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的发病特点、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9例患者的年龄、临床特点、病理组织学、治疗及转归。结果:本病以轻壮年患者多见,临床以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为特点,诊断依赖于淋巴结活检;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结论: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激素治疗有效,预后好。  相似文献   

2.
羔虫病是由羔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皮疹、溃疡或焦痂、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本病近年有上升趋势。本病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我院近三年共收治29例羔虫病,其中误诊14例(占48.3%),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罕见的疾病。1973年由 Lukes提出,到1975年才有报告。本病在国外已被广泛重视并逐渐研究,世界文献上曾报导过200余例;国内只有零星报导,亦逐渐引起临床及病理医师的重视。因为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和一些恶性淋巴瘤,特别是何杰金氏病易于混淆,但其治疗方法又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川崎氏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为婴幼儿多发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作者介绍了他们成功的护理35例川崎氏病的体会:1.本病临床症状与猩红热近似,必须做好鉴别,如属误收立即隔离以免造成交叉感染。2.此病是原因不明发热疾病,有5日  相似文献   

5.
李柳芝  ) 《全科护理》2008,6(18):1653-1654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4岁以内病人占大多数,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其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我科于2002年-2006年共收治12例川崎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伴有异常蛋白血症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是一种最近述及的具有充分临床病理特征的疾病。以前有人将类似这一临床病理改变的疾病称为弘慢性浆细胞肉瘤,慢性多能性免疫细胞增生综合征,淋巴肉芽肿 X 等疾病。最近用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来描述另一种可能是从 AILD 分化出来的疾病,但其与AILD 区别不大,本文将两者都视为 AILD。迄今报告的 AILD 已超过650例。本文试就本病下述各个方面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的发病,临床特征、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经治疗的12例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结合丈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病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特点。淋巴结活检是关键,其主要特点是:淋巴结呈广泛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此病可能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独立疾病,预后良好,和其它疾病无关:另一种则为非独立疾病,它可能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SLE)的部分症状。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4岁以内病人占大多数,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其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1].我科于2002年-2006年共收治12例川崎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4岁以内病人占大多数,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疾病,其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1].我科于2002年-2006年共收治12例川崎病患儿,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μ链病(Ballard等1970年发现)至今世界上仅报告14例,是稀有疾病,且临床病理表现多样,故对其独立性尚有怀疑。但在本病中频繁看到空泡浆细胞(简称VPIC)这一罕见现象,它与本病独立性的关系值得注意。作者报道1例具有μ链片断、骨髓中出现VPlC、末期本-周氏蛋白(简称BJP)阳性、表浅淋巴结不肿大而肝脾肿大等μ链病特  相似文献   

11.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涛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9):665-666
目的研究分析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的发病、临床特征、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经治疗的10例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病,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病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特点,淋巴结活检是关键,其主要特点是:淋巴结呈广泛凝固性坏死,伴组织细胞反应性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此病可能有两种类型,一种为独立的疾病,预后良好,和其它疾病无关,另一种则为非独立疾病,它可能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SLE)的部分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加深对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1例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17例用W arth in-Starry银染色,21例行抗酸染色。结果21例与猫有密切接触史,有猫抓、咬病史者18例;年龄:5~54岁,平均26.4岁;病变部位:肘部淋巴结8例,腹股沟淋巴结4例,腋窝淋巴结5例,颈部淋巴结4例;组织学特点:淋巴结皮、髓质区可见特征性的微脓肿性肉芽肿形成;W arth in-Starry银染色:13例在淋巴窦、微脓肿周围巨噬细胞内、血管周围可见黑色颗粒状菌体,阳性率76.5%。结论与猫密切接触史,局部淋巴结肿大及病变淋巴结病理组织学特点,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Castleman病(CD)或者叫血管滤泡增牛,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临床上罕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CD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林吉 《当代护士》2004,(5):39-40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可并发心肌损害,尤其是冠状动脉病变,是小儿时期冠状动脉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近年来临床发现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科近年共收治川崎病30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谭锦文  曾军  赵子文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82-2082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多汗、关节痛、疲乏、睾丸炎、淋巴结与肝脾肿大等.此病在国内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以牧民感染率最高.本病为少见病,在非疫区广州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首例布鲁菌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木村病又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以皮下无痛性肿块并周围淋巴结肿大为特征[1],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不明原因的慢性炎症及免疫紊乱有关[2]。目前,关于木村病超声特征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组回顾性分析4例木村病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以期提高对本病超声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巨淋巴结增生症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angiofol—licular lymph node hyperplasia)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首先由Castleman于1954年报道因其组织学改变特殊,病因不明故当时只能以人名命名,称为Castleman病,后来沿用的名称很多,如滤泡性淋巴网状瘤、血管性淋巴错沟瘤、胸内巨大淋巴结、良性胸腺瘤等。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结增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发病部位来看,胸内最多,收集自1993年至今8例经手术证实胸内巨淋巴结增生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  相似文献   

18.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又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或血管淋巴性滤泡组织增生,是一种以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慢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本病于1956年由Castleman等[2]报告并因此而得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病毒感染和淋巴结错构瘤或间变性肿瘤有关,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胸内,特别是纵隔区域,属于少见病,临床上对其缺乏足够认识,容易误诊,术中有容易出血的特点[3].我科近年收治7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胸内Castleman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恙虫病为一种自然疫原性疾病,病原体为东方立克次体,其毒素可引起全身各脏器受损,临床以寒战高热、四肢酸痛、头痛、焦痂和溃疡、皮疹、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本病近年在我县有散发出现,现将本院9例恙虫病误诊为流行性出血热作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54年Castleman等首次描述本病以来,曾先后有多种命名:如Castleman氏病,淋巴结错构瘤,肿瘤样淋巴组织增生,巨大胸内淋巴结,滤泡性淋巴结网状内皮细胞瘤,血管瘤样淋巴结错构瘤,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多中心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等,Jones认为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Angiofollicular Lymph-node Hyperplasia AFLH)或Castleman氏病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