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对酒精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获得的易化作用及其多巴胺机制.方法 Sprague-Dawley (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PTSD+酒精(PE)组、正常对照+酒精(CE)组、PTSD+生理盐水(PS)组和正常对照+生理盐水(CS)组,每组大鼠进行CPP训练,酒精组给予腹腔注射20%酒精2/kg,生理盐水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PTSD动物模型建立采用单一持续性刺激(SPS)方式,通过僵立反应和高架十字迷宫分别测试SPS24h、7d的恐惧记忆及焦虑行为,在SPS 7 d检测训练后CPP值,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杏仁核区域多巴胺D1受体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仅在SPS 7d时PTSD组大鼠僵立时间显著延长[(89.13±8.60)s,(22.25±5.85)s,q=8.77,P<0.01];以及进入开放臂次数、时间明显降低[(4.25±1.26)次,(14.38±2.18)次,(12.38±3.30)s,(40.38±7.29)s,q分别为4.74和4.08,均P<0.01];CPP测试中PE组训练后CPP值明显高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81,P<0.01),其余CE、PS及CS组训练前后CPP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1.53,0.01,0.27,P>0.05);PE组训练后的CPP值明显高于CS组、CE组和PS组(q分别为-38.32,-22.21,-33.38,P<0.05).SPS 7d 4组大鼠杏仁核区域多巴胺D1受体阳性细胞数免疫组化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7,P>0.05).结论 PTSD样大鼠易于形成酒精条件性位置偏爱,可能与杏仁核多巴胺D1受体数量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斑马鱼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方法 根据药物依赖实验研究中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原理,设计斑马鱼位置偏爱箱.根据斑马鱼的天然位置偏爱特性,决定其偏爱侧与非偏爱侧.模型组斑马鱼腹腔注射甲基苯丙胺后,放于非偏爱一侧(伴药箱);注射生理盐水后,放于偏爱一侧(非伴药箱),共训练5d,观察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斑马鱼位置偏爱效应.结果 空白对照组造模前后斑马鱼在伴药箱的活动时间无明显变化[分别为(287.5 ±80.18)s,(276.3±85.04)s],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型组经5d训练,斑马鱼在伴药箱的活动时间明显延长[(465.5±113.49)s],与造模前[ (247.9±95.62)s]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空白对照组[(276.3±85.04)s]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 甲基苯丙胺能诱导斑马鱼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本实验建立的斑马鱼位置偏爱模型可作为一种新的药物依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2受体(D2R)和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D2R和DAT机制.方法 1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30只和对照组30只.建立大鼠吗啡CPP动物模型,根据吗啡处理后CPP值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偏爱组.其中高、低偏爱组大鼠进入以下研究.分别于末次注射后3h,72h和第14天各处死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各8只,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PFC脑区D2RmRNA和DAT mRNA的表达.结果 ①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的CPP预测试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CPP训练后,末次注射后3h、72h和第14天,高偏爱组的CPP值与预测试的差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1).②mPFC的D2R mRNA灰度值:末次用药后3 h、72h和第14天,高偏爱组[(125.43±2.90)~(142.92±3.32)]、低偏爱组[(122.25±2.20)~(136.67±5.39)],两两比较高偏爱组的D2R mRNA灰度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1);③DAT mRNA灰度值:末次注射后3h,高偏爱组灰度值(157.00±3.55)高于低偏爱组(150.69±3.12),差异有显著性(t=7.564,P:0.000);在末次注射后72 h,高偏爱组灰度值(145.15±3.69)高于低偏爱组灰度值(138.84±3.99),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末次注射后第14天,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及对照组的mPFC区DAT mRNA灰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PFC的D2R mRNA表达低下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mPFC的DAT mRNA表达低下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的变化,为吗啡依赖易感性差异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30只)和生理盐水对照组(30只).实验组按剂量递增法腹腔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分别对2组大鼠进行CPP训练和测评,根据测评值将实验组大鼠再次分为高、中、低偏爱组,中偏爱组淘汰.