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透邪法在《温病条辨》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邪”顾名思义,即透发毒邪,一般认为多用于外感表证,属解表范畴。但在温病学中,透邪的含意已不仅仅局限于透发郁于卫表的温热病邪,而是一种因势利导使内郁之温热病邪由深出浅,由里向外透达的治疗方法。它贯穿于卫气营血辨治的各个阶段。尽管前人有吴又可、叶夫士等人的“战汗透邪”、“透风于热外”、“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等论述,但吴鞠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大量临证实践著成的《温病条辨》,其中的透邪思想及其具体运用治法则更为完善,给后人治疗温热病以启迪。工解表通邪温热病邪在表,郁于肺卫,症见身热、微恶… 相似文献
2.
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了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运用透邪法的特点:①透邪非只解表;②透邪尤重宣肺;③透邪善用轻剂;④透邪亦喜汗解;⑤透邪不避辛温;⑥透邪处处存阴。 相似文献
3.
谷建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23+30
透邪是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方法,其发源可以追溯到《内经》时代,如《素问》中曾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火郁发之"、"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等论述,此时的论述较为笼统。后随着温病学的发展,该思想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温病是人体感 相似文献
4.
所谓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邪,在病变过程中以发热为主,易于化燥伤阴的一类急性热性疾病,主要由外感温热或湿热邪气所致,以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偏重、易伤津液、一气一病为特点,常有季节性、地域性。吴瑭认为:"太阴之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温病。" 相似文献
5.
6.
中医传统的治法八法中虽无透法,但在温病的治疗过程中透法却被广泛应用。它贯穿于各类温病治疗的始终,体现了温病的治疗特点。温病的治疗讲究透邪,给邪出路,适时恰当地选用透法对各类温病的转归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温病条辨》透邪16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对透邪法的运用机括圆活,独具匠心。本文引经据典探讨《温病条辨》透邪法的运用特点,归纳为辛凉解表、透表清暑、润燥解表等16法。旨在开阔临床医生运用透表法等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透乃宣透、透达之意,并不单纯指透散在表之邪,凡能宣畅气机,使在深层之邪向浅层转出的,均应视之为“透”。透法在温病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主要包括透散表邪和透达里邪几个方面。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就多处提及此法。以下仅就个人理解试述之。1温邪在表宜宣透温... 相似文献
9.
《温病条辨》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的理论,详论了温病的病因病机,证治方药,尤其立辛凉解表,清暑解表,化湿解表,润燥解表等法,使解表一法更有针对性,在温病初起使用甚多,实用价值颇高。然该书解表之法分散零乱,学者不易系统掌握,故将其整理归纳为九法,分述如下。辛凉解表风温初起,邪袭于表,卫气被郁,开合失司,肺气失宣,故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自汗,咳嗽,口渴,舌苔薄白,脉不缓不紧而动数,用辛凉平剂银翘散,辛以解表,凉以胜热。如果发热,口渴的症状比较轻微,应当减轻银翘散内药物的剂量,即“余证悉减者,减其制。”如属“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 相似文献
10.
浅析《温病条辨》中杏仁之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在其所著的《温病条辨》中,多有运用杏仁的记载。如治疗湿温的三仁汤,暑湿肺疟的杏仁汤,温热黄疸的杏仁石膏汤,皆是以杏仁为君药;而治疗湿温喘促的千金苇茎汤加滑石杏仁汤,暑湿蔓延三焦的三石汤、杏仁滑石汤,三焦湿热的三加减正气散,湿热蕴于经络的宣痹汤、加减防己汤,皆配伍以杏仁。可见吴氏用杏仁非仅仅在止咳平喘,还灵活运用于治燥、治血、 相似文献
11.
《温病条辨》中的邪正合治观,贯穿于温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呈鞠通组方常邪正兼顾,扶正不忘祛邪;祛邪不忘扶正。邪正合治观,即治上然,祛邪为主,预护基虚;治中焦,扶正与祛邪并重;治下焦,以扶正为主,兼顾余邪。 相似文献
12.
