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勋 《九江医学》2001,16(3):32-33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新经济革命重塑全球经济的世纪.医学专科教育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应着力培养复合、开放、应用、创新型的优秀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那种统一、封闭、呆板的旧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代之以知识、能力、素质教育和谐与统一的教学模式.要做到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特别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努力适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学教育的内涵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师。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我校十多年来医学专科教育进行社区定向医学教育改革,实行面向社区,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的模式,为进一步实行全科医学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以预防为先导,以社区定向为基础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在我国现阶段对于实现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加快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师"这一目标具有现实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医学专科教育与农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积极适应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探索新型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引进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注重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新形势下,紧密结合农村基层卫生人力需求,准确把握培养定位,拓宽专业口径,对于增强医学专科教育社会适应性、提高办学活力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医学高职教育要向以能力为本位转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一些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进入高等教育行列,如何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是其所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5方面的技术特征,并且结合本校实践,就如何实现向实用型教学模式转变作了4个方面的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医学教学模式以坚持学科教学法为主,开展“问题教学法”和“系统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6.
医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建立具有医学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连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总结办学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技能、知识、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地将学生课内教学内容和课外素质培养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了课内打基础、课外长才干的目的,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医学专科教育改革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学专科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基层和广大新农村培养合格的应用性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飞跃发展,农村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和卫生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已经成为医学专科学校办学的主要任务,所以医学专科学校应准确定位,找准办学的目标,深化医学专科教育改革,建立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模式,以达到国家卫生部的要求,加快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学制定医学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社会需求和未来医学人才知识能力构成发展趋势,医专学校要依法在教育体制、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改革,制定能使学生获得在基层用得上的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基础扎实,方向明确的分流式、多样化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白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这门新兴学科的迅速崛起.在生物医学领域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医学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分子生物学的诞生被认为是第3次技术革命的标志之一.而它的派生学科——分子医学又将生物推向一个崭新阶段。随着分子医学时代的到来,一方面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预防、诊断和治疗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成为步入21世纪医学殿堂的一个必备条件;另一方面将促进医学教育进行前瞻性的思考,推动医学教育各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对医学专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我国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从陈至立同志在 2 0 0 1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公布的数据获悉 ,“九五”期间 ,高校本专科招生从 1995年的 184万 (本科 92 .6万 )增加到 2 0 0 0年 376万 (本科 146万 ) ,可见专科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本科。据了解 ,不到 2年时间 15 0多所本科院校设立了二级学院 ,主要培养专科及高职学生 ,而新成立的各种办学形式的高职院校 ,则如雨后春笋 ,加入了高等教育的大潮之中。但由于研究生、本科生的大量扩招 ,再加上人才聘用的双向选择 ,各单位用人学历宁高勿低 ,机关及事业单位的精简机…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与之相应的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翼,美育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美育,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中,医学化学含有丰富的美育元素,使课堂教学成为受教育者一种惬意的审美享受,在培养内外兼美的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于医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学教育面对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社会卫生保健需求,将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但目前医学生还存在着医学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欠缺、知识结构欠合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思维缺少创造性及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与社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为此如何进行医学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医学素质的概念及如何使医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必须从教育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临床带教中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熟悉法律是当代医生必须具备的四种职业素质。这些素质的养成,则是启蒙于高校教学,其中临床带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因此,临床带教教师应当采取科学、适用、针对性强的方法加强医学生这四种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依据医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探讨建立医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使其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功能,全面推进和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浅谈医学院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星辉  雷蕾 《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1076-1078
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出现新局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医学教育的进步,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仅有扎实专业知识的医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医学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医学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必经之路。作者就复合型人才的内涵,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以及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素质教育引领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斯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534-536
分析了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概括了当前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素质教育引领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理念及内涵。  相似文献   

17.
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探讨了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机结合,采用"五开展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探索教育、正确价值观念教育、"爱心"教育、战备观念教育,收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医学物理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及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素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两个方面探讨了医学物理学的素质教育功能;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提出了我们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浅谈医学院校异地教学学生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医学高等院校及其教学医院、临床学院等需要共同研讨的系统工程。本文阐述了异地教学医学生的素质现状,并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改革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立操作规范和监督引导评估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大力开展医院文化建设以及加强医学生的情感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教育体制。加强通识教育是医学院校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趋势。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进行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及教学模式转变,对提高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动性及主动性,为从事医学临床工作以及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实施通识教育能促进医文社科学科的融合,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职业情操和素养,使之成为综合能力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