于末次吗啡注射后3h、戒断后3d和14d将高、低偏爱组和对照组各选取8只大鼠处死,取海马CAI区按照标准程序制成电镜样本,电镜观察摄像,图像分析软件分析测量突触界面结构参数.结果 ①预测试时3组大鼠CPP值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F=0.78,P=0.47);处理因素终止后3h、3d、14d 3组大鼠CPP值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两比较显示高偏爱组CPP值高于低偏爱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在3h和3d时,3组大鼠PSD厚度(突触后致密物质厚度)、突触间隙宽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0.03),并且高偏爱组的PSD厚度[(15.20±3.65)nm]小于低偏爱组[(17.63±6.61)n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偏爱组间隙宽度[(5.77±2.08)nm]大于低偏爱组[(4.92±1.65)n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14d时,3组大鼠PSD厚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并且高偏爱组的PSD厚度[(16.22±4.93)nm]小于低偏爱组[(18.42±3.78)nm],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高偏爱组大鼠海马CA1区突触间隙宽度的测量值大于低偏爱组,PSD厚度的测量值小于低偏爱组,上述变化可能是吗啡依赖易感性差异的突触界面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在吗啡依赖及其戒断症状中的作用,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吗啡腹腔注射制造小鼠吗啡依赖模型,剂量从10mg.kg-1.次-1逐日递增至第7天时70mg·kg-1·次-1;L-NAME和纳洛酮同期干预,每次吗啡注射前5 min,分别皮下注射纳洛酮z1mg·kg-1·次-1和L-NAME 2mg·kg-1·次-1,观察小鼠位置偏爱(CPP)产生情况.用药1周后皮下注射纳洛酮催瘾,观察戒 断后小鼠的戒断体征,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结果实验组小鼠在吗啡腹腔注射1周后产生了CPP[(457±304)s,F=7.967,P<0.01];吗啡注射同时给予L-NAME干预阻止了吗啡依赖的形成[CPP(148±108)s],并且减轻了吗啡戒断时的戒断体征:跳跃次数减少[(18.40±22.61)次]、体质量丧失增加[(0.25±0.07)g],起跳潜伏期缩短[(14.10±11.29)min]、直立次数增加[(4.87±1.74)次]、躯体拉伸次数增加[(1.52±1.34)g]、腹泻加重[(0.38±0.48)次].结论L-NAME能有效对抗吗啡所致的小鼠吗啡依赖,并且能有效减轻吗啡撤药时戒断体征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高低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易感性大鼠内侧前额皮质区(mPFC)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差异,以探讨吗啡精神依赖易感性差异的多巴胺D2受体和多巴胺转运体机制.方法:1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130)和对照组(n=30).建立大鼠吗啡CPP动物模型,根据吗啡处理后CPP值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偏爱组.其中高、低偏爱组大鼠进入以下研究.分另q于末次注射后3 h,72 h和第14天处死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各8只大鼠,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mPFC脑区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 recepter,D2R)mRNA和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mRNA的表达.结果: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和对照组的CPP预测试值无统计学差异(P=0.470);CPP训练后,末次注射后3 h、末次注射后72 h和第14天,高偏爱组的CPP值与预测试值的差值均高于低偏爱组(P=0.000).mPFC的D2R mRNA灰度值:末次用药后3 h,72 h和第14天,高偏爱组(125.43±2.90~142.92±3.32)均高于低偏爱组(122.25±2.20~136.67 ±5.39)(P=0.000).DAT mRNA灰度值:末次注射后3 h,高偏爱组(157.00±3.55)高于低偏爱组(150.69±3.12)(P=0.000);在末次注射后72 h,高偏爱组(145.15±3.69)高于低偏爱组(138.84±3.99)(P=0.000);在末次注射后第14天,高偏爱组、低偏爱组及对照组的mPFC区DATmRNA灰度值无统计学差异(P=0.458).结论:mPFC的D2R mRNA和DAT mRNA低表达可能与吗啡高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419-422
目的:探讨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不同易感性的孕晚期吗啡暴露的子代鼠脑伏隔核(NAc)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2B亚基水平。方法:孕晚期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首剂量为2 mg/kg,逐日递增1 mg/kg,至6 mg/kg维持,头颈部皮下注射。N组孕鼠以同样的方式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取上述2组体质量接近的子代鼠各70只,正常喂养至8周龄。每组子代鼠采用恒量法(3 mg/kg)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吗啡7 d进行条件位置偏爱(CPP)训练,训练结束24 h后对CPP效应进行检测。根据吗啡条件化训练后CPP分值(CPP测试值-CPP基数值)的大小将M组子代鼠分为高偏爱组(n=10)、中偏爱组(n=30)、低偏爱组(n=10)。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高,低偏爱组和N组子代鼠伏隔核区NR2B亚基的表达。