13.
1 透邪非只解表 透,通也;通,达也。《易·系辞》曰:“往来不穷,谓之通。”由此可见,“透”即“通”之意,乃排除中之阻碍也。而《简明中医辞典》谓“透邪,也称达邪,即透达表邪的治法,外感表证,须透邪外出,故称”,《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也认为透邪是“热性病初起,出现风热表证,采用辛凉解表一类治法,使病邪往外透达”。但综观《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之“透邪”,非只限于“透邪”、“解表”这一认识,而吴氏以温热病邪张扬开泄、向上向外的特性为依据,根据温邪为患病情病势之不同,针对温邪内郁使温热病邪由深出浅,以 相似文献
14.
《温病条辨》中的邪正合治观 ,贯穿于温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吴鞠通组方常邪正兼顾 ,扶正不忘祛邪 ;祛邪不忘扶正。邪正合治观 ,即治上然 ,祛邪为主 ,预护其虚 ;治中焦 ,扶正与祛邪并重 ;治下焦 ,以扶正为主 ,兼顾余邪 相似文献
15.
严航;艾黄萍;左渝陵;戴前翔;吴也可;金钊 《中医杂志》2020,61(10):902-904
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目前的中西医常规疗法及治疗特点,发现西医对本病没有防止其复发的有效方法;中医治疗本病虽分寒热虚实,但现今滥用苦寒者较多,未抓住其反复发作的病机本质。提出气虚火郁、郁火上扰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内在病机,认为本病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故以外科托里透邪法为理论基础,阐述复发性口腔溃疡与体表溃疡的内在关系,探讨本病反复发作的核心病机,论述托里透邪法治疗本病的意义,指明托里透邪法治疗本病的方药运用要点,并附病案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姜汁是由新鲜生姜捣汁而成,其性味归经同生姜,为辛温之品,有发汗解表、和胃止呕、温肺止咳、散寒解毒之功。与生姜相比,姜汁辛散之力强,和胃止呕作用优。但其性温,因此,温病医家多将其列为禁品。然而,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独辟蹊径利用姜汁辛散和胃之力,将其灵活变通,运用于温病临床治疗中,多获良效。所憾后世医家对此法未予以重视,临床应用并不多见,仅宋杰对其应用规律作过初步探讨。为发掘这一经验,进一步探讨其配伍用药规律,笔者对《温病条辨》中使用姜汁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并选取吴鞠通应用姜汁的医案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论《温病条辨》中地黄之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规律。方法 :对《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形式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结果 :《温病条辨》记载含有地黄的方剂 35首 ,另有随证加味运用地黄 6处。吴鞠通既用地黄清热凉血、散血止血祛病邪 ,又用地黄滋阴养血、增液生津扶正气 ;地黄之配伍善于根据病位并利用药物性味组合增强疗效或化生新的功用 ;强调地黄不同炮制品间存在药性差异 ,临床应区别运用 ;指出湿热熏蒸之证当忌用地黄。结论 :《温病条辨》中地黄的运用十分广泛 ,且有独到之处。吴鞠通的用药经验对温病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银翘散出自于清.吴塘(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一书中。该书载方204首,自创新方16首。临床上常用的银翘散就是自创的新方之一。该方在现在刊行的大中专院校教材及其它文献书中,大都认为是治 相似文献
19.
20.
自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中提出“温病伤人之阴,故喜辛凉、甘寒、咸寒以救其阴”之后,《条辨》治温病,“法在救阴”一说几成定局。在帐辨》中是否偏于救阴而忽视护阳呢?《条辨·下焦篇》第28条自注:“大凡体质素虚之人,驱邪及半,必兼护养元气。”可见,《条辨》在温病治疗中救阴、护阳各有所重。笔者兹就《条辨》中护阳理论及其方药运用特色以及对后世影响,讨论如下。1.元气存亡判断吉凶综观《条辨》全书,吴鞠通治温病,既重视“温病伤人之阴”的一面,又强调在温病过程中密切观察阳气的盛衰情况,在清气、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