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和软组织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右胫骨上端和左侧腰大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的X线、CT或MRI的影像学特征和表现。结果右胫骨上端1例的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破坏肿块累及软组织。术前术后诊断相符。左侧腰大肌1例表现为膨胀性肿块,中央坏死囊变,边缘厚层强化环壁,术前诊断为脓肿或神经源性肿瘤。结论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X线、CT和MRI均虽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MFH因成份较复杂常导致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诊断不易,MRI辅以CT诊断优于常规X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探讨骨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及诊治原则.方法 对本院1981~2005年收治的110例骨巨细胞瘤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骨巨细胞瘤正确分型、鉴别良恶性主要靠镜下细胞形态病理分析,但一定要结合临床及X线诊断,才能正确分型,确定良恶性.结论 骨巨细胞瘤并非罕见,但病理分级较难,良恶性的判断主要决定予间质细胞的生长与活跃程度,形态变化及分化巨细胞的能力.镜下具体分级问题一定要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2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结果16例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其中肝右叶9个,肝左叶6个,尾状叶1个。3个肿瘤直径大于10.0cm,10个直径为5.0~10.0cm,3个直径小于5.0cm。肿瘤内部均为不均质回声,其中1个为蜂窝状,2个呈多结节融合,11个肿瘤瘤体与周边分界不清,肿瘤周围均无声晕。手术病理结果示15个为原发性肝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个为原发性肝内胆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诊断困难,超声检查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方能提高诊断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CT平扫显示16例肿瘤内均见虫蚀状、鼠咬状、地图状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4例肿瘤未突破骨皮质。17例无明显骨膜反应,3例轻度骨膜反应。CT增强扫描显示6例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软组织肿块内坏死、囊变区无强化。MRI平扫显示20例肿瘤均见骨质破坏,其中4例肿瘤未突破骨皮质;16例肿瘤突破骨皮质并形成软组织肿块,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均呈混杂高信号。病理切片显示肿瘤呈灰黄、灰白相间鱼肉状,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并呈黏液半透明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7例患者的vimentin(+),CD68(+),AAT(+),AACT(+),Mac387(+)。结论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缺乏特征性,应综合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合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才能对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作出正确的诊断。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MFH)多原发于软组织,原发于骨的相对少见,术前诊断多较困难.本文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骨原发性MFH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6.
外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外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CT、MRI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行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6例,CT检查4例,显示不规则溶骨性破坏,其中2例可见片状高密度,骨膜反应;行MRI检查4例,T1WI呈不均匀等信号(与肌肉信号比),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与肌肉信号比),其中2例可见显著高信号,2例MRI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6例中4例显示巨大软组织肿块。10例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行MRI检查10例,T1WI呈等信号,其中4例可见低信号,2例可见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其中4例可见低信号及显著高信号,8例MRI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行CT检查2例,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1例,显示骨皮质侵蚀破坏。结论:影像学对外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又称骨纤维组织细胞肉瘤 ,临床上较少见。据国内35 0例统计 ,占原发性骨肿瘤的 1 9% ,恶性骨肿瘤的 4% 〔1〕。由于好发于胫骨上端、股骨下端或上端 ,易与骨肉瘤、骨巨细胞瘤相混 ,应予鉴别。为此 ,笔者收集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 9例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X线资料 ,结合文献 ,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9例中 ,男性 3例 ,女性 6例。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5岁 ,中位年龄 48岁。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7年 ,平均 1年 2个月。主要临床症状为患处胀痛 9例 ,软组织肿块 6例。本组 9例均经正、侧位平片检查 ,手术切除和病理…  相似文献   

8.
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of bone,BMFH)是原发于骨的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1972年由Feldman等首次报道。原发于骨的MFH少见,约占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2.2%~5.0%,其组织成分复杂,影像学表现多样,常被误诊为其它恶性病变,如骨肉瘤等[1~3]。作者搜集了12例原发性BMFH,分析其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探讨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以及CT和MRI检查对其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梁昌富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1331-133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临床表现的关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MFH,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9例)、CT(6例)、MRI(3例)检查,复习文献及寻找影像学特点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9例MFH中,4例位于骨端,距离关节面0.3~4cm,4例位于骨干,1例位于骨干及骨端。X线及CT表现为:局限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或部分清,CT上病灶密度不均,CT值在25~40HU左右,伴有不完整的硬化边(5例),软组织肿块一般不超过破坏灶范围(8例),超过骨破坏灶范围的软组织肿块(1例),MRI显示病灶更清晰,有结节样突起。结论:X线平片、CT及MRI综合影像检查对诊断MFH有帮助。发生于中年长骨骨干或骨端者,症状轻而骨质破坏明显,兼有良、恶性骨肿瘤特点,可提示该病。MRI表现反映其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国内报道较少,为引起临床及病理的广泛注意,以免误诊,对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进行深入探讨。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在我院明确诊断的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并进行讨论。结果 6例截肢,4例关节离断,2例局部切除,1例局部搔刮。随访发现1例肺转移术后2月死亡。2例术后一年内死亡。1例7年后死亡。6例存活3个月至36个月不等。4例失访。  相似文献   

