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香加皮临床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香加皮临床应用情况、及其毒性杠柳毒苷来源情况,药理作用等。对香加皮、五加皮(南加皮、北五加皮)进行鉴别,并对香加皮市场药店流出误投现象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2.
香加皮不能当五加皮药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萍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5):357-358
香加皮俗名“北五加皮”,五加皮俗名“南五加皮”,两药同具“五加皮”之名,实为不同来源、功效不尽相同的两种药物,且香加皮有毒,有的地方南、北五加皮不分,处方上开五加皮,常给北五加皮,致临床上曾有过很多关于误服香加皮而中毒死亡的报告[1~3] 。《中国药典》1977年版即将香加皮与五加皮两药分别收载,时至今日,以香加皮做五加皮药用的现象仍比比皆是,屡见不鲜。据调查[4 ,5] ,在我国北部及南方多数省区均如此。笔者于1999年  相似文献   

3.
刘虹  王萌  杨虹  潘桂湘  郭俊华 《中草药》2006,37(9):1355-1356
香加皮又名北五加皮,为萝科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但具有一定毒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中注明“香加皮有毒,服用不宜过量”。近年来,香加皮常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但是均未对香加皮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1~3]。杠柳毒苷为香加皮强心的主要成分,在香加皮饮片中有较大差异,最大可达8倍之多[4]。中药提取物具有相对明确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严格的质量标准,在质量控制及稳定性方面具有原生药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为了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含有香加皮的中药现代制剂很有必要以香加皮提取物的形式入药,以便更好…  相似文献   

4.
五加皮、香加皮均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一些地区和医疗单位因其作用相似而互为代用。其实两者的科属、性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用量均不一样。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现将五加皮、香加皮从以下方面进行鉴别比较 :1 来源鉴别 [1 ]1.1 五加皮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 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W.Smith的干燥根皮。1.2 香加皮萝 艹摩 科植物杠柳 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2 性状鉴别 [1 ]2 .1 五加皮呈不规则卷筒状 ,长 5~ 15 cm,直径 0 .4~ 1.4cm,厚约 0 .2 cm。外表面灰褐色 ,有稍扭曲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入药方式香加皮中杠柳毒苷提取率,为香加皮药材入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入药方式(传统水煎煮、回流提取、浸渍提取)提取香加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Hypersil ODS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7∶73),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20nm。计算提取的杠柳毒苷总量和提取率。[结果]3种方法的提取率依次为57.84%、95.01%、99.85%。[结论]应该关注不同入药方式引起的杠柳毒苷提取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五加皮与香加皮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东  池美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627-1627
五加皮为常用中草药,属中药祛风湿类,性辛温,归肝肾经、无毒、有祛风湿补肾强筋骨的作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将五加皮归为五加科植物,称南五加,将香加皮称北五加,为萝蘼科植物杠柳的根皮。1997年版《中国药典》定为香加皮有毒,强心利尿、不宜多用。笔者在近期工作中,发现以香加皮替代五加皮,五加皮与香加皮性味归经相似,但功能主治不同,故必须区分,且香加皮有毒,不宜过量,况且也未见有关文献报道二者能互相替代。为确保疗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快速鉴别香加皮与其混淆品五加皮、地骨皮,避免因基原混乱影响用药安全。方法 从CGIR数据库获取的香加皮DSS标记序列,对香加皮DSS序列进行酶切位点分析,筛选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间差异位点,选择香加皮的特异性酶切位点Cla I,设计PCR-RFLP反应引物,对影响PCR-RFLP反应的退火温度、循环数、Taq酶、不同型号PCR仪、酶切时间等条件进行考察。利用建立的PCR-RFLP鉴别方法对不同产地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进行适用性考察。结果 在退火温度59 ℃、循环数为40个时,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样品经过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后,可出现清晰明亮的片段,酶切时间30 min,香加皮药材及其基原物种均可产生约140 bp和290 bp的目的片段,而2种混淆品五加皮和地骨皮药材及其基原物种只在250~500 bp有一条约430 bp的目的片段。该方法能对香加皮及其混淆品五加皮、地骨皮进行准确鉴别。结论 建立了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的PCR-RFLP鉴别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适用性好,为香加皮与五加皮、地骨皮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11.五加皮本地区多年来一直以罗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的根皮作五加皮入药,习惯称之北五加皮、香加皮。而五加科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W.W.Sm)也有使用。目前药用以香加皮为主。据考证,历代本草记载的五加皮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根皮。杠柳皮虽未见收载,但使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5,(2)
目的:分析五加皮、香加皮和地骨皮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HS-SPME结合GC-MS法对五加皮、香加皮和地骨皮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五加皮、香加皮和地骨皮中分离鉴定出34、19和22种化学成分,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9.65%、93.93%和87.37%。结论:五加皮、香加皮和地骨皮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差异很大,为快速鉴定五加皮、香加皮和地骨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五加皮属于中药药名中的同名异物,在临床应用中容易混淆,而出现毒副作用。现将五加皮、香加皮和地骨皮加以区别。五加皮来源于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gracilistylusW .W .Smith ,香加皮来源于萝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sepiumBge的干燥根皮。地骨皮来源于茄科植物枸杞LyciumChineseMill干燥根皮。现将将三者鉴别特征列表比较,以供临床使用参考。五加皮、香加皮、地骨皮鉴别比较表鉴别内容香五加皮五加皮(细柱五加)地骨皮形状卷筒状、槽状或片状单或双卷筒状筒状、槽状外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灰褐色,有稍…  相似文献   

