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鹏  陈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3):1605-1607
临床营养支持(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PN的应用较为大家熟悉和认可。近几十年,随着有关EN研究的深入,临床工作者们开始逐渐认识和应用EN,EN指经口服,或经鼻胃管、鼻肠管、胃肠造瘘管输注EN制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以及肠内肠外营养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40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两组,每组20例。围术期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术前进行7天营养支持,术后3-10天经不同途径进行营养支持。结果:术后10天,PN组血清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realb)视黄醇结合蛋白(FN)水平显著高于EN组(P(0.01),而EN组肠功能恢复早干PN组,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少于PN组。结论:营养不良的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营养状况,PN优于EN。而EN有利于肠功能恢复、可减少营养费用和住院日及增强免疫功能,减少肠源性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危重症病人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之一,由于肠外营养往往输液量大、液体渗透压高、对外周静脉刺激大,所以需要经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输注。常规的中心静脉导管一般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导管,但在穿刺置管和输液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我科白2003年10月以来,开展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进行肠外营养,经过临床应用和观察,发现PICC适应乘广、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与普通中心静脉导管相比,在肠外营养的应用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当病人不能从口服或胃肠道获得需要的营养量,不宜经口摄食超过一周者,临床多采用肠外营养(PN)的方法提供营养支持。由于肠外营养价格高,补给时需严格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营养液的配制。因此,对实施PN的患者更需要细致的监测及护理。  相似文献   

5.
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胃肠外营养的概念1968年,Dudrick首先倡导临床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以后逐渐推广,临床应用取得显著疗效。全胃肠外营养系指病人每日所需的全部营养素,不从胃肠道供给而经外周静脉或中心静脉供给。它可提供机体足够的热量、氨基酸和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防止或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重建和恢复机体的无脂细胞群,促进康复。同时还可使身体得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氮正平衡、伤口愈合和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6.
胡慧 《全科护理》2011,9(13):1218-1219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指营养素都通过胃肠外途径补充,以维持机体的良好营养状态、增加体重、修复损伤的一种营养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是其在临床上常用的给药途径,但临床上多种原因可导致静脉输液渗漏,从而造成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2010年12月我院收治1例肠外营养经外周静脉输液渗漏引起右手高度肿胀病人,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现代外科领域的一重要成就。近30年来,这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外科、内科、ICU、妇产科、儿科等临床重症病人,明显提高了当代医学的治疗水平。但肠外营养仍不够完善,长期肠外营养虽可使体重增长,但增长成分中脂肪和水分增长过多、蛋白质增长过少;而且长期肠外营养可能引起肠粘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早期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住院时间。结果:(1)研究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后采用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促进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协和医学杂志》2013,(3):337-337
为普及和提高肠外肠内营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进一步提高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研究的学术水平,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定于2013年10月18-19日在北京举办“2013年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年会暨规范化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学习班”。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作为北京医学会先进专科分会,本次年会和学习班将邀请国内外临床营养学界著名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讲座,并进行中青年优秀学术论文交流及专题研讨。会议将授予北京市I类继续教育学分3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临床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的选择现状,分析并总结目前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3月~2012年9月期间在本院临床营养支持中心住院并接受肠外营养的1 12 例患者输注途径的选择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2例患者中,选择钢针的共11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90.91%;留置针共28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75.00%;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65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15%;中心静脉导管(CVC)8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7.5%。各输液途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除钢针与留置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临床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外周静脉的选择越来越少;因PICC置入安全、方便而选择越来越多。但是肠外营养输注途径的选择现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