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对象1996年6月~2002年11月共救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例,均为男性,年龄66~72岁,平均为69岁。有冠心病史8例,高血压病史3例,糖尿病史1例。9例均为急性起病,其中5例在我所初发急性心肌梗死。9例均在活动中发病,起病至就诊时间为30min~6h不等。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有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病史10年,高血压史2年.平时坚持服用扩冠、降压、血小板抑制剂等药物,病情稳定,血压维持110~130/70~80mmHg.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有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病史10年,高血压史2年。平时坚持服用扩冠、降压、血小板抑制剂等药物,病情稳定,血压维持110~130/70~80mmHg。2002年5月26日约7:10患者去室外散步半小时,无明显不适,回家后突感胸闷、胸骨后疼痛、出冷汗,自己平卧在床上,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效果不佳,7:55医护人员到诊。患者神志清楚,  相似文献   

4.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最严重的冠心病类型,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处理棘手,死亡率也较高。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发生心肌供血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5.
贾敏 《中国校医》2003,17(1):79-80
本文针对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以下简称心梗 ) 32例漏诊误诊病例 ,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诊断失误原因 ,旨在从中吸取教训 ,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的正确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 199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期间老年急性心梗漏诊误诊病例 32例 ,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4例 ,年龄 6 0~ 82岁。 32例中合并高血压病 16例 ,脑动脉硬化症14例 ,糖尿病 4例 ,慢支、肺气肿 6例 ,支气管哮喘 1例 ,高脂血症 11例 ,脑梗死 3例 ,有吸烟饮酒史 6例 ,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史 2例。1.2 症状与体征  32例均急性起病 ,渐加重。胸闷 2 8例 ,发热 9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早期心肌血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我院从1995.1-1998.12,采用广东天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尿激酶(商品名天普洛欣UKTP)溶栓治疗老年AMI57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54例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青壮年组(≤45岁,54例)与老年组(≥60岁,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在发病特点,诱发因素,临床过程及疾病转归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1、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组病人发病明显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家族史、长期吸烟、高血脂症有关。2、发病时主要诱因与劳累、情绪激动及饱餐饮酒有关。3、老年组病人出现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五年内再发梗死均较青壮年组为高。结论:青壮年组病人预后较好,如积极控制发病诱因并及时治疗并发症,对于该组病人的防治将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雪 《中国保健》2010,(3):125-125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由于右室心肌梗死具有不同于左室心肌梗死的特殊性,临床诊治时应引起注意。笔者对34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诊治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常规溶栓治疗。结果患者经治疗后,持续性胸痛消失或缓解;2h内抬高的ST段在抬高最显著的导联迅速回降超过50%;未发现牙齿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尿检未发现血尿,出血性脑卒中等副作用;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患者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应立即给予抢救,以提高预后,抢救以溶栓治疗为主,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力衰竭的早期论断。方法:对60例老年AMI中并发心力衰竭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生心力衰竭24例,检出率40%。其中典型心前区疼痛10例,占41.7%;其他临床表现14例,占58.3%。结论:老年AMI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并发症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在老年人,由于临床表现特殊,缺乏典型症状体征,容易造成诊断失误。我院2000年7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3例,其中7例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误诊延误治疗,本文就7例临床表现和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60岁~80岁,平均75岁。1.2临床表现及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急性广泛前壁及侧壁心肌梗死各1例。7例心电图改变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且心肌酶追踪观察亦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7例患者均为不典型心肌梗死,表现为无痛型或疼痛部位不…  相似文献   

12.
许广慧 《中国校医》2006,20(4):384-384
我院2003~2005年共收住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5例。本文将对这15例进行分析,了解本病特点和治疗原则,并探讨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 10年来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均寿命普遍延长 ,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由于新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技术的应用 ,作者总结了近10年来我院老年AMI的临床情况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情况 自 1991年~ 2 0 0 1年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有典型临床表现者仅占70%~80%,一部分AMI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变化容易误诊而贻误治疗。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106例AMI病人中,误诊12例本文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对不典型AMI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在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有一定的特点。 1 996年 5月~ 2 0 0 4年 5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 2 80例 ,其中老年患者 1 2 0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1 2 0例中男 82例、女 38例 ,年龄 60~ 85岁。对照组 1 60例 ,其中男1 2 1例、女 39例 ,年龄 30~ 5 9岁。1 2 临床表现 胸痛 :老年组 80例 (占66 66% )、对照组 1 5 3例 (占 95 62 % ) ;无痛性梗死 :老年组 40例 (占 95 62 % )、对照组 7例 (占4 38% ) ;心功能不全 :老年组 60…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急骤、凶险、病死率高的疾病 ,在发病24小时内病死率最高。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处理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措施。老年人常并发多种慢性疾病 ,且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常见 ,易误诊漏诊而贻误治疗。现将我们在2001年遇到的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及误诊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 ,72岁 ,因颈部及双上肢疼痛2天于2001年4月来我院就诊。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史3年。在家长期口服复方罗布麻片、复方降压片及复方丹参片等治疗 ,病情较稳定。于2天前突然无明显诱因的出现颈部及双上肢…  相似文献   

17.
熊俊 《中国卫生产业》2014,(7):126+128-126,128
目的采取回顾性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和分析保守治疗于介入治疗对老年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60例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所引发的心源性休克患者,将所选取的病例按照PCI治疗方式以及常规溶栓药物方式分成PCI组和常规组,观察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血管开通率。结果PCI组患者的血管开通率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具有明显差异性和统计意义。结论对确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明显提高梗塞处的血管开通率,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对该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对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笔者对54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就地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因溶栓开始早,成功率高,对降低AMI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95年1月-1998年5月,探讨就地尿激酶静滴溶栓治疗老年AMI 14例,12例梗塞再通.14例均安全送院。现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卿麦雨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091-109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照组(非ST段心梗患者)35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尿激酶行早期溶栓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为(50.6±8.4)%,显著高于对照组(35.7±5.5)%,依据心功能(Killip)分级标准,观察组Ⅰ级17例,Ⅱ级13例,Ⅲ级4例,Ⅳ级1例;对照组Ⅰ级13例,Ⅱ级9例,Ⅲ级7例,Ⅳ级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溶栓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和4周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APTT、PT治疗后4h与治疗后2h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h,各项指标向溶栓前水平恢复.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及时明确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溶栓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