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ET、CGR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同步动态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44)、正常对照组(n=38)的血浆ET、CGRP的浓度水平。结果:AMI组即刻、第1d、第7d ET、CCRP均明显高于AMI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但ET/CGRP比值明显降低,且ET与CGRP呈显著正相关。至第14d ET、CGRP明显下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T与CGRP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大蒜素高、中、低剂量组,正常大鼠作对照组,每组10只。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纤维组织形态的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心肌酶的变化以及血清和心肌组织中CGRP和ET-1含量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发生显著的病理学变化,AST、CK和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蒜素低、中、高剂量组血清AST、CK和LDH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心肌组织ET-1含量明显降低(F=9.590,P<0.05),CGRP含量明显升高(F=9.268,P<0.05)。大蒜素各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较模型组均有所改善。结论大蒜素可降低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血清心肌酶和心肌组织ET-1含量,增加心肌组织CGRP的表达,扩张心血管,增加供血量,减少心肌组织炎症损伤,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低压缺氧模型,研究蕨麻乙醇提取物对组织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清内皮素-1(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1,ET-1)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78只雄性Sprag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急性低压缺氧模型组、蕨麻乙醇提取物高[3.6 g.(kg.d)-1]、中[1.8 g.(kg.d)-1]和低[0.9 g.(kg.d)-1]剂量组,尼莫地平组[0.02 g.(kg.d)-1],每组13只。除常氧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在减压舱内模拟海拔7 000米缺氧12 h。HE常规染色观察心、脑、肾组织病理改变;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T-1和CGRP水平。【结果】低压缺氧模型组大鼠心肌、脑组织及肾组织均发生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血清ET-1含量显著升高(P<0.01),CGRP含量显著降低(P<0.01),ET-1/CGRP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蕨麻乙醇提取物3.6 g.(kg.d)-1组大鼠心、脑、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血清ET-1水平降低(P<0.01),CGRP水平升高(P<0.05),其血清ET-1/CGRP比值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蕨麻可以有效保护急性低压缺氧造成的组织损伤,可能与其抑制ET-1的释放,促进CGRP释放,维持ET-1和CGRP的动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 ACI)与血浆内皮素 (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GRP)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脑梗死组 45例、正常对照组 47例血浆 ET、CGRP水平。结果 :ACI组血浆 ET为 ( 10 8.80± 38.77) ng/ 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5 1.19± 16 .75 ) ng/ L,P <0 .0 1。ACI组血浆 CGRP为 ( 2 3.72± 12 .5 5 ) ng/ 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 36 .89± 17.30 ) ng/ L,P <0 .0 1。ACI伴高血压者 ET显著高于不伴高血压者 ,而 CGRP显著低于不伴高血压者 ,P <0 .0 5。结论 :ACI患者 ET较正常人升高 ,而 CGRP较正常人降低 ,ET和 CGRP的这种变化可能参与了脑卒中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 在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测定96例AMI患者血清中的cTnI和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入院72h内,cTnI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K-MB(P<0.01).cTnI和CK-MB开始升高时间在溶栓再通者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溶栓未通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cTnI与CK-MB高峰出现时间在溶栓未通者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溶栓再通者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cTn I与CK-MB恢复正常时间在溶栓再通者与溶栓未通者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动态检测cTnI对判断AMI治疗效果较CK-MB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04例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检测。结果: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检测肌钙蛋白I的敏感性为100%(43/43),特异性为91.8%(56/61)。检测心肌酶的敏感性为83.7%(36/43),特异性为88.5%(54/61)。且肌钙蛋白I的阳性持续时间长。结论:肌钙蛋白I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T)的动态变化,探讨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的患者病例及健康对照组,对cTnT进行动态观察,并与心电图、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值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cTnT在AMI诊断中的作用。结果:AMI患者在发病早期无论心电图是否发生变化都伴有cTnT水平的升高,而CK-MB值则不一定升高。结论:血清cTnT在AMI确诊上比心电图、CK-MB更敏感,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血浆内皮素、降钙素相关基因肽(CGRP)和心钠素在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6例患儿和30名健康儿童的血浆内皮素、CGRP、心钠素水平 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150.4±70.1ng/L)明显高于健康儿童(42.0±14.4ng/L.P<0.01);CGRP水平(86.0±41.8ng/L)与健康儿童(65.3±48.5n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钠素水平(77.2±34.8nmol/L)明显低于健康儿童(166.2±31.1nmol/L,P<0.01)。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血管收缩因子与舒张因子的反馈性调节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9.
