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皮瓣护理方法。方法观察并总结16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经验。结果 160例患者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采用双管负压引流不加压包扎胸壁皮瓣,发生皮下积液20例,其中4例皮瓣坏死,坏死率2.5%,明显低于国内平均水平。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采用双管负压引流不加压包扎胸壁皮瓣,可有效降低皮瓣坏死率,提高伤口Ⅰ期愈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980年7月-2004年7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采用传统方法与新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结果:采用传统方法对58例乳腺癌病人行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23例,坏死率40%。采用新方法对53例乳腺癌行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6例,坏死率11%。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严密缝合切口,持续负压吸引,防止腋下淋巴管瘘,创口内置双管引流,合适的胸带包扎力,合理的皮瓣厚度及皮瓣缝合不能有张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对136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采取精确的切口设计,正确地使用电刀,合理的皮瓣厚度,腋下及胸骨旁双管引流,合理的胸带包扎等措施。结果Ⅰ期愈合125例,发生皮瓣坏死14例(10.3%),其中轻度坏死10例,中度坏死3例,重度坏死1例。结论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取合理的切口,正确地使用电刀,合适的皮瓣厚度及腋下、胸骨旁双管引流等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王从玉  王琦 《安徽医学》2014,(12):1708-1709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8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乳腺癌患者中,皮瓣坏死23例,坏死率为26.7%,其中切缘坏死19例,腋窝坏死4例。结论皮瓣游离方法、皮瓣厚度、电刀停留时间长短、皮瓣缝合张力、切口方向及引流方式等与皮瓣坏死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改进上述方法,以期能降低皮瓣坏死发生机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7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双管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情况.结果 7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行双管负压引流患者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21例积液量均小于20 ml,皮瓣坏死3例均为小范围坏死,全组患者预后理想.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创面采用不同引流包扎方式的效果分析。方法:自2011年至2013年我科对23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胶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胶管引流+加压包扎",进行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胶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组与同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采取传统的"胶管引流+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分别为30.4%、69.7%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4.3%、13.5%,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胶管引流+持续负压吸引"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胶管引流+加压包扎"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积皮瓣坏死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150例,对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产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预防和处理措施。结果:150例乳腺癌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其中10例发生皮下积液,1例发生部分皮瓣坏死,1例发生皮下感染积脓,皮瓣并发症发生率为8.0%,经穿刺、切开置管引流、早期切除坏死皮瓣植皮等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手术中切口的选择、合适的皮瓣游离厚度、电刀的合理使用、彻底的创面止血、有效的引流,可以显著地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片坏死的发生率,早期发现、及时引流是治疗皮下积液积、皮瓣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3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观察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的情况。结果: 术后35例切口一期愈合;并发皮下积液5例,其中位于腋窝处3例,胸骨旁2例;皮瓣坏死3例,主要集中在切口中段边缘,其中皮下积液合并皮瓣坏死2例。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双管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上海长海医院 1996年 7月~ 2 0 0 3年5月期间收治的 96 3例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96 3例乳腺癌患者均行改良根治术 ,其中 81例发生皮瓣下积液 ,占 8.4 1 %;5例发生部分皮瓣坏死 ,2例发生皮下感染积脓 ,经穿刺抽液、切开置管引流、早期切除坏死皮瓣植皮等治疗 ,患者均痊愈出院 ,治愈率达 10 0 %。结论 恰当平整的皮瓣游离厚度、选用合适的电刀功率、彻底进行创面止血、有效引流及加压包扎、正确拔管是预防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重要环节 ,早期发现及时引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纯吸球引流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伤口的影响.方法 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实施乳腺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者l24例,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随机采用2种伤口处理方式:(1)单纯吸球引流组(A组)71例;(2)吸球引流结合胸壁加压包扎组(B组)53例.比较单纯吸球引流组和加压包扎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和伤口积液的影响.结果 A组发生皮瓣坏死共9例(9/71),均经换药治疗后痊愈,B组发生皮瓣坏死l6例(16/53),其中3例需要植皮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1):A组发生皮下积液5例(5/71),B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4/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单纯吸球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伤口处理方法,绷带加压包扎不仅无益于皮下积液的减少,还有增加皮瓣坏死,尤其是大面积皮瓣坏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50%酒精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晓斌  贺宝艳  刘斌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296-1297
