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陈英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8):942-943
目的:探讨初次不同剖宫产手术方式对术后腹腔、腹壁粘连及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再次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初次剖宫产孕妇采用新式剖宫产作为观察组;初次剖宫产是以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腹壁、腹腔粘连程度,初次子宫瘢痕情况以及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腹腔和腹壁粘连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孕妇,两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的疤痕要明显无对照组孕妇明显,疤痕不突出,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孕妇的再次剖宫产手术情况也比对照组孕妇情况好,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新式剖宫产对于产妇产后腹壁、腹腔粘连情况、子宫瘢痕情况均恢复较好,粘连较小,瘢痕较细.  相似文献   

3.
目的和方法 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式剖宫产术进行对照分析。将1998年4月~1999年10月剖宫产115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结果 改良式剖宫产术与传统式剖宫产术从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都有明显缩短及减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新式剖宫产术与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手术与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手术导致的盆腔粘连。方法:本文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妇产科疾病于剖宫产术后7年内在我院二次开腹手术的100例患者,其中新式剖宫产术后52例,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后48例,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新式剖宫产52例中,盆腔粘连17例,其中5例较严重;改良式新式剖宫产48例中,盆腔粘连3例。P<0.05。结论:改良式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的盆腔粘连较轻,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引起盆腔粘连的情况,以期改良术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有剖宫产史再孕或妇科疾病需再次开腹手术患者127例。其中新式剖宫产史65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史62例。对两组盆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腔粘连,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重度盆腔粘连的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导致盆腔重度粘连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严重。  相似文献   

7.
徐红 《武警医学》2017,28(7):698-70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和双氯芬酸钠塞肛两种止痛方法对血清泌乳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1至2016-12在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0例,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镇痛处理。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照组用双氯芬酸钠塞肛,分别于术前,术后12、24、48 h测定两组舒芬太尼的血药浓度和血浆中的泌乳素水平,通过VAS评分评估镇痛效果,记录两组产妇产后的初乳开始时间、24 h哺乳次数并观察术后是否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12、24、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产妇术后泌乳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12、24、48 h泌乳素分别为(249.32±9.65)mmol/L、(278.33±12.56)mmol/L和(290.29±10.28)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13.24±11.34)mmol/L、(224.89±12.34)mmol/L和(236.43±10.09)mmol/L(P<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剖宫产术后给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够明显增加产妇泌乳素的分泌,有利于产后早期的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第1次剖宫产时纵横切口对2次剖宫产的影响,以改善瘢痕子宫2次剖宫产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2次剖宫产患者的手术资料。结果第1次剖宫产纵切口2次剖宫产时腹壁粘连、腹腔粘连轻于横切口者,自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纵切口组少于横切口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有再次生育要求的患者,首次手术时宜选择纵切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下腹部行横弧形切口 ,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 ,横向撕开腹膜 ,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 ,不缝合腹膜 ,肠线连续缝合筋膜及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并与同期腹部传统的横弧形切口剖宫产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病率低、胎儿娩出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分析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在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加强对产后出血综合预防的认识,有效降低产妇因手术选择不当而引起的失血而导致的高死亡率。方法随机选取的80例要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严格依据统计学随机化的原则,划定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研究对象,依次对两组研究对象在手术中、手术后2 h及手术后24 h两组研究对象的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均在手术出后静脉滴注催产素20 u。结果无论是在手术中、手术产后2 h内,还是在患者手术后24 h总的时间段内,采取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组的研究对象出血量明显低于采取新式剖宫产术研究对象相应时间段的出血量( P<0.05)。结论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在用于剖宫产的产妇中,能有效的预防患者产后大出血的危险,相对于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具有安全可靠等多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根据分娩方式,随机分为阴道分娩组与再次剖宫产组,对两组产妇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80例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经阴道试产56例,试产成功40例,占71.4例,其余40例患者行再次剖宫产。