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1例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血管痉挛(CVS)、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治疗SAH,安全有效,并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盐酸山莨菪碱 (6 5 4 2 )和地塞米松 (DXM)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VSP)的疗效。方法 :对 16例SAH的病人鞘内注射 6 5 4 2 +DXM ,与常规治疗组对比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治疗组全部病人经鞘内注射治疗后 ,症状减轻 ,无死亡 ,且随访未发现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S)及交通性脑积水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鞘内注射6 5 4 2 +DXM是治疗SAH后VSP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大剂量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性头痛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病例选择意识清醒、能主诉头痛SAH患者 2 5例 ,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在甘露醇应用的基础上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 2 0mg ;对照组单纯应用甘露醇。 结果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组总有效率 10 0 % ,对照组 5 0 .0 % ,两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0 5 ,χ2 =15 .2 )。结论 鞘内注射 2 0mg地塞米松治疗SAH头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10.
曹助平 《安徽医学》1998,19(4):37-37
<正>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7年9月对47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行腰穿放脑脊液加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并与一般治疗的44例患者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2 0 0 1年~ 2 0 0 2年应用脑脊液置换配合鞘内注射立止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2 4例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组 2 4例患者均选自住院病例 ,行CT及腰穿常规检查 ,且病人均在发病 1d~ 3d入院 ,符合SHA诊断标准 ,其中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2 8岁~ 6 7岁。1.2 方法作为内科治疗的SAH ,除常规使用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以外配合应用脑脊液置换术及鞘内注射立止血 ,此操作与腰椎穿刺术方法一样 ,体位一定要注意 ,不要过度弯曲 ,放脑脊液要缓慢 ,安放测压管 ,放脑脊 5ml,然后注入生理…  相似文献   

12.
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立止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临床常见病之一,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我院于2002年8月-2006年7月采用脑脊液置换鞘内注射立止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56例,随机划分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情转归。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4.78±2.56)d均明显好转,治愈好转率(85.7%)高于对照组(60.7%),且治疗期间缩短,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0.2%、35.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7.1%、28.6%(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地塞米松注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7例SA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镇静、止痛、药物(EACA、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和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结果:SAH的头痛症状以及脑积水、蛛网膜粘连、脑血管痉挛等主要并发症的症状的发生率、死亡率,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明显降低SAH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方法简便,效果可靠,有非常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蒋华清 《广西医学》2006,28(2):256-256
我院1998至2004年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32例,给予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并与对照组对比,发现治疗组头痛缓解率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将90例蛛网膜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脑脊液置换治疗并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发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血红蛋白清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③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头痛、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1)。④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能迅速缓解病情,明显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头痛的适宜剂量。方法 所选病例分为4组,分别用0,5,10,20mg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观察止痛效果。结果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5.00%,50.00%,92.31%,100.00%;头痛缓解时间随地塞米松(DXM)用量增加而延长。结论 DXM 10mg疗效比小剂量疗效高,与大剂量疗效;相同剂量越大缓解头痛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8.
彭正钢  文玉兰 《中外医疗》2010,29(21):64-65,67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方法 5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和对照组28例(常规疗法),分别观察2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头痛平均天数、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及再出血、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头痛平均天数、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明显缩短,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1),而再出血、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疗效的特点,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曾捷 《海南医学》2007,18(5):95-96
观察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老年人(65岁以上)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设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入院24小时内加予施行每一次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并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第一次之后每隔2天实施1次,共3-4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3%,经统计处理,差异有极度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脑脊液置换加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老年人(65岁以上)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佳,副作用小,并发症少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方法,对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改善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67例,随机划分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脑血管痉挛与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情转归。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分别为17.14%、34.38%(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11.43%、28.13%(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病情转归评分分别为3.04±1.12、2.06±1.18(P<0.05)。结论早期采取脑脊液置换术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可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