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张桂霞  田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90-3791
肌腱松解术是治疗肌腱粘连的主要方法,对37例行肌腱松解术的屈指肌腱粘连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认为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与末梢血运情况,做好疼痛护理,指导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孙秀英  刘小玲  曲秋楠 《中外医疗》2011,30(3):141+143-141,143
肌腱松解术是治疗肌腱粘连的主要方法,对70例行肌腱松解术的屈指肌腱粘连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术后密切观察切口与末梢血运情况,做好疼痛护理,指导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损伤术后护理,术后观察及功能锻炼。方法通过对126例手部肌腱损伤手术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伤口与末梢血运情况,预防并发症,加强有效功能锻炼。结果本组优良率达90%。结论周到细致的护理与有效的功能锻炼是配合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肌腱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术后粘连的疗效及探讨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对29例(46条屈指肌腱)屈指肌腱粘连的病例行肌腱松解术治疗,术后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行功能锻炼.术前及术后均应用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患指功能.[结果]46条屈指肌腱松解术中,患指术后功能评定,优40条,良4条,差2条.[结论]肌腱粘连松解术要注意手术时机及手术的技巧,术中肌腱松解一定彻底,要注意保留滑车,要有术后完整的功能锻炼方案.  相似文献   

5.
肌腱松解术治疗手部肌腱粘连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肌腱修复后肌腱粘连松解术的疗效。方法 对粘连的肌腱行松解手术,术后配合积极的主动屈指功能训练及系列的康复治疗。结果 经过6个月至4年的随访,疗效按TAM评定标准评定,31条伸肌腱松解术后优良率为58.1%,56条屈指肌腱松解术后优良率为55.3%。结论 肌腱松解术中彻底松解粘连组织。术后进行系统的正规的康复治疗,有助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腱损伤修复后专业护理及正确指导病人合理的功能锻炼临床意义。方法:对手部肌腱损伤30例患者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0例患者三个月,总主动活动度?TAM?≥200°者占28例,优良率93.3%。结论:专业护理及正确指导病人功能锻炼对肌腱损伤修复后及早恢复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腱松解术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8年8月至2003年8月接受肌腱松解术的患者设计了一套护理方案,在完善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及术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并辅以红外线照射,并与1998年8月以前的该手术患者进行对比,记录患肢肿胀消退的程度及各关节的活动程度.结果:治疗组术后患肢肿胀消退的程度及各指间关节的活动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研究采用的一套护理方法能有效的加快肌腱松解术后患肢肿胀消退,防止肌腱粘连,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部屈肌腱修复术后反向弹力固定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术后,使用反向弹力固定法治疗,进行早期控制性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根据TAM评判标准评定手功能的恢复,优112例(93.33%),良8例(6.67%),优良率100%,手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手屈肌腱修复术后采用反向弹力固定,早期控制性主被动功能锻炼,能防止关节僵硬、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值得基层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手部肌腱的损伤,在修复的愈合过程中,会发生肌腱与周围组织粘连.特别是屈指肌腱的Ⅱ区,由于肌腱周围是较硬韧的纤维鞘管,而且地方狭小,肌腱更容易在此粘连 [1] .肌腱松解术是对手部肌腱修复术后产生对手功能有明显粘连影响的粘连而进行的补救手术.据文献报道,肌腱修复缝合手术后的松解率为 15%~30%.其术后的康复和护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功能练习不恰当可以导致肌腱粘连更广泛,更严重.我院骨科在2005年至2009年共行屈肌腱粘连松解术28例,效果满意,在此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手指屈肌腱术后康复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护理康复训练经验。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选择不同时期不同康复护理方法的两组病例,A组术后早期小幅度主动活动配合其他训练;B组:术后没有主动活动。统计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早期主动练习的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效果好,而固定时间长,没有主动活动的患者效果差,肌腱粘连明显。结论:术后早期主动小幅度活动有助于防止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1.
曹志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83-2584
目的观察手部屈肌键粘连松解术的疗效。方法对于手部掌指关节、近中指间关节屈指肌腱反复、长期粘连挛缩畸形患者,采用指深屈肌腱充分游离配合指浅屈肌腱离断、关节囊舌形瓣松解、游离皮片植皮术及弹性支具早期活动,强调手术中彻底止血、无损伤无张力缝合皮肤及手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结果术后随访48例,时间为10个月~3年,平均为1年半,44例屈伸功能恢复正常,4例伸指功能恢复一般,屈指不受限,手指屈伸力量均正常。结论手部屈指肌腱粘连松解术可有效延长关节囊松解作用,恢复患指屈伸功能。  相似文献   

12.
