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切口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以下简称小切口组)和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以下简称传统切口组)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收集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2011年8月~2011年10月在角膜眼表科就诊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60例(100只眼),其中30例(52只眼)为小切口手术组,另30例(48只眼)为传统手术组,小切口手术组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结膜切口大小小于3mm×3mm,传统手术组切口大小大于5mm×5mm。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患者不适感,复发率,并发症等。结果半年后,小切口组0眼复发,复发率为0%。传统切口组2眼复发,复发率为4.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208,P>0.05)。手术时间:小切口组短于传统切口组(t=23.7,P<0.05)。恢复时间小切口组短于传统切口组(t=7.89,P<0.05)。2组手术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208,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复发率无差异性,但是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时间短,不适感轻,明显提高手术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16例132眼,随机分为两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A组,59例67眼);单纯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移植术组(B组,57例65眼),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A组)治愈率高于单纯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移植术组(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吴文新 《职业与健康》2000,16(10):116-117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外病之一,其手术及治疗方法繁多,但多易于复发,为了减少其复发率,我院自1990年开始采用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直接移补术,治疗506例(553眼),取和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本组颊例506例(553眼),男性229例(245眼),女性277例(308眼),年龄最大者74岁(女),最小者23岁(女),平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对翼状胬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患者(78眼)随机分为A(39例)、B(39例)两组,A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4个月~12个月,A组有9只眼复发,B组有2眼复发,与A组相比,复发率B(5.13%)组极显著低于A(23.08%)组(P〈0.01)。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用于翼状胬肉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切除翼状胬肉。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27-928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分别为91.18%、 8.82%,均优于对照组的79.17%、 20.83%(P <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角膜散光、 BUT、裸眼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4%(P <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加速其视力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对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进行手术。A组进行单纯切除术,B组联合丝裂霉索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手术后2周、1月、6月、1年、2年的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2年的术后观察期内,没有出现感染、羊膜移植排斥反应、创面溶解、复视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创面愈合良好。B、C组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临床上可采用联合丝裂霉素翼状胬肉切除术或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预防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复发,且两者具有价格便宜,方法容易操作,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2月本院眼科接收的60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分别施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经典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术与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眼部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眼部情况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参照组,泪液分泌试验、裸眼视力均高于参照组,而角膜散光度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结膜愈合时间、不适症状持续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翼状胬肉治疗中,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术不仅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眼部情况,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保华  刘军 《工企医刊》2000,13(5):24-25
我院自1993年~1999年采用丝裂霉素 C 与结膜瓣移植联合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7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6例中,男53例57只眼,女23例25只眼;右眼51例,左眼25例,双眼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8岁,平均52岁;复发次数:第1次复发者59例65只眼,第2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回顾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探讨分析该种手术方式对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的疗效.方法 对102例121眼的翼状胬肉行广泛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结果 术后随访8~36个月,3例术后早期出现点状浅层角膜炎,移植瓣全部存活,未发现胬肉复发病例.结论 合理地在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并联合自体游离结膜瓣移植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翼状胬肉改良术式联合自体带蒂球结膜瓣转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翼状胬肉改良切除联合自体带蒂球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35例(40眼)。术后观察3~18个月。结果:39眼(97.5%)治愈;1眼复发(2.5%)。结论:翼状胬肉改良术式联合球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简单易行,且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启勇 《现代医院》2009,9(3):62-63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58例,分别采用微创小骨窗开颅30例,大骨瓣开颅28例,分析两组手术方法、疗效。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个月,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观察病例中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方法优于大骨瓣开颅法。  相似文献   

12.
纳米敷料对各种创面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纳米敷料对烧伤及其他慢性溃疡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我院2000年4月~2001年5月使用安信纳米烧(烫)伤敷料治疗的各种伤口80例,其中Ⅱ度烧伤50例,各种慢性伤口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使用前后伤口变化、愈合时间、分泌物细菌培养及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安信纳米烧伤敷料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创面分泌物渗出。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9.6±2.5)天,对照组为(11.6±2.8)天,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4.6±3.5)天,对照组为(18.1±3.8)天;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时间为(49.3±12.5)天,对照组为(61.6±17.8)天;其他慢性伤口创面愈合时间为(32.8±9.5)天,对照组为(42.6±11.7)天。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安信纳米烧(烫)伤敷料在控制感染、促进愈合方面有良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烧伤及其它慢性伤口的比较理想的敷料。  相似文献   

13.
