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目的 了解永嘉县各流行区淡水溪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的变化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方法 实地考察永嘉县 各卫氏并殖吸虫病流行区, 采集淡水溪蟹进行囊蚴分离, 计算囊蚴感染率、 感染度和感染指数, 并与历史调查结果进行纵 向比较, 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结果 结果 与1980年比较, 老流行区平均囊蚴感染率由59.71%下降至21.50%, 感染度由1.09 个/g下降至0.23个/g, 两者均有大幅度下降 (P均< 0.05)。感染指数 (i) 明显下降, 其中鹤盛村由4.05降为0.01, 五尺村由 37.90降为2.91, 大若岩风景区由5.85降为0.03 (P均< 0.01)。消失流行区2个, 新增四海山和大岙乡孙山村2个流行区。其 中大岙乡孙山村囊蚴感染率为100%, 感染度21.30个/g, 感染指数为3 402.68, 为超高度疫源地。结论 结论 永嘉县淡水溪蟹卫 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已明显下降, 但仍有新发超高度疫源地的存在, 需引起警惕, 防止卫氏并殖吸虫病在局部地区复 燃。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淡水蟹的地域分布及并殖吸虫囊蚴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39县并殖吸虫淡水蟹类宿主的调查,共发现淡水蟹20种,分隶于2科3属,其中有10个新种、新亚种首次发现为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系国内新记录。对其自然感染并殖吸虫囊蚴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携带并殖吸虫囊蚴华南溪蟹属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在云南省勐腊县对并殖吸虫的调查和实验观察,证实云南有白水河并殖吸虫存在,对该虫种的囊蚴同小睾并殖吸虫囊蚴进行了比较,补充了白水河并殖吸虫囊蚴的形态研究,定种以囊蚴的排泄囊有树枝状分枝的特征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88—1989年对江西并殖吸虫的调查结果和参照该省并殖吸虫的历史资料,汇总报道江西省并殖吸虫地理分布情况。江西省共有101个县,其中查见并殖吸虫的有45个县、市、区,占44.6%。所查见的并殖吸虫隶属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分布于45个县、市、区;斯氏狸殖吸虫主要散在分布于罗霄山脉一线;三平正并殖吸虫仅见 于赣东武夷山脉。本省并殖吸虫疫源地或流行区主要分布于海拔200-1000m的各大山脉及其丘陵地带。以海拔400—600m地带的淡水蟹类的并殖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为最高。如九岭山脉的万载、铜鼓及幕阜山脉的庐山等地的溪蟹卫氏并殖吸虫的感染率高达78.1%-100%;感染度为6.7-221.3个。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叙了作者1996年8月采自北纬25°5',东经110°24',福建省福州郊区和闽侯县的华南溪蟹属Huannanpotamon一新种--铲肢华南溪蟹H.changzhiumsp.mov,所有标本存福建省寄生虫病研究所,模式标本,雄,头胸甲长19mm,宽21mm;副模板本,雌,长16mm,宽19mm,配模标本5雄2雌。本种特点为。头胸甲轻度隆起,分区明显。雄性第一腹肢末端超过第4胸甲突起,接近第3、4胸甲缝。内侧沟向腹面扭转,末第二节的长度为末节的1.9倍,末节末端钝,为半圆形铲状,中央微凹,前端末缘具浅缺刻,左右侧为翼状隆起,以外侧缘隆起为著。孳生于海拔50~150m的小溪中,蟹体内卫氏并殖吸虫二、三倍体型囊蚴感染率为25%(2/8)。平均每只蟹5.2个囊蚴。本种与杈肢华南溪蟹近似,但新种的第一腹肢末节内、外角低钝。  相似文献   

9.
