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日本江户时代古方派的形成过程与诊疗特点,古方派的形成以实证方法研究《伤寒论》等中国古典文献为开端;吉益东洞是当时的主流医学流派代表人物,倡导"方证相对",有独特的经方临床应用特色,其"方证相对"的临床实用诊疗方法广泛普及于日本医界。  相似文献   

2.
金丽 《中医杂志》2012,53(21):1824-1826,1840
日本汉方医吉益东洞的“方证相对”在近代中医学以《伤寒论》与西医学论争时,有推波助澜之功.循证视野下审视“方证相对”,包括求实态度与归纳统计方法的评估;类似证候“降维升阶”的方法学探询;腹诊“表象”证素采集的昭示.探讨“方证相对”的科学性,意在为中医学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吉益东洞是日本近世汉方医学著名大家,他开创了日本汉方方证相对的新特色,是日本古方派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其著作的显著特点是将重心放在明确把握处方的适应证上,反对思辩性、理念性东西。临床上唯务求实,研究医方,力倡亲身实验,推重实效,竭力反对理论上的穿凿附会。东洞的方证相对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八纲,而不用阴阳五行、五运六气及脏腑经络的理论解释。研究吉益东洞对我们研读《伤寒论》以及认识《伤寒论》原有的学术思想,将有莫大启迪。  相似文献   

4.
樊海  吴成 《国医论坛》1991,6(6):19-21
吉益东洞(1702~1773),名为则,字公言,是日本近世汉方医学著名之大家,其学术思想与临床诊治方法不仅风靡于日本近世医界,而且对当今日本汉方医学仍有着巨大影响.兹根据日本出版的《近世仅方医学书集成·吉益东洞》、《近世汉方治验选·吉益东洞》等书,对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撮要探讨如次.力图实用简洁——学术思想之基点吉益东洞是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之基点是企图构建一个与《内经》理论体系不同的实用简洁的医学体系.在日本近世汉方医学史上,先于古方派的  相似文献   

5.
对吉益东洞《药徵》一书进行研究,认为《药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在研究方法上重视方证、以药代方、以方代证;在临床实践中重视实证亲试以阐明药物功效,纠正了一些错误观点;在病因上重视毒邪,在治疗上认为药物的功效就是以毒攻毒;在诊断方法上重视腹诊,在文献来源上重视对《本草纲目》的继承,故《药徵》一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史料考证和文献研究,认为日本吉益东洞的《类聚方》受柯琴学说的影响,而柯琴的学术思想很可能是通过周南传到日本.又据考证,《增补日本医事大年表》中记载的"汀州周岐来(周南)"应是"东海瀛洲周南".  相似文献   

7.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无论急性还是慢性头痛都不出六经辨治之范畴。伤寒六经为万病立法,统病机而执万病之牛耳,则万病无所遁形。"病"可以有千种万种,但病机则不出六经八纲之范畴。正是《黄帝内经》"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明训,执简驭繁,万病一理。临床上用六经经方辨治头痛,"有是证,用是方",只要认准经方的方证,方证相对,治疗各种头痛方能应用自如。  相似文献   

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遣方用药思维。认为在方证相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经方的拆合、药物组成的加减、药量和炮制、煎煮方法的改变以适应病证的变化,为仲景临床遣方用药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胡希恕方证辨证说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回顾中医临床家胡希恕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毕生研究《伤寒论》的成果。重点介绍其方证辨证的学术思想与价值,并附胡先生以方证辨证治疗输尿管结石病例。  相似文献   

10.
李丽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191-1192,1195
《伤寒论》关于发黄证的论述及其方药现今仍指导黄疸病的辨证论治.分析《伤寒论》中关于发黄证的条文,其病变关键不离阳明,阳明黄变的病机又与湿热郁蒸,瘀热在里相关.然阳明发黄证有偏里偏表的不同病机,其治法除“利小便以祛湿”外,更有“汗、清、下、温、和”等治黄8法以及著名治黄3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栀子柏皮汤、茵陈蒿汤”,各方治有所长,为后世医家治疗黄疸病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条文中涉及小柴胡汤的达17条之多,其应用的广泛性可见一斑。现就小柴胡汤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蕴合丰富的体质学内容,由《伤寒论》自序观之,是书乃仲景据《内经》为旨,并平脉辨证而成。因此,我们认为《伤寒论》内涵的体质学思想应本源于《灵枢》中“阴阳二十五人”和“通天”两篇,其中“通天”篇对阴人质和阳人质的论述甚为详尽。仲号据此而发三阴、三阳之论。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伤寒论》第七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相似文献   

13.
<正>《伤寒论》第317条方后注:"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强调方证相应。方证即方药的适应证。《伤寒论》的六经八纲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反应,辨清表、理病位,辨清阴、阳、寒、热、虚、实病性,但对于临床的实际应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后还必须辨清属何方证。方证是《伤寒论》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也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关键就在于方证是否辨正确[1]。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病的主治方,临床应用广泛,该方不但治外感热病,而且对  相似文献   

14.
钱超尘 《河南中医》2011,31(5):441-444
赵开美翻刻宋版<伤寒论>逼真北宋原刻本,医家美称赵氏翻刻本为"宋本",北宋原刻本已佚.宋本今存五部,皆藏中国,极为珍秘,已为国宝.日本枫山秘府藏有一部,经反复考察,系据赵开美之初刻本翻刻者,翻刻草率,讹字甚多,日本安政期间中医文献学家堀川济据枫山秘府本翻刻之,改其讹字,刊刻精美,对中国影响甚大,1923年恽铁樵影印之,...  相似文献   

15.
王醊恩  杨毅 《光明中医》2010,25(8):1337-1338
大青龙汤是《伤寒论》著名方剂之一,在书中凡论两处,但后学对此认识多有不同。结合《金匮要略》及《伤寒论》相关论述,认为该方为一峻汗之剂,并具发越水气之功。凡汗郁肌表,当出不出,无论伤寒与中风,均可用之以发越水气。  相似文献   

16.
“抓主症”和“方证相应”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晓颖 《光明中医》2011,26(8):1532-1534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是中医个性化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抓主症和方证相应都是在研究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产生的辨证论治的方法。以下是笔者学习中的一些浅见。1抓主症抓主症是通过疾病的主要症状,进行辨证组方用药的方法。主症是指疾病的主要脉症,是疾病基本的、本质的外在表现。抓主症的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蜕厥,又主久利。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认识多有争议,大致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乌梅丸是专为鱿厥而设,另一种观点认为乌梅丸是厥阴病的主方。有感于斯,笔者也想结合原文就乌梅丸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一部治病活人、千古不朽的医学宝典.学习中医,无疑必须要学好《伤寒论》,正如已故巨擘刘渡舟教授所说:"《伤寒论》是中医之魂.中国医学典籍之最有价值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备至者,厥唯《伤寒论》.  相似文献   

19.
阐述对《伤寒论》条文中"不可余药"的理解。统编教材对于该词的两种注释有"不可使用其他药剂"与"不可剩余药渣"。运用条文内、条文间及文本间的诠释学循环方法,对"不可余药"进行研究与评价,通过分析抵当丸方证,进入中医经典文本理解与临床实践解释的诠释学循环,完成实践的诠释学目标,发现其含义应为"不可过度用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理、法、方、药、剂、工、质、效八个方面论述《伤寒论》干姜附子汤方证的临床意义,分析整理出张仲景"重阳气"之学术体系,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