急诊显微修复屈指肌腱损伤4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耀辉 《广西医学》2000,22(2):273-275
目的:防止屈指肌腱修复术后粘连。方法:急诊显微手术修复手部屈指肌腱损伤49例76指115条,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到32例50指,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1年10个月,按TAM评定法评定疗效:优级25指,良级17指,余为中、差级,总优良率达84%。结论:修复腱鞘对恢复肌腱滑液营养系统,防止粘连有很大作用,早期控制性活动是预防粘连的有效措施,重视肌腱损伤的综合处理,有利于屈肌腱修复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手部屈指肌腱损伤修复后粘连发生的性质与范围,分析产生粘连的原因,为临床上指导肌腱松解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69例157指不同部位手部屈指肌腱粘连松解手术病例,观察肌腱粘连发生的性质、范围。结果 98.9%Ⅰ、Ⅱ区肌腱修复后产生腱鞘内广泛粘连,95.6%Ⅳ区肌腱损伤后产生滑液囊内广泛粘连,其余Ⅰ、Ⅱ区或Ⅳ区肌腱修复后发生自I区至Ⅴ区的更加广泛粘连;Ⅲ区与Ⅴ区肌腱修复后粘连发生在Ⅲ区或Ⅴ区局部。结论 外源性愈合机制导致肌腱缝合部位紧密的瘢痕粘连;血液渗出与术后制动导致腱鞘或滑液囊内的广泛粘连。彻底的肌腱松解术应该解除上述两部分粘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利用动力型支具配合早期锻炼的方法在手部伸肌腱损伤修复术后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54例手部伸肌腱损伤修复的患者,根据经济状况与意愿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动力型支具进行早期有计划、有系统的功能锻炼,而对照组早期除临床常规治疗外,不进行程序化康复治疗.按国际手外科肌腱疗效评定法(TAM)评定疗效和术后3个月恢复原工作的情况.结果 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恢复原工作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力型支具能有效促进患指功能恢复,提高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防止屈肌腱断裂术后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 ,通过对 34例 48条屈指肌腱术中的修复、术后的早期功能锻炼 ,并对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 ,采用TAM系统评定法为评定标准。结果 :术后共随访 3~ 6个月 ,疗效优者 2 0例 ,良 6例 ,可 5例。优良率达 91 2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高质量的缝合 ,再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可有效的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部肌腱及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手部肌腱损伤44例,其中合并神经损伤24例。经过严格清创后对断裂肌腱进行缝合,损伤神经行外膜吻合。术后行石膏外固定加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44例,按手功能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32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95.5%。结论及时修复手部肌腱断裂、术后时间适宜的石膏固定,抗菌药物使用得当,功能锻炼时机准确,是治疗手部肌腱及神经损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指屈肌腱缺损的修复与防止肌腱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肌腱移植对屈指肌腱缺损进行修复,以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术后早期进行主动伸被动屈功能练习。结果本组96例,147指,术后随访6个月~3.5年.疗效优者98指,良37指,优良率达91.8%。结论对屈指肌腱缺损采用肌腱移植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注意保护肌腱的血运和营养,结合早期功能锻炼,能有效的修复肌腱功能和防止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18.
杨志芳 《嘉兴医学》2003,19(3):180-181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行腕管松解术患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6例(18侧)患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密切观察和护理,加强康复锻练。结果:16例效果满意。结论:针对CTS患特点,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切口渗血、防止肌腱粘连和观察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指导尽早进行功能锻练,可加快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下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护理及康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瑰丽 《安徽医学》2011,32(8):1183-118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护理及康复方法。方法对1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行肌腱移植重建患者,术前给予健康知识的宣教和功能锻炼的指导;术后加强引流、肢体肿胀情况观察、支具的护理、冷疗的应用等,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采取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术前(51.2±4.2)分,术后6个月(85.7±4.6)分,差异显著。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创伤小,恢复快。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力保证,可有效促进重建的前交叉韧带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20.
王和驹  陈彦坤 《海南医学》1995,6(3):156-157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屈肌腱损伤38例55指,全部病例获3个月-2年随访,根据测量患指TAM方法进行功能评价,优良率94%,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修复屈肌腱损伤小,腱愈合快,粘连轻,功能恢复良好,但精细手术操作仅是治疗过程一环,术后应注意指导功能锻炼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