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38例AMI和30例AP患者的同一血样本,同时检测心肌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MI组患者血系列采血测定CTnI和CK-MB。结果: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4%和96.75。其阳性率在发病后2-4h内达44.7%,72h为73.7%,168h为23.7%。CK-M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6%和80.0%。结论:CTnI是诊断AMI高度敏感、高度特异的指标,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脂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浆中血脂、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4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用药组(即常规组,应用溶栓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硝酸盐、ACE-Ⅰ类等)24例,常规用药加用阿托伐他汀组(即联用组)2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24例.用Greiss法测定NO,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中CGRP和ET的水平.并测定治疗前后的血脂(TC,TG,LDL-C,HDL-C)水平.结果: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和CGR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AMI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联用组改善更为显著;联用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结论:常规用药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AMI患者早期血浆中NO、CGRP和ET的代谢失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药白花前胡对麻醉猫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药白花前胡对麻醉猫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的影响,探讨白花前胡的作用.方法: 采用整体麻醉开胸猫心肌缺血模型,闭塞冠状动脉40 min后经十二指肠给药,分别测定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白花前胡0.2 g/kg,1.0 g/kg组给药5 h分别使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从对照组的(23.6±6.7)%减小至(15.0±5.7)%和(13.9±6.7)%(P<0.05);两种剂量白花前胡均明显降低心肌梗死5 h后血清中LDH、CK-MB的活性,分别由对照组的(61.1±12.8)%和(191.1±225.2)%降至(9.1±44.6)%,(-1.5±87.2)%和(32.6±46.8)%,(75.0±32.5)%(P<0.05);结论:白花前胡对麻醉猫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高峰与充血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的关系。方法:对34例AMI患采用免疫抑制法制定系列血清CK-MB,并观察其并发心衰的情况。结果:AMI并发心衰患9例(心衰组,其中约40%在24h后并发心衰),AMI无心衰患25例(无心衰组)两组血清CK-MB高峰时间均在24h内,但心衰组血清CK-MB峰值比无心衰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测定血清CK-MB峰值有助于预测AMI并发心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2例AMI患者(AMI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n=29)、中度病变组(n=43)和重度病变组(n=20);同期选择本院体检健康者92例为对照组。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植入术(PCI)术后随访24个月,将患者分为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组(n=22)和非MACE组(n=70)。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lncRNA p21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AMI患者血清lncRNA p21水平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 p21水平预测AMI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组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CK-MB及cTnI水平较高(P<0.05)。与轻度病变组相比,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血清lncRNA p21相对表达水平较低(P<0.05),CK-MB... 相似文献
14.
分析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组及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GPBB、cTnI、CK、CKMB、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组患者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GPBB、cTnI、CK、CKMB单独检测相比,各项目联合检测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敏感度和特异性均明显升高(P<0.05)。因此, GPBB、cTnI、CK、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7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尿激静栓治疗。溶栓后4周和6个月时,前侧壁梗塞再通病人的左室舒缍末容量,收缩末容量均低于未通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未通者,严重节段室壁运动异常节牟百分率较未通者显著减少;下后壁梗塞再通者与通者无显著 差异。提示早期溶栓再灌注可使前侧壁梗塞病人的左心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李霖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1):16-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体表心电图(BCG)的病理性Q波、ST段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峰值的关系。方法对137例AMI患者体表ECG与CK-MB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导联数、最大Q波幅度、Q波总幅度及前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蜂值有明显正相关(P<0.05)。但下壁AMI患者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CK-MB峰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前壁、下壁AMI患者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改变及前壁AMI患者体表ECG的ST段改变与CK-MB峰值存在正相关,通过体表ECG的病理性Q波、ST段改交可预测梗塞范围,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血中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质量与活性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一步酶免疫法和酶法分别测定急诊AMI组、心绞痛(AP)组、健康体检组的CK-MB酶质量和活性。[结果]AMI组CK-MB质量和活性达峰值的时间相同,且AMI组CK-MB含量和活性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绞痛组CK-MB酶活性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一步酶免疫法测定血中CK-MB质量是早期诊断AMI有价值、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心肌再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64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FDP组(135例)与对照组(129例),FDP组于再灌注治疗前给予FDP 10g(100ml)静脉滴注,观察再灌注后早期ST段恢复幅度、T波倒置情况及住院期间重要心脏事件.结果FDP组较对照组术后1h ST段恢复幅度大(P<0.05),T波倒置更早(P<0.05);FDP组住院期间主要非致死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T段恢复幅度与T波倒置时间与住院期间非致死性心脏事件及死亡率密切相关.结论FDP应用于STEMI再灌注治疗早期,有助于抬高ST段的恢复及T波早期倒置,改善近期临床.FDP可能是通过再灌注治疗期的能量调节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ostC)对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检索1998年1月至2011年5月各中文医学数据库中关于AMI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I-postC的文献。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后,利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7篇,总病例数为519例,其中I-postC组234例,对照组285例。与对照组比较,I-postC能明显降低AMI患者的肌酸激酶(CK)酶峰(WMD:-356.72IU/L,95%CI:-541.33~-199.11IU/L,P<0.000 01)、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酶峰(WMD:-39.45IU/L,95%CI:-54.53~-24.37IU/L,P<0.000 01)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OR:0.41,95%CI:0.25~0.66,P=0.000 3),并改善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WMD:0.03,95%CI:0.02~0.03,P<0.000 01)。结论 I-postC对缺血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两种生化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胸痛发作后2~4h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量检测血清cTnI、Mb、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bc、TnI、CK、CK-MB明显升高;峰值时间:Mb,(8±2.2)h;CK-MB,(18.1±3.2)h;CK,(19.4±4.1)h;cTnI,(18.6±2.9)h。病情恶化时各项指标持续上升,病情好转时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的cTnI、Mb、CK和CK-MB4项指标均正常。结论cTnI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较理想的指标,同时Mb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快速、可靠的生化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