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脊髓损伤行神经根移位术后的电生理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行神经根移位术后的神经肌电改变.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切除L2段脊髓0.5 cm.一周后切断右侧L1和L2神经根,其中实验组(A组)行神经根移位术即L1神经根近端和L2神经根远端吻合;对照组(B组)仅行L2神经根原位吻合.术后12周行神经肌电生理检查,观察两组动物股四头肌神经肌电变化.结果术后12周电生理检查表明A组右侧股四头肌失神经支配现象明显改善,股四头肌功能有所恢复,而B组无改善.结论神经根移位术能重建脊髓损伤后的反射和传导通路,从而恢复截瘫肢体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2.
<正> 60年代初,Cooper以液氮作致冷源,使冷冻在治疗口腔颌面部疾病和肿瘤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口腔颌面部的组织结构不同,对冷冻的生物效应也存在差异。皮肤:冷冻后12小时,皮肤颜色开始出现暗红,组织出现水肿和小水泡,24小时后,渗出较多,肿胀最明显是在冷冻后2~3天,此时冷冻面出现结痂,痂皮约经2周脱落,需要3~4周时间,肉芽面为上皮复盖,伤口完全愈合。面神经:面神经一经冷冻后立即出现面瘫约经8~15天,面神经开始恢复其功能,睑支恢复最早,下颌缘支较晚,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需要4~6周时间。软骨:耳廓经冷冻后一般没有畸形,术后一周,  相似文献   

3.
陈炜  陈继川  姬长友  王冰 《重庆医学》2007,36(3):207-208,210
目的 探索面神经损伤后的治疗方法,探讨局部应用NGF在面神经损伤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均给予面神经颊支切断,试验组分为离断吻合组和NGF治疗组,均行显微吻合,其中NGF治疗组每隔一日于局部注入8μgNGF生理盐水.并于术后2、4、8周切开观察两侧面神经颊支情况并行电生理检查.结果 局部应用NGF相对于单纯的显微吻合并不能显著提高动作电位潜伏期及传导速度,但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增高,神经干吻合处增粗膨大,生长良好.结论 局部应用NGF对于受损面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证明了在治疗面神经损伤方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翻瓣后冷冻治疗颌面部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对 4只家兔面神经进行冷冻 ,然后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对 12例确诊的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手术翻瓣暴露病灶 ,直接冷冻 ,观察其术后效果。结果 :家兔面神经功能 6~ 8周恢复 ;12例患者经过 3~ 5年临床观察 ,仅 1例复发 ,面神经功能均在 6~ 8周恢复。结论 :翻瓣后冷冻治疗颌面部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疗效好 ,对面神经损伤小 ,恢复快 ,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颌面部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冷冻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翻瓣后冷冻治疗颌面部深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对4只家兔面神经进行冷冻,然后观察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对12例确诊的腮腺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翻瓣暴露病灶,直接冷冻,观察其术后效果。结果:家兔面神经功能6-8周恢复;12例患者经过3-5年临床观察,仅1例复发,面神经功能均在6-8周恢复。结论:翻瓣后冷冻治疗颌面部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疗效好,对面神经损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进行临床及系列神经电生理观察,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 纳入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患者26例,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患者14例,在发病2、4、12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神经电生理参数.分析比较AIDP及AMAN患者临床、神经电生理特点.结果 AMAN组腹泻的发生率高于AIDP(P<0.05).AMAN感觉异常出现率小于AIDP(P<0.05).AIDP运动末梢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dCMAP)波幅异常均在4周左右达到高峰(P<0.05),到第12周仍未恢复正常;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感觉传导速度(SCV)异常出现晚于运动神经,下肢异常晚于上肢;F波在发病2周内出现率降低,潜伏期延长.而AMAN电生理异质性明显,部分患者dCMAP波幅持续性降低,部分患者dCMAP波幅恢复较快.结论 通过系统观察AIDP与AMAN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进程、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撞击伤实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家兔面神经干撞击伤实验模型。方法:BIM-Ⅱ型生物撞击机以不 撞击重量撞击家兔单侧面神经干。伤后即刻电兴奋检查面神经传导功能,1周时取脑干及伤侧面神经干光,电镜检查。结果:伤后即刻电兴历刺激示各重量撞击组动物的面神经干均无传导功能。7kg组动物伤后伤侧眼睑轻度下垂,撞击部位软组织肿胀,受撞面神经干散在纤维断裂。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再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电刺激疗法(EST)能促进面神经再生进行了临床观察。两组面神经损伤患者,条件相似的配成对。治疗组4周后停止电刺激,两组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12周时动态测量Tinel氏征距离,可判定神经生长速度。16W后再行面神经功能评分检查。对面神经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再生速度快于对照组,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EST对面神经再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脱细胞异种面神经移植中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的作用效果.方法 48只W istar 大鼠随机选择一侧作为实验侧,解剖面神经后于颊支制造lcm的神经缺损.按神经移植的种类分为4组,A组:异种面神经移植组;B组:异种面神经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组;C组:异种脱细胞神经移植组;D组:异种脱细胞神经移植应用CSA免疫抑制组.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术后5周,12周进行电生理学测试(潜伏期、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光镜、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术后5周和12周时,C,D组动物在电生理指标及光镜、电镜指标上均优于A,B组,术后5周和12周,D组面神经颊支传导速度均高于其它各组.结论 1.0 cm缺损的异种脱细胞面神经移植动物实验中,应用CSA5mg/(hg·d)5周可以降低排斥反应,提高神经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苏俊红  张庆梅  韩静 《农垦医学》2007,29(4):275-27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面神经炎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测定面神经炎病人健侧及患侧潜伏期、波幅、神经传导速度、瞬目反射以及肌电图.结果:面神经炎病人患侧较健侧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R1延长.结论:电生理检查是诊断面神经炎的客观依据,并对面神经炎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对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第4代ADSCs移植入脱细胞神经移植物(ANA)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培养基组和实验组,培养基组和实验组均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然后用相应的组织工程神经桥接损伤神经的断端。术后6W和12W采用神经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结果:术后6 W、12W,实验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明显高于培养基组(P<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实验组术后12W时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明显高于术后6W(P<0.05)。结论:ADSCs可增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促进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壳聚糖桥接Wistar大鼠缺损的臂丛神经,探讨其修复效果。