调查襄樊溪蟹体内井殖吸虫囊哟感染率为15.6%,群众缺乏对有关并殖吸虫病流行环节和防治的认知和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华安县淡水蟹类和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的情况. 方法 以并殖吸虫病流行区华安县高安乡邦都村为调查点,采集蟹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类,将本次调查捕获的蟹与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比较.调查蟹栖息地的生态环境.采用水洗双筛法检查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计算感染率和感染指数. 结果 共捕获5种177只蟹,分别为漳州华溪蟹43只(占24.2%),平和华溪蟹11只(占6.2%),华安南海溪蟹36只(占20.3%),华安束腰蟹22只(占12.4%),华南溪蟹(待定种)67只(占37.8%).其中,待定种的华南溪蟹、漳州华溪蟹和华安南海溪蟹为当地优势种群.不同蟹种栖息于的不同水系溪段中.蟹的斯氏并殖吸虫感染率为25.9% (46/177),感染指数为2.67.待定种的华南溪蟹感染率最高,为43.2%(29/67),是新发现的斯氏并殖吸虫宿主.对以往报道但本调查未查获的福建华溪蟹、台湾南海溪蟹和中华束腰蟹等种类及分布作了修正. 结论 华安县高安乡斯氏并殖吸虫疫源地淡水蟹类资源丰富,与当地地形地貌相关.待定种的华南溪蟹为新发现的斯氏并殖吸虫宿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江西省奉新县淡水蟹的种类及其感染并殖吸虫囊蚴的情况,探讨其动物地理学意义。方法选取西塔镇等12个乡镇24个村,捕捉蟹类并检查并殖吸虫囊蚴。结果首次报告地处九岭山脉中段奉新县境内分布有修水华溪蟹(Sinopotamon xiushuiense)、万载华溪蟹(S.wanzaiense)和束腰蟹(Somanniathelphusa);修水华溪蟹为优势种;万载华溪蟹肺吸虫囊蚴携带率最高;束腰蟹未检获并殖吸虫囊蚴。结论证实奉新县西塔等8个乡镇为并殖吸虫自然疫源地;对奉新县在九岭山脉中段溪蟹的分布格局及其动物地理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粤东平远县并殖吸虫分布现状。方法调查木溪村、郭屋、岩子坳、五指石、塔子里等5个村山溪中的螺蛳和溪蟹,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用检出的并殖吸虫囊蚴人工感染家猫,检查家猫感染情况。结果木溪村螺蛳感染率为1‰(2/2000),郭屋、岩子坳螺蛳感染率为0.5‰(1/2000)。5个调查点检获的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木溪村、郭屋、岩子坳、五指石、塔子里蟹体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55.36%(62/112)、65.26%(62/95)、48.38%(60/124)、35.13%(52/148)和36.75%(43/117)。木溪村和郭屋村溪蟹检出Pw、Ps和Ec三种囊蚴,岩子坳村溪蟹检出Pw和Ps二种囊蚴,五指石和塔里村溪蟹检出Pw和Ec二种囊蚴。解剖人工感染虫卵阳性猫6只,共检获Pw成虫6条、幼虫2条,Ps成虫8条,Ec成虫4条。结论平远县木溪村为Pw、Ps和Ec混合感染高度疫源地;郭屋、岩子坳、五指石和塔子为新发现并殖吸虫高度疫源地;平远县流行的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的优势种为平和华溪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闽江流域部分地区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囊蚴感染情况,为闽江流域并殖吸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闽江上游、上游周边和闽江中段等3个区域设置调查点,开展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囊蚴感染情况调查,鉴定所捕获溪蟹,双筛法收集囊蚴,镜检后计算溪蟹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和感染指数。结果 捕获溪蟹595只,囊蚴感染率为36.81%,闽江上游、上游周边及闽江中段3个区域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54.93%(78/142)、44.03%(59/134)、25.71%(82/319),不同区域溪蟹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6,P<0.05)。总体感染指数为5.90,3个区域感染指数分别为13.47、7.80、2.17,均为高度风险疫源地。查获溪蟹8种,除沈氏华南溪蟹未检出囊蚴外,其余7种均有感染,其中将乐华溪蟹和尤溪博特溪蟹感染率较高,分别为65.25%(77/118)和64.58%(31/48);不同蟹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6,P<0.05)。共检出囊蚴3种,分别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景洪市勐罕镇、东风农场进行并殖吸虫调查,确定了该地区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泞拟钉螺(Tricula humida)和景洪新拟钉螺(Neotricula jinghongensis),第二中间宿主为景洪溪蟹(Potamon chinghungense),并殖吸虫各类有丰宫并殖吸虫(Paragonimus proliferus)和小睾并殖吸虫(Paragonimus microrchis),并对这二种并殖吸虫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二虫种间生物学特性存在差异性,进一步支持了 这二个虫种为独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广州北部(从化市、增城市、龙门县、新丰县)山区淡水螺、淡水蟹感染并殖吸虫尾蚴、囊蚴的情况,了解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集山溪螺蛳、溪蟹,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鉴定并殖吸虫虫种。结果 从化市良口镇螺蛳尾蚴感染率0.32%,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100%,蟹种为平和华溪蟹。吕田镇螺蛳尾蚴感染率0.03%,螺种为拟钉螺;溪蟹感染率为36.73%,蟹种为平远南海溪蟹。