11.
肝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和胰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 肝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表现为肝胰巨大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实性病灶内有分隔,囊性病灶囊壁有壁结节,增强扫描肿块呈边缘不规则环形强化,强化呈快进慢出的表现。结论 肝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定性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2.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超声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超声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1例MFH的超声和病理特点。结果 MFH超声表现以低回声为主,有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后方回声稍增强,周边及内部均可见血流信号。组织学呈明显多形性,免疫组化主要表达波形蛋白(Vim)和巨噬细胞(CD68)。结论 MFH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中老年多见,多发生于深层软组织,无明显临床特征,超声对MFH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肤瘢痕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的诊断、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收集1例皮肤瘢痕样MFH的临床资料,光镜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组织形态学与“席纹状(storiform)”多形性MFH相同。随访15个月因广泛转移而死亡,第一次会诊结果为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瘤(Atypical fibrous histiocytoma,AFH),经第二次会诊和后来的病理读片会确诊为皮肤MFH。结论:皮肤瘢痕样MFH非常罕见,临床更凶险,生存期更短。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本病认识不够和鉴别不仔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总结成人原发性巨大腹膜后肿瘤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成人巨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 28例中脂肪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畸胎瘤3例,囊性淋巴管瘤、神经鞘瘤和淋巴瘤2例,神经纤维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脂肪瘤和嗜铬细胞瘤各1例。部分肿瘤有一定特征性的CT表现。结论 MSCT是诊断腹膜后肿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显示上述巨大肿瘤的特征表现,特别是显示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这些肿瘤的诊断及分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纵隔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特点、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5年6例纵隔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姑息切除1例,纵隔肿瘤切除4例,纵隔肿瘤加右肺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切除1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术后无并发症和死亡。术前诊断为气管囊肿1例;支气管肺囊肿1例,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纵隔肿瘤3例。肿瘤细胞呈多形性,以梭形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为主,并混有各种过渡型细胞、未分化及多核巨细胞等,3例免疫组化检查示肿瘤细胞Vimentin、CD68、AACT及AAT均表达阳性。结论: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征性,术前确诊极为困难,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综合考虑。该病应手术治疗,彻底切除是手术的关键。该病恶性度高,易复发和转移,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6.
肾周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周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肾周肿瘤8例,回顾性分析其CT特征。结果:脂肪肉瘤(LS)4例,表现为肾周混杂密度肿块,3例以脂肪密度为主,内见条、片及团块状软组织影,增强后实质部分强化,1例以实体为主,内见多发散点状钙化,肾实质撑开呈新月状,肾盏扩大积水;脂肪瘤2例,表现为肾周脂肪密度肿块,杂有纤维条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1例,表现为左肾周混杂密度肿块,内见大块状钙化,肿瘤侵犯肾皮质、腰大肌、腰方肌及腹后壁,脾门及胰头周围多发钙化性转移结节,肝、肺及左侧胸膜转移。平滑肌肉瘤1例,表现为左肾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境界不清,强化不匀,侵及腰大肌及肾实质。结论:CT可清晰显示肾周肿瘤部位、密度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对脂肪瘤、分化良好的LS及有钙化MFH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Cong Z  Gong J 《Abdominal imaging》2011,36(5):552-556

Background  

To describe imaging features of primary hepatic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MFH), especially its dynamic enhancement pattern.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scribe the various imaging features of primary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MFH) of the liver, a rare tumor of mesenchymal origin. Methods: Sonography (n= 5), computed tomography (CT; n= 5),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n= 2), and hepatic arteriography (n= 3) in fi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artial hepatectomy for tumor rese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nd correlated with pathologic findings. Results: All tumors were clearly demarcated from surrounding hepatic parenchyma in sectional imaging with (n= 2) or without (n= 3) a fibrous capsule, which was pathologically verified. Internal architecture of abundant fibrosis, myxoid degeneration, and/or hemorrhagic necrosis reflected the sonographic, 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 Marginal tumor staining without definite tumor vasculature was the main feature of hepatic arteriography. There was no intratumoral calcification. All three tumors involving the right lobe of the liver invaded the right hemidiaphragm. Conclusion: Although there were no unique findings of primary hepatic MFH, a combined interpretation of various imaging modalities may elucidate the malignant nature of the tumor. Received: 20 May 1998/Accepted after revision: 1 July 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