11.
香加皮有效部位滴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香加皮有效部位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杠柳毒苷含量测定和杠柳毒苷的均匀度检查;对滴丸剂进行了常温下的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香加皮有效部位滴丸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的指标均符合有关规定;滴丸均匀度符合要求。[结论]建立了有效部位及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可靠。滴丸剂质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RP-HPLC测定牡丹皮饮片中3种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文  虞科  程翼宇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699-170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中药饮片牡丹皮中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3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YMC-C18柱,以甲醇-0.05%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针对不同类型组分,实行分段变波长检测,以外标法定量。结果:没食子酸、芍药苷和丹皮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3 0~0.267,0.088 0~1.76,0.164~3.28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3%,101.7%,99.5%。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回收率高,适用于丹皮及其制剂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败酱草汤灌肠治疗肛隐窝炎3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败酱草汤灌肠治疗肛隐窝炎疗效。[方法]对367例患者使用败酱草汤灌肠(药用败酱草、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白鲜皮、秦皮、牡丹皮、赤芍、白茅根、金银花、甘草),将药放入1200mL水中,文火煎30min,然后过滤去渣,使药液为180mL,35℃,当肛隐窝炎病人需要治疗时,90mL/次,灌肠,2次/d,连用3d为1疗程,若症状仍存,再灌第2疗程。治疗1~2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362例,好转3例,无效2例。[结论]败酱草汤灌肠治疗肛隐窝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3种植物形态(藤本、灌木、蔓生灌木)杠柳根皮、茎皮、根际土壤中Mn、Cu、Zn、Fe、K、Ca、Mg共7种元素的含量,考察杠柳不同部位各元素的分布及富集特征。[方法]电热板湿法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各元素含量。[结果]根皮、茎皮中各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但大小顺序均为KCaMgFeMnCuZn;元素Zn、Fe、K、Ca在两部位中的分布具较明显差异性,Zn、K、Ca在茎皮中有较多分布,而根皮中有更多的Fe;根际土壤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FeKCaMgMnZnCu,杠柳生长土壤质量较优;根皮、茎皮对Cu、Ca富集性较强,K在茎皮中有一定的富集。[结论]明确了杠柳根皮、茎皮中7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提供了杠柳植物形态分为两类的数据支撑,首次提出杠柳作为铜污染区土壤修复植物的可能性,为完善杠柳的生态学等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To confirm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stroke patients and determine predicting factors for death,recurrence of vascular events and poor outcome (either recurrence or death) after the use of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大孔树脂富集、纯化红毛五加中总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 建立RP-HPLC测定红毛五加总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以指标性成分(紫丁香苷和齐墩果酸)的洗脱率为指标,考察10 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总苷类成分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RP-HPLC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工艺筛选最终确定X-5型大孔树脂,红毛五加总苷提取液0.30 g生药/mL,调节药液的pH=10,药液上样量为5 BV(树脂床体积),静止吸附8 h,用4 BV的8O %的乙醇洗脱。结论 实验数据准确、重复性好,X-5型大孔树脂能很好地用于富集、纯化红毛五加总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17.
一测多评法测定秦皮药材与饮片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利用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中药中多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以中药秦皮为研究对象,以药材中典型成分秦皮甲索(aesculin)为参照物,建立该成分与秦皮乙素(asculetin)、秦皮苷(fraxin)和秦皮素(fraxetin)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外标法测定秦皮甲素,用校正因子计算秦皮中其他3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并将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用相对误差进行评价,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秦皮香豆素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一测多评的质量评价模式在中药秦皮的多指标质量评价中得到验证,可为后续《中国药典》的品种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柳氮磺胺吡啶,口服,1.2g/次,每隔7.5h服用一次,按患者情况调整用量。治疗组45例白头翁汤灌肠(白头翁、黄芪各28g,秦皮、炮姜炭、黄连、木香、黄柏各5g,丹皮、大黄炭、当归、生薏仁各7g,虎杖、山楂炭、银花炭各12g),煎药120mL,患者睡前排空大便,用注射器和导管将药剂注入直肠,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0%,不良反应率4.4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80%,不良反应率15.2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头翁汤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疗效满意,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肉桂药材中肉桂酸、香豆素、桂皮醛和邻甲氧基肉桂醛4种成分的含量,探究其在肉桂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肉桂酸为内参,建立香豆素、桂皮醛和邻甲氧基肉桂醛与肉桂酸之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同时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其他3种成分的含量并进行比较,验证一测多评法在肉桂药材评价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果该方法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耐用性良好(RSD<3.0%);香豆素、桂皮醛和邻甲氧基肉桂醛3种化学成分相对于肉桂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2.52、2.16、2.32;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建立的一测多评法准确度高、适用性强,可用于肉桂药材及其相关复方产品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