龙门县南昆山尾蚴感染率0.15%,螺种为放逸短沟蜷;溪蟹囊蚴感染率为100%, 溪种为平和华溪蟹。增城市、新丰县各调查点收集的螺蛳、溪蟹均未检测到尾蚴及囊蚴。结论 首次发现广州北部山区从化市良口镇、南昆山为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Ⅰ级)。吕田镇为斯氏狸吸虫中度疫源地(Ⅲ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国豫皖闽浙4省5地区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2 (ITS2)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 (CO1)基因序列,鉴定并殖吸虫囊蚴虫种。方法 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于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浙江省永嘉县、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福建省政和县及漳州市等5个调查点采集溪蟹,分离溪蟹中并殖吸虫,提取囊蚴基因组DNA,PCR扩增核糖体ITS2和线粒体C01基因,测序。采用DNA Star拼接各基因测序结果,并进行各序列间的比对,同时与GenBankTM中并殖吸虫基因进行BLAST比对。基于ITS2、CO1序列,以肝片吸虫为外群,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浙江省永嘉县、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福建省政和县及漳州市等5个调查点的溪蟹并殖吸虫囊蚴阳性率分别为82%(49/60)、41%(29/70)、55%(41/74)、65%(41/63)和45%(32/71)。ITS2、CO1扩增长度依次约为500 bp、450 bp。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和浙江省永嘉县溪蟹并殖吸虫囊蚴ITS2、CO1与卫氏并殖吸虫(KC417492.1,AF219379.2)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100%、96%~99%,均与卫氏并殖吸虫聚为一支;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溪蟹并殖吸虫囊蚴ITS2、CO1与斯氏并殖吸虫(KX129924.1、MK568551.1)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100%、95%~99%,均与斯氏并殖吸虫聚为一支;福建省政和县溪蟹并殖吸虫囊蚴ITS2与斯氏并殖吸虫(KX129924.1)的相似性最高,为98%~100%,与斯氏、宫崎并殖吸虫聚为一大支(两虫种分支不明显),CO1与宫崎并殖吸虫(AY618823.1、AY618834.1)的相似性最高,为91%~94%,与宫崎并殖吸虫聚为一支,与斯氏并殖吸虫分支明显;福建省漳州市溪蟹并殖吸虫囊蚴ITS2与卫氏并殖吸虫(KC417492.1)的相似性最高,达100%,CO1与三平正并殖吸虫(AF159595.1)的相似性最高,为97%~99%,与三平正并殖吸虫聚为一支。结论 4省5地区溪蟹并殖吸虫囊蚴PCR扩增检出CO1与卫氏、斯氏、宫崎和三平正并殖吸虫高度同源。并殖吸虫CO1可作为并殖吸虫虫种鉴别的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云南省特殊的地理、气候等生态条件致使并殖吸虫的种类众多,分布范围广泛.文献记载云南省有11种并殖吸虫流行,但其中只有7种有较详细的形态描述,真正有可靠分类学依据的只有4种,其余虫种的可靠性和独立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该文综述了云南省历年来并殖吸虫的分类研究进展,提出形态生活史分类是非形态生活史分类研究的基础,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并殖吸虫的分类更加客观和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广东省卫氏并殖吸虫分布现状。方法 解剖采集自广东省从化市良口、 龙门县南昆山、 乐昌市大洞和平远县木溪与郭屋等5个调查点山溪的螺蛳及溪蟹, 检查卫氏并殖吸虫尾蚴、 囊蚴。以所获囊蚴人工感染家猫、 犬, 解剖查找并殖吸虫成虫。取成虫样本, 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基因 (COI基因) 和核糖体基因第二间隔区 (ITS2 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 并与GenBank中现存并殖吸虫的COI、 ITS2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良口、 南昆山、 大洞、 木溪和郭屋5处疫源地的第一中间宿主螺蛳鉴定均为放逸短沟蜷, 其尾蚴感染率分别为0.33%、 0.15%、 0.058%、 0.10%和0.05%;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鉴定均为平和华溪蟹, 其囊蚴感染率分别为100%、 100%、 38.09%、 55.36%和65.26%。良口、 南昆山、 大洞、 木溪和郭屋平均每只蟹检出囊蚴数量分别为79.4、 105.66、 9.16、 16.18个和15.6个, 平均每克蟹含囊蚴数量分别为11.12、 7.87、 0.58、 0.69个及0.85个, 囊蚴鉴定均为卫氏并殖吸虫。人工感染家猫、 犬体内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与虫卵。良口、 南昆山、 大洞、 木溪和郭屋5处调查点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样本COI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AF219379.21、 AF540958.1号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 99%、 99%、 98%、 99%, ITS2基因序列与DQ836243.1、 DQ351845.1、 AB354217.1号同种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8%、 99%、 98%、 98%、 98%。结论 广东省新发现2处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和3处卫氏并殖吸虫高度疫源地, 5 地虫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