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为FUO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同济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符合FUO诊断标准的3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因、诊断方法和临床特征,分析病因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发热时间的关系,了解疾病谱的变迁特点.结果 340例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295例(86.8%).病因分类:感染性疾病150例(44.19),非感染性疾病145例(42.7%),病因不明者45例(13.2%).所有患者中,男186例(54.7%),女154例(45.3%).男女性别在疾病分布比例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结缔组织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男性淋巴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上以实体肿瘤的发病年龄(48.4±17.2岁)最高,而成人Still病的发病年龄(27.4±11.9岁)最低.热程:≤4周202例(59.4%),4~8周50例(14.7%),>8周88例(25.9%).其中以结缔组织病、淋巴瘤和结核的平均热程最长.结论 FUO患者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和各种检查,大部分可以确诊,其病因仍然以感染为主.不同性别、年龄、发热时间的患者疾病谱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初次发病年龄并探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625例门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皮疹严重程度评估,分析其初次发病年龄的规律,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与病情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62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男性319例(51.04%),女性306例(48.96%).初次发病年龄高峰,男性为20~25岁,女性为10~15岁.初次发病年龄在5~10岁的女性患者人数明显多于男性(P<0.01),10~15岁的女性患者人数亦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其他年龄段的男性与女性患者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25项调查项目中人选9项影响病情的相关因素,4项差异有显著性,按影响度高到低排序分别是性别、初发年龄、文化程度和年龄.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早于男性,与病情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初次发病年龄并探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对625例门诊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皮疹严重程度评估,分析其初次发病年龄的规律,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与病情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62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男性319例(51.04%),女性306例(48.96%).初次发病年龄高峰,男性为20~25岁,女性为10~15岁.初次发病年龄在5~10岁的女性患者人数明显多于男性(P<0.01),10~15岁的女性患者人数亦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其他年龄段的男性与女性患者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25项调查项目中人选9项影响病情的相关因素,4项差异有显著性,按影响度高到低排序分别是性别、初发年龄、文化程度和年龄.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要早于男性,与病情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发病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1996年 6月~2 0 0 2年 4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CCU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 ,满足条件患者 2 32例 ,女性 4 4例 ,男性 18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并发症、冠脉基本特点以及发病 1个月的病死率。结果 女性患者的年龄 (6 6± 9)明显高于男性 (5 8± 11) ,伴有高血压 (5 4 .5 %和 35 .1% ,P <0 .0 5 )、糖尿病 (4 3.2 %和 17.0 % ,P <0 .0 5 )以及住院期间发生重度心衰 (2 7.3%和 12 .8% ,P <0 .0 5 )的比例均高于男性。两组的冠脉病变基本特征没有显著性差异。女性患者发病 1个月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5 .9%和 3.7% ,P <0 .0 5 )。结论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重 ,病死率高 ,尽管接受了介入治疗病死率仍明显高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5.
2064例股骨颈骨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7年就诊的所有股骨颈骨折患者,将其按年龄分为儿童组(16岁以下)、青壮年组(16~60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所有股骨颈骨折根据AO分型,分为31-B1型、31-B2型和31-B3型.对全部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敛伤原因等进行综合性分析. 结果共统计股骨颈骨折2064例,男性971例,女性1093例.2003年356例,2004年381例,2005年397例,2006年454例,2007年476例.儿童组股骨颈骨折74例(3.59%),青壮年组979例(47.43%),老年组1 011例(48.98%).31-B1型960例(46.51%),31-B2型860例(41.67%),31-B3型244例(11.82%). 结论股骨颈骨折逐年上升,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青壮年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老年人女性高于男性.儿童组、青壮年组股骨颈骨折AO分型以31-B2型最多,而老年组以31-B1型最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健康成人骨盆骨髓扩散加权成像(DWI)性别、年龄间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30名健康成人骨盆DWI检查资料.将骨盆骨髓扩散信号分为3大型并测量ADC值,分析骨盆骨髓扩散分型及ADC值年龄、性别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男性30岁前后、女性50岁前后骨盆扩散分型变化明显,20 ~ 50岁间男女骨盆扩散分型差异明显,50岁以后差异不显著.20~50岁间,女性髂骨、坐骨ADC值高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耻骨ADC值高于男性,且骨盆扩散信号、ADC值与年龄存在一定负相关.结论 骨盆DWI可用来反映骨髓年龄、性别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伴随年龄增长,房间隔缺损患者心脏腔室内径与其临床症状的变化特征。方法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213例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纳入患病组,其中,未成年患者(年龄<18岁)141例,成年患者72例;另将同期141例心脏超声正常的未成年人纳入正常组。再根据人体生长发育阶段,将研究对象分入年龄<1岁婴儿期组、1~3岁幼儿期组、4~6岁学龄前期组、7~12岁学龄期组、13~17岁青春期组、18~40岁青年组、41~65岁中年组、年龄>65岁老年组。比较正常组和患病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脏腔室内径及其临床症状、心房颤动发生情况。结果 1~3岁幼儿期、4~6岁学龄前期、7~12岁学龄期、13~17岁青春期时,患病组右房舒张期最大横径、右室舒张期最大内径均大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岁学龄前期、7~12岁学龄期、13~17岁青春期时,患病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左房舒张期最大内径均高于正常成年人,且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高于41~65岁中年患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正常成年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右房舒张期最大横径、右室舒张期最大内径均高于正常成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0岁青年患病组、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的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年龄<18岁患病组,且随着年龄增长,临床症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1~65岁中年患病组、年龄>65岁老年患病组的心房颤动发病率均高于年龄<41岁患病组,且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单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逐渐出现心腔内径增大并超过正常人群标准值。病变最初单纯累及右房、右室,之后进展至累及左房,导致左房、右房、右室同时增大,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无明显增大。且随着年龄增长,临床症状和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AMI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并发病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6年来收治的80例老年AM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①中青年组AMI患者大多为男性,老年组中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②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老年AMI患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③老年AMI症状中不典型疼痛多见,本文老年组40%,对照组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AMI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病或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男、女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P)的临床和MSCT表现差异。方法:收集行MS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胰腺SPNP(男7例,女22例)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比较男性与女性胰腺SPNP的临床和MSCT表现差异。结果:男性胰腺SPNP患者的中位年龄(56岁)明显大于女性(29岁),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男、女性胰腺SPNP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肿瘤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男性胰腺SPNP患者的肿瘤最大径(3.9cm)明显小于女性患者(7.0cm),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SPNP的钙化比例、实性肿瘤比例均较女性多见(P=0.026,P=0.036)。结论:与女性相比,男性胰腺SPNP的MSCT表现为病灶较小,实性成分、钙化比例较多,具有典型的SPNP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在女性绝经后有一个明显的骨丢失过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onopause osteoporosis,PMOP).此外在男、女性均有与年龄增加相伴的骨丢失,尤其在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更加明显,并常出现临床症状,称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Senile osteoporosis).到目前为止,对PMOP的研究较为成熟.但对男性,特别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相关研究还很缺乏.虽然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和PMOP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在病因学、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仍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