结果:1预测试时,各组的CPP基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高偏爱组CPP分值(552.6±132.6)s明显高于低偏爱组(223.4±55.14)s和N组子代鼠(42.93±31.78)s(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高偏爱组子代鼠的NR2B亚基表达量(0.81±0.01)均明显高于低偏爱组(0.64±0.01)和N组子代鼠(0.55±0.01,P<0.01)。结论:产前吗啡暴露的子代鼠吗啡CPP易感性高可能与伏隔核的NR2B亚基水平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后的觅药行为与前脑区Fos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大鼠长期停药后的觅药行为和前脑区Fos蛋白表达。 方法 :大鼠皮下注射吗啡使其成瘾 ,停药 35天后进行条件性地点偏爱实验 (CPP) ,并检测前脑区域Fos蛋白表达。 结果 :慢性吗啡处理组大鼠的地点偏爱明显强于对照组 ,在扣带回前区 (Cg)、伏隔核 (NAc)、终纹床核腹外侧 (BNST VL)、杏仁核核心部(ACE)和基底外侧部 (ABL)的Fo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地点偏爱行为与吗啡相关环境暗示引起的前脑区激活有关 ,预先吗啡处理可影响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吗啡依赖大鼠催促戒断模型与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以及中药活性成分青藤碱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剂量递增法复制吗啡依赖大鼠模型,经纳洛酮催促,引发躯体戒断症状.连续给予吗啡(5 mg/kg,sc)6d,采用倾向性训练程序训练大鼠,建立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两个模型分别给予青藤碱低、高两个剂量(30 mg/kg,60 mg/kg,im)治疗.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含量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1.吗啡依赖大鼠经纳洛酮催促后,戒断评分值明显升高,同时伴有下丘脑NE和5-HT水平升高[分别为(7.07±1.41)μg/g脑组织和(1.15±0.35)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Ⅰ[分别为(3.34±0.97)μg/g脑组织和(0.49±0.21)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鼠脑内DA水平下降[(0.28±0.12)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1[(0.39±0.14)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在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大鼠脑内DA和5-HT水平升高[分别为(1.13±0.36)μg/g脑组织和(1.23±0.34)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Ⅱ[分别为(0.43±0.11)μg/g脑组织和(0.47±0.18)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NE则无明显改变[(3.28±1.10)μg/g脑组织],与空白对照组Ⅱ[(3.57±1.17)μg/g脑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藤碱连续用药可显著抑制催促戒断症状和吗啡引起的位置偏爱的形成,对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水平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 吗啡依赖的形成和戒断与脑内单胺神经递质有密切关系,吗啡的躯体戒断症状与NE和5-HT升高的关,而位置偏爱效应主要与DA水平升高有关.青藤碱能抑制纳洛酮催促戒断症状,消除吗啡诱导的大鼠位置偏爱的形成,对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青龄大鼠在吗啡奖赏效应和行为激活效应上是否比成龄大鼠更加敏感.方法 使用条件化位置偏爱程序检验吗啡奖赏效应和行为敏感化效应,青龄雄性大鼠(出生后35d)和成龄雄性大鼠(出生后67d)每天接受盐水或吗啡(3mg/kg)注射,进行6d的位置条件化训练,同时记录条件化训练期间大鼠在伴药箱的水平运动量,训练结束24h后对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进行检测.结果 青龄大鼠没有形成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盐水组(20.89±31.14)s,吗啡组(90.75±27.91)s,P=0.15];成龄大鼠形成了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盐水组(31.5±41.24)s,吗啡组(266.13±32.26)s,P<0.01];成龄大鼠的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显著高于青龄大鼠(p<0.01).青龄吗啡组大鼠d3~d6的水平运动量均显著高于dl(P<0.05或P<0.01),成龄吗啡组大鼠d2~d6的水平运动量均显著高于d1(P<0.05或P<0.01);对吗啡给药大鼠进行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年龄主效应不显著[F_(1,14)=0.33,JP=0.57],年龄×处理交互作用不显著[F_(5,70)=0.85,P=0.52].结论 青龄大鼠对吗啡的奖赏效应不如成龄大鼠敏感,但与成龄大鼠有着类似的行为敏感化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14.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在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对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心脏病组患者进行了m-Alb测定,同时与健康组结果作对比。结果m-Alb检测糖尿病组为3.7±5.26mg/dl,高血压组为7.5±8.18mg/dl,心脏病组为7.8±3.76mg/dl,健康组为0.66±0.48mg/dl,各试验组m-Alb增高百分率为糖尿病组48.9%,高血压组37.5%,心脏病组26.9%。结论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进行m-Alb检测,可以监测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