再次剖腹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高于阴道分娩组,住院天数多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显著( P<0.05);再次剖腹产组的产后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妊娠产妇选择分娩方式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在满足阴道分娩适应证情况下,采取阴道试产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2.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腹壁横切口、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方法 观察组 3 3 0例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3 10例行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两组分别于产后 5~ 7d、产后 42d、产后 1年通过产妇症状、体征及超声检查了解腹部肌群损伤情况。结果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 ,产后 5~ 7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83 0 %,5 2 %;皮下硬结发生率分别为 3 2 7%,0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分别为 83 0 %,5 2 %。产后 42d ,腹痛发生率分别为 2 0 9%、0 ;皮下硬结均未发生 ,超声发现肌肉损伤率为 64 5 %,0。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腹部肌群的损伤程度较纵切口为重 ,手术存在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与阴道助产术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意义。方法随机将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20例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产妇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剖宫产,对照组行阴道助产。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1)两组胎儿出现窘迫的因素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能够帮助产妇达到快速分娩的目的,从而降低了窘迫对胎儿的影响,保障了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CT诊断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CT表现。结果:8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平扫均表现为等密度灶,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术前误诊4例。结论:CT检查能发现剖宫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但缺乏特异性表现,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衡阳地区孕妇选择剖宫产术的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调查无医学剖宫产指征直接选择剖宫产的560例孕妇。结果孕妇夫妻年龄差、产前体重、胎儿体重、对不同分娩方式的认知和态度、心理状态、孕期行为的比较,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孕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夫妻年龄差大、产前体重大、估计胎儿体重大、选择吉日分娩、无再生育计划、不坚持适宜保健运动和家务劳动、孕期与朋友交往少、认为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安全、缺乏阴道分娩信心的孕妇多选择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填纱联合欣母沛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01~2010-06于我院行剖宫产术发生大出血行宫腔填纱的患者共80例,A组(42例)使用欣母沛联合宫腔填纱,B组(38例)单纯行宫腔填纱,比较两组的产后出血的情况。结果:A组胎儿娩出后2、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均P<0.05)。结论:宫腔填纱联合欣母沛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手术组(44例)和药物组1(12例)、药物组2(12例),观察三组的治疗效果及一年后的复发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44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44例(治愈率:100.00%),复发2例(复发率:4.54%);药物组1治愈6例(治愈率:50%),复发4例(复发率:66.67%);药物组2治愈7例(治愈率:58.33%),复发5例(复发率:71.42%)。手术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治愈率,复发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法,术中避免子宫内膜组织的种植是预防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术前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对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失血的效果及对血液黏滞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拟行剖宫产的足月妊娠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 A 组( n =50)和 B 组( n =50),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开始分别输入10 mg/kg的氨甲环酸或等剂量生理盐水,输液的时间超过10 min。输液完毕20 min后,实施相同标准的麻醉与手术。观察初产妇术中术后的基本情况以及血液学指标,包括术后24 h复查产妇的血液常规、凝血时间及围手术期催产素的使用总量,测定术后72 h内不同时间点的血液黏度。结果 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血色素下降以及催产素的使用总量上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相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20 min给予10 mg/kg的氨甲环酸,可显著降低术中和术后早期失血量,并且不会带来血液黏滞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阶段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择期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第二产程剖宫产组及对照组(未生育)四组分别通过尿垫试验和体格检查,了解有无SUI及POP情况,再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静息至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bladder neck dow n distance ,BND )、子宫颈外口移动度(the cervix down distance ,CD)、直肠壶腹移动度(the rectal ampulla down distance ,RAD)、提肛肌裂孔直径差值(the differences of levator hiatal diameter ,LHD-d)及横径差值(the differences of levator hiatal lateral diameter ,LHLR-d),四组之间进行对比,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阶段剖宫产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组和第二产程剖宫产组SUI发生率相近,而两组与择期剖宫产组比较,发生率均显著增大。阴道分娩组、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各指标除第二产程剖宫产组RAD以外均显著增大;阴道分娩组、第二产程剖宫产组与择期剖宫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组与第二产程剖宫产组比较,除RAD以外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与阴道分娩SUI发病率相近,而择期剖宫产能降低产后SUI发生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