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神经原位缝合组,C组为应用壳聚糖神经导管连接组。各组分别切断臂丛正中神经后做相应处理。12周后,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及神经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果:A组神经损伤处愈合完好,电生理值接近正常数值;B组神经损伤处修复,神经传导功能恢复。C组12周后,壳聚糖吸收,神经已经长过缺损段,神经传导功能恢复。结论:壳聚糖可作为良好的载体桥接大鼠缺损的臂丛神经,可用于臂丛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初始对照组、栓塞3d组、1周组、2周组、4周组、8周组、12周组、终末对照组.采血制备血栓,颈静脉注入,2周后第2次栓塞,全程腹腔注射氨甲环酸.达实验设定日期后,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免疫组化检测MCP-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栓塞4周组至12周组大鼠随时间延长mPAP明显增高(均P<0.01);PAMT、WA/TA在4周后随时间延长显著增高(4周组P<0.05,8周、12周组P<0.01);栓塞后MCP-1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随时间延长出现增高趋势(3d组P<0.05,4周组至12周组P<0.01),PCNA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随时间延长出现增高趋势(4周组至12周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MCP-1及PCNA与mPAP及血管重构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1);MCP-1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812,P<0.01).结论 MCP-1及PCNA均可能参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炎症反应是慢性肺动脉高压形成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F波、EMG及电生理动态监测.结果:GBS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末端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F波出现率降低,潜伏期延长或消失;EMG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电生理动态观察示:临床症状改善早于神经电生理恢复,EMG明显异常者预后差.结论:电生理检查对GBS的诊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大、中型听神经瘤面神经术后保留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手术治疗99例听神经瘤患者,其中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切除肿瘤过程中使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监测组)49例,直接显微镜下切除肿瘤(非监测组)50例,观察2组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及功能保留率的情况。结果术后2周内按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监测组与非监测组术后功能保留率分别为21例(42.9%)、12例(24%)。结论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广泛应用,可显著提高听神经瘤患者术后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在神经再生室内植入人发角蛋白,观察神经的功能恢复情况,为桥接周围神经缺损寻求新的替代材料.方法 将18只新西兰兔的左侧坐骨神经切断,造成10mm缺损,实验组用人发角蛋白桥接,对照组用空硅胶管桥接,术后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腓肠肌湿重,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8周时,试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优于对照组(P<0.01);12周时,试验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发角蛋白能促进兔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体表刺激法记录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电生理恢复的动态监测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钳夹伤模型,术后2、4、6周通过足迹试验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并通过体表刺激记录术侧腓肠肌CMAP,测量CMAP平均振幅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缺损组大鼠均未记录到CMAP,SFI约为-100;而假手术组大鼠均能记录到稳定的CMAP,SFI值0左右。夹伤组大鼠术后SFI逐渐恢复,术后6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坐骨神经夹伤后2周未记录到CMAP,4周时CMAP波幅较小,6周时CMAP振幅大约恢复到假手术组的80%,MCV大约是假手术组的58%。结论通过体表刺激可稳定地记录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复合肌动作电位,因此体表刺激记录法可无创、动态地监测神经再生过程中的神经传导电生理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靶肌肉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分为正常组20只和模型组(用硅胶管桥接坐骨神经6 mm缺损)40只,后者又随机分为bFGF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左胫前肌及腓肠肌各注射0.1ml的100 U bFGF和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30 d.术后10周,进行足迹分析、电生理、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神经标记(CB-HRP)和存活前角神经元计数、肌肉和神经组织学检查及图像分析等.[结果]bFGF组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恢复率,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波幅和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干中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髓鞘厚度、轴突直径及许旺细胞数,被CB-HRP标记和存活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靶肌肉注射bFGF能明显促进损伤后坐骨神经结构的再生、成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应用bFGF的另一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治疗转归随访过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随访15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治疗1年后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检查指标包括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及上,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年后患者的左侧正中神经、双侧尺神经及右侧腓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值均<0.05),右侧尺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明显提高(P< 0.05),右侧胫神经末端潜伏期相对缩短(P<0.05),双侧上肢正中神经SEP的N9及N13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值分别<0.05,0.01),N9的波幅明显提高(P值均<0.05);四肢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和中枢传导时间(N13-N20)均无明显改善(P值均>0.05)。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恢复过程具有神经长度依赖性特点,随访电生理检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早期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及正中神经SEP的N9潜伏期缩短最为明显,SEP在感觉恢复评估方面的敏感性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利用双桥接技术和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修复兔面神经长段缺损的可行性及优越性,寻找一种适于广大基层医生应用的简单、有效修复长段神经缺损的新的手术方法·方法手术制作兔右侧面神经下颊支15 mm缺损模型,分4组修复:双桥接小间隙组、双桥接无间隙组、原位神经吻合组、正常空白对照组·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以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1)几丁聚糖-胶原再生室吸收明显且无异物反应,能抑制神经纤维瘤形成,可为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微环境;(2)双桥接修复组神经肌肉功能恢复良好,与原位神经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