慢性喉炎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明 《现代医院》2009,9(5):61-63
目的寻找治疗慢性喉炎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220例慢性喉炎患者临床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及有效率。结果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的患者中,清咽滴丸与头孢拉定片加超短波并直流电碘离子(I-)导入治疗有较高的治愈率及有效率(p<0.05)。手术行声带息肉摘除后加声带内注射得宝松是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伴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的首选方法。结论根据喉部粘膜不同的病理改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且综合治疗仍极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院对53例(59眼)翼状胬肉施行逆向剥离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观察,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认为这种手术方法能有效地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可以减少正常组织的创伤,其移植片具有阻截作用和促进角膜上皮的完整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气管内全麻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全麻组(GA),监测并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心率(HR)、血压(B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等。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和血氧饱和度(SpO2)无显著性差异,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CSEA)在麻醉后和气腹后的HR、RR、BP值较麻醉前、气腹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循环波动较明显,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腹后明显升高;全麻组(GA)的各项指标稳定,气腹前后无明显改变。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满足妇科腹腔镜手术,适宜中短时间的妇科腹腔镜手术,但全麻时患者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稳定,长时间手术者以选用气管内全麻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治疗重度子痫前期中各项母儿指标的变化及护理. [方法]将30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g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加之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变化. [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液循环增加(t=-24.287,P<0.05),血压下降(t=-4.459,P<0.05),尿量增加(t=13.579,P<0.05),尿蛋白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凝血系列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疗效显著,相应护理措施得当,且方法简便、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梁克  李双齐  谢锐 《现代医院》2012,12(8):35-36
目的了解及评价不同二尖瓣置换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近5年来本院行MVRC及MVRP的104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3组。1组:常规行MVRC,切除全部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33例。2组: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38例。3组:保留全部瓣下结构,33例。三组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分别在术前、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第1组患者在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中,仅LVEDD情况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F与FS在术后1 w下降,3~6个月后才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第2组患者在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中,LVEDD情况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较第1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和FS在术后1 w下降,3~6个月后渐恢复并较术前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患者在术后1 w及术后3~6个月中,LVEDD、LVESD情况均逐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和FS在术后1 w下降,3~6个月后渐恢复并较术前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LVEDD、LVESD、EF、FS等值改善均较其余两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尖瓣替换术中,保留瓣下结构有利于左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的恢复。完全保留瓣下结构者较仅保留后瓣者更有利于左心室正常形态的维持,术后早期恢复更快,中期恢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 3种不同剂量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 ,探索异丙酚的最佳剂量。方法 将 12 0例无痛人流病例随机分为 3组 :A组 (n =30 )静注异丙酚 2mg/kg、B组 (n =5 0 )静注异丙酚 2 5mg/kg、C组 (n =4 0 )静注异丙酚 3mg/kg。静注异丙酚速率均为每 10秒注射 4 0mg。对 3组的麻醉效果、用药量及HR、MAP、SPO2 、RR等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麻醉诱导时间B、C组少于A组 (P <0 0 1) ,苏醒时间B、C组小于A组 (P <0 0 5 ) ,呼吸抑制发生率A、B组少于C组 (P <0 1,P <0 0 5 ) ,呼吸抑制平均时间B组最小。结论 静注异丙酚 2 5mg/kg麻醉效果好 ,呼吸抑制发生率低 ,是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较为安全有效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联合微管在早早孕人工流产中的效果及护理特点。方法对30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早早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100例)采用复方米非司酮联合微管人流术;对照Ⅰ组(100例)先服复方米非司酮2天,第三天晨服米索前列醇0.6 mg进行药物流产;对照Ⅱ组(100例)即直接用微管Y4.5型,一次性宫腔组织吸引管进行人工流产术。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配合。分别观察比较3组的孕囊排出情况、手术时间、疼痛程度、出血量及完全流产率、月经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Ⅱ组的流产效果较对照Ⅰ组好(p<0.01);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Ⅰ组、Ⅱ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Ⅱ组的孕囊排出情况快于对照Ⅰ组,观察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Ⅰ组、Ⅱ组,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Ⅱ组。结论复方米非司酮联合微管在早早孕人工流产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