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加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RAEB型6例。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RAEB可诱导分化异常克隆,有助于骨髓祖细胞分化成熟,同时可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维甲酸可抑制人类多种AML细胞株增生并诱导其分化。提示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加全反式维甲酸治疗MDS,有效率较高,不失为一可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李艳荣,陈全英,唐密本钢职工总医院内科(117000)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维甲酸,治疗学1991年10月~1992年12月,我们采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例,取得一定疗效,兹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3.
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4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2例对化疗耐药,2例为初发患者,4例APL均获完全缓解。维甲酸(RA)治疗过程中无骨髓抑制,无一例发生DIC。其主要副作用是引起皮肤粘膜干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济量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胞白血病(APL)22例,与正常规量历史组比产。结果:(1)小剂量ATRA同样有较高的CR率(90.9%),达CR时间不延长,(2)小剂量ATRA不降低高白细胞血症的发生率,(3)小剂量ATRA治疗的副作用可减少,减轻、无1例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结论:两种剂量的ATRA治疗APL疗效相近,但小剂量ATRA可降低A-TRA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难治性贫血 (MDS RA)为我院住院患者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33岁 (18和 48岁 )。外周血像均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诊断符合FAB诊断标准和分型。在应用环胞菌素 (CSA)治疗前均接受过正规的维甲酸加安雄治疗而无效 ,治疗前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和严重的感染。1 2 治疗方案 单独采用环胞菌素 (CSA) ,5mg/(kg·d) ,口服 ,1个月为 1疗程 ,连续应用 3个疗程。1 3 观察项目 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变化情况 ;输血的依赖情况 ;CSA的毒副作用。2 结果  2例MDS R…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retinoicaidATRA)治疗3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全反式维甲酸(ATRA)40mg/d分次口服。结果:完全缓解(CR)20例,部分缓解(PR)2例,总有效率(CR PR)61.1%。结论:ATRA治疗APL有较高的缓解率,毒副作用小,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除贫血、发热以感染多见,器官浸润较少外,出血倾向尤为多见而严重,出血部位:皮肤、粘膜及各器官均可发生,特别易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严重的颅内出血,死亡率很高。 1.DIC和纤溶亢进的原因早幼粒细胞内有大量溶酶体性质的颗粒,含有组织凝血活酶的促凝物质,当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时或一旦化疗被破坏时,该促凝物质释放并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IC发  相似文献   

8.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50例MDS、其中RA型26/50(52%),RSA 3/50(6%)、RAEB16/50(32%)、RAEB/T 5/50(10%)。用法:维甲酸30~90mg/d,分次口服,个别100mg/d。总有效率为58%,其中8/50(16%)获缓解。影响疗效因素分析结果示:1.亚型与疗效有关。以RA型较好:2.患者GM-CFU受抑较轻者其疗效较受抑重者为好;3.副反应一般较轻不影响治疗进行。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好发于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儿童少见。我院收治 2例儿童MDS,病初均被误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例 1,男,9岁。发热,进行性面色苍白,反复呕吐一月。平素少吃蔬菜及肉类食物。体检:贫血貌,眼睑浮肿,肝肋下 2cm,质中,脾肋下 0.5cm。血常规:Hb 67g/L,RBC 2. 3× 10 12 /L,WBC 4.4× 10 9/L,N 0.72,L 0.2 8,BPC 88× 10 9/L,Ret 0.0 14,易见中晚幼红细胞。骨髓穿刺: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红系明显增生,粒:红…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急性白血病陈济民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30060)骨髓增生异常结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以贫血为主要症状,可有感染和出血现象。血象可示全血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维甲酸(ATRA)与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APL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单用维甲酸及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治疗,观察完全缓解(CR)所需时间及CR率。结果:联合应用维甲酸及AS2O3诱导缓解APL疗效好,达CR时间明显缩短,副作用无明显增加。结论:两者联用使APL的早期病死率明显降低,CR率明显升高,两种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促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白血病(AL)的癌基因在MDS的发病机理,向白血病转变进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MDS和AL中的癌基因的现代研究进展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病态造血和可能发展成为急性白血病(AL)为主要特征.临床上时有发生,该病例较为典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老年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 老年高危MDS患者15例。应用LD-Ata-C10-15mg/m^2/次,每12小时皮下注射1次,14-21天为1疗程;间隔14-21天重复;ATRA30-60mg/天,分次口服。结果 完全缓解4例(26.7%),部分缓解3例(20%),无效8例,总有效率46.7%;5例(33.3%),在治疗中或达CR/PR后转为急性白血病,化疗相关病死率6.7%。结论 LD-Aar-C和ATRA治疗老年高危MDS有明显疗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有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两种形式,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食管癌可出现多种多样的染色体异常,但迄今为止还未发现特征性的染色体改变,食管癌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易位、扩增、缺失及环状染色体等结构异常.既往有文献报道恶性实体瘤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由于化疗后导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但食管癌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只有一篇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18例患者使用ATRA As2O3诱导缓解,再用常规化疗,6-MP,ATRA,As2O3巩固治疗。观察持续缓解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完全缓解率(CR)88.9%,12例长期存活。结论:As2O3联合ATRA治疗APL患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1病例简介患者,女,42岁,因乏力气短半年,加重1月,2004年10月28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5月12日因乏力、气短、双下肢浮肿,到医院就诊,血常规白细胞3.0×109/L,血红蛋白47g/L,红细胞1.34×1012/L,红细胞压积16.1%,红细胞平均体积120fL,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5.1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92g/L,血小板106×109/L,网织红细胞1.4%,铁蛋白>500ng/m L,叶酸3.9ng/m L,血清铁179μg/dl,未饱和铁58μg/dl,总铁结合力237μg/dl,碱性磷酸酶22μ/L,外周血涂片,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大红细胞,不规则红细胞及嗜多染红细胞,但患者未治疗,于2004年7月患…  相似文献   

1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于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克隆性疾病。10%-35%的患者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n),其机制尚未阐明。我们对16例MDS转An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多参数分析,以寻找MDS转AL的演变规律及探讨MDS与AL的相互关系。1材料和方法1.1]l$床资料在经FAB分型(198)确诊随访的57例MDS患者中,发现MDS转AL16例(28.0%)O男12例,女4例,年龄19-68岁,中位数44.5岁。其中初诊时为难治性贫血(RA)3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8例,转化中的IIMS:I3(RAEKT)5例。全部病例在初诊时行骨髓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和证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为白血病的高风险性及细胞学特征。方法:对133例MDS进行一般分析;并对转归为急性白血病(AL)患者转化前后的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有18例转化为AL,转化率13.5%;该18例在MDS阶段以二系减少、三系减少各点44.4%、50.0%,而转归AL后分别占27.8%、61.1%。转化为AL前后均有明显的病态造血;骨髓粒、红系早期幼稚细胞在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