y,-15,+t(Y:15)(p?;q11)患者临床表现为特发性无精子症,缺失位点为sY143、sY254、sY255。结论涉及到Y染色体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与AZF微缺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外周染色体核型。方法收集658例无精子、少精子患者,进行外周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异常核型37例,占被检总数的5.62%。结论染色体畸变的多态性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对男性精液异常所致不育者应及早进行染色体检查。 相似文献
10.
1329例男性不育症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婚2年以上不育的夫妇中,男性原因的占50%以上。由于染色体核型异常导致男性不育的占主要原因,因此检查分析染色体核型是寻找男性不育原因的主要途径。我室自2000年2月至2006年1月在门诊遗传中心就诊的5008例中,有1329例的男性不育患者,经检查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有331例,男性不育患者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率24.9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性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性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遗传咨询、生殖健康、育前检查门诊中,男性不育患者236例,作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性染色体异常核型36例,检出率为15.3%。其中数目异常核型20例,占55.6%,结构异常3例,占8.3%,多态性变异13例,占36.1%。结论性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男性不育患者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比例占0.4%-55%,现已明确引起男性不育症的Y染色体微缺失已积累了一定数量,本文综述了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与男性不育的研究现状,为临床诊断、治疗男性不育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患者染色体核型与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探讨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在男性不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分为染色体核型正常组及异常组。采用PCR方法对各样本Y染色体AZF所在区域的6个序列标签位点(STS)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扩增产物的检测。结果在所分析的76例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核型异常组27例,其中未检测到有Y染色体AZF缺失的存在;染色体核型正常组49例,其中1例无精症患者发现有Y染色体AZF缺失的存在。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与AZF微缺失无相关性。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造成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在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明确无精子症、严重少精子症的病因,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畸变、内分泌紊乱与男性不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7例男性不育患者中,65例为少精子或无精子者,其细胞遗传学、内分泌检查结果表明,除性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内分泌紊乱是该病诱因外,常染色体异常也可导致生精障碍。提示:生精过程受多种因子支配,13qll可能是其控制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常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与常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509例男性不育患者行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454例特发性生精异常患者中有23(5.1%)例涉及常染色体结构异常,40(8.8%)例涉及染色体多态性.结论常染色体异常可以引起男性生精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院门诊检查的864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864例不育男性患者中,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2.0%(104/864),其中性染色体异常占4.5%(39/864),常染色体异常占7.5%(65/864)。结论染色体异常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少精子、弱畸精子、无精子等的不育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男性不育症患者细胞遗传学结果,探讨染色体异常对男性不育的影响。方法采用G显带方法,对46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结果468例不育症患者,101例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率为21.58%。染色体异常病例中,79.20%为Y染色体数目异常(80/101),6.93%为Y染色体结构异常(7/101);0.89%(11/101)为常染色体结构异常,2.97%(3/101)为性反转。结论染色体异常,尤其是Y染色体异常对男性生育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