目的:探讨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6例常规预防皮瓣坏死综合措施的基础上,加用50%酒精纱布湿敷创面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对336例常规预防皮瓣坏死综合措施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皮瓣的皮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坏死6例(坏死率10.7%);对照组皮瓣坏死78例(坏死率23.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50%酒精纱布创面外敷,可明显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并与用传统方法实施的11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率传统方法为44%,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为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的供血,是降低皮瓣坏死的关键,且可减少创面感染和瘢痕挛缩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宋丽恒 《中外医疗》2013,(23):38-38,4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瓣厚度选择,预防皮瓣坏死。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60例。治疗组应用改良根治术,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的坏死率为13.33%,对照组为27.50%,两组患者术后皮瓣坏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理的皮瓣厚度,皮瓣无张力缝合,利用双管引流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患者的腋下和胸骨,能够降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求一种更好的乳腺癌术后切口处理方法,以降低术后皮下积漉、皮辩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将2003--2005年在我院行标准根泊术或改良根治术的168倒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时照组86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腋下单管引流和普通堋带加压包扎,观察蛆82例患者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度弹性蝴带加压包扎。结粜时照组中有18例发生皮下积液(21%),11例发生皮辩坏死(13%);规察组中5例发生皮下积液(6%),6例发生皮瓣坏死(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扎腺癌术后采用腋下、肋下双管引流及弹性堋带加压包扎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采用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73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纵切口组)38例,采用纵切口手术方式;B组(横切口组)36例,采用横切口手术方式,比较两种手术切口方式的引流参数、出血、伤口感染、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对皮瓣愈合的影响。结果A组38例中皮瓣坏死17例(44.74%),B组36例中皮瓣坏死2例(5.56%)。横切口皮瓣坏死明显低于纵切口(P〈0.05);A组与B组在出血、皮下积液、第1天引流量、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纵切口的皮肤张力较大、血供障碍是皮瓣坏死发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横切口皮肤由于纵向张力的缓冲,皮肤张力减低,皮瓣血运良好,切口Ⅰ期愈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陈远胜 《河北医学》2010,16(7):800-801
目的:观察罂粟碱热湿敷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的效果。方法:利用罂粟碱稀释液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皮瓣创面进行热湿敷,与传统生理盐水纱布湿敷进行对照,观察其对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效果。结果:罂粟碱组48例,术后发生皮瓣坏死2例,占4.16%;生理盐水组44例,术后发生皮瓣坏死8例,占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罂粟碱皮瓣创面湿敷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瓣坏死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皮瓣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皮瓣坏死的影响。方法:对138例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3例行乳腺癌标准根治术,13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保乳根治术。结果:34例皮下积液(24.6%),其中皮瓣坏死12例(35.3%);无皮下积液104例(75.4%),其中皮瓣坏死12例(11.5%),有皮下积液者皮瓣坏死率明显高于无皮下积液者(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导致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淋巴管瘘、合理应用电刀、术后皮下放置引流管充分引流及合理的胸带包扎可以减少皮下积液的产生,从而减少皮瓣的坏死。  相似文献   

18.
程雷  王洪江  谭毓铨 《吉林医学》2011,(31):6540-654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55例患者术后发生皮下积液的情况。结果:155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21例,占13.54.%,发生积液的患者常规给予输液器导管平压引流、BD留置针引流以及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均治愈。结论:合理的皮瓣切口设计及皮瓣厚度、术中电刀功率的大小、充分止血、预防淋巴管漏、术后确保负压引流通畅及适当的加压包扎均是预防皮下积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癌复发溃疡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26例乳腺癌术后胸壁癌复发溃疡病人,均行胸壁溃疡整块手术切除,并行皮瓣转移修补术,术后加用全身化疗、局部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术后皮下积液4例,经抽吸治愈,5例出现周围皮缘坏死,经清创及再植皮痊愈。随访6~48个月,6、12、24和48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2%、77%、62%和46%。结论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溃疡采用手术切除、周围皮瓣转移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配合综合治疗。可延长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